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疯的闫妮,暴露了多少人的崩溃瞬间:摧毁一个家庭,有这一件事就够了!
童年到底要快乐,还是要学习?
这应该是许多学爸学妈,在孩子深夜做完作业时,情不自禁发出的疑问。
8月18日,电影《学爸》上映,5天票房破2亿。
纷纷带着娃进电影院的家长们,或许是想在影片中找到一点答案。
片子里,失业以后瞒着家人在街头发传单的妈妈,在雨里对着外人无声掉泪:
“所有人都在跑,我不敢停嘛,我慌,我真的是慌嘛。”
当时电影放到这一幕,我发觉影院里孩子和家长陆陆续续的讲话声消失了,大人和小孩都安静了下来,有父母轻声在抽泣。
银幕里的焦灼、彷徨,几乎银幕外的每一个父母都正在经历。
“我叫雷小米,最爱泡澡跟按摩,上幼儿园跟小朋友玩,回到家跟爸爸玩,饿了就吃一顿,困了就睡一觉,可太舒服了。”
这是雷小米遇到“幼升小”之前的生活。
雷小米妈妈是名校高材生,可惜患病去世,爸爸雷大力(黄渤扮)经营着一家足疗店,生意一般,人却乐观。
雷小米是散养长大的孩子,天天在爸爸的店里跑出跑进,经络穴位门儿清。
他在幼儿园给同学们讲养生,还顺便推销了一堆足疗保健卡。
“幼升小”来到面前时,雷小米的快乐和自由被剥夺了,黄渤扮演的爸爸雷大力也被打了一记闷棍。
闫妮饰演的刘真真,是第一个让雷大力知道,“孩子之间的竞争”很残酷的人。
刘真真的三连问——“求知小学知道吗?小学奥数学完了吗?英语呢?”
让雷大力笑容瞬间消失。她告诉雷大力,她幼儿园的女儿每天要上四个补习班。
她带雷大力去看外面的补习班,那里的孩子3岁开始备战幼升小,小学开始学习微积分。
内卷全部从娃娃抓起。
焦虑陡增的雷大力马上加入了竞争赛道。
要更好的教育,就得去更好的学校,要更好的学校,就得先买个学区房。
于是,为了拿到买学区房的资格,雷大力和单亲妈妈刘真真假结婚。(雷大力没有城市户口)
雷大力打听到唯一一套出售的学区房,是个凶宅,一家几口死在里面。
即使这样,还是被人疯抢,雷大力把房东堵在楼道,生生加价15万才拿下。
雷大力当然没有这么多钱,要凑够,他只得把老房子卖了,然后把自己辛苦经营的店铺也卖了,再管人借钱,才堪堪拿下。
卖房卖店又背债,换了一套老破小的凶宅。
房子的年龄,看着不比雷大力小,因为老化,水管漏水漏得厨房流淌成一条小河。
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套房让雷小米离“好的人生”进了一步。
第一步完成了,就是第二步。
雷小米成绩比不过别人,雷大力就给他培养特长,学跳舞晚了,学钢琴晚了,雷大力绞尽脑汁,给小米查到个编钟特长,易上手,竞争少。
没想到刘真真让女儿暗地里也学了个编钟,唯一一个编钟特长的名额,被刘真真勤奋的女儿得到了。
最后特长没有拼过别人,学区房也被划出了学区。
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雷大力可不死心,既然如此,那咱就转战上海滩。
他带雷小米去上海最好的国际学校,这里的理念是快乐教育,娃是不卷了,但是要卷父母,比的是父母的学历、工作,雷大力甚至连参与“卷”的资格都没有。
但是他依旧决定迎难而上,既然不是精英,那咱就学做精英。
雷大力跟着精英阶层的小姨子高亚琳混圈子,他学着穿西装,学着喝洋酒,模仿他们的谈吐。
同时他也让儿子雷小米收起自己的顽皮嬉闹,跟着小姨学英语,学习“一个好家世的孩子应该有的”言行举止。
回看这一路,为了给小米上个好学校,雷大力在温泉给人家端烟灰缸,花10万假结婚,求人卖学区房,求小姨子帮小米进国际学校。
儿子雷小米不解地问:“我为什么非要上最好的学校?”
