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C再爆泄题!每年超5万人卷数学竞赛,越来越难拿的1%怎样高效备考?
就在上周,AMC 10和12考试刚刚结束,泄题风波却闹得沸沸扬扬。
有留学圈的业内人士表示“大家对AMC泄题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好几年前开始就已经传出AMC考前在某二手平台上直接明码标价交易答案(10-1000元不等)、在社交平台上传播、甚至最后美美获得Distinction(甚至进入AIME轮次)。”
随后,AMC官方举办单位MAA(美国数学协会)表示已经知晓并正在调查该泄题事件,防止这种情况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国内的一家主办方,也发声明建议大家再次参加AMC10和12 B卷的考试。
AMC这个老牌数学竞赛,近年真的是“红到发紫”,从2007年首次引入AMC赛后,参赛人数从2000名增长到现在超过了5万名,16年间增长了25倍!且参赛报名人数依然以每年20%-25%的速度在增长。
这次泄题事件,大家再次意识到了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希望比赛越来越公平公正;而对于留学党来说,打比赛,硬实力才是王道,一步一个脚印,不能走歪门邪道。
再过两个月,AMC 8也将作为“开年大戏”正式拉开2024年的竞赛序幕,刚开始踏入竞赛赛道的留学党、冲击“三公”的小伙伴,都已经磨刀霍霍了。那么
AMC8的价值在哪里?
该如何“多快好省”地取得好成绩?
怎样规划好AMC的晋级之路?
说到AMC8,不少刚入门和正准备入门的小伙伴会有点担心,尤其是已经完成了小升初的6、7年级同学心里会有疑问:
我们觉得依然有价值。
首先,虽然名义上是“8年级及以下”的比赛,但考试的核心内容范围差不多就是5、6年级的知识。这正是一个小初过渡的阶段,新知识并不算多,更强调已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为真正进入初中数学打好基础。
此时的AMC 8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AMC 8的前15题,只要你把课内学好了,没有做不出来的理由。反过来,如果你做AMC 8的真题,连前15题都觉得困难,那说明孩子学校里的只是即使是A,也没有达到初中学习的要求,赶紧买《一课一练》之类的做扎实,否则到了8、9年级成绩蹭蹭往下掉都不知道为什么。
△注:2018年AMC 8关于数的整除性考题,与《一课一练》中的练习非常类似
其次,这个年龄段,也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最快速的阶段,并且开始逐渐定型,因此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最适合孩子最后入坑“奥数”的时期。
AMC 8中的几个板块:数论、平面几何、代数、排列组合,都是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融入了很多思维方法,对于孩子们后续学习相应内容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2个月的时间,对于有一定基础,想要挑战自我的同学来说完全足够。对此,我们再次找到了红遍上海国际教育圈的、前加拿大奥赛队教练钱进老师。
钱进
数邦创始人
数邦教育创始人
加拿大奥赛队学员教练
全英文AMC8/AMC10竞赛培训金牌教师
原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曾经说过一个现实版课堂中四种孩子的感受:
有的孩子是享受、
有的孩子是接受、
有的孩子是难受、
有的孩子是忍受。
这样的四种状态才是常态,尤其是在类似AMC这样的奥数班上。
为什么同样是上课,奥数课会比其他课程带给学生更多压力?仅仅是因为题目难?
