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10年,我终于敢为痛经请假了
“结婚10年,依然不敢
让他看我带血的卫生巾”
初中课间操期间,地面赫然“躺”着一片卫生巾,大家开始窃窃私语,“这谁掉的啊?”你下意识地摸了下口袋,“完了,是我的”。你开始故作淡定,加入到旁观者的讨论里,以显示这片令人尴尬的卫生巾的主人绝不是自己。
月经第二天,血量巨大,你已经感觉到一股股热流在从下体淌出,但领导正在发言,开口说 “抱歉领导,我要去换片卫生巾”实在太难以启齿。于是,你只能战战兢兢地坐在椅子上,偶尔小心腾挪下臀部。
而最终的结果只有两种:会议结束,或者在你的努力下又一次侥幸逃过,又或者看到一滩猩红的血迹,只能找借口继续坐在座位,等所有人离去后来再处理干净,且不禁感叹,“人到30,职场都驾轻就熟了,怎么还是会为这种事手足无措。”
韩国电视剧《独立也过得好的智恩》剧照。
中国女性初潮的年龄普遍在10-16岁,而停经的平均年龄大概在49.5岁,这意味着你人生里的30多年,都要学会与之相处,但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女性到40岁也不见得摆脱了月经羞耻。
有一位44岁的女性分享,即便和丈夫相处10年,她仍然会在月经期,下意识地在垃圾桶里盖上一层白纸以掩盖下面的血红卫生巾。它就像另一种“房间里的大象”,谁都知道它就在那,但就是不会揭开那层纸。
……
这些为月经提心吊胆的经验恐怕每个中国女性都经历过,似乎只要你还有月经,女性的身体和精神就无法完全自由放松,担心自己忘带卫生巾、担心卫生巾会侧漏、担心别人会闻到“铁锈味儿”……
“拽紧口袋里的卫生巾
千万别掉出来”
今年36岁的沈鹿几乎有过上述所有经历。
和很多迎接第一次月经的青春期女孩一样,沈鹿当时也是慌张的。那是小学六年级开学前的一个晚上,她感觉腹部有一点不舒服,可能是之前上过一点生理教育课,再加上父母都是军医,她已经能大概猜到是“那个要来了”,于是向母亲要了那个年代砖块般大小的卫生巾。
但头脑的理解只是概念性的,12岁的身体毫无准备。夜里她开始痛经,那时她不知道有痛经这回事,只感觉肚子闷闷的,像有只大葫芦在里头,她用手捏小腹,想把“那玩意儿”挤出来,又跑去蹲厕所,“是不是能把它拉出来。”
这些都是她本能的反应。作为出勤率近乎满分的大队长,军医家庭下的优秀女孩,影响上学在当时的她看来是最可怕的事,她只想赶紧把这疼痛处理掉,以及祈求明天可以在课间抢上女厕里唯三有门的“坑位”。
日本电影《生理酱》,该片将生理期的各种生理痛拟人化。
“那个坑位因为每次都要排很久,我觉得浪费课间时间,原本都懒得上。”但在那天晚上,她无比渴望能用上那个带门的厕所,等多久都可以。
六年级整整一年,她都没有为痛经请过假,“我是大队长也是班长,为这点小事请假实在说不出口。”
每次来月经的时候,她都会提前把书包深处的卫生巾拿出来塞进校裤的口袋里,然后用手紧紧拽住口袋,在课间跑去厕所占领那个有门的“坑位”,呆在里面直到疼痛缓解再回到课桌上。
“虽然那个厕所很臭很阴暗,但对当时的我来说,它就是最好的庇护所。从来没有人发现我痛经,当时我觉得自己无比坚强。”
好员工
是不会为“来姨妈”和领导请假的
但到了初中,沈鹿对月经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因为她学习到了更多的生理知识。其次随着同学们逐渐都来了月经,女生间关于月经的交谈愈发频繁透明。她们会彼此交流使用的卫生巾品牌、颜色、设计…….让月经不再只困在 “带门的厕所”里。
此外,出身于军人家庭,总是被教育要去情绪化、要坚强的沈月在会因为痛经喊疼的同学身上发现,“娇气”也是可以的。
在很多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她们会被不自觉输入的观念是,那些不会为痛经请假,继续跑八百米的女孩才是最棒的,而那种因为“例假”坐在操场旁边休息的女孩是让人看不起的。
日本电视剧《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剧照。
痛经、月经、卫生巾,被认为是 “女人的事”,缺乏公众性。但占据了世界一半人口,女性一生大约2535天、7年的事情怎么会是小事呢?甚至女性自身,会是那个先压抑它的存在感的人。
这点在语言上体现地尤为明显,用 “姨妈”“麻烦事”、“小面包”“小饼干”等各种同义词,唯独不使用它们的本名——月经和卫生巾,以此模糊化其原本属性。
但觉醒在发生。作为班长,沈鹿会开始在痛经时主动地为自己,以及班上的女生站出来向老师请假,她不再用广东话里的“来M”“来嘢”来替代月经,而是大大方方地说出,“老师,我们痛经需要休息,就不上体育课了。”
美国电视剧《破产姐妹》剧照。
后来她参加工作,也会在痛经时跑到男领导面前直接说出因为痛经,需要请假的需求,那甚至是她换新工作的第一个月。她用自己的经验鼓励一些年轻的女同事,她们往往会在被痛经折磨得“要死”时,还在犹豫这事值不值得给老板发短信请假,老板会怎样看自己。
在好学生、好员工心态下,学会为月经“say no”并不容易,这就像你将抽屉里的卫生巾拿出来放在工位上,看似只是一小步,实际是心理挣扎的一大步。
承认自己的痛感,学会为自己的身体发声,在痛的时候喊停。
放上台面的“卫生巾”
和被看见的女性需求
如今,沈鹿是两个女孩的母亲,一个5岁,一个9个月,同时也负责卫生巾产品的开发工作。她会把卫生巾的吸水实验带到家里,让女儿一起来做“实验”。
虽然五岁的孩子还不明白月经是什么,但妈妈坦然自在地谈论、使用、放置它的态度,都会帮助女儿在生命的早期建立健康的月经认知,“这是女生成长的标志,是值得庆祝的”。沈鹿希望女儿在第一次来月经时,能有足够的知识和心理准备,不会像她小时候那么慌张。
