两个月销量猛增150倍、DAU过万,完成度不足20%的《入侵后室》凭什么火了?
6月21日,一款名为《Inside the Backrooms》(译名:入侵后室)的独立游戏悄然登陆Steam平台,玩法主打多人合作逃生,支持PC版本和VR版本联机。根据VR陀螺的统计资料,本作上线当周的评论数为46条,好评率仅54%。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款小成本之作后来竟然火了。两个月的时间里,本作在Steam的评论数已经激增到7000+,好评率高达85%,DAU(日活跃用户数量)破万。不仅销量猛增了超过150倍,口碑也实现逆转。
实际上,《Inside the Backrooms》目前还处在“抢先体验”阶段,根据最新版本号Version 0.1.9(8月11日更新),其完成度可以视作不足20%。这样一款整体品质还相对粗糙的独立游戏,凭什么能够大火甚至出圈?
《Inside the Backrooms》 8月16日数据。
(图源:SteamDB)
源于都市传说的背景设定
游戏的背景设定,取材自一个起源于网络的都市传说——the Backrooms(译名:后室)。
2019年5月12日,有人在美国匿名论坛4chan上发布了一个讨论串,向网友征集“让人感到不安的图片”。跟帖的网友贴出了一张黄色调的照片,内容看上去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空旷房间,除了淡黄色的墙纸外,就只有明亮的荧光灯。随后,又有网友根据该照片进行了创作——
“如果你不小心在错误的地方脱离现实(noclip)的话,就会进入后室(Backrooms)并被困在其中。那里除了潮湿的老旧地毯的臭味,令人疯狂的单调黄色,荧光灯在最大功率下嗡嗡作响的噪音,以及被随机分割成空房间的约6亿平方英里的区域外,什么都没有。”
“后室”故事的起源图片。(图源:网络)
这张图片和相关设定引发了热烈的讨论,随着网友们的不断发散创作,后室的设定也越来越详细:
最初那张照片所示的场景被定义为“第0层”(Level 0),特征是发霉的地毯、黄色的墙纸和嗡嗡作响的荧光灯。虽然环境看上去一致,但没有两个房间是完全相同的。 进入后室的人被称为“流浪者”,除了第0层外,还有可能进入更黑暗、更危险的“第1层”(Level 1)、“第2层”(Level 2)…… 除了视觉重复感极强的景物外,后室里还徘徊着名为“实体”的恐怖怪物。即便没被实体捕获,找不到出口的流浪者也将被困在这个永无止境的空间里。
2020年,后室的相关图片开始通过TikTok等短视频平台进一步传播。2022年1月,一段真人拍摄的短片“The Backrooms (Found Footage)”由Kane Pixels上传到YouTube,手持摄影机的主视角拍摄手法致敬了经典的《女巫布莱尔》,有极强的代入感。视频以伪纪录片的形式,呈现了一个人意外落入后室空间、遭遇实体怪物的经历。该片迅速引发了强烈的反响,播放量目前已突破3700万次。Kane Pixels后来又在频道里陆续上传了更多的后室短片,热度同样居高不下。
Kane Pixels频道目前有11段后室主题的短片。
(图源:YouTube)
随着网友的讨论和不同形式的创作,后室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与SCP一样,成为了互联网都市传说的代表。由于相关设定全部出自网友的头脑风暴,因此也衍生出了不同的分支,即虽然拥有相同的基础设定,但不同版本可能存在许多细节上的差异。限于篇幅,这里不做更进一步的科普。
独立恐怖游戏的绝佳素材
以都市传说作为恐怖游戏的题材显然有不少好处:①知名度高,打出“Backrooms”的名号本身就自带热度和流量;②无需版权费,由于设定是网友集体创作的,也就不存在版权一说;③无需剧情,省去了剧本创作和人物设定等繁杂的环节。因此创作者只需专注于游戏机制和建模等方面。
后室里数量庞大的实体怪物有着详细的栖息地和习性特征等设定,也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形态只有在黑暗中发光的眼睛和牙齿,会执着地追逐光亮的“笑魇”;外观是类人形生物,但身体材质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钝人”;四足行走、嘴里长满尖牙利齿的“猎犬”;会留下带有“=)”符号的虚假信息,误导流浪者的“派对客”等。
这个题材在欧美的人气极高,故基于后室创作的游戏也非常多。以“Backrooms”作为关键词在Steam平台搜索,能找到30余款相同主题的作品。最早的可以追溯到2019年7月,几乎是后室的都市传说刚刚就兴起就已发布。具体请参看VR陀螺整理的表格:
