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顶级的文本 顶级的演员 A***h:看得太爽了!没一点花活,全靠剧本和演员的输出。一层是彼此厌恶又共生的扭曲的婚姻关系,一层是在虚幻的泡泡中走向沦落到西方世界。现实世界已经消解在真实和虚假之中,月亮到底是升起还是落下,都不重要了,反正生活已经糟透了,let‘s发疯!!!木***:故事和故事的角力,无法辨别谎言与真相,因为本质上生活里的一切都是由人编造的,为了制造人和人可以共识、共存的假象。到底是自欺欺人更痛苦,还是承认几乎不存在共识更痛苦呢?f***3:2023.11.4 @天桥艺术中心 四星半 Truth and illusion贯穿了全程,有两个很有意思的意向,每当玛莎开始喝酒或者开始唱:“Who i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时,便是拒接面对现实的时候,结尾玛莎终于拒绝了酒,也许就是终于从幻想中剥离,选择了重新开始。 不谈婚姻,爱情本身也是复杂的事件。你说玛莎和乔治还有爱吗?他们疯狂攻击对方的弱点(乔治不顺的仕途、玛莎没有孩子的遗憾)来获得能够支撑自己活下去的环境,甚至对于对方的不忠都可以熟视无睹。但你说他们不爱吗?伤痕累累的中年人却依旧在互相拯救。 爱情啊,依然是我搞不定的课题。明***:家是最小的暴力单元——施与受来回流转,爱与恨夹缠不清。眼泪滴成冰块,一切溶进酒精。 为何还要如此生活三十年?结尾抛出答案,因为比起这些,人更害怕孤独。
《好人赫德》
t***a:2023/11/05 桂林艺术节七星公园 完全没想到是这样一个故事,片名叫Good但全片都在讲平庸之恶。剧本、形式、表演都很精彩。关于纳粹的影视作品很多,但这一部会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配角分饰好几个角色,每个对话像意识流一样跳跃着无缝转换。赫德与犹太好友的每一次对话,一点一点展示了人的异化。尤其在战争真实发生着的现在,令人感受颇多。 长达20秒(我不准确的感觉)的黑屏,让纳粹抓捕犹太人时的枪声车声尖叫声打砸声哭泣声更加令人揪心。最后的幕布拉开,犹太音乐家们穿着条纹睡衣演奏,真是令人心碎。The band was real.轮***:完全是恐怖片,头皮发麻。当他们以人道主义为名说出公共澡堂这样的字眼,看到下半场整个剧场都在此起彼伏地叹气。三位演员都好厉害好厉害,大卫田这些年真的有好明显的进步,水晶之夜那天早晨挖土豆那场戏演得让人心颤。第一个泪点在毛瑞斯的眼泪里,女演员的转变也巨牛。舞台设置极简又极有效率,烧书的火光太震撼了,以及一件件脱下知识分子的西装,穿上纳粹的军服。音乐更不用说了,天才想法。当脑子里在各个场合出现音乐,一切变得不真实起来,但音乐是真的,恶行也是真的。真是好剧。花***野:非常好的戏,给四分只是因为它“致郁”了我的周末心情。 主题还是围绕“纳粹与犹太人”,但选择了一个巧妙的视角,一个德国教授,不喜欢犹太人但也不憎恨,只是无感。为了个人发展的原因进入了党卫军,但本质上是快乐的人对生活满意的人,但反犹运动又无法视而不见… 这样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更贴合观众,有些间离的空间再去看这段历史,反而会产生出更多的反省和人性拷问。 全剧三个角色,除了主角外,另外两人分演多角,瞬间秒变剧情,像极了话剧版的剪辑与转场。作为20世纪80年代初的作品,彰显了其戏剧表现上的多元化与创意,是一部集“剧本、表演、表现手法”届为上乘的佳作。发***子:一个自私、冷漠、懦弱、虚伪的人,和通常所认为的“好人”应该具备的品行半点不沾边,一边坚信自己是个好人,一边费尽心力绞尽脑汁合理化纳粹政府的各种恶行。全剧绝大部分时间是日常的、琐碎的,感受不到太大情感的冲击,但在结尾处,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几个剃了头发身穿囚服面容悲戚的犹太人演奏起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就在欢乐的乐声中,巨大的沉重感淹没了我。泪***开:居然忘了评了,三个人的演技都是好到炸裂,剧本很严肃,即使是老剧本叙事结构也很新颖,一开始一头雾水get到这种叙事切换后就看进去了。作为一个习惯于爽文的现代人看这个剧总觉得心里闷闷的,因为赫德好的时候也是平凡的好,坏的时候也是庸庸碌碌随波逐流的坏,但也正是这样的设定揭示了一个普通人在环境影响下如何成为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坏人中的一员而不自知,看完以后再回想有给自己敲响警钟的感觉。人性的泯灭往往不是一脚坠入深渊的,是随着自己的底线一再模糊一再后退而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