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不曾被偏爱的孩子,长大后也很难再遇偏爱

不曾被偏爱的孩子,长大后也很难再遇偏爱

公众号新闻

“我不值得”

都说“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可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承受得住“偏爱”。

一个离过婚的来访者,正犹豫要不要接受现男友的求婚。

她30多岁,名校毕业,世界500强外企工作,结束上一段婚姻,原因是前夫婚内出轨,对她早已没了感情。

她告诉咨询师,现男友对她特别好,懂情趣,知冷暖,工作忙时,会精心准备晚餐等她回家,生病时,彻夜陪在她身边照顾,情绪低落时,会想尽办法逗她开心,总是准备很多惊喜,为她挑选喜欢的礼物。

“我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而且我什么都不用做,他也是爱我的。”

这大概是每一个女人都想拥有的“偏爱”,按理说,这是一桩美事,可来访者的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

“他太爱我了,我总是感觉不真实,也不安心,甚至压力很大,我哪有这么好?”

咨询师问:你觉得别人的爱,都是要靠你的“好”去交换的吗?

她愣了一下,反问:难道不是吗?

随后补充:虽然别人都说我的条件还可以,但我很看不上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值得被这样偏爱。

一般而言,“被偏爱”是指相较于其他人,你成为了某个人的“例外”,他为你投注了更多的精力,让你感觉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被无条件关注和支持的。

而在来访者的成长过程中,没有过类似的经历,于是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偏爱”时,她产生了两层核心感受:

① 我不配:大剂量的、倾斜于她的爱,激活了她的创伤,一方面感觉自己不配拥有,一方面又认为这种爱很“虚假”,害怕一旦对方发现自己“一无是处”,就会撤回所有。

② 我害怕:出于对陌生经历的恐惧,这种颠覆性的体验不是惊喜,而是惊吓,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情感和认知的双重承受范围。

“谈条件的爱情,对我来说更踏实一些,碰上一个什么都不图,只想对我好的,更多是担忧。”

天然的“偏爱”

“被偏爱”是一种珍贵的经历,大部分人是从家庭获得最初的体验。

父母的爱本就是一种天然的偏爱:不需要其他任何原因,也不需要附加任何条件,仅仅因为你是你,你是我的孩子,我就会爱你。

电影《阿甘正传》里,幸运的阿甘,就拥有母亲的“偏爱”。

即使是在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天生残疾,智力也只有75,可在母亲眼里,他依然是发光的宝贝。



阿甘从小要戴着腿箍行走,母亲告诉他:这是一双宝鞋,会带你走遍天下。

别人嘲笑阿甘时,她会认真地鼓励他:你和其他人是一样的,你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面对学校校长的质疑,她依然据理力争:我的孩子虽然迟钝了一点,但应该和其他人一样有均等的教育机会。

有一个经典镜头,阿甘的脚箍卡在了下水道,面对路人鄙夷的眼光,母亲温柔淡定地一点点帮他拿出来,并安慰他不必因为别人的歧视而害怕。

阿甘是知道自己缺陷的,而相较于其他人的态度,妈妈这种巨大的“偏爱”成了他的力量之源,最终成为橄榄球巨星。

通过与重要客体的互动,在这样的“偏爱”中,孩子将体验并内化构建健康人格的四个关键:

①安全感

这是一种与信任相关的状态,当相信世界不会给自己无法控制的伤害,就会产生基本的安全感。

弱小残缺的阿甘在面对世界的偏见与恶意时,母亲总是以抱持的、乐观的态度站在身后,给予拥抱、接纳和鼓励,这条“退路”被内化之后,就成了一个人的“安全堡垒”。

②自尊感

总体是一种“我是好的”的感觉。

从母亲的镜映中,孩子最早形成对自己的感受,对于阿甘的残疾,阿甘母亲没有厌恶和嫌弃,反而坚定地认为他与常人没什么不同,阿甘从母亲眼里看见自己是“好”的,于是他也坚信自己是“好”的。

