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要钱还是要生活?”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要钱还是要生活?”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公众号新闻


前几天刷视频号,看到一句很燃的文案:青春没有售价,花呗干到拉萨。

一开始,以为这只是一句广告。可后来却发现,生活中还真有很多人借钱去拉萨。

那么,借钱去拉萨的感觉怎么样呢?

有位博主分享说,自己靠花呗穷游了一趟西藏。

不仅整个旅程玩得憋屈,回来之后还要惦记着花呗账单,感觉很不好。

去西藏,是一种生活态度;借花呗,是一种花钱方式。

俗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

有些人向往自由的生活,可总是因为没钱而烦恼;有些人虽然赚到了很多钱,却也为此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由此可见,要钱,还是要生活,并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究竟该怎么做呢?

美国作家维姬·罗宾在《要钱还是要生活》一书中给出了答案。

这本书出版于1992年,在经过了近30年的洗礼之后,它依然是备受世界读者喜爱的经典之作。

在《要钱还是要生活》中,作者维姬·罗宾致力于帮助让读者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方式,理清工作、财务和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卡耐基说:一个人花钱的样子,决定了他的生活档次。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看看如何在维姬·罗宾的指导下,做好要钱还是要生活的选择,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三等生活,入不敷出

三毛说: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在欲望的诱惑下,有些人一瞬间就能花光辛辛苦苦几个月才挣下的工资。

但那些因为冲动而花出去的钱,会让他们陷入生活的泥沼之中,越挣扎越痛苦。

在《要钱还是要生活》这本书中,维姬·罗宾讲述了购物狂安妮塔的故事。

安妮塔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挣得也不少,但私底下的生活,却没有别人想象中的那样光鲜亮丽。

她一坐进车里就有想逛商场的冲动。在商家各种“打折”的噱头下,买回很多并不需要的东西。

时间久了,安妮塔家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有些甚至连包装都没拆过。

除了凌乱的房间,触目惊心的信用卡账单和日益减少的存款余额,也让安妮塔变得越来越焦虑。

那些刷卡购物时获得的快感,早已荡然无存。

作者维姬·罗宾认为:钱,不是从银行里取出的纸币,而是一个人耗费了时间和精力而积攒起来的生命能量。

那些冲动型的消费者,很少去思考花钱买来的东西,是否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如果把有限的生命能量花在无尽的欲望上,就会让生活因为入不敷出而变得焦虑不堪。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一个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

很多时候,入不敷出的生活不是因为挣太少,而是由于花钱买了太多不需要的东西。

董宇辉虽然是以直播带货而走红的“网红”,但他却一直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不要因为冲动盲目购物。

只有把钱花在刀刃上,才能体现其背后“生命能量”的价值。

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拒绝入不敷出的生活。


二等生活,过度节俭

国外有项调查研究表明:从来不花钱的人,只有1%的人能感到幸福。

虽然入不敷出的生活不值得提倡;但过度节俭的生活也会让人生变得无趣。

豆瓣上有个“抠组”,在这群人中,32岁的王神爱是令其他“抠组”成员膜拜的大神级人物。

王神爱的理念是“尽量避免一切消费。” 

在这种想法下,她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吃饭用锅,家具靠捡,每个月把90%的工资都存进了银行。

除此之外,骨子里的过度节俭意识,还会让王神爱不由自主地把生活中的一切损耗都折算为钱。

比如,喝豆浆时撒了一口,她就会心疼地想:又浪费了2毛钱。

就这样,王神爱用近乎“自虐”的方式,在5年的时间里里攒够了买房的首付款。

说实话,人生在世,好赖走一遭。

虽然节俭都是古圣先贤提倡的美德,但近乎抠门的过度节俭,实在是为难了自己。


在《要钱还是要生活中》一书中,作者在“金钱是一种生命能量 "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性节俭”的概念。

维姬·罗宾说:把一件东西用坏为止,并不意味着你要你为它耗尽心力。

比如,一盏用了十几年的台灯坏了,修理之后虽然勉强能用,但忽明忽暗的灯光让人的眼睛感觉不舒服。

这种情况,就不用坚持“把它彻底用坏”的原则,换一盏新的台灯,才是更好的选择。

《布莱克林有棵树》中有这样一句话:适当的消费,能够唤醒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很多时候,人活着,不单单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体会这世间的一切美好。

只进不出,虽然会让银行卡的余额越来越多,但却会让人失去很多生活的乐趣。

一个人最大的清醒,在拒绝“过度节俭”的同时,学会“创造性节俭”。

这既能守住自己的钱包,又能体验世间的美好,不是一举两得吗?



一等生活,量入为出

知乎上有位网友说:幸福的生活,就是只买自己能买得起的东西。

深以为然。

谁说只有挣得钱多,才能生活得幸福?

