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老爸带两娃赴英求学6年,儿子从德威到帝国理工,他说中英教育差距太大了!
虽然我们叫“爸爸真棒”,但过去写得多的,还是牛妈牛娃的故事。这次好不容易遇到一位爸爸带两娃在英国读书,且对教育颇有自己的思考,我想一定要好好聊一聊了。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Z爸来自浙江,6年前儿子逃离体制内重点中学来英国读德威,紧接着女儿插班读5年级。如今儿子已经帝国理工硕士毕业进入求职阶段,女儿选择了有女版“温彻斯特公学”之称的圣斯威辛学校St Swithun's School,目前就读GCSE阶段。
Z爸的择校、教育理念也特别有意思,而且金句倍出。
“只要是发达国家/地区,他的教育就差不到哪里去。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家庭要到北京上海读书呢?”
而且认为一个年级超过4个班就比较大了。当然他的理由也非常坦诚,因为我们是外国人去留学,还是需要孩子能够得到足够的关注。
比如英国一部分牛剑录取率还不错的Sixth Form高中,“都已经出国留学了,为何要在国际赛道上只刷题卷成绩,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帮助?”
此外还有“选择单一性别学校”、“选择私立学校”、“初中要寄宿,高中可以走读”等等择校观念,都非常有意思。
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来看Z爸的英国陪读故事吧!
从体制内重点中学“出走”原因很无奈
听到Z爸家老大是放弃了浙江省数一数二的体制内重点中学去的英国,一开始我是有些不理解的:放着免费的名校不读,要去英国花几十万读高中?
但Z爸说当时也是没办法了。在考上Z之前,儿子读的是当地最好的一所体制内民办J中学。一来是自己大意了,想着都考上这么好的初中了,就没让儿子在外面补课。另外相比于其他体制内的乖学生,儿子属于个性比较突出的孩子。
宽松家庭教育成长下个性鲜明的孩子,和强调权威和自律的公办教育体系,似乎格格不入。
于是在刚上初一的某一天,冲突爆发了。儿子从小喜欢画画,到了中学就开始自己画漫画,搞二次元,因此当别人专心读书的时候,他就利用课余时间画了大概六七本动漫小说。
每次创作完毕,儿子就希望同学们可以给他提提意见,精益求精嘛!结果事情闹大了,他的漫画在同学里广泛流传,被班主任扣上了“打扰同学学习”的罪名。结果呢,漫画作品被老师收走,还让他从前排坐到最后一排。
对于青春期的小男孩来说,这种惩罚其实是很伤人的。
还有一次,发生在宿舍。当时儿子就读的初中是要寄宿的,一开始小朋友不太懂事,纪律性也不是太好,老师规定9点半熄灯,但他呢,熄灯之后还要和室友聊天讲话。
这下更糟了,初一下学期就被勒令不能住校了。
所以说,Z爸家是属于遇到问题之后,无奈的,被迫的,只能寻找其他出路。
一边是清北复交“收割机”,一边是英高
儿子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Z爸家最早考虑的不是英国,而是香港地区。首先香港毕竟离家近,语言文化也更容易适应,其次当时香港的朋友带他们去参观了一些学校,从师资到升学,感觉很不错。
比如有一些顶尖的直资学校开设国际课程,像圣保罗男女中学、拔萃男书院;还比如香港哈罗、李宝椿UWC、汉基在内的国际学校,往年的海外升学成绩也非常亮眼。
于是当时Z爸就找了一个升学中介,也参加了学校的测试(主要考数学和英文),因为儿子的数学很不错,所以很轻松就通过了。
但当时,Z爸并没有下决心到香港读书,而是在中介的推荐下,分别在初二和初三的暑假,到英国参加了两次偏学术的夏令营。初二的夏令营一共4周,两周学数学,两周学物理。
Z爸说,孩子非常喜欢这两次夏令营的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感觉英国夏令营比在J中学好多了,在J中学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一定要听老师的话,不能和老师battle;但是在英国,就是鼓励你做任何的尝试,发表自己的观点。
当然了,英国的学校都是在那种古堡式校园里,环境自然也很不错。
我们知道,香港这条教育路线走上去,终点还是英国。Z爸说自己香港朋友中就有很多到了高中或大学,送到英国去读书的。于是一家人商量了之后,决定让孩子来英国读高中。
