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他妈离谱了
今天分享一笔星球随心感悟:
1/ 仇富
收到一条特别离谱、特别仇富的留言:
竟然能说出“互联网没有给世界带来实质性增量”...
互联网的好处可太多了,提高社会合作效率和生产水平、通过大数据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
或者生活化地说:
你肚子饿了,你可以去美团下单,不需要走到大老远的饭店;
你生病了,网上搜索最好的药送上门,不一定非要去医院;
你想出远门,也不用等半天出租车,直接交个滴滴;
你还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买什么先搜一下,不用被别人割韭菜。
这些节省下来的宝贵时间,我们都可以用来创造更有价值的事情,潜在对社会的价值极大!
当然,凡事皆有利弊,最重要的是多做利大于弊的事,更不能为了弊,而不敢去做利更大的事。
我还是挺感谢每个敢于冒险的企业家,因为他们踏出这一步之前是不知道会成功的。
对应的代价可能是一无所有,事实也是如此,你看到每一个风光的企业家背后都有成千上万失败创业者的“陪葬”。
能生活到今天这个时代,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已经很好,有时候感觉人之所以不满足不爽不开心,是因为「你得到比我更多」。
甚至因为嫉妒,我原本拿5,你拿20,我宁愿要选择和你一起什么都得不到,大家都拿0,这样就能得到大家所谓的「公平」。
2/ 认知偏差
想想以前太好笑了,我一直以为自己普通话讲得很溜。
主要的错觉来自于我在香港读书,我们有普通话课,身边的人连讲都不太会讲,我在上海待过几年,所以普通话碾压身边人。
更好笑的是,我这普通话水平竟然还能代表学校参加朗诵比赛,更更好笑的是,我还自信满满,觉得自己讲讲得真不错。
更更更好笑的就是,当我连什么是好的普通话都分不清,例如北京普通话,我就觉得这讲的是啥,怎么多儿话音,太不标准了。
如今录了这么多音频和视频才发现,卧槽,我讲的是啥玩意,如果去参加普通话考试,我估计要三级乙了。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人对自我的认知真是太不真实了,一个是圈子决定的,你在普通圈子,你就以为自己足够很牛逼,其实是圈子弱。
就算你进入了一个好的圈子,例如网上虚拟世界都能隔空看到,但你是不会相信的,过去长期的惯性思维已经深深控制了你,开放的思维并不容易。
包括我现在也有很多自满的东西,都要告诉自己,继续慢慢学吧,骄傲个屁。
如果能透过考试、实践、公开分享等方式验证自己的水平,一定要赶紧去试试。
不要让自己活在幻想里,意识到和承认真实的自己,是改变的开始。
3/ 亲密关系
先安抚自己的情绪,再安抚对方的情绪。
来说说为啥要这样做,当一方做错事,我们必然是生气的,生气该不该,肯定该。
但生气过程中的判断必然是非理性的,你会无限放大对方的过失,而且脱口而出一些伤感情的话。
伴侣中是最常见的,你在极度生气情况下,很容易会说出“你去死把”、“分手吧”、“再也别见了”... 甚至内心想的是,如果有个按键让你瞬间消失,我一定会按下去。
这些话夹杂着情绪的判断,最终导致对方也会激发情绪,最后的结束有2种方式:
一是以一方的情绪放下为结束,重新思考问题的根本,不带情绪解决问题。
二是以逃避或愤怒为结束,愤怒很明显,你就算做错事,被人骂“你去死吧”,对方关注点不会是自身错误,只会产生新的问题。
原本被犯错的人可能会觉得很委屈,明明你犯错,还要这样说我,但他不会发现和知道,这很有可能是最初没有处理好情绪而引发对方的连锁反应。
当然,大家几乎不会关注到这一点,只会关注于被犯错者永远是对的,是可怜的,所以做什么、回应什么全是对的。
或者是,逃避这种如果是真实战斗倒还好,你在有限游戏当中胜利了。
但对方的逃避不意味着真的结束,人生是场无限游戏,他将来一旦出现任何机会,就会反击,极端的人会和你同归于尽。
这也是为什么尽量不要竖立敌人,短期很爽,长期很惨,除非我判断出对方是真的是坏到骨子里了。
当然,我觉得没什么恶人,除非是病理性,更多的人一生都应验着这句话“善意激发善意,恶意激发恶意”。
伴侣当中的逃避就是一种冷暴力,也是很可怕的一种回应方式,你压根就不知道我能做什么。
刚好,这周六晚上8点,我会和包子在直播间聊聊我们的情感生活,还有怎么样更好地和另一半相处,想吃狗粮的欢迎来听
4/ 情绪
情绪也是两面性,能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也有可能会有可怕的代价。
就好比一辆时速200的车,的确开得更快,但出事代价更大。
我摆脱情绪就是让自己时速50,慢慢开完一生,也许还能开的更远,长期做的事情反而更多。
5/ 喜欢VS挣钱
一定要同时拥有挣钱但不想做,和不挣钱但想做的业务。
很少情况会出现挣钱又想做的,有的话当然好,没有的话,必须采取两个线路。
做不想做但挣钱,其实就是为了让自己能继续做想做但不挣钱的事,期望熬到未来有一天,不挣钱也能变成挣钱,最后再主力推挣钱又想做的事情,抛弃挣钱但不想做的事。
如果生命全耗在了挣钱但不想做,那会很糟糕,因为你看不见希望,一直熬的话,熬不了多久。
如果告诉你,你明天就要离开这世界了,必然会很遗憾,为什么不早点做些自己想做的事。
某种程度上,一件事情真的要做好,做到能赚钱,长远来看,还是这件事你本身是挺喜欢的,喜欢就能做的更久做的更好,做得更好你自然就会变得更加喜欢。
当然,找到这么一件喜欢的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你必须要不断地突破舒适圈,不断地去尝试,再加上就算是喜欢的事想要做的更好也会遇到瓶颈。
马斯克追逐着自己喜欢的事,但依旧会出现“嚼着玻璃在深渊凝视”的创业阶段,所以就算是喜欢,前提也必须拥有“成长性思维”。
6/ 享乐
之所以追逐享乐,是因为得不到他,一旦得到他,要花钱了,就很容易失去他,接着再去追逐他。
想象成自己是个亿万富翁,或者有花不完的钱,估计慢慢会发现,追逐享乐是件挺无聊的事情。
因为所谓的「乐」是和「苦」对比出来的,如果一直都在享「乐」,那就等于没有乐,或者说是体会不到乐。
更有意思的也许是去不断地尝试一些自己想做、有意思、有机会做好的事情。
肯定,这个尝试的过程会带来痛苦,但一旦做好,也才会让快乐变得更突出。
7/ 起点
这个世界对于普通人最大的公平就是,人人都能有免费的途径学习,学习能改善所有人的生活。
不公平的地方是,你只能改善,比原本的自己更好,因为起点和背景的确就是不一样,你上几代人都是普通人,你也是普通人,想当首富自然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你对标的永远都应该是过去的自己,1年、3年、5年、10年。
再回过头看,有没有比当初更好,有的话,这辈子就没有白活,你也为自己的下一代创造了更好的起点。
当然,不要对标别人不代表就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尽可能向比你好的人学习,理论上我开头说的「学习」不仅仅是书本的,也包括去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但无需比较。
如果你想看更多关于阿猫写的文章,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每天都会在星球内分享平时只记录在个人日记里的心得,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加入方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