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一夜爆红、如今被主流肯定:普通家庭不鸡娃,做好这一件事就够了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殊荣,今年属于挪威作家约恩·福瑟。
至于为什么选择了他,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写得很清楚:
“因他创新的戏剧和散文,为生活中不可言说之物发声。”
福瑟获奖之前,我对他和他的作品都不了解,只知道他似乎是今年的热门人选(在某外国网站上的赔率仅低于中国作家残雪)。
在他获奖之后,我才在铺天盖地的报道中得知,福瑟是一名以极简主义风格闻名的剧作家,除了创作戏剧之外,也醉心于诗歌和小说创作。
但无论是何种体裁,他都会将人的境况作为自己作品的中心主题,展现十分生活化的日常场景。
更可贵的是,他总是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人类最强烈的焦虑和无力,同时又充满了温情。
约恩·福瑟(来自bookerprize.com)
还有人说,福瑟笔下的主人公,都是挣扎着生存的普通人。
因为没有那么多宏大叙事,没有那么多热血沸腾,所以很容易引起“经受过社会毒打之人”的共鸣。
福瑟作品的特征,让我想起了一个远离了大众六年的名字——“范雨素”。
有人称呼她为“素人作家”,有人说她是“育儿嫂作家”,但无论怎样称呼,都无法掩盖她的光芒。
一位真正挣扎着生存、又在平凡人生里用文字开出了一朵花的中国作家。
她的作品,充满力量。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是这么评价她的作品的:
“……(范雨素这样的作家)写作犹如劳动本身,在千锤百炼之后浓缩了生活的经验和巨大的能量,既有人生的大悲大喜,也有历经命运考验后的平静和醇熟。”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聊一聊,这位离我们更近的普通作家。
北漂农民工的前半生
《我是范雨素》
《久别重逢》
“我分不清有缘千里来相会
和久别重逢
我分不清人生长恨水长东
和不肯过江东”
上面,是与小说同名的诗作《久别重逢》的节选,也是与小说主题息息相关的“定场诗”。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
范雨素的强大之处在于,她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再写一本《我是范雨素》的加长plus版,而是踏踏实实地创作了一部奇幻小说。
从非虚构文学到奇幻小说,她还在写家乡、写家人,也依旧在亮观点、说感受。
很多人读完《久别重逢》,都会察觉到其中来自民间、来自普通人的质朴和灵气,还有印在书封上那句“人生是颗菜籽命,落到肥处是棵菜,落到瘦处是根苔”,平平淡淡的语言,却完美展现了她作为普通劳动者的坦然与进取。
我想,也只有真正被生命捶打过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
“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
我们活着,我们挣扎,我们照常活着。”
范雨素的诗,图源网络
“无用”的文学
与文学打交道这些年,范雨素不是没有过其他想法。
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记者采访时,她提到了一个细节。
她看到一条新闻,有一名女人靠着做育儿嫂,四年就帮丈夫还了80万外债。
范雨素在采访中说:
“如果我没有出名,老老实实赚钱,40万元应该有吧?”
但因为投入了写作,她推掉了很多赚钱的活计,而随着热度的下降,找上门的约稿越来越少,已经很久没有拿过稿费了。
甚至因为她决意要写一本带有科幻色彩的奇幻小说,《久别重逢》的出版计划一度停滞。
人生处处是艰难,出书之路也一步一个坎,但好在,她扛了过来。
她依然觉得:
“如果活着就是为了赚钱才动弹,好像觉得特别累似的。”
就是凭借着这一股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她让自己柔软的灵魂,散发出了坚韧的微芒。
《久别重逢》(范雨素著)内页,图源:九派新闻
在世俗的观念里,文学是最无用的东西。
一个人如果宣称他热爱文学,很容易成为笑柄——
就像范雨素的大哥,沉迷于书籍纸张,不想着赚钱养家,在同村的人看来,是彻彻底底的败家子、失败者。
但文学真的那么“无用”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久别重逢》里,范雨素的北漂,被她描写为寻找“催生灵兽”。
她的想象力来自于书籍,又变成书籍,在我看来,这就是“用处”和力量的传承。
文学的“用处”,书籍的力量。
由此,我想到了范雨素的大女儿。
据说,范雨素离婚后,因为生活的困境,大女儿没有办法继续读书了。
那怎么办呢?
大女儿“跟着电视里的字幕,学认字,会看报、看小说了”。
她为女儿买书,买不起新书,就在废品收购站,买了上千斤的书给孩子读。
在这样“非主流教育”下,大女儿如今成了一名速记员,也是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
范雨素曾经得到过的文学和书籍的力量,在大女儿这里,得以传承。
写到这里,我又要老生常谈,想说说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
无论是城市长大衣食无忧的孩子,还是像儿时的范雨素(包括她的大女儿)这样,刚刚能够温饱的孩子,阅读都是重要的。
它让人涨知识,学文化,也让人明事理,知荣辱。
甚至,阅读这件事本身,尤其是阅读“无用”的文学,其实就是在给疲惫的心灵找一处驿站,换一个世界,得片刻喘息。
范雨素还曾经自嘲,说自己“又傻又倔”。
但我觉得,正是阅读让人保留的这些“傻”和“倔”,才让我们不至于被世俗的观念和某些不可明说的“潜规则”裹挟;
正是因为书籍的存在,我们才不会轻易被“有用”两个字欺骗,以至于弄丢了精神世界。
部分图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三联生活周刊:范雨素的真实与不真实.王珊.印柏同.陈晓
2.豆瓣读书:久别重逢
3.正午故事:我是范雨素
4.九派新闻:对话范雨素-在故乡的倒影里,我丢下一颗水漂石
初中辍学端盘子、聚众打架被抓,44岁的她凭什么屡上热搜,当上海底捞CEO?
13岁辍学打工、16岁误入传销...28岁香港读博,她的逆袭让我想起26年的同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