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周报|GPT Store来了;首款AI原生硬件Pin发布;马斯克的xAI发布聊天机器人Grok;新一批国产大模型获批上线
撰文 | 新皮层小组
编辑 | 王杰夫
本周是中美大模型集中发布的一周,眼瞅着ChatGPT即将迎来一周年,越来越多的公司想要抓住生成式AI元年的尾巴。
最重要的发布还是来自OpenAI,11月7日,OpenAI首届开发者大会正式在旧金山召开,几乎吸引了整个硅谷的开发者们,甚至全球科技爱好者的目光。在计算机的世界里,软件开发者是最容易吸引但又最不容易掌控的资源,他们的流向常常标志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方向,开发者大会更是观察这一流动趋势最好的窗口。从PC时代的微软PDC、英特尔IDF,到互联网和移动时代的苹果WWDC、Google I/O,再到如今OpenAI的DevDay,或许AI的时代真的来了。
不过在很多软件开发者眼中,这一次OpenAI的开发者大会,却像是在敲响传统软件开发的丧钟。
一方面,传统软件开发流程正在发生改变,写代码这项技能的的重要性在快速弱化,而洞察用户需求的能力要求在加强。微软6月份就宣传其46%的新代码是由AI来完成编写,百度在11月也表示这个数字在公司内达到20%。
随着AI写代码的能力日益加强,不久的将来就很可能出现很多不懂编程的软件开发者。本次开发者大会上,OpenAI CEO Sam Altman更是当场演示如何通过自然语言对话的方式开发软件——指导ChatGPT生成了一个新的定制化GPT。
另一方面,生成式AI驱动下的软件生态也与过去完全不同。在PC/Windows时代,只要你的软件有市场需求,你是完全可以跳过平台去销售软件的,Oracle、Adobe、SAP这些软件巨头都是这样诞生的;在iOS/Android移动时代,软件与平台的绑定加强了,只有平台才拥有软件的分发权,例如苹果应用商店销售的软件就需要上交25%的收入作为「苹果税」。
而如今,在OpenAI打造的生态圈内,软件开发者甚至都无法确保自己软件的掌控权,因为AI能力都被OpenAI攥在手里。本次开发者大会上推出的GPTs功能让普通人就可以轻易开发出针对特殊场景、特殊需求的GPT,如「幼儿数学老师」、「谈判专家」等等,这让Jasper、Grammarly这些曾经基于GPT在垂直场景开发软件的公司们一夜间就被取代了。
或许生成式AI真的会取代开发者,但至少现在,这些被时代裹挟着的开发者们还需要不断去研发更快更好的生成式AI。本周马斯克的xAI发布聊天机器人Grok,据说更加犀利和幽默;三星推出大模型「高斯」,并且明年还要把AI带到手机上;亚马逊也要赶在年底推出新一代的大模型Olympus。中国的美团、知乎、金山办公等公司的大模型也在本周通过了备案,其中美团即将发布一个拥有26个不同个性的聊天机器人平台Wow。
最后除了软件外,本周由Sam Altman投资的Humane还带来了首款AI原生硬件Pin,这是一个看起来很像是苹果iPod shuffle的智能硬件,拥有方方正正的外形,没有屏幕,通过磁铁夹在衣服上。这家公司跟苹果渊源颇深,创始人夫妇Bethany Bongiorno、Imran Chaudhri都长期在苹果工作过,CTO、产品工程主管也都来自苹果, 前后累计有大约90名前苹果员工来到过这家公司。
Pin的出现又一次拓宽了人们对于生成式AI时代硬件的想象,或许除了苹果Vision Pro那样通过包裹住用户的整个视觉感官来增强用户的现实体验外,类似Pin这样没有绚丽的屏幕,而主要依靠语音、触觉实现交互的产品也是AI时代硬件的答案之一。不过,或许可以借用Humane产品工程主管、前iPhone软件首席工程师Ken Kocienda对Vision Pro的评价,这款硬件「解决方案在技术上做得很棒,可惜产品想法选得不太对头」。
可以关注《第一财经》YiMagzine的最新IP「新皮层NewNewThing」。以下过去一周最值得关注的智能新闻,由该新IP为大家整理,请享用。
Key Points
大模型海外篇
OpenAI首届开发者大会:模型降价一半,GPT应用商店也要来了;
马斯克的xAI发布聊天机器人Grok;