懂得量入为出,做好收支平衡,即使家庭收入有限,也能把平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在《要钱还是要生活》中,维姬·罗宾笔下有一对夫妇,就是这样的人。

吉姆和艾米的收入并不多,生活也算不上富裕,可家庭幸福指数,却是所有朋友中最高的。

在有限的收入水平下,他们过着精打细算的日子。

这对夫妇很清醒,他们从不羡慕别人的生活方式,更不会购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

十几年下来,吉姆和艾米不仅养大了四个孩子,还买了新房子,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蔡澜曾说:

要过愉快的生活,不是很难,只要做到挣得多花得少就行。


这一点,同事梁爽深有感触。

她之前也是个购物狂,每次买买买之后,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焦虑。

痛定思痛之后,梁爽停掉了花呗和信用卡,逼着自己做到量入为出。

现在,她每次买东西都要想想这是不是必需品,支付宝上的钱还够不够。

在这样的约束下,梁爽告别了一发工资就要去还信用卡的日子。

随着银行卡上的余额越来越多,她那颗曾经焦躁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

很多人都幻想着能过上财务自由的生活。

其实,真正的财务自由,不是拥有几套北上广的房子,也不是银行卡余额达到八位数,而是学会量入为出,让欲望小于收入。

和入不敷出相比,量入为出的生活少了一掷千金的豪横,也少了还不上信用卡的焦虑;

和过度节俭相比,量入为出的生活多了一些美好的发现,也多了几分对热爱和期待。

一个人最好的习惯,就是学会量入为出。

只有用实实在在的收入,压制住蠢蠢欲动的欲望,才能过上真正财务自由的生活。



既要钱又要生活,是一个人最大的格局

生活就像一个天平。

左边放着挣多少,右边放着花多少。

任何一边沉下去,都不算是好的人生。

大手大脚地花钱,会困在入不敷出的三等生活中,成为金钱的奴隶;

抠抠搜搜过日子,会囿于过度节俭的二等生活中,错过美好的体验;

只有理清钱和生活的关系,才能在量入为出的一等生活中,拥有一份掌控自己的自由。

写到这里,不由得又想起“要钱还是要生活”这个问题。

聪明的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做选择了吗?

安利时刻


所有的文章、短视频和玩法,我一旦有想法,都会先发到我的朋友圈和思考群。
包括「人生管理、内在成长、工作和亲密关系、新个体IP、自媒体」等方面的深度思考和判断~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不妨加下方社长老梁微信,请发暗号:看圈看群 。
同时,赠送两份见面礼,二选一:
见面礼一:工作和亲密关系中的60个暗规则和人性
见面礼二:新个体IP和自媒体创富秘籍


来源:帆书 原樊登读书

编辑:Wendy

点个在看,幸福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为什么要坚持阅读,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老师见过最优秀的孩子,而医生见过最后悔的家长”夫妻相差几岁最幸福?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马岩松新作动工!网友:这是我见过最大胆前卫的设计!我们的一年(17)朝圣好莱坞人为什么不结婚,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这是我见过最“旺夫”的操作:老公过上了皇帝日子,因为我正在变成香妃……为什么律师要精通检索?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这是我见过最离谱的售后保障,太像“诈骗”了吧我见过最聪明的父母,都在刻意培养孩子的“理性脑”,到底有多好?通胀是杀贫济富,通缩是杀富济贫为什么老板不愿意给财务涨工资,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热血又中二!果然年少的喜欢最赤诚!这是我见过最有诚意邀请女孩参加毕业舞会的方式!我见过最顶级的聪明:不怕丢脸天哪!这是我见过的最奇葩的童装售后服务!什么是夫妻?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人为什么要独处?这是我看过最好的答案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用户行为分析攻略为什么有贪官,这是我看过最好的回答“老师见过最优秀的孩子,而医生见过最后悔的家长”:别让你的过度焦虑,不断内耗孩子为什么凌乱的家庭,对孩子和婚姻的影响这么大?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这是我见过最好的新年献词!!!国庆婚礼天花板!网友:这是我见过排量最大的“婚车”月薪15K和25K产品经理的区别在哪?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学历和能力到底哪个更重要,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为什么人一生要去一次敦煌,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我的父亲是流亡学生》: 29. 站在路灯下读书的学生“为什么公司宁愿花11K招新人,也不愿花9K留住老员工?”这是我见过最真实的回答怎样拒绝孩子,娃不伤心,大人不愧疚,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爸爸,你趴在妈妈身上干什么”,这是我见过最好的解释这是我见过最好的亲子旅行,没有之一!今日神图 | 这是我见过最诚信的商家了......​心理学到底有什么用?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飞行旅美散记(11):割草记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