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百年历史的烟台山,如何成为闽江边最火的打卡地?

百年历史的烟台山,如何成为闽江边最火的打卡地?

其他





口述|王辉

采写|王菲宇

题图摄影|UK Studio


烟台山位于福州古城传统中轴线之上,被闽江南北两港环抱,位置优越、水上交通便利。曾经的烟台山是近代中国海外经济贸易中心,中西文化、不同风格的建筑在这里汇聚,因而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这一地区不断延生的历史文化脉络也见证了福州近代城市的演变历程。


围绕烟台山进行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的创新实践,力求既留住城市的传统文化与记忆,又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功能与活力。在设计规划过程中,万科用“集群设计”汇集了国内外优秀设计师的创作。来自不同事务所和设计院的建筑师、规划师,克服项目早期阶段各方认识不统一带来的困难,带领团队探索出尊重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烟台山模式。


项目对破损的历史建筑先行修缮保留,在有限度的创新、复原古建的同时,赋予它们全新的时代生命力。在保留城市历史肌理的前提下,又进一步探索融合商务、商业、生活、时尚等多功能新元素。旧建筑中装了新城市的活力,新建筑又装上了一脉相承的城市历史文脉,烟台山“重生”是城市新生的想象。


在刚刚结束的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初审中,福州烟台山城市复兴入围了“城市创新奖”子奖项。


以下是项目主创设计师王辉的讲述——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城有三张城市名片,都位于福州古城传统中轴线上。三坊七巷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里坊街区,有“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之称。上下杭是过去福州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是闽商文化的集中体现。


第三张名片就是烟台山,它位于中轴线的南端,北临闽江。原来这里被称为梅坞或是藤山。元末明初,北侧闽江中洲岛设有炮台、炮城,藤峰顶设立了报警用的烟墩,因而有了“烟台山”的名字。明朝开始,烟台山北麓开始建设盐仓,自此后数百年间,这里一直是福州乃至闽西北的食盐外运中心。因而这里又被称为“盐仓前”、“仓前山”。临江是商铺,盐仓建在地势稍高的山上,这样闽江发水不会被淹。北侧的中洲岛上,居住着很多以水为生的的疍家人。


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后来太平天国运动阻断了广东商路,经由福州港出海的福州商路被开辟。英国人看中了烟台山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山顶建造了两栋建筑,从此揭开仓前山近代居留地建设的序幕。


巅峰时,在烟台山及周边矗立着17个国家的领事馆(或代办处)、数十家洋行、8座教堂、3家医院、11所学校及百余座公馆。建筑样式横跨罗马式、维多利亚式和巴洛克式等多种式样。也因此,这里“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19世纪下半叶的烟台山风貌

来源:福州万科烟台山项目


烟台山具有典型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城市特征,山上有天主教堂,也有传统的中国庙宇。烟台山上,建筑顺应山形地貌错落分布,有着错综复杂的空间关系。烟台山的空间,反映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传统建造智慧。福州第一家现代金融银行、第一家西药房都诞生在这里。包括叶圣陶、林徽因在内的很多名人都曾在这里求学居住,这片地区凝聚了福州近代城市的演变历程。


我的祖籍在福州,我的父母的婚礼可能就是在烟台山的仓山影剧院办的。影剧院建造于1950年代,原来是荷兰领事馆旧址。小时候我在福州长大,随奶奶住在三坊七巷的文儒坊,我的外婆家在烟台山。文儒坊和烟台山这两个地方,一个在城里平地上,一个在江畔的山地,房子的样式不一样、房子之间的组合方式不一样,在我幼小的认知中,仿佛是两个城市。


在最近几十年,烟台山的面貌经历过几次变化。解放后,大宅洋房变成了杂院化的居住场所,沿闽江的仓前街也因防洪进行了调整,区域格局被蚕食。改革开放初期,仓前街沿线及山顶平坦地区建起了楼房,在尺度上破坏和矮化了自然山形。坡地上存在成片的简单住宅,再加上老屋日益残破,这里失去了曾有的光泽。


改造后的烟台山风貌

摄影:UK Studio


2013年,《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出炉。规划对地块内的19处历史建筑、13处历史风貌保护巷道、6处古井和11株二级古树名木进行保护利用,其余建筑物予以拆除。同年,动迁工作开始。


2015年,万科地产竞得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改造地块。在此之后,是历时7年的漫长设计与建设历程。烟台山城市复兴的设计方案在最初几年经历了艰难的审批过程。由于福州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对于风貌区的设计,政府的态度比较谨慎,初始时趋于“原汁原味”地复原。