亚马逊可能于年底推出新一代大模型Olympus;
三星自研大模型「高斯」,明年可能推出AI手机;
大模型国内篇
李开复的AI公司发布了大模型,但还没有备案获批;
新一批大模型应用获批,所属公司包括美团、知乎、金山办公等等;
美团AI聊天机器人Wow上线;
硬件与芯片篇
首款AI原生硬件,没有屏幕,来自Sam Altman投资的公司;
英伟达计划向中国市场供应定制版AI芯片以规避美国限制。
大模型海外篇
OpenAI首届开发者大会:模型降价一半,GPT应用商店也要来了
11月7日,OpenAI首届开发者大会正式在旧金山召开。整个硅谷的开发者似乎都聚集到了这里。2007年之后,硅谷就没有对任何活动如此兴奋过,那一年,乔布斯的iPhone改变了世界。
就在一年前的11月30日,OpenAI发布了ChatGPT。这个AI驱动的聊天机器人在两个月内创纪录地吸引了1亿用户,成为有史以来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软件。不过新鲜感退去后,ChatGPT的增长也在逐渐放缓,这也是所有生成式AI产品都会面临的问题:如何获得新的增长动力?
今天的开发者大会上,OpenAI给出了答案:让生成式AI更便宜、更定制化,且无所不在。
· GPT-4升级版GPT-4 Turbo来了,上下文窗口达到128k,为GPT-4的4倍;
· OpenAI还降低了几乎所有模型的API使用价格,整体便宜了一半多;
· GPT-4系列的多模态能力向B端用户开放;
· 每个人都可以定制自己的ChatGPT,从而让GPT成为一个家族——GPTs;
· 类似App Store的GPT商店11月月底上线。
更详细的信息请看:OpenAI首届开发者大会:模型降价一半,GPT应用商店也要来了
马斯克的xAI发布聊天机器人Grok
11月4日,马斯克新创办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xAI终于推出了首款产品——Grok。据称这个名字来源于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xAI想用Grok这个名字表达其产品玩世不恭、特立独行的一面。
Grok是什么?
它是一个类似于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能够以对话形式回答用户的问题,生成文字或代码。不过它的上下文长度为8k,比ChatGPT短很多,这意味着它一次最多只能接受或答复6000个英文单词长度的内容。
官方表示,Grok会有「一点幽默、一点叛逆」的个性,而且可以回答一些其他聊天机器人拒绝回答的尖锐问题。这符合马斯克的理念,他曾批评过有些聊天机器人因为回答存在政治不正确等问题而遭到人为调整,他认为这种举措有悖于追求真理的目标。
Grok现在只在小范围内测试,马斯克表示,未来它将首先开放给X(原Twitter)的Premium Plus订阅用户,订阅费用为每月16美元。他还暗示,特斯拉的汽车将有可能运行一个轻量级版本的Grok。此外,Grok将来也可能以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的方式提供服务。
Grok有哪些特殊能力
· 可以通过浏览互联网实时获取信息:由于xAI与X平台都是马斯克旗下的公司,Grok得以实时访问X平台上的帖子,独享这个全球数一数二的UGC平台的内容。在马斯克看来,相比其他模型,这是Grok的一个巨大的优势。
· 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用户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对话——不像ChatGPT,只能在同一时间完成单一任务,用户需要频繁切换对话框。
· 对比和评估不同的对话结果:所提出的问题在Grok给出回答后,用户如果觉得不满意,可以回溯,让Grok给出另一个回答。xAI称这个功能为「分支」,不同「分支」将以树状图的形式展现,方便用户对比。并且,用户还可以直接修改Grok的回答,通过这种方式让Grok学习如何按照你希望的方式回答问题。
Grok是如何开发的?
