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持续创新的原因是“偶像包袱太重”?
人类的生产力是在一个又一个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的,人类的精神财富也是在一部又一部好作品的积累下不断丰富的。对于那些能够拿出崭新而优秀的成果的人才,得到广泛的赞誉和认可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有学者研究发现,对于相当一部分的创新者而言,获得广泛的认可反而成了他们持续创新的阻力。
图源:Shutterstock
相对单调的英国菜式鼓励了食谱的创作
图源:pixabay.com
最终的结果表明,当人们一开始就产生一个高度新颖、获得肯定的想法时,他们产生后续新想法的可能性很低,大约只有20-30%的人选择继续挑战未知,更多的人则想沿着之前的方向继续走下去。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Markus Baer 认为,创造力最有可能在出现在创作者集中注意力解决工作本身带来的挑战的时候,他们会发挥最大的能动性,组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来试图解决问题。而在他们的第一项成果获得认可后,很多东西都改变了。他们开始将自己视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同样,别人也会这么想。这样一来,创作者不再是之前默默无闻但是全神贯注的思考者,而是站在聚光灯下的“受到期待的人”。对于新的创作,考虑的不再只是工作本身,而是会感受到更多的压力甚至是恐惧:万一新作品不如上一个怎么办?人们会感到失望吗?会说我江郎才尽吗?本来应该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工作过程,被各种预期和时间节点所束缚,被各种利益考量所裹挟,太多的创作者感到“hold”不住了。
有部分创作者甚至会选择更极端的策略:不再创作。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人们记住的永远是他最好的作品,虽然可能是唯一的作品。
图源:pixabay.com
Markus Baer 教授认为这种想法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创新的成果真的不仅仅是付出汗水就够了,一瞬间的灵感和运气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这两点明显是可遇不可求的,没人能保证自己总有灵感,更不用说总有好运气。
因此他认为,对于那些在职业生涯早期就作出创新成果的人,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而不是无限拔高,过分的追捧会削减他继续前进的动力。同时应当扩大积极评价的标准,尤其是在科研领域,对于创新的过度重视,以及与此相关的奖励过于丰厚,导致很多人不再关注于真正的解决问题,而是挖空心思让自己的论文看起来“很新”却没有太大的价值——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已发表论文中,能够有效复现的比例越来越低就是明证。
https://source.wustl.edu/2022/07/one-hit-wonder-how-awards-recognition-decrease-inventors-creativity/
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扩展阅读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