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和解的启发:国家是时间河流上的行船,不可意气用事
国家是时间河流上的行船。不因一时之间的得失而意气用事,凡事应该从长远考虑,等待时机,为日后的积极变化创造条件,理应是国家对外政策最为务实、理性的选择。
中澳和解的启发:国家是时间河流上的行船,不可意气用事
文/邓峰
眼下中澳关系的正常化颇有启发意义。11月4日至7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既是去年阿尔巴尼斯上任以来首次访问中国,又是2016年以来澳大利亚总理首次访华,预示中澳关系已正常化。
在阿尔巴尼斯访华之前,中澳关系已经疏远7年,其中多数时候都是发生在莫里森(Scott Morrison)执政时期。当初美国政府对华发起贸易战,澳大利亚率先宣布禁止使用华为5G设备。后来新冠疫情在西方国家肆虐,澳大利亚又配合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将矛头指向中国。澳大利亚一度成为美国盟友中与中国关系最僵化、矛盾最激烈的国家之一。随着两国关系跌入谷底,中国对一些澳大利亚商品采取反击措施。不过,应该看到的是,过去数年中澳关系交恶的现实并未妨碍今天中澳和解的努力。当强硬而又民粹的莫里森在去年澳大利亚大选中被阿尔巴尼斯击败,中澳关系随即迎来和缓的希望。随后一年多时间,中澳高层举行会晤,两国逐步恢复合作,纷纷释放善意,阿尔巴尼斯访华正式宣告中澳和解。
11月6日,中国领导人在和阿尔巴尼斯的会晤中说道:“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澳两国恢复各领域交流,走上了改善发展关系的正确道路。中澳同为亚太地区国家、二十国集团重要成员,两国没有历史恩怨纠葛,没有根本利益冲突,完全可以成为相互信任、相互成就的伙伴。”阿尔巴尼斯同样对两国积极接触感到满意,并认为中国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符合澳大利亚的利益。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澳关系日后必然一帆风顺,更不意味着澳大利亚会偏离美国,但至少说明澳大利亚注重与中国改善关系,务实认识到两国合作的重要性,两国关系雨过天晴。
回看中澳关系从交恶到重新和解的过程,不难发现,一时之间的分歧、矛盾、冲突并不意味着永远会这样,关键在于是否在恰当反击的同时为日后冰释前嫌预留空间。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政策往往受制于多重因素,不能把一时之间的选择简单上纲上线为整个国家和地区的长久选择。许多事情,一时之间改变不了并不意味着将来改变不了,重要的是沉住气,保持理性和冷静,从长远考虑。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政策所欲达成的目标不是短期内的胜负,不是意气用事,而是最终能否惠及整个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今日中澳关系的转圜说明中国在当初两国关系坠入激烈博弈的谷底时预留回旋余地,并在机会出现时能及时重启对话与合作。
在中国对外交往历史上,类似情况多有发生,近年来的中菲关系、中韩关系便是例证。2013年菲律宾政府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2016年南海仲裁案在中国缺席的情况下公布结果,招致中国强烈反对。南海仲裁案是中菲关系急剧恶化、菲律宾政府联合美日对抗中国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当时南海仲裁案在国际社会引发密切关注,中菲矛盾白热化,南海局势一度有剑拔弩张的风险。所幸的是,当时中国比较冷静、克制,并未让局势失控。不久后,随着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成为新总统,菲律宾对华政策迅速发生大幅调整,中菲关系重回稳定友好状态。中韩关系同样如此,本来朴槿惠上任初期,中韩关系明显升温,但因为韩国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事件,两国突然交恶,后来随着文在寅上任,中韩关系又趋于和缓。目前因为韩国尹锡悦政府对华强硬态度,中韩关系面临新的困境,但只要中国守住底线,从长远考虑,等待时机,留有余地,相信未来中韩两国还会重新走近。
外交工作的本质是服务于国家利益。在今天这样一个和平与发展深入人心的时代,外交工作只有学会在和平与发展的框架下解决问题,学会“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否则,如果被短期内的胜负情绪所束缚,被狭隘激进的民族主义浪潮所裹挟,一味用强,让两国关系持续恶化,走向失控,乃至兵戎相见,给彼此造成难以愈合的伤痛,那日后将难有转圜空间。在当今世界,不乏一些国家和地区意气用事,陷入无休无止的对抗之中,难有宁日。
去年俄乌战争爆发时,美国资深媒体人弗里德曼(Thomas Loren Friedman)在《在这场乌克兰危机中,美国和北约并不无辜》一文中写道:“国家和国家领导人对羞辱的反应通常是这样两种中的一种:侵略或反省。在经历了西方带来的所谓‘百年国辱’之后,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作出的回应大致可用下面的话来描述:‘我们要做给你们看。我们要在你们自己的游戏中打败你们。’普京在苏联解体和北约扩张后感觉受到西方羞辱时,他的回应是:‘我要做给你们看。我要痛打乌克兰。’”
国家是时间河流上的行船。不因一时之间的得失而意气用事,凡事应该从长远考虑,等待时机,为日后的积极变化创造条件,理应是国家对外政策最为务实、理性的选择。这既是中国多年以来所积累的经验,又是中国今后应该传承和发扬的智慧。
推荐阅读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