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有效!Direct Inversion: 三行代码提升基于Diffusion的图像编辑效果
导读
论文链接:
代码地址:
PIE-Bench申请:
视频链接:
这篇论文是如何发现过往方法问题,并找到新解决方案的呢?
基于 Diffusion 的编辑在近两年来一直是文生图领域的研究重点,也有无数文章从各个角度(比如效果较好的在 Stable Diffusion 的 Attention Map 上特征融合)对其进行研究,作者在文章中进行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相关方法 review,并把这些方法从“重要信息保留”和“编辑信息添加”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四分类,具体可以参见原文,此处不再赘述。
这里提到了一个编辑的重点,也就是“重要信息保留”和“编辑信息添加”。事实上,这两个要点正是编辑所需要完成的两个任务,比如把图 1 的猫变成狗,那红色的背景和猫的位置需要保留,这就是“重要信息保留”;同时编辑要完成“变成狗”的任务,这就是“编辑信息添加”。
为了完成这两个任务,最为直觉,也是使用最多的方式就是:使用两个分支来完成这两件事,一个用来保留信息,一个用来添加信息。之前的编辑算法大多可以划分出这两个分支,但可能隐含在模型中或者没有显式割离,也正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两个概念划分清楚并给出了过往方法的分类。
到现在为止,已经弄清楚了编辑的两个分支及其各自作用,但编辑不仅仅只需要这两个分支,还需要重要的一步,也就是 Inversion。
▲ 图1 基于 Diffusion 的编辑算法总结
我们都知道,Diffusion 是一个把噪声映射到有用信息(比如图片)的过程,但 Diffusion 到噪声的过程是单向的,它并不可逆,不能直接像 VAE 一样直接把有用信息再映射回到隐空间,即,可以根据一个噪声得到图片,但不能根据一张图片得到“可以得到这张图片的噪声”,但这个噪声又在编辑中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双分支的起点。
所以大部分人就采用了一种近似的方法,即 DDIM Inversion,它能够将图片映射到噪声,但从这个噪声得到的新图片就会稍微偏离原图片一点(如图 DDIM Inversion 上标注的 distance),其实如果不给模型文本控制条件,偏离还不太严重,但当文本的控制加强时,偏离就会逐渐不可接受。
因此,一系列的 Inversion 方法被提出用来修正这一偏差,比如著名的基于优化的 Null-Text Inversion,而在无数方法进行尝试和探索之后,大家似乎得到了一个 common sense:好的偏离修正必须要包含优化过程。所以这篇文章就更加深入的探索了一下基于优化的 inversion(或者说修正)到底在做什么。
基于优化的 Inversion 方法通常使用一个模型输入变量(如 Null Text)存储刚刚提到的偏差,而这一偏差则作为优化过程中的 loss,通过梯度下降来拟合变量。因此优化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把一个高精度的偏差存储在了一个低精度的变量中(该变量的数值精度相对 noise latent 更不敏感)。
3. 优化得到的变量其实在 Diffusion 模型训练过程中并未出现过,因此相当于进行了强制赋值,会影响模型输入和模型参数之间数据分布的协调。
PIE-Bench
实验效果
更多可视化和消融实验结果可以参考原论文。
更多阅读
#投 稿 通 道#
让你的文字被更多人看到
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优质内容以更短路径到达读者群体,缩短读者寻找优质内容的成本呢?答案就是:你不认识的人。
总有一些你不认识的人,知道你想知道的东西。PaperWeekly 或许可以成为一座桥梁,促使不同背景、不同方向的学者和学术灵感相互碰撞,迸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PaperWeekly 鼓励高校实验室或个人,在我们的平台上分享各类优质内容,可以是最新论文解读,也可以是学术热点剖析、科研心得或竞赛经验讲解等。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知识真正流动起来。
📝 稿件基本要求:
• 文章确系个人原创作品,未曾在公开渠道发表,如为其他平台已发表或待发表的文章,请明确标注
• 稿件建议以 markdown 格式撰写,文中配图以附件形式发送,要求图片清晰,无版权问题
• PaperWeekly 尊重原作者署名权,并将为每篇被采纳的原创首发稿件,提供业内具有竞争力稿酬,具体依据文章阅读量和文章质量阶梯制结算
📬 投稿通道: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来稿请备注即时联系方式(微信),以便我们在稿件选用的第一时间联系作者
• 您也可以直接添加小编微信(pwbot02)快速投稿,备注:姓名-投稿
△长按添加PaperWeekly小编
🔍
现在,在「知乎」也能找到我们了
进入知乎首页搜索「PaperWeekly」
点击「关注」订阅我们的专栏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