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超80万美元Meta高管自述:焦虑、迷茫,即使拿到全美Top 1%的收入依然选择离职创业
在刚刚踏上职业生涯时,我也听说过有科技大神一年能赚到 50 万美元。但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这根本就不可能实现,也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在短短几年之内拿到这个量级的薪酬。
过去十年以来,我先后在硅谷多家企业担任软件工程师,一路走来收入也是水涨船高。
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之后,我开始担任初创工程师,之后加入 Pinterest 并工作了两年半。2017 年,我加入了 Facebook(现称 Meta),担任高级工程师并在那里工作了近五年。
我在 Meta 的薪酬迅速增长到每年 80 万美元以上。2022 年,我决定离开并创办 Taro,这是一个帮助其他工程师实现职业成功的社区。
Rahul Pandey 的薪酬变化曲线。
2017 年,我收到了 Facebook 发来的高级工程师入职邀约:
基本工资:17 万美元
入职奖金:4.5 万美元
受限股票单位(RSU):15 万美元
预期年终奖:15%
这份工作的第一年总薪酬(TC)为 39 万美元,相当可观了!之所以能有谈判的资本,是因为我当时手中同时有来自 Snapchat、Uber 和 Airbnb 等公司的五份要约。在认真比对之后,我最终选择了 Meta,因为这边提供了强有力的报价和令人兴奋的入职项目,还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有一说一,入职 Facebook 当工程师的头几个月不算顺利。在努力适应公司文化和技术工具的同时,我陷入了焦虑和大包大揽的无措情绪里。我把大量时间用在了办公室里,希望凭一己之力理解大量代码库,但并没能成功。
作为高级工程师(在 Facebook 属于 E5 级别),我发现在保持独立的同时快速参与贡献是多么困难。我误以为寻求帮助会让自己成为他人眼中的“小丑”并被踢出局,因为这代表着我根本没有能力担任这个职位。但在前半年结束时,经理说我表现得很好,但希望我能在团队当中承担起更多责任。
我开发的产品陷入了延误,员工士气也因为剑桥分析闹出的数据丑闻而受到影响,导致 Facebook 股价处于低点。当时有好几位同事选择辞职,转而加入了其他公司。但我才刚刚入职一年,所以这时候就跳槽还为时过早。相反,我决定一心一意先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表现。
我最需要改进的方向之一,就是想办法在团队之内促进深度协作。如果我既不清楚自己的战友在做什么,也没办法让他们理解我在做什么,或者不清楚该怎么把各自负责的工作整合在一起,那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团队领袖。
于是当我最终学会运用同事们的才华时,我对代码库和技术方向的把握开始变得更坚定、更自信。
我联系了团队中的工程师和兄弟团队的技术主管:“我很乐意花 30 分钟时间,更好地了解我在当前项目上的工作能给你们的项目带来哪些助益,也希望能从你们那边听取反馈。”
于是我开始安排跟同事们的一对一交流,了解他们的优先事项并从对方的工作中学习经验。从这些对话中获得的反馈和背景信息,让我能够越来越准确地把握工作优先级、获得交付工作的宝贵能力。
凭借这一切,我最终获得了“大大超出预期”这一工作评价,相当于在公司内成为排名前 10% 的优秀工程师。事实证明,通过积极向他人寻求帮助,我反而能更好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并把这一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绩效产出。
Rahul Pandey 的绩效评级。
在 Facebook 工作了整整两年之后,我终于达到了生产力顶峰。我开发了一款内部工具,成果在公司之内得到了广泛采用,并帮助工程师们节约下大量时间。我不仅拥有完成工作的技术知识,还知晓领导项目所需要的全面背景。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主管工程师甚至是更进一步的首席工程师。
2019 年底,我获得了第二次“大大超出预期”评级,一位高级董事还决定向我授予特别股权奖励。
四年工作期间,我共获得了 40 万美元的大规模股权奖励。
一年之后,COVID 疫情突然爆发。
随着居家隔离令的发布,Facebook 等服务的使用量创下历史新高,我们也都感受由技术承载起的紧密联系。使用量激增给我带来压力,但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好了应对这股冲击的准备。当时,我已经成为团队内经验最丰富的成员之一,有能力快速诊断并修复多个技术栈中的具体问题。
2020 年底,我正式晋升为主管工程师(staff engineer),基本工资也由此增长 14% 来到 23.1 万美元,另外还有一笔价值 25 万美元的股权津贴。从这时起,股权开始成为我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 Facebook 工作的最后一年,也就是我在这里待了三年之后,我转型为经理并调任新的团队。2021 年即将结束,我开始考虑离开 Meta、探索更广阔的技术世界。在科技领域奋斗了近十年之后,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财务自由,并且意识到除了工程技术之外,我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
最终,我在 2022 年离开 Meta 并建立了自己的初创公司 Taro。
做点什么,才能增加我们晋升的可能性?
由于强劲的业绩增长和 Meta 股价的持续飙升,我在 2021 年的总收入超过了 80 万美元,跻身全美赚钱最多的前 1%!必须得承认,到了这个层面实力就已经是种基本功,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反而是运气。
当然,“碰运气”这事没什么可操作性,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放在离运气和机会更近的位置上。以下是我的一点个人建议:
只有建立起足够的信任之后,我们才能解决足够广泛的问题,从而证明自己有资格获得晋升。很多工程师们总是一只脚跨出门外,随时关注自己在人力市场上的情况。而我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在团队中的坚守,特别是任职于 Facebook 这三年有余。
与经理和其他技术主管建立定期的“绩效讨论”,获取怎样提升表现的确切反馈。
了解公司的评估体系,包括如何才能找到对团队和产品有着不可否认影响的工作,并想办法准确衡量这种影响。
在最好的公司中,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行业科技巨头,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来自股票。而很多工程师过于短视地关注基本工资,却忽略了自己股权随业务发展的价值提升。
与 2017 年加入时相比,我离开 Meta 时已经是名更好的工程师。
能够迈出这一步,我认为主要归功于自己对于工作中合作关系的心态转变。我意识到,提出问题是在复杂、快速发展的团队当中保持成长的先决条件。我学会了如何从同事那里收取可操作的反馈意见,据此发现并交付更具影响力的有价值项目。
原文链接: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meta-salary-increase-tips-engineer-2023-10
大模型风行一年多,大模型公司们都有哪些故事?软件产品中的 AIGC 能力又如何?本期《中国卓越技术访谈录 2023 年第三季 & 架构师特刊》深入采访了 LeptonAI、智谱 AI、Dify.AI 和京东云言犀团队,分享他们的创业思路和经验。我们还与来自网易、百度、广推科技等企业的技术专家,深入探讨关于 AIGC 编程、算法及应用等话题。
现在识别图中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下载电子书,查看更多、更详细的精彩内容!
今日荐文
爱立信被曝裁掉整个广州研发团队:赔偿N+3加年终奖;英伟达将为中国定制三款芯片;马斯克旗下首款聊天机器人将开源 | AI一周资讯
奥特曼放大招后,这家投资人砸了25亿的创业公司如何继续“中国OpenAI”称号?
重塑GitHub、颠覆程序开发:GitHub Universe 2023发布重大更新
你也「在看」吗?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