其实通常是因为有“三怕”:
竞赛题目一定有难度,奇技淫巧先不说,光要把题目读懂可能就要花费不少的心力,对于普娃来说需要比上其他课付出更多的专注力和体力,很容易疲劳。
相信大家读书时都有这个感觉,如果一个题目你还没想出来,会把头低下去,心里默念“不要叫到我”。所以,有的孩子并不是做不出题,而是因为害怕老师随时叫到自己,紧张得无法专注解题。
试想一下,老师刚写完题目,你都还没读懂题,边上的小帅拍案而起:“我知道,这题太简单了……”,你是什么心情?所以,如果一个班里有两三个这样的“小帅”,大概率这个班的其他孩子会进入游离状态。
即使机构在开课之前一般都会对学生做水平测试,但这些问题并不只和生源、分班、老师控场能力有关,也和孩子的性格、思考习惯、学习特质有关,这些是一纸测试测不出来的。
所以,报班肯定是可以的--
但如果你的孩子在课上是“难受”、甚至“忍受”的状态,那么真的劝你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要么换机构、要么放弃让孩子学奥数吧;
但如果你的孩子处于“接受”的状态,那么至少可以说明孩子的思维水平是能跟上的,需要的是想办法让TA更有主动性。
有趣的是你会发现,有些孩子在自己一个人解题的时候,反而能“超常发挥”,因为不会受到太多外界的干扰,“三怕”里的后两个都不存在了,于是只需要专注于解题本身,而此时,反而更能看出孩子是否适合学奥数。
美国奥数队前主教练罗博深曾经说过:
所以,一个孩子适不适合学奥数、能不能学好奥数,还是看他是否能对于解题本身保持专注。
这种专注可以是“外向”的,比如课上喜欢插嘴的小帅,他就是典型的享受课堂;
这种专注也可以是“内向”的,这样的孩子也许更需要的是一个更私密、更舒服的环境。
提到专注,不禁想到数学家丘成桐先生在采访时说过的一段话:
我看我自己孩子也好,看其他孩子也好,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看他能不能坐在那里看书、哪怕站起来看也行,很多孩子顶多坐一两个小时就没法坚持下去了,而好的学者能五六个小时保持专注。
我小的时候没钱买书,就站在书店里看3、4个小时,我想能做到的人很难......”
看完这段话,我相信大部分家长会感叹——专注打5、6个小时游戏应该没问题,做题5、6分钟就不错了......
确实,做题看上去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儿,一个人、一支笔、一道题、一张纸、一小时,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地方。
怎样把做题本身变得有趣?注意,是“做题本身”,而不是用什么动画片、游戏等包装的方式把题目变“水”。
一个可行的方法是,把思维过程外显化!
比如2022年的这道分数计算的真题,通过观察你会发现,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之间呈现出一种“一上一下”交错出现的规律,从而很容易联想到“抵消”这个概念,接下去用孩子们的话说就是:“这题划得爽!”
这就是解题带来的最纯粹的乐趣:一个看似复杂的东西,我一顿操作之后,竟然变得如此简单。而划线这个动作,就是一种外显化的手段。
当然,这题难度不大,普通的孩子也能Get到期中的爽点,那么怎么让孩子遇到更复杂的题目也能找到题目中的“爽点”呢?
下面这些形式也许有用:
大声读题,并把读的过程中每句话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大声说出来给自己听,甚至可以自己给自己提问,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学伴”。
解题过程中,把解题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信息用不同的颜色笔标记出来。看上去花里胡哨的,但其实这就是一个对信息深度加工的过程。
我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如果一道题解完后,你能再对它“回味”一遍,重新整理、复述整个解题过程和思路,此时你对这个问题的视角肯定远比你和它“初遇”时要高得多,基本就是站在和出题人的同一个高度去体会题目中的精妙之处了。
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孩子都可以有自己解题时喜欢的“姿势”,甚至是一些很奇葩的行为。比如数学天才陶哲轩就曾说过:
回到上一个话题,这又一次证明报班课不是唯一的途径,你把陶哲轩放到一个班里,我相信他肯定不会在地上打滚。
从这个角度来说,AMC 8那些既不是太难,又值得细品的题其实可以提供给孩子很多这样的体验。
常关注我们的读者肯定看到过“数邦”这个机构,也听过它的创始人钱老师的讲座,甚至可能你现在就在使用数邦的“每日一课”。
现在可以告诉你,上面这些经验、方法、案例、图片,其实都来自于数邦平时的课堂,或者他们正在火热进行的“AMC 8打卡活动”中。
钱老师告诉我们:
本意只是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参与进来体验AMC 8的乐趣,没想到每天的评论区都给了钱老师很大的惊喜:
和《每日一课》同样的打卡形式,即保证了孩子状态的持续性、又留除了足够的自由度。虽然是录播课的形式,但为了保证每一题都能让孩子有所收获,钱老师每一题都会做细致的讲解
钱老师说:
如果你还没有决定是否给孩子报班上AMC 8的课程,也不确定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学奥数,那么这个超高性价比的课程值得一试,没准还能给你不少惊喜。
钱老师全英文授课
50关针对性训练打卡
每关3道题
4大数学竞赛知识板块进阶讲解
录播课,无限次数回看
👇欢迎扫码联系小助手👇
免责声明:本文为【广告】,产品及售后服务为商家提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