仔细研究起来,这像是个伪命题。原汁原味的依据是什么?因为这片地区连系统化的照片也没有留下,所以关于什么是原汁原味,是众口不一的。可以说。在最初三年,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博弈。


改造后的罗宅

来源:福州万科烟台山项目

改造后的原美国领事馆

来源:福州万科烟台山项目


博弈的转折点是万科开展了片区内文物/历史建筑和风貌巷道的修缮工作。开发地块内和周边有多处历史保护建筑,本着先修缮、后利用的原则,修缮工作做在修建工作之前。2018年,拥有四百年历史的罗宅和位于爱国路2号的原美国领事馆修缮完成。这两座一中一西风格的老建筑的华丽转身,加上九巷之一的亭下路的整旧如旧,修缮和周边环境整治均获得了好评,这让项目组赢得了信任,也唤起了社会对烟台山的注视和期待。



几年前,万科城市研究院院长钱源打造了万科云设计公社。其实是一个非官方的设计社区,希望能集聚设计力量,在专业上实现咨询和交流。


这个社群成立之后,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改造是第一个项目。社群内启动了报名,当时我报了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朱荣远老师也报名了。后来我们俩进行了联合申请,承担了整个项目的总规划师,朱老师偏重于宏观结构,而我更多从空间形态出发,这样宏观与微观互补,共同完成规划和设计导则。规划获批后,钱源院长又组织了集群设计,做具体的设计工作,并委任我来当总建筑师,在落实规划的同时,协调下各个建筑师的工作。


福州烟台山城市复兴项目主创设计师

王辉(左)朱荣远(右)


烟台山虽然是个历史风貌区,但留下了历史建筑非常松散,历史的痕迹已经消失大半。这个项目的特殊性还在于,所有人都不认同千城一面,但又无法说出项目在地性的本质;大家想要“原汁原味”,但时代变了,味道还能依旧的基础是什么?希腊神话里有一条忒修斯之船,它在海上航行,每天换一条木板,到达目的地时已经把原来的木板全换了,那么,它到底是新船还是旧船?


烟台山项目面临的新建筑和旧建筑的共存问题,也是所有城市更新面临的挑战。作为城市更新项目,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改造不局限在规划设计专业上,但又很实实在在地用规划设计的专业手段来完成我们心目中所追求的老街区复兴的城市理想。这个专业手段就是我们在规划中对尺度、密度、温度的控制。


池后弄街景

摄影:UK Studio


建筑设计层面上,这个项目采取了集群设计的机制,保证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完成大体量的、风格不一的设计。宏观的结构框架与微观的尺度和密度结合,定义了场所的空间特征,并允许了多元化的发展。每一个设计师的精耕细作以及万科的产品操作力会保证项目的温度。


续写福州烟台山的故事,我们既要满足当下时代的需求,又要让历史能被大家看到,用现代的方式与传统进行对接。我们希望重建一个“活的结构”,英文叫Living Structure,在这个结构里古今中外、旧的、新的、未来的都能发生。存在这个区域内的建筑和风貌既有限定性,又具有无限可能性。它的基础是过去的基因,但它的形态是自由的,可以不断迭代。


五大厝组团内部街景

摄影:UK Studio



我们用“织补”的方式对烟台山进行复兴。之所以叫“织补”,在于这个项目不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烟台山的地理空间是之前就存在的。就像一件衣服,衣服上有一个洞,那补这个洞一定要根据衣服原有的样子。织补的逻辑在于,一个是基于原来的基底补短板,二是补完以后还要有特色。


面对东西近1公里、山上山下高差近30米的线型地段,如何控制全局是个难题。我们把地块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在改造进程中,以遗产建筑为基点,通过尺度控制来把控全局。


每一区域确立一个大体量的历史建筑作为“山上制高点”,以及若干保护建筑作为“山下锚固点”。作为该段落的标识性元素,所有其它元素都以这些遗产建筑为参照物,无论在尺度上、形态上都不与其竞争。东部的美丰银行、中部的天安堂、西部的美领馆分别是山上的三个制高点。为了突出标志性建筑的重要性,对它们周边的空白地块进行织补时,还通过可识别的肌理赋予了三个地块不同的空间特性,也增强了山路漫游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烟台山中部区域以天安堂作为制高点

摄影:UK Studio


山地街巷是烟台山区别于其他历史风貌街区的空间特色之一。其中有9条纵向的街巷是历史风貌保护巷道,也是烟台山的根脉。它们的宽度、边界和空间、高度不能更改,相当于立体的坐标系的角色,把山体的三维轮廓牢牢锁住。