雷大力回答:“因为你妈就是最好的学校的。”“因为我答应过你妈。”
小米妈妈的愿望是让小米读最好的学校,还是让小米快乐成长,电影没讲,不过有两处,透露了雷大力自己的想法。
他跟朋友说过:“难道让小米以后跟我一样?”
他跟学校面试官说:“可能是输惯了,想赢一把。”
开着一间生意冷清足疗店的雷大力,内心深处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所以他希望孩子翻身。
他见过最好的样本就是他去世的妻子,所他对孩子的要求是:你得比我有出息,你得跟你妈一样。
不管家长们的出发点是什么,目标都是——我想给你一个我认为更好的人生。
可这个目标,往往让家长和孩子都陷入了充满挫败、焦灼、彷徨的困境。
雷大力和雷小米的挫败感,在上海达到顶峰。
雷大力带着儿子学精英阶层的生活,什么东西看起来都像模像样,但内里终究不是那么回事儿。
跟上海这些同龄小孩相比,小米真的是一点优势都没有。
成绩不行,特长输了,还看到爸爸为了自己四处求人,雷小米也在重压之下,近乎“变异”。
大雨滂沱的夜晚,雷大力为了搭乘出租车,跟人差点大打出手,一向好脾气的他面目狰狞地说,跟老子抢老子弄死你们。
他为孩子而不断地“争”跟“抢”,这种习惯已经刻进了他的骨头里,成了他的心魔。
他把小米带到高亚琳家中,求高亚琳把小米当儿子养,陪小米去面试国际学校,如果高亚琳让小米过上精英的生活,他可以从此以后再也不出现。
只要孩子能过上所谓的“好的人生”,不做父子也不要紧。
影片到这里,达到了一个叙事的高潮。
雷大力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也着实付出了一切。
然后,他的付出,似乎也收获到了成果。
到上海双语国际学校的第二轮面试,雷小米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也学会了撒谎。
他能够娴熟地把爸爸包装成一个厉害的学者,并模仿爸爸展示了推拿按摩的手法。
一切都很完美,父亲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但一切,也在这里,走向了崩坏。
孩童的谎言在面试官的询问下不堪一击,小米被问得哑口无言,瘪着嘴直掉眼泪,他求面试官让他留下来,因为他不想看爸爸求人了。
此时此刻,长时间的高压已经让原本社牛的雷小米变成了一个爱哭包,他曾无力地在奥特曼的脸上写下了“我不行”,肉眼可见地变得忧郁和焦虑。
这就是“鸡娃”的后果,一切终将反噬。
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过一对母女的故事。
母亲永爱和所有“虎妈”一样,认定“考上好初中,才能考上好高中;考上好高中,才能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
永爱就是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从小地方来到北京的,所以她认为,要成功,先发疯,这是必须的。
于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像小猴子一样顽皮的女儿从小学4年级开始淹没在妈妈给她报的各种补习班中,连一点点写作的爱好,也遭到妈妈的强烈反对。
到初中,只要能给中考加分的技能画画、古筝、跑步、仰卧起坐......统统没放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上了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出国留学。
这个现实中的雷小米,成果要比电影里的更丰硕,但崩坏也来得更彻底。
当永爱以为一切大功告成的时候,女儿从国外打来电话,在电话那头哭泣:“妈妈,我不想活了,活着实在没意思!”
