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最新青少年心理研究发布,家有男孩的父母瑟瑟发抖!

最新青少年心理研究发布,家有男孩的父母瑟瑟发抖!

育儿

咱们中国有这样一句老话——“棍棒底下出孝子”。


如果追本溯源的话,它应该是出自韩非子的“孝子不出慈父之家”。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饱经“棍棒”洗礼的孩子,长大后会尊敬、孝顺长辈;


而且,“棍棒”教育还能让孩子更强大、坚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打不成器”。




不过,时至今日,“棍棒”教育还是有效的训育方式吗?相信不少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


前几天,我在最近一期的《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读到了一篇论文——《棍棒底下出孝子?粗暴养育对青少年孝道行为的影响》,就专门探讨了这个问题。




这篇论文不仅解答了大家的疑惑,还得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结论,我觉得非常值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棍棒教育和孝道


在聊这篇论文的研究结果之前,我想先带大家一起厘清两个概念。


第一:到底什么是“棍棒教育”?


说到“棍棒教育”,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打骂孩子,比如对孩子的身体攻击(如打屁股、扇耳光)和言语攻击(如辱骂、吼叫)。


可能有人说,现在打骂孩子都是意思意思、点到为止,已经算不上“棍棒教育”了。


但实际上,“棍棒教育”的范畴比我们想象中要更宽泛一些,那些不动手、不粗口的“冷暴力”式教育,同样也是粗暴的“棍棒教育”。


比如,有些家长会反复强调父母供吃供喝的不易,告诉孩子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长大要更好地回报父母。


比如,有的家长总会用“我是你的父母,即便再不对,你也得听我的”,来驳斥孩子的正常诉求,并不断强调只要不顺从父母的指令,就是不孝顺。



此类父母的集大成者就是苏大强


这样的粗暴养育,表面上会让孩子表现得更顺从,但实际上却会让孩子从父母的冷漠态度中,感受到父母的拒绝态度,内心从而受到伤害(严重时会引发多种负面影响,如损害人际功能、降低学习成绩、增加手机成瘾性等)。


所以,“棍棒教育”的本质,是父母过度强调子女的服从,在亲子互动中常常用打压来控制子女。


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子女长期处于压抑、焦虑、警惕和不安的状态,还严重影响了子女和父母的亲情流动和紧密联结,也更容易激活子女对父母的冷漠和敌意。



第二:什么是“孝道”?


孝道始于家庭,反映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


为系统解释这一具有文化特色的概念,曾有学者提出过双元孝道模型(the dual piety model),将孝道分为互惠性权威性两个维度。


互惠性孝道侧重亲密的情感互动,强调子女要关心、理解和照顾父母,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权威性孝道侧重绝对的尊重和服从,强调子女应压抑自己的需要,以维护父母的绝对权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服从父母的指令。


所以说,孝道在本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孝道行为就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互动。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孝道行为的养成,应该与父母采取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粗暴养育类型的父母,一心想的是如何在孩子心中树立权威形象。因此常常要求孩子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不给孩子自主选择和反驳的机会,形成的是控制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应该更容易发展出权威性孝道行为。


相反,如果父母更多地倾注对孩子的关爱,注重营造温暖、平等的亲子关系,孩子就应该更容易发展出互惠性孝道行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种假设:


“棍棒教育”会让孩子产生更多的权威性孝道行为,同时对互惠性孝道行为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那事实真的如此吗?


合乎情理又出乎意料的结果


在新发表的这份研究中,研究人员以河南省某所普通初级中学的学生为被试(被试平均年龄 13.45 岁),选取一、二、三年级各 3 个班,以班级为单位发放了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是否被粗暴养育,能否感知父母接纳或拒绝,平时会有哪些孝道行为


最终有效回收 471 份问卷,其中,男生 189 人,女生 282 人。初一 148 人,初二 144 人,初三 179 人。


也就是说,这次研究主要以青春期的孩子为研究对象。


那么最终的调查结果是怎样的呢?可以说既合乎情理,又有些出乎意料——


1、青少年的互惠性孝道行为,显著高于权威性孝道行为


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互惠性孝道行为,显著高于权威性孝道行为(M 互惠性=3.97,M权威性=2.92,t=25.62,P<0.001)


这个结果说明,如今的孩子对父母的孝道,更注重情感支持和关心照料,遵循的是“亲亲”原则,而不是强调维护父母绝对权威的“尊尊”原则。


也就是说,传统权威性孝道中所包含的尊重、服从等内涵正在被弱化,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自上而下的关系。


更多的是向互惠性孝道中相互支持、照料的平等关系慢慢过渡。




这个结果可以说是意料之中了,身边确实有不少家庭,亲子关系都处成了朋友关系。


这倒也不是什么坏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互惠性孝道行为的受益者不仅是父母,而是子女本身


