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单贴现:预期寿命相同,估值为何不同?
被保人的预期寿命(LE)是多少?
不同预期寿命分组对应的市场占比有多少?
不同预期寿命分组对应的估值是多少?
上述内容是保单贴现投资者最常讨论的话题。根据保单贴现咨询平台AA-Partners对过去三年来保单贴现二级市场交易数据的统计,我们可以对上述疑问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回答。
总的来说,根据过去三年来市场成交保单来看,不同的预期寿命所对应的【市场规模】及【票面交易价值】都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来看,呈现以下几个规律:
1)预期寿命最短(24-48个月)的群体和预期寿命最长(大于144个月)的群体所占市场份额最小,分别占据整体市场规模的10.7%、12.3%。
2)保单贴现市场成交最多的保单,其预期寿命在73个月至120个月之间,该类保单占整体交易量的一半。
3)从保单贴现二级市场交易数据可知,被保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96个月,也就是说二级市场大部分交易集中于该数值附近。对于保单贴现机构来说,构建一个预期寿命在96个月的投资组合,相比更长/更短的预期寿命更容易。
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关注预期寿命?
在保单贴现投资中,预期寿命是保单贴现投资的“指南针”,决定了保单定价的方向,也揭示了投资收益的未来。
预期寿命越短,意味着保单的估值越高,下图中无论是蓝点,还是红线,都呈现出【预期寿命越短保单估值越高】的趋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每一组预期寿命对应的保单相对估值离散度都较高。
比如预期寿命还有25个月左右的保单,其相对估值在10%-70%均有分布。也就是说AB两份寿命还有25个月的保单,赔偿额都为100万美元,但是交易价格分别在10万美元至70万美元之间。为什么预期寿命相同的保单,估值会天差地别?
1)相同预期寿命的保单,其背后承载的风险不同。根据保单贴现咨询机构AAP去年发布的结论,保单贴现内部收益率的风险因子可以分成“无风险利率、信用因子、流动性因子、长寿因子”等几个部分,也就是说,一份保单的估值和预期收益由多重因素构成。
举其中一个例子:假设老王、老李都患有胰腺癌,寿命预测机构评估两位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后,认为老王、老李均有24个月的寿命。
不过,两位老人保单背后的保险公司评级系数不同,老王保单的承保公司评级为A+、老李保单的承保公司评级为c。
评级分数是在考察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现金流、索赔能力、利润情况、杠杆率等而得出的分数,一般来说,A-以上为优,B-至A-为良,B-以下评级的保险公司为差。
即使老王、老李两位老人的预期寿命相同,但老李的保单所承载的风险系数更高,也会在保单估值上产生差距。
2)同一份保单,不同的寿命预测机构给出的预期寿命可能不同。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保单贴现基金做寿命预估,基本都依靠第三方医疗核保公司,这些公司根据保单给出一个或是多个寿命预期,再由保单贴现基金参考,自行选择。
这其中会产生很多问题:
一方面,保单贴现市场中仅有5、6家第三方寿命预期估值机构得到行业的认可,其他的三方寿命预期估值机构专业性较差,预测准确率不高。
另一方面,很多想赚快钱的黑心基金会故意采用“较短预期寿命”,在账面上呈现出较高的净值。
可能同一份保单,不同的第三方寿命预期机构给出不同的寿命预测,不同的基金也会采用不同的寿命预测。因此,保单贴现二级市场千千万万张保单中,即使两张保单的预测寿命是一样的,但由于背后医疗承保机构和保单贴现机构的不同,导致保单实际价值的不同。因此在交易时,买方会考虑到这点,而对保单相对估值(交易价格)进行一定的修正。
3)保单贴现机构在进行保单估值时,使用了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 (DCF) ,其中会考虑到保单未来的缴费。未来的保费会因保单的不同而不同,从而导致相对估值的差异。
上述数据表明,即使预期寿命相同的保单,相对估值也存在巨大差异。
正是每一份保单都有它的独特性,所以在保单购买流程中需要保单贴现机构进行全方位的尽调、医疗核保、估值定价。只有严格、专业的审核标准,才能使保单估值处于合理范围内,最大化保证投资收益和资产安全,尽可能的避免流动性、估值、保险公司信用等风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