③价值感

是一种“我配得上、我值得”的感觉。

“被偏爱”这件事,会让人感觉到自己的独特和不可替代,且无关自身条件。母亲在阿甘生命之初全身心灌注的“偏爱”,帮他构建了自我价值的基础,他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被好好对待的,即使是个残疾人。

④力量感

就是“有恃无恐”的那种力量。

因为确信有个人会一直站在自己这边,在面对世界时,背后就有了千军万马,无所畏惧。

正是这份力量支持阿甘突破重重困难,成为一个“奇迹”。

缺失的底气

可惜的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运气获得这样爽快的“偏爱”。

比如那位来访者,她的母亲是一名老师,对她要求颇为严格,而父亲是一个工厂老板,平日工作忙,很少回家,即便在家,和她的交流也很有限,显得十分生疏。

她的成长环境里,一面是苛责:母亲总是挑剔和否定,从学习、生活到样貌、性格,喜欢拿她和自己班里的优秀学生比较,常常流露出一副不满意甚至嫌弃的味道;

一面是忽视:父亲常年缺席,对她很少过问,仅有的相处里,父女俩只能寒暄问好,尴尬得像陌生人。

她10岁那年,家里多了个弟弟,她才明白父亲原来是懂关心的,母亲也可以是温柔的,只不过这些都给了弟弟,而她是个女孩,所以不配拥有。

“我好像在遇见现男友之前,从未是谁的偏爱和例外”,来访者在说这句话时,眼神黯淡且忧伤。

缺失了父母“偏爱”的孩子,往往会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①核心自我虚弱

主要表现在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较低,自我厌恶倾向严重,而这其实也是对父母态度的一种内化。

客观来说,来访者条件优秀,却充满了自我怀疑与否定,就是把“苛责”的母亲和“冷漠”的父亲,同时内化为了自己的一部分。而父母重男轻女这个事实,又进一步印证了“自己不配被爱着”,没有被人喜欢和宠爱的能力。

这些构成了来访者的核心自我认知。

而来访者唯一能够赢得父母关注的办法,就是不断发展虚假自体,让自己变得优秀,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所以,来访者无法爱上真实完整的自己,也不相信自己会被人无条件地喜欢,加之受上一段婚姻的影响,男友的“偏爱”对她而言,不是幸运和美好,而是压力和负担。

②缺少“被撑腰”的底气

自我感觉良好时,被父母诸多打击,而脆弱破碎时,又无法获得情感上有力的涵容和支持。

这种深刻的孤独感,成了人格的单薄底色:不勇敢,面对冲突和质疑,没有与之较量的勇气;不自信,不敢畅快地表达自己、忠于自己。

整体呈现出来,就是一个自卑怯懦的状态。

③很难获得其他人的偏爱

潜意识中的不配得感,让人自动回避“偏爱”,哪怕是像来访者一样,遇见了“偏爱”,也可能发生负性移情,将对父母的情感投射到男友身上,最终“搞砸”或离开。

偏爱与溺爱之别

很多父母可能认为,“偏爱”就是不分好歹、毫无原则的偏心和溺爱,因此不愿毫无保留地给予孩子。

其实这是有误解的。

偏爱是基于“你是我孩子”的事实,给孩子提供的一种有别于其他人的爱,基调是接纳、支持、笃定,更关注生命价值而非社会价值,能够看见孩子的真实需求,且与适当的“规训”并不冲突。

溺爱也并非“过多的爱”,而是一种错误的互动模式,本质是“控制”与“剥夺”,一方面不断满足投射在孩子身上的自己的需求,一方面剥夺孩子每一个成长的机会。


举个例子。

当孩子被老师批评,“偏爱”的父母会在情感上先接纳和安抚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信任和鼓励,让他感觉“无论如何,我都被爱着”,再帮助孩子分析被批评的原因,从理性上指导孩子的规则和边界;

而“溺爱”的父母,可能直接跑去与老师理论,表面是在“挺孩子”,实则一来在维护自己的“共生性自恋”,二来剥夺了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和纠偏机会。