Grok由大模型Grok-1驱动,就像ChatGPT是由GPT-3.5大模型驱动一样。
xAI表示,团队自今年7月组建完毕后就开始训练第一代大模型Grok-0,花费了大约两个月时间。Grok-0拥有330亿参数,xAI称在传统语言模型基准测试中,其性能接近Meta的大模型Llama 2(拥有700亿参数)。
此后的两个月,xAI团队在Grok-0的基础上继续训练第二代大模型Grok-1。虽然没有透露Grok-1的参数规模,但xAI称第二代大模型的推理和撰写代码能力显著提升,在多个测试中各方面能力都超过了GPT-3.5和Inflection-1(Inflection AI于6月推出的大模型),不过依然落后于GPT-4。
Grok-1的训练数据主要来自互联网(截至 2023 年第三季度)以及「AI 导师」(专门提供训练数据的行业专家)。
xAI称接下来将在下面几个方面加强Grok:
· 改进反馈系统:在处理长代码或复杂推理等任务时引入人类反馈,辅助监督Grok提供正确的内容;
· 确保安全和可靠:提高「可控性」,比如确保其编写的代码是安全和正确的;
· 处理大量信息:强化Grok理解长文本、找到关键信息的能力;
· 防止被欺骗:提高LLM、奖励模型和监控系统的鲁棒性,增强Grok识别「漏洞」的能力,使其不易出错;
· 多模态能力:现在Grok只能理解文字,未来将训练它识别并理解音频与图像。
参考链接
https://x.ai/
https://openai.com/blog/frontier-model-forum-updates
亚马逊可能于年底推出新一代大模型Olympus
11月8日,有报道称,亚马逊云科技(AWS)正在开发新的生成式AI对话模型,试图在向企业客户销售此类软件时赶上OpenAI和微软。
这款模型的细节信息:
据知情人士透露,亚马逊新的大模型代号为「Olympus」,可能为其在线零售商店、Echo等设备的Alexa语音助手以及亚马逊网络服务部门的新功能提供支持。
亚马逊最早可能在今年12月宣布推出Olympus,预计其表现将优于Titan,后者是亚马逊目前向云客户出售的一款同样以希腊名字命名的大模型。
此前,亚马逊在生成式AI领域的布局主要是云服务,为赶上生成式AI浪潮,推出更强大的自研大模型是公司目前较为紧迫的事情。
Grok是如何开发的?
· 2022年12月:有报道称,由于大模型Titan的表现逊色于OpenAI的大模型GPT,亚马逊推迟了Titan的发布。
· 2023年4月:亚马逊正式发布大模型Titan。
· 2023年6月:亚马逊成立生成式AI创新中心,帮助客户构建和部署生成式AI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 2023年8月:亚马逊组建AI新团队,公司CEO安迪·贾西(Andy Jassy)将原先负责智能助手Alexa的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罗希特·普拉萨德(Rohit Prasad)提拔为直接下属,让普拉萨德负责运营AI团队。
· 2023年9月:亚马逊向AI公司Anthropic投资40亿美元,该公司的大模型Claude被认为是GPT的有利竞争者。
参考链接
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briefings/amazon-developing-olympus-ai-to-narrow-gap-with-microsoft-openai
三星自研大模型「高斯」,明年可能推出AI手机
在11月8日的2023三星人工智能论坛上,三星电子推出了三星研究院开发的生成式AI模型「三星高斯」,以19世纪知名数学家高斯命名。
「三星高斯」由3种子模型构成,包括语言模型、代码模型和图像模型,可以分别实现电子邮件撰写、代码生成以及创意图像生成等功能。目前,「三星高斯」主要用于提升三星员工生产力,未来计划扩展至三星旗下产品和服务。
「三星高斯」以及「Galaxy AI」
「三星高斯」此前就有迹象。今年5月,三星电子宣布与韩国公司Naver合作开发生成式AI平台,计划今年10月上市。按照计划,三星将获得一款内部人工智能工具,用于提升公司员工生产力,同时防止商业机密泄露。
最初,该AI平台计划面向三星半导体业务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开放,而后覆盖范围扩大,包括三星手机业务在内的设备体验(DX)部门也能使用该AI平台。这很可能就是「三星高斯」的前身。
在宣布推出「三星高斯」的同时,三星移动体验业务还披露了未来搭载智能手机的AI服务「Galaxy AI」,计划明年年初上市。其中有一项功能通话转录功能「AI Live Translate Call」,未来将集成至手机通话中。当用户在通话时,三星手机将实时显示音频和文本翻译内容。移动体验业务执行副总裁兼研发主管Wonjoon Choi表示,「Galaxy AI是我们迄今为止最全面的智能产品,它将永远改变我们对手机的看法。」
目前暂不清楚「三星高斯」与「Galaxy AI」之间的关系,「三星高斯」可能是驱动「Galaxy AI」服务的底层模型。
Grok是如何开发的?