九巷根据空间状态,分为拾级而上狭窄曲折的登山巷、较宽敞坡度平缓的山街,以及安静但坡度较缓的弄。我们根据周边的不同环境,结合商铺、建筑立面、平台、院墙、巷门、院门、宅门、树等要素进行综合打造。在具体的打造过程中,我们会找到历史照片,比照还原步道和山街空间,调整景观绿化层次和近人尺度的材料的细部质感。


历史上“九巷”只是烟台山居住邻里的公共山巷,每一条几乎都是个死胡同,彼此并没有连接。当烟台山的空间功能从邻里式居住转化为商业街区后,这种单一的、平行的线性格局就必须被打破。因此,在半山的高度规划了一条半山步道,从横向连接了纵向的山巷,实现了步行系统从线到面的转变。横向的街道给消防、物流和行车都留出了通道。这样,以临江的仓前路和半山步道为轴,加上9条历史街巷,形成了“九巷双街”的格局。


半山街巷从横向连接了纵向的山巷

摄影:UK Studio


烟台山建筑的风格无法用一种风格来概括,甚至建筑立面的风格也中西并立,并不统一。但是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时期的屋顶都不一而同地选择了灰色瓦屋面。在历史照片中,我们看到屋顶的组合并不是无序的,每一个组团都有一个自组织的结构,生成有明晰几何构图的屋顶群落。


于是,随山地连绵起伏的屋顶成为了烟台山风貌保护的关键点和重要语素。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提炼、传承的是烟台山屋顶的组合模式,而不是将历史建筑固化为风格化的形式。在各个地块,以保留建筑为核心,发展出各具特色的组团。通过屋顶的肌理织补,独立的建筑经由自组织的组团,串联成绵延的整体。这一过程,我们后来提炼成9个字——瓦盖山、树遮瓦、瓦成团,这样就重塑了烟台山起伏地势的风貌。


改造前的烟台山屋顶风貌

来源:福州万科烟台山项目

改造后的烟台山屋顶风貌

摄影:UK Studio



烟台山上平地少,因而也就限制了个体的膨胀,每个建筑的体量都不大,也就允许了更多个体的参与。


用小建筑来包裹山,就容易形成建筑与自然的耦合,这一方式的优缺点,在烟台山的过去都曾经体现。而在城市复兴项目中,烟台山又还原回小建筑拼贴的形式。每个建筑就像一个小像素,像素间差异愈大,色彩就愈丰富。但每个色块都与主色块相协调。每个像素放大以后,它又有自己的内核和故事。这就让这一建筑有一种归属感,从业态、形态上,它都不属于其他地方。


烟台山还原回小建筑拼贴的形式

摄影:UK Studio


在考察的时候,我们就发现,风貌区内遗存的老建筑,其建筑语法还是很清晰的。第一,由于坡地所限,建筑只能沿等高线平行布局,两排房子之间的院子变成了一条巷子;第二,由于在山地平整土方非常困难,所以一个高程会尽可能地持续延展,形成了一个幽深的“断头巷”;第三,排屋的山墙也是登山巷的巷墙,所以巷墙是连续的,在通向排屋自己的断头巷处要开个有特色的礼仪化的门洞,提示这里又有一条分支巷子,这样独栋的排屋就像附着在登山巷这个主干上有分支处枝干的叶子。


当我置身在这个逻辑结构中时,我意识到这不仅是建筑结构,更是社会学意义上的邻里结构。分支上的小断头巷实际上是一个邻里单位,大家需要共享山地上有限的空间和水资源,自然而然地把狭小的公共交通空间变成了社交空间。千百年习承下来的文化和归属感,让邻居们自然而然尊重并运营这一社交空间:它的地面一定是用大块的石材精心铺砌的,它的自然排水一定是经得降雨和洪水考验的,它的卫生一定是邻居们共同维护的。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山地,大家都用一种约定俗成的自律来保持它的洁净,那是一种居住者对居住地的尊敬和爱护。


北京的“最美书店”首次走出北京,安家在佛寺巷

来源:福州万科烟台山项目


2021年10月30日,万科烟台山商业漫步街区一期开街,主要是东、西组团,业态包括潮流零售、轻餐饮等。2022年“十一”期间,烟台山二期开街,以独栋为主的中期组团亮相。二期大致为仓前路与乐群路之间的池后弄、天安里、佛寺巷、崇圣庵、仓观顶五条巷道所覆盖的范围,业态包括休闲餐饮、酒店和书店。被称为北京“最美书店”的模范书局第一次走出北京,安家在佛寺巷的一栋建造于上世纪初的二层小楼。


