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家长君分享过现如今的中产爹妈教育风向突变,以前想的是知识改变命运,现在流行给娃托底,因为费劲卷了半天,不如投资自己价值能最大化,说到底还是性价比的问题,但有钱人鸡娃从不考虑这些,毕竟豪门送小孩读名校就像买爱马仕,十几万瑞士包机滑雪也只能算配货,属于慈善型消费,装点门面用的;中产鸡娃出国爬藤就好比买房,分析区域地段升值空间,是投资型消费,要计算回报率要得到结果。
文|mikizhou
From Miki粥
微信号:mikizhou520
上周9分学渣妈妈的疯味儿,勾起了我对7分表哥的回忆。多年没想起表哥了,没想到随口讲了讲他的故事就引起了大家的情绪共振——留言区大多数朋友都非常快乐,从表哥的故事里看到了希望,后半生不用跟小孩搏命,多行善积德攒人品,结果胜过鸡娃。不过,也有人不太开心,留言说留学不能只算性价比,难道能只会给爹妈养老?看到这样有志气的朋友,我绝对支持,改变世界、挽救人类于水火的重任就拜托你了。但你可能忽略了一点儿,就是这世间是普通人占了大多数,他们改变不了世界,只求做好自己。能给爹妈养老的小孩就已经是很优秀的了,情况糟的只会啃老…5000块零花或许有点少,让人觉得配不上名校里镀过金的自己。那换个条件,江浙沪独女一年爹妈贴补50万,是不是大家会立刻觉得,做好子女也是一门学问?我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权衡:几百万送出国去拓展小孩眼界,还是搞固定资产做理财给他们生活保底?留言则从小孩角度上考量:照顾爹妈和找工作,到底哪个更值一些?这本来没有对错,只是有时候有人给自己洗脑洗得过猛,总以为破釜沉舟就能逆天改命,为让小孩完成阶层跨越,不惜卖掉房子送他出国,希望学有所成,全家海外团聚。但多半是留不下的,最后还是回国。回国不好找工作,一个月几千块不够自己零花,最后还得父母补贴。最要命的是,付出一切的爹妈总以伟大自居,他们在卖掉房子的一刻,也把改变家庭命运的包袱扔给娃,以后的岁月里天天「卖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几个小孩能受得了?高期待低能力的父母VS被命运吊打的普娃,亲子关系只能崩塌…那些收入普通,但节衣缩食也要送小孩出国的父母身上,往往会带着一股骄傲又自卑、生活背水一战的气,让人感觉窒息,可想而知小孩的日子过得如何了。这位朋友说,鸡娃和躺平不能极端,德比学习重要,但学习也不能太差。观点我无比认同,支持他论点的有两个理由:首先,给小孩留钱可以保他一生富贵,但他躺平了,孙子、重孙靠谁保呢?其次,中产是小富即安的思想,你看看人家豪门家族那个不是让小孩读名校?第一条我无以言对,只能承认自己目光短浅没有看到家族百年基业,只想着年轻人闹腾不要生不要结婚,没多想祖业世袭罔替。难为还有朋友惦记着子子孙孙为人口做贡献,为你点个赞。第二条我要讲一下,名校本质是奢侈品,它对富豪和中产来说,意味完全不同。豪门送小孩读名校就像买爱马仕,十几万瑞士包机滑雪也只能算配货,属于慈善型消费,装点门面用的;中产鸡娃出国爬藤就好比买房,分析区域地段升值空间,是投资型消费,要计算回报率要得到结果。除非中产爹妈搞教育的心态很佛,只求付出不图回报,也能get到有钱人养小孩的快乐。但这往往很难,倒不是因为爹妈势利要求小孩反哺,而是他们会时时刻刻担忧下一代怎么找工作…总有人问怎么定义中产?我觉得家庭资产值划分不准确,因为一套房子就能拉开了千万差距,但大家生活状态没什么不一样。除了福布斯登榜的一群顶级富豪外,其他人收入不论,主要拼的是心态——从没担心过下一代就业的,纵使家里没有千万豪宅也是富贵;每天愁思不断,焦虑小孩以后找不着工作的,开上百万的车的也算有钱人。说了很多人不信,都开百万豪车住千万的房了,怎么会为教育焦虑?说白了还是因为没钱!心比天高,能力够不到,欲壑难填啊。说到这里,大家知道现在爬藤的家长有多卷吗?19年他们的目标是送小孩进藤校,如今的目标是大藤+世界500强的工作。我有个朋友为了小孩不惜亲自下场,拉拢关系谋划职场。喜欢生物学方向,就专门搜集制药、医疗等BOSS的资源,跟对方先约好了工作然后再选择大藤的专业,定下了专业然后再找顾问做规划、做针对性科研…说我这个朋友没钱吧,五天科研项目掏出四万多块,留美大U准备了500万;但要说有钱吧,为了小孩以后的就业和糊口问题,已经焦虑到无所不其极。有钱人从来不会为小孩赚钱发愁,始终稳稳抓住当下。反之,从不担忧小孩未来的家长,就算收入普通也自带有钱人的BGM。我不是什么有钱人,看见写不完的作业和卷子上的叉叉会发愁:为娘的要拿什么拯救你啊,我那俩亲生的娃?脑海里还会浮现出姐弟俩未来捡破烂的画面,纸盒都抢不过人家…但惆怅转瞬即逝,要养全职儿女,自己的爹妈哪能有片刻的松懈啊?Miki粥,资深媒体人,教育纪录片总策划,创造了"顺义妈妈"一词。个人公众号:Miki粥(mikizhou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