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设计师从来不缺想象力
自工业时代以来,人与自然仿佛变得疏远,形成了一种近乎对立的关系,刻板、冰冷的几何形设计大行其道。但与之大相径庭的另一种设计主义也在持续发声,那就是体现在设计中的自然观,人们永远不会脱离自然赋予我们的生命,设计师们也永远都会热衷于从自然万物的美态中萃取灵感。
这其中,水的概念和意象的运用,便是设计师在尝试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疏离感的方法中,最常用到的。
水,形态多变,好似可以任意生长成不同的形状,又有着最具原始感的生命力,给予着设计师源源不断的灵感,不管是从心理层面还是审美层面来考量,水或以直白、或以隐喻、或以装饰形态融于设计中,都会给使用者以轻盈活力的感受,也能够为繁忙重压下的都市人带来舒缓压力的感觉。这也使设计师们愈发喜欢用“水”这一元素来大做文章。
ARCHIVING WATER杯具,“水滴”增加外壁摩擦力更好抓握
要知道,水在心理学意象分析中,最基本的特质是“滋养”,传递出生机与活力。而那些将水运用自如的好设计中,都是最大限度汲取了水的特性,带给人们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与体验。
探讨与水相关的经典设计,始终绕不开的,是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一生最具创意的作品——流水别墅。
他曾说:“我喜欢用钢筋混凝土模仿植物的结构来设计建筑,结构中间是一个树干,深埋于地下,每层楼就好像在树干上生长出来一般,层层向上,阳光或是月光穿过天窗自上而下进入室内,创造出自然照明的感觉。”
这段话描述的恰是流水别墅给人们的直观感受。曾被称许为“美国史上最伟大建筑物”的流水别墅,就是赖特所倡导的有机建筑的活体教科书。
在这里,可以听到溪水叮咚的声音,也可以听到小瀑布哗哗落下的声音,这种声音会飘入山林,也会飘入别墅,这是赖特把活水运用到淋漓尽致的设计。虽然整个别墅看过去每一块混凝土都很厚,但是这其实是追求和山中岩石自然的呼应,让山水自成一体。
赖特曾说:“我希望考夫曼能和瀑布一起生活,成为他们全家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从旁欣赏着瀑布。”
没有人会比日本设计师佐藤大更擅长化有形于无形。他是最会用暗喻来做设计的设计师之一,能够轻松的从形态常规的意义层面跳出做各种角度的联想。
比如,不用一滴水,却能变出“水流”的效果。
2020年,佐藤大和他的团队设计了这一系列名为“细水长流”(Waterfall)的组合桌。
桌腿往往被藏在桌面之下,除了起到支撑的作用,也是为了让桌面腾出空间,用来摆放实用的功能性器具,或是装饰物。而当桌面和桌腿的位置互换时,看似由桌面支撑的桌腿,却意外地产生了独特的漂浮感。桌腿从桌面上经过,看起来像是水正从岩石上慢慢流下来。
这或许是一个需要想象力来细品的作品,用桌腿来指代水流,或许有点抽象。但如果你知道了它的名字Waterfall,就能很快理解其中意味。
佐藤大的设计中,常有这样先人一步的思考。举个例子来说,没人爬时的楼梯,白天或睡觉时的灯具,没人看时的电视,有什么意义呢?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思维盲区。佐藤大就想要抓住这些日常事物的“休息时间”,即便是此时此刻无人在此喝茶聊天的组合桌,也自成一处写意山水的风景。
于流水别墅而言,水是从大自然里借来的,房子嵌入溪水与山谷之中,这水就好像是从别墅里流出来的一般,让自然与建筑融为一体。
于Wterfall组合桌而言,水是从高度抽象化的想象力中生发出来的,没有一滴水的存在,却让你联想到细水长流的意象。
我们说,设计师钟情于水元素的借用,并非是把“具象的水”,比如雨水、海浪、瀑布、溪流直接了当地拿来放进设计里,而是在充分捕捉到“水”的特征后,紧紧攥住了它的“神”和“韵”,借取设计之力创造成为水本身的体验。
《道德经》中“水利万物而不争”的秉性已经被拆解得明明白白,它帮助万物,默默不争,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水生设计”亦是希望如水一般的体验能够悄悄纳入手机使用的细微体验之中,给你振奋精神的活力,也给你轻盈不打扰的关照。
比如手机里最常见的系统时钟,在ColorOS 13变身成了追光时钟,它结合了实时的太阳方位,模拟出物体在不同时间被照射所产生的光影效果,在光晕的不断变化中感知时间的变换。用设计师的话说,水的颜色的本质,是和光的关系,而光的变化本身也是时间的变化。
绽放壁纸
你有多久没有去大自然里看看那些从未经过调色的原色风景了?这次焕新的色彩体系,想要把你从沉闷颓靡的日常中拉扯出来的意图很明显,选色都是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既有日出时大海一大早清澈的蓝,日落时会出现的橙色,亦有比较偏向远方大海的克莱因蓝,总能够带给人关于大海的想象。
不过,海纳百川,水纳万物。你眼中的水,可能是溪流与海浪,也可能是雨滴和积雪。
但设计师告诉我们,要在精密复杂的手机系统里装入如水一般的体验,并不是把大自然中现有的水的形态通通拿过来,而是去思考水带给人的感受,再学习如何把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体验,藏进每个人细微的需求里。
作者:viuviu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