的确,社会对“初潮”的态度是有些矛盾的,一方面这是庆祝女孩们长大的日子,但另一方面,封闭的讨论、压低的声量等各种信号也会让女孩们感觉到无形的压力,以至于她们害怕“不一样”,要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没问题”。
日本电影《生理大叔和他的女儿》剧照。
这也是为何护舒宝品牌从1998年开始就在持续地做#青春第一课#公益项目,每年约300万青春期女生可以从学校里学习这堂公益课程。当孩子们可以在课堂上看见月经被公开地讨论、卫生巾不用藏在抽屉深处,她们的自我压抑就会被破除,随之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经期。
25年来,护舒宝的#青春第一课#已累计为超过1亿女生免费提供青春期知识教育与青春健康手册。2022年,开始有了线上教育课,促进更广泛的生理卫生知识传播。
同时,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也会导致生理知识水平和硬件水平的差异,而最急迫的一个是卫生条件的改善。沈鹿如今回想起小时候那个肮脏的“带门的坑位”,那种蹲在里面的局促感不仅是物理性的,也是心理上的。
日本电影《生理酱》剧照。
护舒宝在2019年发起的#舒适校厕##蝴蝶计划#公益项目,便旨在通过改善乡村学校校厕卫生条件,以及赠送卫生用品来帮助女孩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仅是一片卫生巾
而是更自由的女性生命状态
中国女性开始用抛弃式卫生巾大概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而护舒宝是在1991年进入中国市场,很多家庭的第一包卫生巾都是护舒宝。
某种程度上,护舒宝陪伴见证了中国女性的卫生巾进化史:从第一款带护翼的卫生巾问世,到后来推出极薄卫生巾、液体卫生巾,护舒宝也在推动着行业越来越多地并在持续地观察和聆听女性的需求,同时用前沿的科技手段帮助女性的愿望实现。
在这个品类,真正听懂女性的需求并不简单。护舒宝的公关总监田韵曼女士谈到采集消费者对卫生巾反馈时的挑战,“大家最开始的反馈一般比较模糊,比如‘量大’‘很闷’‘会漏’‘太硌’…….但我们不能停在表象,会继续深入了解第几天量最大、用多久会开始觉得闷、硌到了哪些位置、具体是做什么动作时从哪里漏的等等。护舒宝的研发人员在聆听消费者时,格外需要一颗感同身受的心去体验女生每一点真实的感受。”因为这些“感受”都是真实的,一个月4-7天的时间都要垫着卫生巾,这种感受不该被忽视。
日本电影《生理大叔和他的女儿》剧照
比如消费者常说的 “软”,护舒宝的研发人员在仔细调研上千份消费者反馈后发现,消费者想要的“软”事实上涵盖了包括蓬松度、细腻度、回弹度等多达15种不同维度的特性。此后当护舒宝设计卫生巾材料,就会特意使用高科技的仿生触感仪来进行15种不同柔软度的测试,尽可能制作出令消费者心动的“柔软”。
此外,还有两个主要的痛点被观察到,一个是经期睡眠问题,很多女性在经期的夜晚都会因为担心侧漏而睡不好。为了能做出一条穿戴轻便感接近内裤的同时,又能够在整晚的翻身和动态姿势中也具有良好的防漏效果的安睡裤,护舒宝将服装设计中“立体剪裁”的理念和卫生巾研发中的“动态防漏”技术融合,制作出的护舒宝考拉安睡裤,既舒适好穿又防漏。让女生们晚上安心睡个好觉,不用再担心早上起来又看到一片猩红的血迹。
护舒宝考拉安睡裤。
另一个则是液体卫生巾的革新,现代女性越来越不希望经期打扰到自己忙碌又丰富的工作和生活。护舒宝液体卫生巾历经30余年的研发,尽可能做到足够轻薄,解放经期女性身体、活动的自由度。既是员工也是使用者的沈鹿感叹,“原来还有人这么用心地照顾我们女生这点小需求啊。”
前几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的护舒宝展位,图中为液体卫生巾的展示区。
而这些变化其实不仅是一片卫生巾的变化,还有女性自身和社会对月经的观念变化。沈鹿回忆起初中时,女生们会互相讨论货架上不同类型的卫生巾:十二星座包装的、带护翼的、超薄的、网面的……再到如今的液体卫生巾、考拉安睡裤、丹碧丝棉条等等。
这些经期品类的丰富也在反过来促使女孩们去更细腻地感受自己的需求,让她们清楚自己的那些“不舒服”,不是小事。不管这不舒服是物理上的痛经、闷热、潮湿,还是心理上的种种限制。
伴随卫生巾的发展,月经议题正在被看见、被讨论、被正视,女性也在进入一种更开阔的生命状态。
滑动查看更多
此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护舒宝展位的主题为“让美好生活绽放”。
不管是液体卫生巾,还是考拉安睡裤,护舒宝其实是希望支持女性体验到更“自信”“自在”的生命状态。这种自信自在不仅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月经不是 “麻烦事”,不是需要背负的压力,它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是我们作为女性的生命体验里,无比重要的一部分。
(文中沈鹿为化名)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林翠羽
作者丨Feathers
图片来源丨护舒宝 互联网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