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者姜以琳:中国精英如何以“学神”孩子复制精英之路?| 专访
采写 | 徐鲁青
编辑 | 黄月
“从剑桥大学毕业之前,Ashley就收到了好几份录取通知,其中有两个机会特别吸引她,Ashley可以到瑞士去,进入全世界最大的制造商,开启她的职业生涯,或者进入欧洲排名第一的商学院就读。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她就业后的起薪都至少有十万美元左右。”
Ashley是上海纽约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姜以琳的研究对象之一,是她所定义的中国年轻精英中的一员。
从2012年到2019年,姜以琳追踪了28名北京精英高中生,从高二、高三开始直到他们大学毕业。他们进入世界各地的顶尖校园,毕业后进入华尔街、硅谷等职场,或是继续研究深造;他们就读于北京排名前十的其中5所中学(北京市共近300所中学),他们所在家庭的收入是中国城市家庭收入前10%的两倍以上。无论是从他们的社会经济背景还是学习成绩来看,他们都是“小镇做题家”眼中的大城市精英学生。
华尔街
姜以琳注意到,在同是精英的父母和中学的共同协作下,这群精英学生进入世界顶尖大学,通过教育完成了阶层的复制,在全球竞争中争夺到一席之地。她想弄明白的是,家庭与学校资源给予了他们什么?他们是如何运用自己有形和无形的资源争夺地位,甚至在全球精英竞争中取得成功的?
在著作Study Gods: How the New Chinese Elite Prepare for Global Competition 中,姜以琳记录了这项历时七年的田野研究。今年九月,Study Gods 成为了皮埃尔·布尔迪厄教育社会学图书奖的第一部聚焦非美国本土案例的获奖作品。
Study Gods: How the New Chinese Elite Prepare for Global Competition
在接受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专访时,姜以琳分享了七年来在超级高中教室听课、和学生相伴生活的经历,以及在走进他们的家庭后看到的精英学生完成阶层复制的过程:家庭提供的有形与无形的资源,让学生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全球竞争中。在顶尖高中里,校长老师每日与学生的微观互动,都累积着精英意识的养成。家庭资源也成为保护孩子免于失败的缓冲,毕业后万一职业发展不理想,父母将提供孩子们争取二次成功的机会,依然担任后援角色。
姜以琳认为,中国年轻精英之所以能在全球精英大赛中攻城略地,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成为“学神”。实际上,从“学神”到“学弱”的校园系统渗入了高中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采取策略试图在系统中胜出,并在这一过程中锻造了驾驭地位等级的能力。“在其位谋其政”的处事方式一直延续至世界各地的职场,她观察到,精英学生们与老板、同事的互动方式,也仍延续着他们多年前和老师、同学的类似方式。姜以琳说,“身处这套等级系统,学生把考试成绩归结为天赋、能力与基因,并未察觉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是不平等的结果。”
上海纽约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姜以琳(采访对象供图)
寻找不在西方研究视野里的
东亚精英学生
家长与学校在互动中培养精英
“学神”-“学弱”鄙视链的调试与颠覆
从精英高中走向世界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采写:徐鲁青,编辑:黄月、潘文捷,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视觉中国,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不得转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