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界上最好的医院都在美国?公众号新闻2023-10-31 12:10作者丨陈净大夫看看历年世界最佳医院排名,前四名都是清一色的美国医院。比如说今年的最新排名,前四名分别是:梅奥诊所、克利夫兰诊所、麻省总院、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以下简称“霍普金斯”)。世界排名前十的医院,美国占了5个。为什么世界上最好的医院都在美国?我作为在霍普金斯医院里工作的一名医生,在这里说说我的体会,纯属个人见解。1.每个领域的分科很细每个领域细分到令人咋舌的程度。比如说我的一个病人,有一种很罕见的遗传病,有脑瘫,同时也有癫痫方面的问题。单单是神经内科,就要看三四个医生,一个是这种罕见遗传病的专家,一个是脑瘫的随访,一个负责癫痫药的调整,还有一个是做肌电图和神经传导的。比如说我所在的脊髓损伤康复领域,我在新加坡的时候,基本上就一个人负责完了所有的工作,包括会诊、住院病人、门诊随诊、尿动力学检查、肉感毒素注射等操作。但是在美国,脊髓损伤康复的医生会有专门做尿动力学检查的,专门负责褥疮的,门诊和住院也是完全分开的。有的医生专门负责门诊,有的医生专门负责住院病人的管理。分科分的那么细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能够在每个细分领域里做到极致。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医院能在很多方面做到世界最顶尖水平的原因。比如说霍普金斯的神经外科是非常牛的,有一位大夫专门只做外周神经的修复。比如说高位截瘫的病人膈肌麻痹,可以通过膈神经起搏器植入来恢复呼吸肌功能,从而达到摆脱呼吸机。膈神经起搏器一般来说只适合膈神经完整的病人,但是对于膈神经已经损伤的病人,这位大夫还可以通过外周神经移植的办法,来取代膈神经,从而进行起搏器植入。全世界掌握这种技术的大夫没有几个,而且术后的康复,呼吸机的调整,都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所以很多全国各地慕名前来的病人。但是分科那么细,有没有什么问题呢?问题其实也是有的,比如说病人需要看好几个大夫,才能搞定一方面的问题。就比如说前面提到的那个罕见遗传病的病人,如果他在新加坡的话,神经内科一个医生就能搞定所有神经内科相关的事情,而不需要看多个医生,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时间成本,同时医疗成本也会下来。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美国医疗保险非常低效,分科太细,一个问题要看多个医生,恐怕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原因。2.独特的多科会诊的模式说到“多科会诊”,很多人耳朵都会起茧。因为这个词实在用的太多了。在新加坡,很多科室都在开展所谓的“多科会诊”,尤其我们康复科,每个礼拜要去参加的“多科会诊”的会议真的不要太多,简直成了一种负担。但是来到霍普金斯之后,才知道什么是真正有意义的“多科会诊”。在新加坡,多科会诊往往是几个科室的大夫聚在一起讨论病例以及处理方案,之后给出一个治疗意见。在整个过程,病人和家属是没有参与在内的,会诊的大夫绝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看过病人,只是看了病历或者是片子。而且给出的方案,只是一个“意见”,最后要负责的医生和团队去决定要不要执行。但是在霍普金斯,这种多科会诊是在病人和家属参与下进行的。比如说我参加的一次神经外科的多科会诊门诊。病人是两兄妹,都得了一种叫过敏性紫癜(HSP)的病,主要表现为下肢肌张力很高,造成行走困难。他们是从其他地方慕名而来的,一心想做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SDR),而因为坐诊的神经外科大夫是全世界上极少的几个可以做儿童SDR的医生,发了好几百篇文章的那种临床和科研都很强的牛人。参与门诊多科会诊的除了这位大牛以外,大牛还专门配备了一名护士,同时还有一名神经内科专门负责遗传病的神内大夫,一名专攻儿童康复的康复科医生,他们在门诊共同看病人,给病人查体,之后回到会议室,进行十几二十分钟的讨论来制定方案。比如说那个病人,通过共同讨论,发现SDR并不适合,而更适合做鞘内巴氯芬治疗。方案制定以后,就马上回到诊室,去跟病人和家属来解释给出的方案。并且在商量完之后,由负责的护士马上执行。跟新加坡的模式比起来,有那么几点不同。第一,病人和家属是真真切切看到所有会诊的大夫的,一屋子乌央乌央的医生,他们从心理上就会感到受到重视,从而对会诊的结果会更乐意去接受。而新加坡的“多科会诊”,都是没有病人和家属参与的,虽然也是一屋子的人,乌央乌央的,但是病人和家属并没有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而是通过主管医生(往往只是低年资的管床大夫)的转述“我们给你们请了多科会诊,结果是xxx”,可信度和执行的意愿是完全不同的。第二,会诊意见的执行力有很大不同。新加坡的专科会诊,往往去会诊的不一定(很有可能并不是)主要负责的医生,他们只是由于科室人力资源的分配问题而去参加了会诊,甚至都没有见过这个病人,最后给出的意见,由于没有见过病人,很有可能就没有太多的建设性和可行性,最后也没有继续随访,所以这份意见,很有可能就只是存在病历里的一句话,而没有继续执行。但是在美国的这种多科会诊,是得出意见以后立马执行,并且给出意见的医生,也是他继续随访的医生,所以确保制定出来的方案可以继续执行下去。3. 科研临床分开,让医生专注擅长的事在霍普金斯,有的医生一辈子都没有发几篇文章。还有的医生,一年发几十篇文章,有好几百万经费。但是他们的职位是一样的,比如说都是副教授。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有的医生是专门做临床的,有的是专门做科研的。比如说我跟着一起做课题的一个医生,她有一个专门的实验室,带着一个科研团队,里面有四五个博后、research fellow之类的,她一个礼拜只有一天的时间出门诊,其他时间都在实验室。她还有着好几百万的科研经费,可以去雇人,去做科研相关的投入。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有每年可观的文章发表数量。但是我也看到在霍普金斯有不少医生,只是做临床,没有专门做科研,只要满足最基本的文章发表需求,比如说有的只有一些个案报道、综述之类的,照样可以晋升,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晋升和收入。那有没有临床和科研都很牛的人?有,而且还不少。可以说,那些科研和临床都很牛的人,一定很拼。当年我在国内最顶尖的医院,对于临床大夫的科研水平是要求很高的。比如说必须要有SCI才可以晋升。所以那些会写文章的,比起只是做临床的,在晋升的路上就截然不同。但是在霍普金斯(以及其他美国医院),就很注重让医生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发文章、做科研并没有那么功利。新加坡对于临床医生做科研方面,跟美国也差不多,会积极鼓励,也有最低要求,但并没有国内那么夸张。新加坡中央医院,也是在世界医院排名上稳居前十的。美国所崇尚的教育,就是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到极致,而这个宗旨也贯彻到了医院的管理。让医生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也许就是经营好一个医院的秘诀吧。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关注微信公号“陈净大夫”(ID: Dr_Chenjing_SG)来源:陈净大夫责编:田栋梁编辑:赵 静*"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推荐阅读▼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