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搞错了,“静态管理”不是动态清零鼓励、随便用的手段
点击
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没有人喜欢“全域静态管理”,它和老百姓理解的“封城”差不多,会对当地民众的生活造成沉重打击。我想说,全域静态管理肯定不是动态清零可以常用的实施手段,恰恰是这个政策致力于尽量避免的情况。
一个大城市或者地级的中等城市如果走到全域静态管理这一步,无疑是抗疫遭到了阶段性重挫。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支持那些城市,共度时艰。但是毫无疑问,每一个城市采取了静态管理都意味着一份沉痛教训,这样的教训版本绝对应该越来越少。
也许中国有“放开”的那一天,如果变异的病毒对生命健康的威胁进一步下降,同时我们付出再大努力也无法阻止它的传播,那么我相信国家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新的调整。然而国家今天坚持动态清零路线是统筹各种利弊的结果,是当下维护中国人综合利益的决策。
中国防疫政策的宗旨就是要将疫情传播水平控制在最低限度,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生活得以正常运行。在疫情暴发后的大多数时间里,中国的防疫路线一直被证明是经济成本最低的,它对我们的社会施行了最有效的保护。我们遭遇新的挑战到目前不过半年时间,从3月到现在,中国很多大中城市经历了封城和半封城,这是始料不及的。
然而动态清零怎么可能轻易放弃。现在很多对防疫有意见的人也不是针对防疫本身的,他们不满的是封城、过严的隔离规定、一刀切的限制措施,以及封控区内达不到基本标准的生活物资供应等等。准确说,这些更多是很具体的不满,而不是对整体防疫政策的抱怨。
▲9月1日至4日期间,成都市每户居民每天可安排1人凭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外出1次就近采买生活物资。(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客观说,中国这三年对人民生命的保护是全球最棒的,但面向未来仅仅给人民安全是不够的,中国的经济要切实稳住,它不光是GDP数字,更要在老百姓工作稳定、收入稳定、事业前途稳定上体现出来。还有老百姓的旅行自由也不能长期受限,过去两年多因私出入境已经非常困难了,如果国内旅行也动辄几个月受限,对很多人而言就会非常难受。一些年轻人已经不止一个春节没有回家与父母团聚了。这些领域的问题让一些人的耐心被一点点销蚀。
所以防控真的不是简单的一刀切,全域静态管理轻易使不得。在正常的经济社会运行中及时发现新的病例,迅速阻断传播链,是各地需要下大力气强化的关键能力。出了疫情尽量实施精准防控,不轻易搞大范围静态管理,同样是非常较劲的考验。
在这里,我要称赞北京市今年4、5月份那波疫情期间科学、沉着的做法。老胡所在的朝阳区是北京那波疫情的重灾区,但是朝阳区最狠的手段就是居家办公,停止餐饮娱乐场所的对外经营。但是朝阳区的大部分社区是开放的,超市全都正常营业,区内的大部分民众自始至终保持了进出社区、去超市购物、散步兜风的人身自由,而被封控的少数社区也都在排除了风险之后及时开放了。
▲2022年“五一”假期期间,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北京市餐饮经营单位暂停堂食。(图源新华社)
大城市感染的风险大,但是防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也更强。中小城市是另一种情况,可谓各地有各地的难处,各地也有各地所长。
无论如何,防控是大家共同的事情,这里不应存在政府的利益和民众利益之分,每一项防控措施都应该得到大多数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应该争取公众的最大配合。我知道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基层往往会有一些人就是不愿意对防控进行配合,但是在复杂的工作中,这个大原则、大道理千万不要忘记。
热文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