因为,在互惠性孝道关系中,孩子的自主性更强,会获取更多安全感、情感满足、社会归属和自我价值,这些有助于自身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2、男孩的权威性孝道行为显著高于女孩,而互惠性孝道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互惠性孝道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M=3.91,M=4.01,t=-1.49,P>0.05)但男孩的权威性孝道行为显著高于女孩(M=3.02,M=2.85,t=2.47,P<0.05)。


结合之前的研究,这很可能是因为权威性孝道更符合传统的观念,互惠性孝道更符合现代的观念而男孩比女孩更认同、更愿意遵守传统孝道观念




这应该是源自在传统孝道框架上就存在的性别差异


如传统中更强调应该由男性来“延续血脉”,男性必须承担起照顾年迈父母和结婚生子的重任。


相比之下,女性在这方面的压力就小了很多,所以可以跳出所谓的“秩序”,更加遵从自己的内心,权威性孝道行为自然就少了一些。


相关研究还发现,城市男性青少年比农村男性青少年的家庭义务感弱,也印证了孝道观念会对孝道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3 粗暴养育与感知父母温暖、互惠性孝道行为显著负相关


这个结果可以说是完全符合预期,粗暴养育会让孩子更少地感知到父母温暖的一面,互惠性孝道行为自然也会相应减少。


毕竟孩子的孝道行为,是在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孩子会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行为表现,不断学习并形成自己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期望行为。



小男孩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已经成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


当父母采用粗暴的养育方式时,孩子能学到的,更多是用消极的情绪反应和失控的行为来处理问题。


因此可以预见,他们一定会将这种消极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回报”给父母。具体表现就是会较少地关心、理解和照顾父母。


4 粗暴教育与感知父母拒绝显著正相关,与权威性孝道行为不相关


出乎意料的是,以往我们会认为,通过粗暴养育可以增加权威性孝道行为,即所谓的“棍棒底下出孝子”。


但研究结果却表明,两者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也就是说,棍棒打不出孝子



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与相关矩阵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可能与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有关。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正好处于自我意识高涨、反抗父母权威的“叛逆期”,他们迫切渴望能独立自主。而粗暴养育的父母往往会过度强调孩子的服从性,并严格限制孩子的自主性。


当父母的控制过于严厉,孩子的自主需求无法得到正常满足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反抗(也就是不会产生权威性孝道行为)。


5 感知父母温暖,与互惠性孝道行为、权威性孝道行为显著正相关


如果想让孩子更孝顺,应该怎么做呢?


研究中给出了答案:多让孩子感知到父母温暖的一面


当父母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时,孩子会在亲子互动中感知到较多的父母情感温暖,形成更强的情感联结,从而更感念父母恩情,并以孝为报。


多感受父母的温暖,还可以有效减少孩子对父母拒绝的感知,更有利于减少逆反心理。



感知父母温暖和感知父母拒绝的中介效应路径图


更出乎意料的是,互惠性孝道行为与权威性孝道行为也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孩子发自内心地关心、理解、照顾父母,会让他们更加尊重父母,更愿意听从父母的嘱咐。


也就是说,放弃粗暴教育,与孩子更用心地沟通、尊重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可以更全面地增加孩子的孝道行为。


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终可以换回游子报得三春晖”。


所以,研究的结果向我们传达出了这样一个讯息:


孝从来不是天经地义的、单向的,而是母慈子孝传承的、相互的。父母“以慈育孝”,孩子才能“以孝报慈”。


也就是说,我们期待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事情、如何对待我们,我们就应该先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做那样的事、那般对待孩子。


一些意外结果带来的教育启示


在这份研究中,还有一个让我觉得很有趣的研究结果——


感知父母温暖对女生的互惠性孝道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感知父母温暖不显著影响男生的互惠性孝道行为。


换句话说,女生感受到父母的亲情温暖,会催生后续的互惠性孝道,关心、理解和照顾父母;而男生感受到父母的亲情温暖时,后续不一定会出现互惠性孝道行为



感知父母温暖和感知父母拒绝的中介效应路径(上为男生,下为女生)


也就是说,同样的教育方式,用在男孩和女孩身上,可能会发展出不同的孝道行为!


