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惟纯:修「愿意」
“我如今体会到,「学怎么活」,每天换一个「更好的自己」,是人世间最高效能,越早开始越好的事。个性能化,心念能转,过去的遗憾都可再度圆满,何况未来的命运?人生哪有比「活好」更欢喜的大解密!”
--金惟纯
*感谢金惟纯先生导读
*感谢本期朗读者:张岚【突破之道(一阶)学员】
一位创业投资高手最近对我说,创业最终的成败,大部分取决于最初的起心动念。如果仅「动念」而未「起心」,只能称为「理想」,不能算是「愿望」。他说,多数人的理想力道不足,撑不到最后的成功,所以他只投资有强烈愿望的创业者。
这位朋友对「理想」和「愿望」的分类有意思,我完全明白他再说什么。事实上,我还曾撰文阐述「大愿」和「无我」的关联,认为只有发大愿者,才能真正无我。愿若大到连「我」都给「无」了,哪里是头脑发热蹦出来的「理想」可比的?问题是,「大愿」要如何发?如何发了才能称之为「大愿」?
我扪心自问,「大愿」好像与自己一生浮沉,没什么关联。从小到大,都是个性、能耐和环境这三个因素在我的一生中舞来舞去。有时候环境形势强,个性只好委屈些,凑点热闹、谋个出路;有时候个性焕发,跳火坑也不怕,率性而为,直到受够教训或玩到没味了才收敛;有时候自觉能耐大,「虽千万人吾往矣」,但最终遇到了环境和个性的局限,为德不卒。在沉沉浮浮之际,也算发过大愿,但事后却发现,那些愿,一点也不真实,完全没有力量,离「大愿」差十万八千里不止。
所以我很羡慕那些发大愿的伟人。经典上不是说有人「乘愿而来」吗?但最近的一些所见所闻,让我有了不同的体会。我有机会近身观察一些「大愿行者」,发现作用于他们身上的,并不是「大愿」,而是「愿意」。他们并不需要随时提醒自己「大愿」之所系,而是时时刻刻用「愿意」去面对每一件发生的事。他们只是打开真心、保持觉察,自然就「愿意」了。汉字「愿」的本义就是「原本之心」,早已道尽了一切。
我才发现,大家可能是倒果为因了。原来是有一些人在修自己,终于成就了人所不能。后来别人说他们的故事,就说有人发了大愿……大愿原来不是发出来的,是用真心愿意彼此加持,最后成其大。
有了这些发现,才明白自己时错过的,不是没发大愿,而是没用「愿意」去化自己的「个性」。如今过半百,再发大愿已时不与我,但于每天的日常发生中,修几个「愿意」还是可以的。也奉劝诸位,家里若有青少年,别忙着叫他写「我的志愿」,带着他从日常生活中修修「愿意」罢。说不定等他长大,我朋友会很乐意投资他呢。END.
*本文节选自金惟纯文集《人生只有一件事》,中信出版社2021年5月第1次印刷。ISBN:978-7-5217-2824-8。
作者 |金惟纯 台湾商周出版集团创始人。1952年出生于台湾高雄眷村。29岁出任台湾第一大报《中国时报》主笔,30岁负笄美国,35岁回台创办《商业周刊》,经历7年经营危机,将其发展为台湾最具影响力,发行量第一的杂志。现在商周集团属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TOM集团一员,堪称两岸三地华人圈传媒巨子。2009年6月,卸下商周集团执行长一职,现为商周集团荣誉发行人,以及《商业周刊》「创办人的活学院」专栏作家,并持续投身生命教育工作的推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