后来永爱才知道,那天女儿在船上想要自杀,阻止女儿跳海的不是她安慰,而是那艘船因为当天天气不好封住了甲板,她无法从船舱内走出去。
那时的女儿,一天没有学习就会有负罪感;有时会无声地自言自语;独处时经常会莫名落泪;逛商场突然就会捂上耳朵嫌吵,痛苦得连步子都迈不动。
永爱把女儿的情况咨询了心理医生,得知女儿病情严重,瞬间陷入深深的自责。
永爱告诉记者:“鸡娃”要付出的代价,有时甚至是我们不能承受的代价。
功利性学习,唯成绩、唯升学率论,在父母的强压下,孩子听话了,在大量的题海中,孩子的成绩提高了,鸡娃的效果似乎显而易见的好。
然而这种“好”,往往只是假象,终有一天会崩坏和破碎。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意识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他认为,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拔苗助长后能得到的,只是短时间内的茁壮蓬勃,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会结出苦果。
2021年,中科院心理所“国民心理健康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筛出率是24.7%。
北大教授、精神科医生徐凯文听到一个孩子说,他们班50个学生,有29个在吃抗抑郁药。
他给抑郁儿童、青少年做咨询的时候,被问到一个问题:“你可以给我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吗?”
他想回答,不到处都是理由吗,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有那么多美好事物,但是再一想,孩子们体会不到,因为他们生命中真没有。
诚然,鸡娃要付出的代价,有时候是家长和孩子都无法承受的代价。
《学爸》故事的结尾,是光明的。
重重阻隔后,雷大力意识到,小米活泼热情,能说会道,善于和人打交道,但是在求学的过程中,他忽略了这一点,甚至后来一门心思想把小米培养成循规蹈矩的精英阶层孩子的模样。
小米面试时,他看到孩子讲到穴位按摩时闪闪发光的样子,突然明白,扮精英,卷学习,不是他和小米适合的生活方式。
“他的人生可能跟我们想给的人生不一样 ,他的人生应该自己一步步走出来。”
从那一刻起,雷大力释然了。
什么精英、阶层、通通滚蛋吧。
雷大力带着小米回到了自己的城市,他放弃了一定要进名校的执念,让小米就近入读了小学,自己重新开了一家足疗店。
足疗店开张的那天,箭箭妈妈带给雷大力一个好消息,因为口才棒,小米要代表学校去参加演讲。
这一次不需要任何的求人和低头,全凭孩子的实力。那一刻,雷大力真正感觉到了欣慰。
同时,不用学做“他人”的小米,又回到了活泼欢乐的样子,也重新成为了学校的孩子王。
生活就是如此,当你不再偏执于某事物,让事物自由发展时,它反而会给你惊喜。
做父母的,都想拼命踮起脚尖想把孩子举得更高些。
但是,这个世界有江、有湖、有海,总有一湾水,会让孩子很愉快的在里面扑腾,并不是每条鱼都一定要去跳龙门。
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也不是我们人生的延续。
他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的人生,应该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去塑造。
现在整个大氛围常常给广大家长们制造焦虑。
博士毕业的“虎爸,教7岁的儿子、5岁的女儿高等数学和文言文,稍有反抗就打。
为了给孩子补课,家长砸锅卖铁,全职陪读,有家长甚至卖房给孩子报35万的天价辅导班。
很长一段时间,打开网络app,走进地铁和公交站,到处都是教育机构的广告。
一位家长拒绝鸡娃后,女儿被37位家长联名驱逐。
37名家长集体签署了一份请愿书,请求校领导劝诫这个女孩转学,还在请愿书中罗列了女孩的数项“罪状”。
2021年,环境改变之后,大家又通通往“素质教育赛道”上去狂卷。
当鸡娃变成一种常态之后,我们理当思考一下,这样的卷,有没有必要。
你不鸡娃,娃就一定没出息么?
当小米回来做自己,他找回了自信,找回了自由探索的能力。
什么是真正的向上?
真正的向上,是成长成一个内在独立而有力量的人,为自己打开的更多可能。
这样的孩子,一定会在迷雾重重的时代,找到自己的路。
所谓教育,其实我们首先要先提升自己的认知。
一味地被焦虑推着前行,去卷卷卷,最后可能只会适得其反。
作者 | 海边的渔车夫
主播 | 北辰,金牌主播,心理专家,公众号:北辰在找你。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十点读书开福利社群啦!
每天分享一个高性价比好书、好物;
一手降价消息、上新福利、各种知识小课堂……
现在加入,还有新人5元购物券
👇长按识别二维码,快来进群玩儿吧!👇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