疫情结束后,我才能第一时间前往现场,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一个我们在设计时认为条件最不好的空间,通过简单的商业包装,成为了高频次的网红打卡点。川流不息的行人在这里自动慢下来,在镜头里摆出相似的Pose。我第一次意识到在碎片化的城市单元中自组织的力量。商家从自己独立的视角和利益出发,介入和改造我们统一的设计,在似乎无序的置换中带来了整体的有序。后来再去,周末在“网红”天台上有一群人在跳着摇摆舞。这些体验引导我去学习“复杂系统”。这也让我对建筑学有了新的概念和认识。


望江天台成为多样社群的聚集地

摄影:UK Studio


说到底,建筑的存在是为了形成一种新的社群关系,这是我在烟台山项目里特别想要实现的。我做过很多设计,在我的绝大部分设计里,我是个陌生人。甚至不仅是我,建成使用后,开发商也是陌生人。但是现在我走在巷子里,店主见到我会打招呼、吃饭会送我一瓶酒。我去模范书局,主理人会和我聊起他们刚把室内踩起来吱嘎作响的木地板换了。有一个咖啡小哥,一直骑着单车在石厝教堂、美国领事馆旧址附近卖手冲咖啡。最近半年,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最近没有见到他。得知他生病,大家组织给他捐款。商家、运营者乃至游客、消费者相互接触、互相有交流,就很容易形成一种社群关系。这种社群关系能让人回归到土地、回归到场所,让人获得一种认同感。


我觉得烟台山项目本身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现在来看它已经体现了几层意义。第一是,它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在一个历史风貌保护区里,保护和发展的平衡点在哪里?到底要保护什么,发展什么?第二是,烟台山不是一种抽象的商业,而是非常具体的、聚落化的商业。可以说大家“用脚投票”,烟台山的火爆证明了消费与私人生活同部落、族群是有一定关系的。第三是,这种空间结构可以归纳为一种模式,烟台山模式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开放包容、允许不同的人参与进来。


改造后的烟台山更具活力且更加开放包容

来源:福州万科烟台山项目


所以回到建筑上来,在烟台山,建筑不仅创造了一个个空间,也创造了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让所有人都能在其中获利,这非常重要。不同立场、不同出发点的人,在相互的博弈之中实现了互相包容、互相接纳,互相体会到对方的初心和出发点,最终回归到共同的善意上。

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以“流动的公共”为主题,希望在经历了个体感受和情感的变化后,我们能以更主动的观察和发问,在城市中创造出新的、具有能量的公共空间,在多重空间的交叠中发现具有存续性、生命力的公共领域,以此更进一步推动中国城市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

奖项设置:


公共空间奖(人与场所)

旨在表彰体现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公平、提升城市公共生活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包含建筑/规划等实体空间实践。

 

建筑贡献奖(人与建筑)

旨在表彰出色的建筑单体或群体设计,通过建筑本身及其赋予的空间功能,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甚至带动区域或城市整体人文发展,可以是新建、改建或修复的建筑项目。

 

社区营造奖(人与社区)

旨在表彰有规模的、对居民共同生活具有启发意义的营造活动,可以包含社区空间营造、社区环境治理与社群运营等社区实践。

 

生态友好奖(人与自然)

旨在表彰尊重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城市实际发展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设计实践/技术研究,包含生态修复、绿色建筑、城市景观等。

 

城市创新奖(人与城市活力)

旨在表彰在城市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上积极探索的、有实验性和创新性的项目,包含空间设计、公共艺术、城市事件等实体或非实体项目;或者积极寻求更好城市人居生活,为解决包括交通、医疗、教育等城市问题而做出创新探索的长效实践。

评奖范畴:


2020年7月1日-2023年3月31日内建成的、在中国境内的实体或非实体项目,包括建筑单体、景观空间、生态系统、社区营造、创新实践以及非实体的城市公共性事件和系统解决方案。

评奖维度:


人文 HUMANITY

贴近城市生活,尊重真实需求


公共 PUBLIC

促进公共生活的舒适与完整性,激发大众的参与,满足人们生活的尊严、平等与价值感


创新 INNOVATION

开拓未来的愿景,为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


美学 ESTHETICS

唤起丰富生活和文化的想象力,影响城市与市民的审美意识

评奖流程:


2023年4月-5月

评奖启动,提名团提名


2023年6月

初审团针对提名项目进行投票,评选出入围项目


2023年7月-9月

终审团针对入围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2023年9月

终审团终评会


2023年10月

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典礼

组委会:

主办方三联生活传媒代表


组委会主席:李鸿谷

组委会成员:贾冬婷/李伟/吴琪/曾焱

项目统筹:贾冬婷

项目执行:潘鸿/宋洋/王菲宇/

              袁潇雪/俞冰如/吴小霜

提名团:(按拼音首字母排列)

各领域代表人士


陈楸帆/陈文/崔灿灿/董功/董灏/段煜婷/何健翔/何勍/何哲/何志森/姜珺/姜宇辉/金秋野/雎安奇/李迪华/李涵/李虎/李伦/李翔宁/李晓鸿/李振华/梁琛/梁永安/龙瀛/刘珩/刘悦来/柳亦春/鲁安东/马泷/马寅/毛继鸿/毛尖/倪阳/聂荣庆/庞伟/宋壮壮/沈志军/苏丹/孙海霆/孙莉/孙倩/唐克扬/陶冶/童明/汪莎/王辉/王南/王子耕/吴洪亮/夏至/严飞/严明丹/闫士杰/姚东梅/易海贝/易立明/章明/赵元超/支文军/朱竞翔/朱小地/庄慎/张宇星/左靖/btr

初审团:(按拼音首字母排列)

建筑及规划界权威专家


高世名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胡如珊 | 如恩设计研究室创始合伙人

李晓江 | 中国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李兴钢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刘家琨 |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马岩松 | MAD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孟建民 |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建国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志强 |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   锫 |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教授,耶鲁大学客座教授

终审团:

建筑及文化界权威专家


终审团主席

张永和 | 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MIT荣休教授


终审团成员

迪耶·萨迪奇(Deyan Sudjic)| 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名誉馆长

戴锦华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汪民安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项   飙 | 人类学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周   榕 | 当代建筑及城市评论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李鸿谷 | 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指定独立计票机构 

普华永道中天

负责统计和复核选票的工作,

终审统计结果将在颁奖典礼前对外保密。

视觉设计:

another design



三联人文城市联络方式:

官方公众号:@城市家City+

官方视频号:@城市家City+

官方小红书:@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网站:http://city.lifeweek.com.cn/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妹纸20岁时搬进了有900年历史的古堡,堡内生活也是慕了啊!$60万入手!北约克黄金公寓楼花!由Tridel 拥有近百年历史的顶级开发商出品!瑭所首店|空窗、落日和水乡,如何成为中国人的甜味feel ok goofing around, suggesting off the wall solutions that w“我们在纠正百年历史错误”,美国宾大将追授林徽因建筑学学位林徽因被美国宾大追授建筑学学位:“我们在纠正百年历史错误”热搜!美国宾大将追授林徽因学士学位!纠正百年历史错误…陈光标:把现金堆成山,捐款20亿后“消失”,再出现却在家种地?全球10大爆火的INS打卡地,冰淇淋博物馆来波士顿了!高温2500年历史的古城如何长出“新商业”?|华丽志探访苏州仓街【大长假特辑】一座五台山,一生朝台旅具有200年历史的雷明顿枪支制造厂即将关闭在美国,如何成为一名职业心理咨询师?第二年上五台山,这次终于可以给大家写个攻略了【最新】百年历史遗存改造!西岸滨江又一文化地标即将上新金字塔上建大楼梯,历史地标再次成为网红打卡地超过80年历史的京剧社呈献,4出精彩折子戏即将在华族文化中心上演读历史,绕不开吕思勉;看历史,跳不出地理图!跟着史学泰斗,读透中华5000年历史!在八百多年历史的跨海石桥上,利郎如何展示中国品牌的「文化自信」?啥?中央大街这处新的打卡地你还没去?得抓紧了!对林徽因,这所美国大学要纠正百年历史错误!《湖天一览楼》1部3章(6)一幅画作$2000万!百年历史的维州顶级庄园上市了!缅甸,为何成为电信诈骗集团的聚集地?终于!超大规模水上运动社区中心入驻大温!这里将成为下一个网红打卡地!时报广场附近水管爆裂 曼哈顿早高峰交通瘫痪!127年历史的水管突破裂 水往下流入地铁成奇景香港富豪砸$568万买下澳洲小岛!却被澳洲政府告了!曾是好莱坞顶流打卡地,如今却令人唏嘘……纠正百年历史错误!关于林徽因,宾夕法尼亚大学宣布重要决定!这家172年历史的经典英伦奢牌风衣,清仓只要399!宾大追授林徽因学位:“我们在纠正百年历史错误”!《闻香识女人》取景地,全球奢华酒店的鼻祖!入住华南首家华尔道夫,开启百年历史之旅“我们在纠正百年历史错误”,宾大将追授林徽因建筑学学位生活并非是自在飞花(11)臨習徐渭寫意畫幾幅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