从统计表格可以看出,游戏的热度和评价参差不齐。由于全部基于相同的题材创作,后室的设定也将这些游戏的玩法类型全部局限在了恐怖冒险的框架之内。再加上广为流传的那张照片太过深入人心,导致每款游戏页面都有着泛黄墙面和日光灯的画面截图,让人乍看上去很难分辨出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算是有利有弊。
这些作品的核心玩法几乎都是在后室这个无限重复的恐怖空间中生存,躲避“实体”追击的同时,设法找到出口,最终成功逃出生天。个别游戏还有加入诸如饥饿、口渴的生存类设定,或是有限的武器用来反击敌人,但基本大同小异。
近期大火的《Inside the Backrooms》,从核心机制来看,与其他同题材游戏并没有太大区别。以EA版目前的流程量,熟悉地形、怪物套路和解谜机制后,1个小时以内就可以通关。它之所以能够从如此多同类游戏中脱颖而出,一大关键因素是“在线联机”。
主播带动的多人联机热潮
《Inside the Backrooms》从发售之初就支持3人联机,经过7月下旬的更新后,最大联机人数增加到了4人。即便是互不认识、没有聊天软件辅助的路人局,也可以通过对讲机道具在游戏里实现远程通话。
制作者的本意当然是让玩家们相互合作,抱团逃生。联机时不仅能共享信息,也可以通过引开实体等战术配合来提高解谜和攻关的效率。但在实际游玩过程中遭遇危险或诱惑时,多人模式反而成就了各种相互陷害的“友尽”场面。比如当玩家们被实体紧紧追赶时,眼前仅有的一个救命储物柜就成为了友情考验器。
在前文统计的后室题材游戏表格中,支持在线联机的有三款——《The Backrooms: Survival》《Inside the Backrooms》《Escape the Backrooms》,其人气明显都要比同类作品高出不少。
多人联机是成就《Inside the Backrooms》的关键因素之一。(图源:Steam)
恐怖游戏一直是游戏直播和视频领域的香馍馍,不少玩家不敢自己玩却又想看,往往会选择与其他观众一起视频通关,而胆小的主播游玩此类游戏时的各种惊吓反应,甚至比游戏本身更加具有节目效果。如果要在恐怖游戏中再精挑细选出最适合直播的类型,莫过于支持多人联机的作品了。
由于多人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恐怖感,(理论上)提升攻关效率,因此当主播要播《Inside the Backrooms》时,往往会叫上几个同行好友,首先就拓宽了直播覆盖面。主播们遭遇实体时的各种有趣反应,大难临头时友情破裂的爆笑场面,都将节目效果拉满,也为游戏打响了名声。
当观众们看过直播后觉得有趣,有尝试的意愿时,《Inside the Backrooms》的另外几个优势就体现了出来:①仅22元的低廉售价,即便4人组队购买也比很多游戏便宜;②上手门槛低,游戏的操作很简单,不需要什么高端技术,而且最近一次的更新还添加了中文字幕,更是消除了语言门槛;③随机性,EA版目前设有4个关卡,猎犬、笑魇、派对客等人气实体均已登场,而谜题和刷敌的随机性则能保证常玩常新。
就这样,在大大小小游戏主播提供的助力下,本作很快从YouTube、Twitch等国外平台火到了国内,成为现在各大直播平台游戏版块的大热门,视频网站的背景故事科普和流程攻略也越来越多。
图源:bilibili
结语
以网络流行的都市传说作为题材,设置较低的价格和上手门槛利于新人入坑,引入多人联机提升乐趣,再加上头部主播的带动,共同成就了《Inside the Backrooms》如今的的火爆势头。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比如2020年发售的《Phasmophobia》(译名:恐鬼症)同样是一款4人联机的恐怖主题游戏,目前EA版在Steam的评论数量已经突破37万,DAU接近两万,火爆程度甚至超过不少一线3A大作。而且值得一提的是,《Phasmophobia》在今年对VR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更新和完善。既然这样的成功可以被复制,应该也能带给VR开发者们不少启发。
正如同后室一点点搭建起来的设定一样,《Inside the Backrooms》在未来也将会持续更新,加入更多的关卡、实体和谜题,并对VR版本的适配做进一步优化,相信热度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毕竟,这游戏一点也不吓人=)
第一时间了解XR资讯
关注VR陀螺官网(vrtuoluo.cn)
VR陀螺的联系方式:
商务合作 | 投稿 :
西瓜(微信号 18659030320)
六六(微信号 13138755620)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