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 | 学士、硕士、博士在古代原来是这个意思!
我国现已建立了学位制度
设学士、硕士、博士三种学位
有人以为这些名称是从外国传入的
其实不然,我国古代已有之
只是内涵不同而已
和星宝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学士是官阶。南北朝以后,朝廷将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任命为“学士”。
唐代翰林学士又多了一重身份,在做文学侍从的同时,往往还可以参与机要。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时,曾召房玄龄、魏征、杜如海等人为学士,共商天下大事。
到了宋朝,翰林学士地位越发尊荣,授予翰林学士之位,甚至有当宰相的希望。
到了明朝,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诏令,批签奏章。官职虽较低,但实握宰相之权。
至清代,大学士地位更加显赫,为文职官吏之首,官阶为一品,常常后至宰相。
硕士在古代指的是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硕士在古代史籍上记载不多。
就已有的资料记载,称硕士最早应在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宦者传论》记载:“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
博士之名起源于战国时代,从性质上来说,古代的博士是一种官职,一般都是博古通今之人。《汉书·百官公卿表》就有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
古代博士大体担任三种职责:一、侍奉朝廷,备皇帝顾问,参与朝政;二、负责保管朝廷文献档案,从事编撰著述;三、传授学问,培养人才。
古代的博士选用有一定的规定,西汉及之前采取征拜及荐举的办法。
到了东汉,对博士的要求更高,不仅要精通《周易》《书》《考经》《论语》,还要考试及格,才能被举为博士。
魏晋以后,博士除授予学官外,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任命精于礼仪的人为太常博士,掌宫廷礼仪;通晓音律的人为太乐博士,掌宫廷祭祀享宴作乐歌舞;精通医术的人为医药博士等等。不仅中央设博士,地方各府、郡、州、县也都设立博士学官。
到了唐、宋的时候,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称作博士,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有记载:“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这种情况,多见于江浙一带,如茶博士、酒博士等,我们现在偶尔还能听到这种称号。
【End】
3-18岁华裔儿童
1v1在线中文课
限时0元体验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预约
👇 👇 👇
点亮“在看”
把消息分享给更多的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