最先搭载「Galaxy AI」的可能是2024年年初发布的Galaxy S24机型。今年10月,市场传闻三星在其下一代旗舰产品Galaxy S24上全力投入人工智能。
中国手机厂商也在推动手机AI化。今年8月,小米表示,自研的13亿参数模型已经能够在手机上本地运行。11月初,vivo推出蓝心大模型,包含十亿、百亿、千亿三个参数量级。在此基础上,vivo开发了生成式对话机器人蓝心千询,同时在vivo手机以及手机应用市场发布。
参考链接
https://news.samsung.com/global/samsung-ai-forum-2023-day-2-discussing-technological-trends-and-the-future-of-generative-ai
大模型国内篇
李开复的AI公司发布了大模型,但还没有备案获批
11月6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带队创办的AI大模型创业公司零一万物发布了大型语言模型「Yi」,并宣布已经完成由阿里云领投的新一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10亿美元,成为新晋AI独角兽。
零一万物是什么公司?
零一万物于2023年5月成立,是李开复的创新工场AI工程院「塔尖孵化」的第7家公司,聚焦自研大模型。公司官网显示,今年7月,零一万物已实现百亿参数规模的模型内测,且参数正朝300亿至700亿的规模扩大。
此前,李开复曾广发「英雄帖」。该公司官方信息显示,联创团队成员包括阿里巴巴前副总裁、百度前副总裁、滴滴/百度前首席算法负责人、Google中国前高管,以及微软、SAP、思科等公司的前副总裁等。目前,该公司已有超过100名员工。
Yi有什么特点
据介绍,本次发布的大模型有Yi-6B和Yi-34B两个版本,分别对应数据参数量60亿和340亿,均支持开源。此外,Yi-34B的上下文窗口长度为200K,即支持近40万个汉字输入。这超过了一周前百川智能发布的Baichuan2-192K大模型(可处理约35万个汉字)。
按照李开复3个月前的规划,Yi之后,零一万物将进一步推出结合图片、视频、3D的多模态模型。同时该公司也表示,由于Yi在数学和代码测评中不及GPT模型,之后将进一步加强代码和数学领域的训练,并计划在未来一年内推出1000亿到4000亿参数规模的模型。
参考链接
https://01.ai
新一批大模型应用获批,所属公司包括美团、知乎、金山办公等等
随着生成式AI元年即将过去,很多公司争分夺秒要在年底前推出大模型产品。11月4日,面壁智能、出门问问、网易有道、昆仑万维等11家公司宣布自己的AI大模型产品获批,并已对外开放服务。
具体是哪11家?
新一轮获批的AI大模型应用有网易有道的「子曰」大模型、蚂蚁集团的百灵大模型、面壁智能的「面壁露卡Luca」、出门问问的「序列猴子」、昆仑万维的「天工」大模型、美团的AI模型、知乎的「知海图AI」模型、月之暗面的moonshot、金山办公的WPS AI、好未来的MathGPT大模型,以及360公司的奇元大模型。
此前已有超10个大模型应用获批
8月31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施行半个月后,已有包括百度「文心一言」、抖音「云雀」、百川智能「百川大模型」、智谱「智谱清言」、中科院「紫东太初」、商汤「日日新大模型」、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书生大模型」和Minimax「ABAB大模型」、腾讯「混元大模型」、华为「盘古大模型」等11个大模型应用获批。
与首批相比,11月获批的大模型应用更侧重垂直行业,比如教育、知识、电商、办公等,但在功能上与第一批获批的大模型应用似乎没有太大区别,几乎都具备个性化AI搜索、智能问答、聊天互动、文本生成、代码编写、语言翻译等功能。
通过备案意味着什么?
