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精美!解决问题的100个思维模型(原创)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决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下方仅展示部分内容
长按图片扫码下载完整pdf!
01.万物皆模型09-六顶思考帽思维
六顶思考帽Six Thinking Hats是法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博士开发的一种思维训练模式,或者说是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它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强调的是“能够成为什么”,而非 “本身是什么”,是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运用德博诺博士的六顶思考帽,将会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六顶思考帽是管理思维的工具,沟通的操作框架,提高团队IQ的有效方法。
02.万物皆模型11-升维思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升维思维模型指在原有的维度上不能解決问题,只能呈现问题,只有换一个维度才能解決问题,即跳出眼前问题的限製和常规解法,通过“层级、时间、视角、边界、位置、结构”的变化,重新思考问题及其解決之道的思维模型。
03.万物皆模型12-笛卡尔思维
笛卡尔说,唯独自己的思考是可以相信的。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是值得被怀疑的,但是唯独「我怀疑和思考这个世界」这件事是不能被怀疑的。所以,只有我们思考和认识到的事情,我们才能真的接受,其余的都是存疑的,这种怀疑的意义就是去追问问题的本质,去寻找事物的特质,从而通过严密的逻辑建立学科的基础。
04.万物皆模型21-冯诺依曼思维
冯诺伊曼思维是将一个复雜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可执行的简单的单元,然后将简单的单元重新组合成具有某种意义指定属性的大问题。由以上定义可知,该模型具体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把复雜大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小细节;二是把一个个小细节组合成具有某种意义的大问题。
05.万物皆模型27-不平衡性思维
不平衡性的原理是矛盾发展,事物都是由矛盾群构成的,事物矛盾群中的多个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不平衡性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这种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因此,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
06.万物皆模型37-升维打击思维
P11讲过升维思维模型指在原有的维度上不能解決问题,只能呈现问题,只有换一个维度才能解决问题。在说升维打击思维模型前,先说降维打击,将攻击目标本身所处的空间维度拉低,让目标无法在低维度空间中生存从而毁灭目标。而升维打击则是利用主动拉升自身空间维度,即高于相同行业竞争对象的技术、标准、系统或模式,以此对竞争对手实施不对称(即不同维)打击,从而更快地占领市场的思维模型。
07.万物皆模型45-上帝视角思维
上帝视角思维就是让人摆脱处身“局”中又或“从自己出发的视角”所产生的对外界认识的局限性,目的在于让我们跳出主观思维,以一种高维的、客观的、理性的动态视角去看问题,即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从而洞察事物的本来,做出合理的决策。上帝视角并非简单的俯视或者旁观,而是包含时间、空间的动态的视角。例如,我们看一块石头落地,仅仅只看到石头落地,而伽利略看到的则是石头与大地都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向东移动了一段距离。
08.万物皆模型53-反熵增思维
熵是一种测量在动力学方面不能做功的能量总数,熵亦被用于计算一个系统中的失序现象,即一个系统的混乱无序程度,一个系统越混乱,越无序,那么熵值就越大,越有序,熵值就越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推导出,一个封闭系统的内部,事物总是从有序趋向于无序,熵值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断增加的,这也就是物理学上所谓的“熵增定律”。反熵增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案措施让体系从无序的状态转变成有序的状态,通过构建耗散结果(持续做功)和避免路径依赖(保持开放系统)来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09.万物皆模型57-复利思维
复利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即复合利息,利滚利,把上一期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期的本金来计算。最简单的复利公式:收益=本金×(1+利率)^期数。按照这种方法,利息除了会根据本金计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样可以生息,因此俗称“利滚利”、“驴打滚”或“利叠利”。只要计算利息的周期越密,财富增长越快,而随着年期越长,复利效应亦会越为明显。 复利是现代理财一个重要概念,由此产生的财富增长,称作“复利效应”,对财富可以带来深遠的影响。
10.万物皆模型62-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就是以结果或结论为导向的思考、表达的过程,金字塔原理强调的是一种突出重点、思维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考能力,基本结构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而且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且上一层观点应是对下一层观点的简单概括。纵向逻辑,即上一个疑问又是一个解答的过程。我们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可以从下到上收集相关的论据,然后再归纳出解决问题的中心思想,这样我们就可以一层层建造起非常坚实的金字塔结构,进而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11. 万物皆模型77-PDCA思维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们面对每一件事情首先是做计划,计划完成去执行,执行过程收到反馈进行反思检查,完成这一步骤后修改原计划并行动,至此并没有结束,继续周而复始的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处理),这个循环即PDCA循环。PDCA循环在个人成长优化、企业品牌优化、产品品质管理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目的在于确保可靠度目标的达成,并进而促使品质持续改善。
12. 万物皆模型85-峰终定律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发现我们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时与结束时的感觉,这就是峰终定律(Peak- End Rule)。此定律基于我们潜意识总结体验的特点:我们对一项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与终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短,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高峰之后,终点出现得越迅速,这件事留给我们的印象越深刻。而这里的“峰”与“终”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关键时刻MOT”,MOT(Moment of Truth)是服务界最具震憾力与影响力的管理概念与行为模式。
13. 万物皆模型89-情境领导理论
情境领导理论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或称情境领导模型(Situational leadership model)是1969年由保罗·赫塞和肯尼思·哈特利·布兰查德在从事组织行为管理工作时共同开发的模型。在1970年代中期,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更名为“情境领导理论”。情景领导模式将员工的状态分为四个阶段(准备度):第一阶段为R1(D2),员工没能力,没信心;第二阶段为R2(D1),员工没能力,有意愿并自信;第三阶段为R3(D3),员工有能力,没信心;第四阶段为R4(D4),员工有能力,有意愿并自信。
14. 万物皆模型95-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是一个行为经济学的理论,为心理学教授卡内曼和特沃斯基提出的。这个理论的假设之一是,每个人基于初始状况的不同,对风险会有不同的态度。此理论是行为经济学的重大成果之一。长久以来,主流经济学都假设每个人作决定时都是“理性”的,然而现实情况并不如此;前景理论加入了人们对得失、发生概率高低等条件的不对称心理效用,例如在大多数时候,人当然是理性的。但是,当遇到损失时,或者说当面对未来的预期和今天的不确定之间存有落差时,人们将进入非理性状态。
15. 万物皆模型100-护城河理论
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The moat theory,护城河为人工挖掘的围绕城墙的河,古代为防守用。巴菲特在给投资者的信中常常喜欢强调“经济护城河”的重要性:“你们不要忘记经营企业如同守城应当先考慮挖一条深沟,以便将盗贼隔绝在城堡之外……我们不一定要具备殺死恶龙的本领,只要躲开它遠一点就可以做得很好了”。企业护城河即防止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的壁垒,以保证公司能持续创造价值。拥有护城河的公司必须能持续获得超过其资本成本的收益,并获得高出竞争对手平均值的经济回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