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岁给孩子立规矩?不是3岁,不是5岁,竟是这个年纪!
实际上,从孩子一出生就可以开始给孩子“立规矩”。但所谓的规矩不是用言语去告诉孩子,而是在生活中,用行为去引导孩子形成规矩。
特别是在6岁以前,家长想要孩子遵守的规矩大多都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家长要从生活中去掌握规矩,而不是“为了立规矩而立规矩”。
对孩子来说,立规矩应从以下维度考虑:
一、“立规矩”≠提要求
所谓的“规矩”不是家长要求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可以看作是和孩子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所以给孩子立规矩一定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而不是从家长的角度出发。
在彼此协商的基础上,定好规矩,去遵守,如果不能遵守,则要承担相应的后果。立规矩,其实是给孩子做事提供一个行为“基准线”。
二、“立规矩”要符合孩子心智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立的规矩也不一样。如果想要孩子理解并遵守一个规矩,设立的规矩一定要符合当下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另外,规矩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必须依托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拒绝“表演式规矩”。比如出门在外,遇到家长熟悉的人,一定要求孩子主动和对方对招呼、问好等,哪怕孩子不认识这个人,也要表现得很懂礼貌,其实这样的规矩对孩子来说就没有必要。
家长要给孩子立的规矩,是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去做一些对他有利的事情,更利于他发育的一些事情,比如吃饭前如厕后要洗手、早晚要刷牙等。不要仅为了大人自己的面子立规矩。
三、立规矩的首要原则:家人一致性
给孩子立规矩,并想将规矩执行下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人保持一致性。比如,孩子吃饭时是否可以边看电视边吃饭,全家人的观点必须要一致,才能方便孩子去遵守。如果妈妈觉得不可以看,爸爸觉得无所谓,那对孩子来说,一是不利于他生活中去遵守;二是会降低孩子对“契约精神”的理解。
另外,假如妈妈在教育孩子时,爸爸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妈妈“唱反调”,如果父母有分歧并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话,孩子很可能因此产生一些混乱,不知道该听谁的,甚至很小就学会了“见人下菜碟”,知道一件事找谁一定能做成。
所以家长的观念首先要达成一致,哪怕爸爸认为妈妈这样做不对,也可以等这件事结束以后,再私下跟妈妈沟通。
02
遇到问题该怎么办?
Q1:为什么孩子不遵守规矩?
首先要看规矩本身跟孩子的发展是不是相匹配的;其次当孩子不能遵守这个规矩时,不要去纠结“不遵守”这个结果或者急着去惩罚孩子,而是要寻找原因,找到孩子不能或不愿遵守的原因是什么,跟孩子主动沟通,去了解孩子为什么要去违反定的规矩。
我们给孩子立规矩的目的并不在于如何践行“奖励与惩罚”。而是为了让孩子了解行事的基本的“度”在哪里。
Q2:宝宝到了一个阶段,和家长或和别的小朋友玩时,总是爱咬人、打人怎么办?
首先家长不能因为孩子现阶段或偶尔的几次“打人”“咬人”等行为,就给自己的孩子扣上“爱打人”“脾气不好”的帽子。家长可以尝试跟孩子沟通,教他正确表达喜爱、友好的方式。
另外,家长也要反思自己平常在家的时候,有没有给孩子做了错误的示范,比如总是跟孩子“打来打去”,你可能认为是和孩子玩,都是“假打”,但对小孩子来说,他并不能分辨出“真打”“假打”的区别。当他面对其他小朋友时,也会延续在家的行为方式,可能就表现出“打人”的行为。
Q3:和别的小朋友玩,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抢了,家长应该怎么办?
首先,如果在现场没有出现彼此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可以暂时不要插手,多鼓励孩子自己解决,看他面对这样的事情是如何思考并解决的;事后,家长可以跟孩子再讨论玩具被抢这件事,鼓励他讲出感受和自己的想法,并跟孩子一起讨论对策。如果小朋友之间因为互相抢玩具而发生肢体冲突,家长就要及时干预,以免造成伤害。
Q4:家有两个宝宝,相差两岁,怎么让大宝和二宝的关系更好,大宝多爱二宝一点?
首先,当大宝出现一些“争宠”、“打”弟弟妹妹的行为时,家长要判断一下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再去解决。
大宝这样做是想引起家长的注意,获取更多的关注,还有可能对于现阶段的大宝来说,还不太会表达喜爱的感情,在他看来,“打”就是喜欢的表现。这时家长要引导大宝,并做好示范,亲亲/抱抱才是表达喜爱的正确方式。
如果是因为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而去“争宠”或“打”弟弟妹妹,家长可以试着让大宝多参与到照顾二宝的日常当中,让他意识到“这是我的弟弟/妹妹”。
比如给二宝换纸尿裤的时候请大宝帮帮忙,给弟弟/妹妹穿衣服的时候让大宝帮忙挑选,当大宝做出这些行为时,家长要及时赞扬,增强他的自豪感,久而久之也能强化他对弟弟/妹妹的责任与感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