结合相关的心理研究来看,很可能是因为女孩更容易关注他人,更倾向于与家庭保持亲密的情感联结,也比男孩更容易受情绪情感体验的影响,会因家人的开心而开心,因家人的低落而低落。


而男孩相对来说,更偏好自我导向、成就和权力,更看重父母在社会资源、能力等方面的支持,情感温暖反而不是占首位的影响因素。


因此,如果能充分感受到父母温暖的一面,女孩会比男孩更容易产生互惠性孝道行为。



如果我们对孩子未来的孝道行为有较高的期待,又不想给孩子带来太多的心理负担,可以在教育男孩和女孩时稍作区别。


教育男孩时,可以更多地为孩子展示父母成功的一面,让孩子从心底里生出崇敬之情。


教育女孩时,可以多注重情感沟通,多关注、爱护和支持她,让她和父母产生更紧密的情感联结。




当然了,“孝”原本也不是我们养育孩子的目的,不应该成为我们教育过程中的枷锁,它只是我们养育孩子过程中,自然而然结出来的果。


但拥有“孝”这个美德,一定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形成良好的影响。


因为“孝”的原始含义,其实是强者对弱者的保护,一个人还是孩童的时候,由父母来保护弱小的孩子,等父母老去的那一天,就由长大的孩子来保护弱小的父母。

而且,“孝”的思想,不只是一个个小家庭中的“情感纽带”,也是每个人为人处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非常值得我们用心去培养。

参考文献
1 丁倩,陈冰然,李晓彤等.棍棒底下出孝子?粗暴养育对青少年孝道行为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3(03):693-698
2 李启明. 社会转型背景下孝道观念的代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青年研究, 2020, (3): 23-31, 15
武英, 卢家楣, 刘连启, 等. 共情的性别差异.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9): 1423-1434

川妈说说

看到这个研究结论,养男孩的家长应该瑟瑟发抖了吧?!哈哈,还好我还有个闺女

开玩笑哈。

不过,我们确实该正视这个问题了,不是为了驳斥传统观念,而是提醒自己,时代不同了,原来理所当然的理念和做法,放在今天可能就不适用了。今天,我们自然不会再抱“养儿防老”的老思想,我们想要的、更想要的是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我们爱孩子、他们也关心我们。我们想要的是贴心的孩子,而不是听话、但心理距离很远的所谓“孝子”。

你可能还想看
关于【和孩子沟通】的小视频
喜欢记得点亮小红心

推荐阅读

《奇葩说》:懂事的父母说去养老院,你同不同意?

3儿1女没人养老,宁静霸气斥责“活该”,婆媳关系真的是不孝顺的原罪吗?

永远不要和孩子谈孝顺父母?你也太矫情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23年心理咨询师报名通道开启,招募心理爱好者可考心理证书!不限专业!苏州北寺塔瑟瑟发抖!辐射超标:iphone12在法国遭全面禁售!加拿大紧急回应....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工作指南我眼中的人類起源和去向是怎麼回事瑟瑟发抖!辐射超标:法国全面禁售iPhone12!加拿大紧急回应一部手机,一条人命!看得我瑟瑟发抖……震惊!澳洲男子4年捐精239次,恐有1000个孩子!子女满天下!或有乱伦的可能!受孕妈妈瑟瑟发抖!【邀请函】首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青少年抑郁症解析wws、Coles瑟瑟发抖!刚刚,Bunnings宣布:正式开卖!突发!拉斯维加斯爆恶性枪击 多人死亡 上千人被困 瑟瑟发抖 破尴尬记录一部手机,一条人命!知名网红在非洲遇害,看得我瑟瑟发抖……23年心理咨询师报名通道开启,招募心理爱好者可考心理证书!不限专业,薪资待遇堪比公务员!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无法无天!悉尼城内青少年犯罪案件激增,超过280名青少年有过盗窃行为【国际】英国夫妇入住豪华酒店一晚就离奇身亡,五年后查明死因竟让法国人瑟瑟发抖青春期必修课:青少年心理学 | 墨子沙龙直播预告国内疯狂的网购服务超1万学校、1000万学生,领本机器人打造AI+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控及预警大模型23年心理咨询师报名通道开启,招募心理爱好者可考心理证书!不限专业,11月19日截止报名!!!又来!年底大厂批量裁,北美打工人瑟瑟发抖…原创丨国家发力,数百叛国者被抓!有人在瑟瑟发抖!“康健说”公益科普行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急救培训;纽约最新租房/工作/二手信息瑟瑟发抖!英国多地气温降至零下,你冻成狗了吗?孩子保持心理健康,家长能做什么?|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英国夫妇入住豪华酒店一晚就离奇身亡,五年后查明死因竟让法国人瑟瑟发抖……瑟瑟发抖!转账半天接不到?美国多家银行暴雷!什么情况啊...凯悦也来卷民宿了!Airbnb瑟瑟发抖?这6个抢票小技巧,12306看完都得瑟瑟发抖!!趣图:瑟瑟发抖,在哪里都不安全Service Ontario员工倒卖车辆信息让偷车贼上门偷车:车主瑟瑟发抖中...让以色列瑟瑟发抖的女人来了快乐每一天(加州的老墨 - 8)冬天在室内瑟瑟发抖?几点建议让你的纽约公寓暖起来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