其实这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儿子竟然考上了Z高,也是当地最好的重点高中——一边是稳稳的“清北复交”收割机学校,一边是全新的教育体验,儿子却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Z爸说他们家的教育方式,都是父母给建议,选择孩子自己做。在他看来:
最终,儿子选择先上了1年体制内牛校,并在16+来到英国德威,入读A Level最后两年。
儿子女儿都被英国Top私校录取
我有三条择校经验
或许是体制内打牢的数学基础,也或许是两次英国夏校的经历,儿子16+申请非常顺利,总共6所学校,5所都录取了他。
除了最终选择的德威之外,还比如常年排名Top10的伦敦城市学校City of London School。
而女儿则是在5年级插班到英国,在过渡了一段时间后,目前初中入读被誉为女版“温彻斯特公学”的圣斯威辛学校 St Swithun's School。这所学校在中国家长中名气不是很大,却是英国当地人心目中的老牌名校。
Z爸和我们分享他的择校经,还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其实这一类学校在英国还不少,被中国家长称为“英国衡水”,它们往往ALevel成绩很好,牛剑比例也很高。
但说到底,他们就是英国的应试教育,注重刷分、出成绩,学生在校园里竞争很激烈,也没有素质教育的内容,这样对于孩子尤其是留学生的成长,可以说是一点帮助没有。
△ St Swithun's SchoolZ爸说,毕竟我们是作为国际生去英国读书,家长还是担心小孩会不会不受重视,会不会不能融入。如果一下子放到一个超大规模综合性学校的话,孩子是很有可能被“淹没”掉,也可能会比较孤独、自闭,不太能交到好朋友,影响整个学习的过程。
所以女儿选初中的时候,在众多名校Offer里,他们就没有选择像拉格比公学这样的学校——一方面是拉格比的地理位置相对弱一些,在伦敦以北的中部城市,没有西南部富裕;另一方面还是因为学校太大了,一个年级差不多有150-200人。
△格比公学校园环境虽然目前Z爸是陪读的状态,但他认为专业的事情还是要给专业的教育者做,家长没有能力“鸡”、没有办法给予孩子最丰满的教育支持,那么就选私校。
其次英国越是精英的学校,越是男女分开(我们也写过很多男孩女孩养育不同的文章),所以高中以下,他还是会选择单一性别学校。
Z爸说,他也是真正到了英国之后,才发现英国好学校真的太太太多了。某种程度上来说,英国的教育资源是过剩的!
很多传统的私校各方面都做的非常“顶”,国际化程度也很高(多是英联邦国家),但是由于宣传做得少,所以很多中国家长不太了解(甚至有些学校香港地区的家长也不知道,但却是英国家长心目中的好学校),所以不能光看排名,最好是能和孩子一起来英国访校,或者参加夏令营深度体验。
英国私校申请并不复杂
家长也可以DIY
和我们印象中伊顿哈罗需要一出生就排队不同,Z爸说英国的申请其实挺简单的,只需把握几个时间节点。
一般学校会在每年9-10月开放下一年的招生名额。家长可以给学校发邮件,提供孩子的大概情况。
一般来说,国际生会有两次考试,一个是私校考试局的考试,还有就是学校单独的考试,具体因人而异,但考试内容主要就是英文和数学。
考试通过之后,学校会邀请你面试,可能是学校校长,也可能是面试,学生可以提前准备。
此外英国学校还有个申请时间点的问题,11+是小学和初中的分界线,16+是初中升高中的分界线。再小一点就是7+了。其他时间点类似于“插班”,就是学校有人走了留出空位,你才可以进去。
有些学校特别抢手,那么可能要提前2-3年注册,但申请也是一样的流程。
Z爸说自己家申请,中介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说选校、时间节点的把控等等。但如果家长已经对英国很了解,也可以选择DIY。
英国教育小初是通识教育
高中是精英教育
因为儿子和女儿是在不同阶段赴英留学,Z爸也算是把英国的K12教育给研究透了。
在他看来,英国GCSE之前的小初课程定位于通识教育,这时候来留学,你可以多撒点种子,等待花开。而到了GCSE之后则是精英教育,尤其是英国高中A Level两年,大学本科3年,硕士更是只有一年,越往金字塔尖,越钻精。
如果是高中才选择来英国,Z爸建议家长要拿出孩子最擅长的东西(比如老大理工科好,德威也是比较倾向于招一些理工强的亚洲学生,最终他也顺利完成帝国理工数学专业本硕毕业)。
Z爸认为英国基础教育的精髓还是在小初阶段,也就是通识教育阶段。
那么,英国小初阶段的通识教育怎么搞?女儿就读英国初中GCSE阶段,国内也有IGCSE,两种课程又有什么区别呢?