通过备案后,大部分普通用户可以没有门槛地感受大模型的能力,而不必像之前一样排队等内测名额。这也意味着企业、机构的AI大模型产品将获得更多用户量,用户的使用数据也将推动模型的进一步迭代,推进大模型应用的商业化进程。
备案是产品面市的必经之路。今年4月,中国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企业在发布生成式AI产品前,需要向国家网信部门申报安全评估,并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履行算法备案和变更、注销备案手续。。
9月1日发布的第二批《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清单》显示,当时共有110个与生产式AI相关的算法提交了备案。但截至目前,仅上述22个大模型应用获批上市。
参考链接
https://www.tmtpost.com/6774096.html
美团AI聊天机器人Wow上线
美团将于近期上线一款名为「Wow」的独立App,已完成产品备案。接近美团的人士表示,Wow是美团内部团队的一个创业项目,为用户提供AI交互体验,是美团首个交互式AI产品。该应用提供29个人设各异的AI角色,有苏格拉底、妲己、扶苏、唐僧、心理咨询师等等,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或文字与他们交流。
硬件与芯片篇
首款AI原生硬件,没有屏幕,来自Sam Altman投资的公司
11月10日,Sam Altman投资的初创公司Humane正式推出旗下首款AI硬件产品Pin。用户可以通过敲击、手势和语音命令来控制Pin,实现拍摄照片、播放音乐、询问问题等功能。
Pin计划于11月16日发售,产品起步售价699美元,此外用户还需要订阅24美元/月的服务才能实现通话、短信以及数据传输。
Pin是个独立设备,但没有屏幕
在Humane的设计理念里,Pin会是一个独立于智能手机的AI设备,它不像手表或者手环那样需要与手机配对。但与其他设备最大的不同在于,Pin没有屏幕。
Pin的主体是个重约55克的方形装置,主要由主机机身和外置电池组成。主机机身上搭载了骁龙处理器、1300万像素的摄像头、激光投影仪、麦克风以及扬声器。机身与外置电池通过磁吸方式连接,因而可以吸附在用户的衣服或其他物品表面。Humane团队没有披露外置电池的续航时间,但表示可以支持Pin全天使用。
通常情况下,由于缺少屏幕,你与Pin的交互大部分时候是没有视觉的参与的,当然硬要「看」的话,Pin内置的激光投影仪可以将信息投射到你的手上,比如时间、地图、温度,甚至是一个小键盘——你可以通过倾斜手掌再捏合手指来输入指令。这些图像都是绿色的,分辨率也不高,看起来Humane有意让你减少用眼。
在Humane看来,有了AI之后,语音、敲击或许是更加直觉的交互方式。用户点击并按住Pin即可与语音助手Ai Mic对话,查询信息、翻译语言或者播放特定音乐等,未来可能增加导航和购物功能。此外,用两根手指在设备正面的触摸板上轻按两次即可拍摄照片,双击然后按住该位置即可录制视频。
Humane团队没有披露语音助手Ai Mic所使用的大语言模型。Humane的新闻稿中的表述是「Humane与微软和 OpenAI 的独特合作,使AI Pin能够访问一些世界上最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和平台」。
用户在订购Pin的配套服务之后,需要登录Humane.center网站同步联系人信息、注册音乐账号,以此绑定所使用的产品。用户通过在线账户可以访问录音、照片,以及通话和消息历史记录。Humane团队表示,用户的数据不会被用于训练人工智能系统。
Humane的团队主要来自苹果
Humane创立于2018年,创始人Bethany Bongiorno、Imran Chaudhri是对夫妇。他们在创立Humane之前在苹果公司工作,Bethany Bongiorno在苹果公司工作了8年,负责iOS、macOS软件工程项目。Imran Chaudhri在苹果公司工作了21年,担任人机交互团队的设计主管。两人都在2016年年底离开苹果公司。
除了创始人夫妇,Humane团队大量员工来自于苹果公司,例如公司CTO Patrick Gates曾在苹果担任工程总监、产品工程主管Ken Kocienda也曾在苹果担任同一职位等。Humane团队目前大约200人,累计有大约90名原本的苹果公司员工在Humane工作或者曾经工作过。
目前,Humane团队已经完成2.3亿美元融资,最大一笔融资是今年3月完成的1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OpenAI CEO Sam Altman、Salesforce CEO Marc Benioff、微软,以及LG、沃尔沃和高通的风险投资部门。其中,Altman持有该公司最大的外部股份,持股比例近15%。
