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大盘50万人静态管理,不要让花果园里的人饿肚子
亚洲最大的小区,不在北上广,而是在大西南。贵州省会贵阳的“花果园”社区,居住着高达50万的人口。广州的祈福新村,也有20多万常住人口,其规模已经让我咋舌。开车进去,没有导航,肯定要迷路。50万人口,如何挤在一个社区内,我没去过花果园,实在没有概念。
但看了这张图,我大体知道花果园的人口密度了。
据贵阳网友说,花果园的楼里手机经常没信号,因为楼太高太密,信号都给遮没了。普通居民住宅容积率一般2.8左右,花果园10起步,比广州深圳的握手楼更拥挤。
不知道当初的决策者和规划者是怎么想的。人口如此密集的社区,怎么就不怕出事呢?
贵阳很幸运,这两三年来,一直没有爆发大规模疫情。但再好的运气也会用完。从9月7日14时至9月8日10时,贵阳全市新增阳性感染者95例。本轮疫情以来,贵阳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396例。
贵阳部分区域临时静态管理已经不可避免。
至今天,贵阳人员停止跨区流动已超3天。目前超过80%的阳性感染者集中在石板片区、花果园片区、甜蜜小镇片区、扎佐片区、洛湾片区等五个重点管控区域。
花果园片区赫然在目。
从网上舆论看,花果园的居民遇到的困难最多。这么大的一个片区,这么密集的人口,一旦静态管理,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
前两天,花果园小区有楼道管家在群里刷屏留言:
哪些业主家里还有剩饭的,愿意给出一点的,麻烦私聊我一下,这边有好多租户都是饿了一天两天的了,可以的话给他们一口饭吃。
还有一名租户已经连续四天没有进食蔬菜和肉类,主要以方便面为主食,每天都喝自来水。
这些情况,今年以来,大家都不陌生。上海发生过的事情,基本又在贵阳重演了一次。
太阳底下无新事。城市的运转逻辑一旦被打破,导致的后果基本都差不多。
但是花果园的情况和其他所有地方又不太一样,因为这里的人口实在是太多太密集。即便是平时,花果园的物资保障都不是一件容易事。不过依靠小商小贩小店的毛细血管式渗透,社区内物资供应基本平稳。至多是慢一点难一点,但不至于饿肚子。
可是,一旦静默下来,问题就大了。因为大小商超都关门了,所有人都居家,所以线上线下都很难买到菜。
物资供应方面,贵阳想了很多办法,包括从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抽派10名市级领导,负责包保静态管理区域物资保障工作,在全市抽调2000名国有企业干部职工、500辆公交车辆支援物资配送工作,还组织了政府配菜上门等服务。
在9月8日召开的贵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贵阳南明区副区长杜敏就花果园区域生活物资供应不足表达歉意,并介绍了改进举措。
她表示,昨晚,通过连夜组织配送力量,已经把32303份生活物资配送到居民家门口。
3万多份物资,按照每户人家3口人计算,也只解决了10万人的生活问题。接下来的任务,依然繁重。没收到物资的居民,正在遭受着意想不到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宣传报道还是要立足于多报道群众的困难以及解决之道,少报道成绩,以免好事成坏事,刺激没领到物资居民的情绪。
“真不容易啊,这菜怎么吃呢?一想到社区工作人员、民警、志愿者们兵分几路连夜那样辛苦配送,还没等吃呢,眼泪就掉下来了。”花果园S1区的赵女士说。
“收到菜的那一刻,我心里特别温暖,政府连夜送菜到家,真的很激动。”花果园S2区的一位居民由衷地称赞。
“一蔬一菜总关情!感恩、感动……”市民罗艳动情地说。
以上来源于贵阳日报的报道。我相信市民的感激之情发自真心,但是这种套路真的有点过时了,很多人对此已经免疫。
党报的用意是好的,但要注意时机和方式。急着借市民之口表扬,容易起反作用。
省会城市,通常聚集着一个省最丰富最优质的资源,包括最优秀的领导者。省会城市发生疫情,最难受的,除了不能出门的市民,还有城市的主政者。附廓省城,从来不是一件容易事。疫情防控做不好,除了会被市民骂,还要直接面临来自更高层的压力。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基本上是疫情发生地官员的标配。
疫情之下,官民皆苦。当然,手停口停的老百姓更苦。
希望花果园里饿肚子的人,能早日吃上饭。
花果园,多么美好的一个名字。
疫情三年了,不管我们身在哪个城市,都应该长点心了,应急意识一定要有。不管平时在不在家开火做饭,家里常备几斤大米、一箱方便面应该不难吧?不管是否有营养,起码可以保证封闭在家十天八天饿不死。
疫情前的时代只可追忆,以后的日子,放弃幻想,往坏里想,早做打算,也许能保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