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把小孩当客户沟通,我的日子好过多了
看点 很多家长可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越到青春期越难管,苦口婆心只换来“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的回答。殊不知,沟通的思路对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如果把自己当成推销产品的销售,亲子沟通的思路就开阔了起来……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花生妈安柏(ID: Amber201606)
文丨安柏 编丨May
学校有一次家长会,老师分享了亲子关系方面的内容。我听到一个观点很有意思,也很有共鸣,今天和大家分享。
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好父母都是好老师。
关于这一点,大面上我是赞同的,特别是在孩子没有老师的时候,比如学龄前,可能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师了。
但当学校里有了老师,回到家一看还有位“老师”等着,可能就未必让孩子喜闻乐见。
此外,知识越少能力越小的时候,孩子越把家长尊为全能的神,家长在孩子面前会很有权威,你说啥孩子一般也会照着做。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就会慢慢发现,家长也未见得就伟大正确,有时还不如自己呢。再到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步入青春期的门槛,服从权威?那是不可能的——对抗才是主旋律。
PPT来自家长会上老师分享,下同
青春期叛逆是正常的,说明孩子有自主意识了,但叛逆过头杀伤力太大,我看到的反面例子也太多了,所以早点给大家打个预防针——
有些事情可以从小做起,比如在亲子关系这个情感银行里多存点钱,可以大大减轻青春期反叛症。
虽然自打上了中学,花生就有点叛逆,但好在我不仅把他当孩子,也把他当朋友,所以关系算是比较“铁”。一般他有什么事还是愿意和我商量,沟通也比较顺畅。
所以,我看到老师的PPT,惊觉,我和孩子之间,原来还有一层隐藏关系:
妈耶,我原来不止把花生当朋友,也在把他当客户啊。
家长要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教导和引导,换句话来说,不也就是在有策略地销售自己的观点,让这个折磨人的小客户心甘情愿地买单?!
话有点俗,理却不糙。
老师讲了三个方法。
老师举了个例子:
一个同学想演戏当明星,高中读了一半,说什么都要辍学去演戏,也不想读大学(包括艺术学院)。
这时,家长和他苦口婆心地讲文凭的重要性,成为明星的困难度,孩子是听不进去的。
家长要抓住孩子的痛点,也就是孩子最关心的事情,比如说:
“当明星真的很爽,唯一不爽的就是狗仔队太烦人。如果他们东挖西挖,挖出来你连高中学历都没有,全网网暴你,那咋办呀?”
自尊心和面子,才是小朋友的痛点。
比如花生小升初,如果我和他叨叨:花生啊,你要上个好初中啊,不能上好初中就不能上好高中,不能上高中就不能上好大学,不能上好大学就不能找到好工作……
我当然不是这么想的,这有点俗套了,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陈词滥调。
即使我是这么想的,也不能这么说,说了也没用——上大学找工作,反射弧这么长的事,孩子才没兴趣现在为此“买单”。
花生的痛点是什么呢?他的几个好朋友都能上六小强,他却上不了,不能和朋友在一起,也很没面子。
家长和孩子沟通,就像销售向客户推销,关注的是孩子的需求和痛点,而不是一个劲地陈述自己的需求——想想自己为啥挂掉一些销售电话,你就明白了。
用孩子的话语体系去找共情
家长你得进入孩子的话语体系,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话语体系里。
孩子关心什么流行的话题是什么,说实话让家长一直保持同步是不可能的,这也太累了。
其实只要注意两点:
1.不要拿距离现实太远的经验来教育孩子。
比如说爷爷奶奶小时候多穷啊,多少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什么的……孩子听了肯定无感。
2. 不要直接站在孩子对立面。
在亲子冲突里,玩手机玩电子游戏是一个重要的罪魁祸首。
家长无论多痛恨手机和游戏,也不要上来就反对就痛斥,这不是站在手机对立面,而是站在孩子对立面——孩子在心里就很可能把家长拉黑,友尽,家长再说啥,孩子也听不见了。
花生也玩游戏,这也是他和同学的社交一部分,没法全禁。
他还会教我玩一些游戏,我呢也会顺势向他“请教”和沟通每个游戏的设计高下,也达成了共识:那些主要考察策略和技巧的就比较高级也值得玩,那些主要靠充钱买装备买皮肤来制胜的就很无聊。
我也会和他聊聊游戏的底层设计——主要就是为了让人上瘾的,如果能看到这一层,就没这么容易上瘾了——“你可以玩游戏,但是小心别让游戏玩了你。”
想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沟通角度也很重要,有时要逆向思考。
这也是老师举的例子:
一个孩子,总喜欢带着耳机边听音乐边做题——(这儿插一句,其实我觉得不大有影响,因为听音乐相对机械,不需要调动太多关注力,但是我们先不讨论这个,接着说下去)家长如果要反对,怎么说比较好呢?
一般家长就会说:我觉得这样会影响你做作业。
那孩子就很容易杠上了:我觉得没影响,反而能帮助我更好地做题。
这样,一个回合就把话说死了。
家长可以逆向思维,顺着孩子的逻辑说:
是的,听音乐是有助于你做题目,但是你考试的时候,考场里老师能不能让你戴耳机听音乐呀?如果你平时习惯了听音乐才能发挥好,到考试不能听音乐会不会影响你发挥?
所以,在觉得孩子不听话,难以沟通的时候,试着转换下思维,把孩子当成客户看待。
这样做会不会很累呢?一开始可能会让你多调动一些脑细胞,但是,你也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就像我一样:
自从把小孩当客户沟通,我的日子好过多了。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