Sam Altman广泛下注AI硬件
在这之前,Sam Altman投资的AI初创公司Rewind已经推出了售价59美元的AI硬件Rewind Pendant,能帮助用户记录对话、转录以及分析。但这款形似吊坠的硬件产品需要配合智能手机使用,两者通过蓝牙连接。
今年9月,Sam Altman在与苹果公司前首席设计官Jony Ive讨论开发AI硬件产品,但没有披露具体进展。
今年10月《华尔街日报》举办的Tech Live会议上,Sam Altman承认在思考围绕人工智能构建的新型硬件,但想法还处于萌芽阶段。「我认为,目前世界上大多数人对于我们如何在新计算平台上利用这项新技术的想法都非常糟糕。」
参考链接
https://hu.ma.ne/
英伟达计划向中国市场供应定制版AI芯片以规避美国限制
11月9日,《科创板日报》援引产业链人士消息称,英伟达已经开发出3款针对中国区的改良版芯片,代号为H20、L20以及L2,这3款芯片均改良自H100。芯片咨询公司SemiAnalysis称,「英伟达这些新的芯片完美地跨越了峰值性能和性能密度的限制,使其能够通过美国的新法规。」
消息称,英伟达可能在11月16日之后发布这3款新的芯片。英国《金融时报》也报道了该消息。
英伟达与美国商务部的芯片出口博弈史
· 2022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对中国先进计算和半导体制造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新规则》,其中对峰值算力(TOPS)超过4800、双向传输速率达到600 Gbyte/s的高性能芯片实行出口管制,主要涵盖英伟达的A100、H100等训练大模型常用的AI芯片。
· 2022年11月9日,英伟达通过降低H100、A100双向传输速率指标的方式,推出替代型号A800和H800绕开了美国的出口管制。
· 2023年10月17日,美国商务部再次发布《先进计算芯片更新规则》,其中关键的更新在于删去了此前对双向传输速率的限制的表述,改为引入性能密度作为新的限制标准。在这个标准下,英伟达A800、H800也被纳入出口管制范围。
· 2023年11月9日,多家媒体爆料称英伟达将再次推出3款改良芯片H20、L20以及L2 ,绕过美国最新设下的限制。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英伟达为中国开发的3款新的芯片制造工艺没有A800、H800复杂。但SemiAnalysis表示,其中一款芯片在大模型推理时的速度比H100还要快20%,并推测它可能采用了英伟达的最新芯片技术。
中国厂商开发替代方案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主要中国竞争者,包括阿里巴巴、华为、寒武纪和壁仞科技也在开发AI芯片的替代选择。其中,华为近期的进展更多。
今年8月,科大讯飞发布与华为合作的国产算力集群「星火一体机」,面向大模型训练,搭载了没有正式商用的华为昇腾910B芯片。今年10月,科大讯飞董秘、副总裁江涛在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今年已与华为昇腾(Huawei Ascend)启动专项攻关,华为昇腾910B芯片性能基本对标英伟达A100芯片。此外近期路透社爆料称,传闻百度向华为采购了华为昇腾910B芯片,以减轻对于英伟达AI芯片的依赖。
参考链接
https://www.ft.com/content/045878a7-a75a-47b9-bc7f-115ea1025c5b
-END-
我们是一个诞生于GPT浪潮、由《第一财经》YiMagazine孵化的全新内容IP。
和每一位关心技术、关注人类命运的读者一样,我们希望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更好地理解快速变化的科技世界,也更好地理解生而为「高级智能」的我们自己。
在这个目标下,我们计划从学术、商业、伦理、监管等多个角度报道和讨论与“智能”相关的议题。请注意,我们说的智能,不只是 AI。
若想了解更多本周资讯,请点击阅读往期智能周报:
第一财经周报|微软办公套件上线AI功能,每月最高87美元;百度上线文心一言收费版,每月59.9元;阿里云发布第二代通义大模型…
与记者交流,可添加微信(请备注公司名称和姓名):
王杰夫 微信号: wjfsty
张司钰 微信号: helianthus351
吴洋洋 微信号: qitianjiuye
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购买《第一财经》杂志2023年11月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