“偏爱”是在成就孩子,而“溺爱”是在毁灭孩子。

如前面所说,能得到这种“偏爱”的幸运儿总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在“爱恨参半”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父母给予爱的强度、纯度和力度可能都有限,也因此各自带着大大小小的创伤。

除了对自己的状态保持觉察,学会敞开和自我支持之外,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个稳定的客体,被好好的“偏爱”一次,这几乎是重塑自我的关键,因为只有真实发生的体验才能被内化。

这个客体可以是你的朋友、爱人,也可以是咨询师,就如上面那位来访者,在咨询师的帮助下逐步开始自我探索和修复,尝试接受男友的“偏爱”,一年之后她答应了男友求婚,并对他说:

谢谢你,我已经把那个糟糕的内核换掉了,现在的我感觉自己值得一切美好,我会更爱自己,也会更爱你和这个世界。

安利时刻
社长主理的【30+岁新个体个人发展深度思考群】继续邀请中,分享社长老梁对于「自我管理、内在成长、工作和亲密关系、新个体IP」等方面的深度思考和判断~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不妨加下方社长老梁微信,邀请你入群,请发暗号:个人发展深度思考。社长微信ID:isocialor
还有见面礼盲盒哦,包括:小课、好书解读或者闭门会精华PPT。添加收获超多干货~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编辑:Wendy

 

点个在看,你被偏爱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Unity 首席执行官离职,开发者:还是不够解气,也很难再建立起信任9条人生智慧,长大后感触才深,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精选一位班主任的大实话:长大后有本事的孩子,妈妈都有这3个共同点!(父母再忙也要看)?600 million the Human Brain Project (HBP)一日一诗:直到成熟 / 你都不曾被吻过 / 直到死 / 你都不曾甜蜜过|黛眉:苦瓜同卵双胞胎失散44年,一个在美国,一个在韩国,长大后更聪明的是......光脚会扁平足?那些从小光脚的孩子,长大怎么样了……聊一款被偏爱的游戏本李玫瑾:从小被父母逼着练专注力的孩子,长大后学习的差距有多大?为啥很多孩子小时候成绩优秀,长大后却没后劲啦?9条人生智慧,长大后感触才深,孩子越早知道越好耶鲁教授揭露残酷真相:童年被透支的孩子,很难形成健全人格落基山国家公园 - 攻略版新一轮失业潮来了,饭碗难保?应试教育下长大的孩子,慌了……长大后自卑、自我价值感低的孩子,多半与父母这3个行为有关你微信里的表情包女孩,长大后沦为了亲妈的赚钱工具……我,小学数学烂到被班主任孤立,长大后却上了剑桥,过上梦想生活,凭什么?曾全网刷屏的“被逼洗内裤”男孩,如今保送清华了:会做家务的孩子,长大不会差小学数学烂到被班主任孤立,长大后却上了剑桥,她凭什么?feel ok goofing around, suggesting off the wall solutions that w一位班主任的大实话: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家庭都有个共同点小时候有多缺爱,长大后就有多渴望「高质量关系」敏感的孩子,慢慢会长大福建夫妇收养了一名女弃婴,长大后找了个男朋友,带回家父母却傻眼:这是我儿子scholarly bullshit umbrella science of sustainability福建夫妻收养了一个女弃婴,长大后带回家个男朋友,养女父母一看却傻眼了亲爱的老师,长大后,我就成了您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家里大多有以下9个“穷习惯”消失两年,李子柒为何依然被偏爱?发疯文学拯救一切!亚裔小姐姐遭遇偏见,不仅没忍,还把自己遭受过的全还给对方!七夕不听父母话的孩子,长大后基本都会混成loser!长大后第一个养的孩子是自己因霸凌被流浪猫治愈的小女孩,长大后找猫报恩啦,超暖!“穷养”的孟晚舟,“富养”的姚安娜,长大后“差距”一目了然:别让这个教育盲区,毁了孩子一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