△图片来自英国德威官网Z爸说在小学阶段,他最大的感触就是“课多”,优质私校课程多达五十几门,普通学校也有40门左右。
比如说语言,女儿5年级插班过来的时候,就要学西班牙语了,学校还有法语、德语、拉丁语等等。而且学习的密度很高,比如小学5、6年级学两门外语,初中3年再另外学三门外语。
前面有种子播种下去了,等到GCSE阶段的时候,孩子自己就会主动选择,我更喜欢学习法语,或者我更喜欢德语。
但我们国内的IGCSE往往是断层的,即使真的开了一堆课程,可孩子小学并未涉猎,只能盲选。
△图片来自英国德威官网在英国,小学要学40门课,到了初中就是选择10门,而到了高中就是选4门。越往上走,学的东西越专业,也越深入。
还是回到GCSE阶段。下图是上海某知名A Level学校IG阶段的课表,我认为已经是国内课程最多元化的学校之一了。主修5门语数外+音体,选修自由搭配,你可以只选擅长的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清一色理科,也可以文理搭配。
但英国的GCSE阶段不太一样。首先它也有三门必修课:数学、英语和英语素养(或者叫英语文学,读一些经典著作)。
△St Swithun's School官网课程介绍截图
其次,另外7门课从以下四大类目中各选至少1门:
第一类 :语言方向。比如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等。
第二类 :人文方向。比如历史、地理、宗教、心理学、哲学等等。对了,拉丁语和希腊语是属于人文方向,因为很多历史宗教类文本都是拉丁、希腊文本。
第三类 :科学方向。那就是物理、化学、生物等等,也是大部分中国孩子比较擅长的学科。
第四类 :艺术方向。音乐、绘画、创意设计等等。以上四大门类至少要选择一门科目,总共7门选修,3门必修组成了GCSE阶段的10门课。
与此同时,英国的小初阶段也非常强调阅读写作,基本上每周都要啃一本书。
听下来,其实英国私校再GCSE阶段和IB框架有点像,是非常综合的选课方式。
前面孩子从撒种到发现兴趣、学术积累,到了A Level阶段其实是亮出真本事的时候。所以才只需要选择3-4门你最擅长的科目,然后申请目标大学的目标专业。
大部分中国家庭没有感受到英式教育前面的“通识”阶段,国内的课程开设又“偏理科”,所以才会留下说英式教育选课狭窄,比较“洋高考”,考3门A*就能申请顶尖大学的刻板印象。
当然了,Z爸建议,如果条件允许,肯定是越小来留学,越能学习到英式教育的精髓。
一年学9个体育项目,且不重复
前面说四五十门课,其实都是不包含体育的。
体育在英国教育中,是一块不可或缺、非常重要的内容。比如Z爸女儿学校每年3个学期,而每个学期就有3个不重复的体育项目。那么算下来,一年就要学9个体育项目!
换句话说,英国的体育种类真的非常多,除了我们中国家长经常“鸡”的游泳、跑步、足球、篮球等之外,还有比如说蹦床,再比如说兜网球/棍网球,还有马术、壁球、赛艇等等。
而且,英国人玩体育还是非常认真和专业的。
每天下课后,4:30-6:00都是体育活动时间,至于你体育活动做什么,就看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Z爸给女儿报了游泳和网球。
比如网球队分abcd四个不同能力级的队伍,学生可以先从d开始,最后打到a级,也就是等同于英甲联赛水准了。
此外,平时周末也会和周边的学校一起打比赛。
△图片来自英国德威官网户外也是英国私校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Z爸非常喜欢学校的爱丁堡公爵奖,这是英国教育培养青少年野外求生能力和社区服务意识的重要部分。
Z爸女儿今年是GCSE第一年,准备考铜奖,这意味着孩子要在半年里的每个周末,要么安排社区服务,要么组织野外探险——独立进行两天一晚的野外探索活动,包括拿着地图和指南针在野外徒步,搭帐篷露营、野炊等等。
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能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更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Z爸说如果一定要拿老大和老二之间做比较,那么老二的独立能力,生存技能,批判性思维能力,真的比哥哥要强很多。
如果说,国内教育是“以成绩论英雄”,那么英国就是看综合能力。
△爱丁堡公爵奖野外露营每个孩子每年花费6-8万英镑
还是觉得非常值得
英国留学的费用,的确有他贵的一面,但也有省的一面。
学费肯定是贵的。比如Z爸女儿目前所在的寄宿学校,学费+住宿费差不多4万(约36万人民币)。其中学费占60%,2.4万英镑左右。
△St Swithun's School官网senior school 学费介绍
儿子读的帝国理工,由于是数学系相对没有那么贵,3万出头(不到30万人民币)。但是伦敦的房租还是相当费钱的,一般来说要1.5万-2万,贵的3-4万也有,和同学拼租会好一些。此外英国牛津剑桥附近的房租也挺贵的,其他地方比如曼城会好很多。
课外辅导真的很便宜,而且好老师多。如果说课外辅导的费用,国内肯定是最贵的,比如Z爸给女儿请了网球教练,一开始是40镑,后来变成30镑(不到300元),而且包场地。国内光是教练,应该就要400-500人民币。
还比如朋友的女儿要练大提琴,国内找好老师太难了,英国就是一大把名校毕业资深老师,也是三四十镑的样子。
游学/夏校也不贵。Z爸说女儿圣诞节组织去意大利滑雪,学校派专门的教练一起去,一共7天只需要1100镑。如果加上报个法国、瑞士的夏令营,一年差不多游学+夏校费用1万镑最多。
如果再加上来回的机票,家长不在需要监护等费用加在一起,每个孩子的开销大概在6-8万英镑之间。
这笔钱当然不是一个小的开销,但是Z爸却觉得非常值得。最后,他给我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他认为,首先是这里的运动要比国内多,其次还是睡觉的时间变多了,现在他的女儿每天都是9点半睡觉,7点半起床,每天睡够10小时。最后,这里的社交、活动变多了,孩子不用除了盯书本试卷,就是盯ipad了,视力自然就保护好了。
Z爸说,他相信几乎每个中国家长都会经历“不能输在起跑式”的过渡学习,但就像刚到英国时老师所说的:
或许,所谓全人教育,就是生活、学习、社交的多方面平衡,孩子才能身心健康成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