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新要素流动与中国智慧:从进博会一角的植物工厂说起
► 文 观察者网 周远方
就在本届进博会举办前不久,中国政府又做了一个大动作,一般人可能不太容易注意。那就是中国将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
图源:观察者网摄
有观点担心,这次是全面开放可能还存在短板的行业,难道不怕竞争了吗?跨国企业进来了,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再加持我们的产业链优势,会不会更强?
实际上,有竞争压力是好事,只有高水平的竞争,才能激发自身肌体的活力和革新;其次,融合竞争的格局从战略上也是好事,融合产业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第三,任正非说,用世界级的难题吸引世界级的人才,今天中国的开放,就是搭建最高水平的平台,形成一个高水平的正向竞合关系,共同解决当前世界可持续发展这个大难题,最终惠及所有人。
持续开放的政策,让中国的外资引进量在过去十年节节攀升。去年,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各带上百个企业家相继访问中国,签了一些投资项目。去年一年,欧盟对中国大陆投资到位的资金数就比上一年增加了200亿美元。
这个趋势今后20年、30年也不会变,因为它是个经济规则,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这次美国也派出农业部领衔的史上最高层级的代表团参会,这就是对规律和趋势最好的注脚。
图源:人民网
对于这样的局面,真正有历史积淀的玩家都看得很清楚。
“到哪里才能找到可以让我们创新水平更上一层楼的客户?他们要求很高,并且正在寻找新技术。在很多情况下,只能是中国。”西门子公司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乐仁(Roland Busch)之前也向媒体表示,将捍卫和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进博会像一个窗口,这次,我们在现场看到的一些案例,就充分反映了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如何在中国市场这个熔炉里排列组合,发生化学反应。
垂直农业,跨越千年的量变来到质变门槛
垂直农业可以说是一个人类的千年之梦,其理念可上溯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之所以被誉为奇迹,是因为它需要庞大的灌溉体系和机械装置支撑。近现代的垂直农业概念,也是早在1915年就在美国诞生,但长期难以规模化和产业化。一方面是农产品较低的附加值空间,另一方面是作物在不同时空环境下多样化、碎片化的场景需求,都让这个产业长期处于新技术应用的低洼地带。今天,各种新要素的出现、进步、排列组合,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正如西门子股份公司首席人才与可持续发展官Judith Wiese女士在进博会上所说,数字化技术与低碳技术相辅相成,数字化是手段,而可持续发展是结果。让数字化技术落地,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 战略、技术,以及人和生态。
西门子展台上的一抹绿色在金属和机械臂的丛林里非常亮眼,这座植物工厂展示了设施农业的最新发展。自动化和数字化在这里结合,在智能监控设备的配合下,播种、催芽、移栽、浇水、光照、控温、营养配比等一系列动作都能自动运行。
垂直农业的优势是安全、可控和高产,单位面积产量能够做到非常高,适合各种野外基地、空间站等刚需场景,此外,它能够大幅增加一些作物每年的生长周期,对科研育种来说是重要的工具。
但对于产业化和商业化来说,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痛点是能耗。深莓智能创始人兼CEO郝亦成在现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即使在今天,生产一公斤生菜的平均成本是30块钱,耗电17度到20度,极限情况可以做到9度到12度,能耗成本占到总成本的30%-50%。
所以,很有意思,食物问题在这里又转换成了能源效率问题,疫情前,荷兰本来是全世界设施农业最发达的地方,但这几年因为欧洲能源危机,很多植物工厂都关了。
这一点如何优化呢?可以简单分为工厂内部和工厂内部。工厂内部,可以通过数字化的能源管理软件,监控并优化水、电、天然气(保温)等资源消耗。
工厂外部,可以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比如在我国西北地区,风光资源充足,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较低,而水资源却相对较少,新鲜农产品有较高的价值。
另一块是土地资源稀缺的都市,居民消费能力较高,利用老旧废弃工厂进行蔬菜生产,压缩了物流环节,经济账也能算过来。我们在大型商超看到四季常有的生菜、小番茄、彩椒、蓝莓等,都是适合植物工厂种植的品种。
今天,自动化、数字化、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创新要素快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高速流动,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大市场的生态中迅速迭代、融合,降低了应用门槛,终于,在赋能农业上也来到规模化的门槛上,新的生产力呼之欲出。
这几年,我们作为基建狂魔,又是新能源大国,已经顺理成章地把设施农业的总面积做到了比肩荷兰的全球领先的水平。当然,人均面积还是不太高。
还有什么环节可以发力呢?在供应链上,可以向人工智能要生产力。无论是都市农业,还是戈壁种菜,人力成本都是绕不过的一环,这方面,另一项黑科技,或许可以帮得上。
黑科技如何批量复制?
就在垂直农业展台的旁边,一台无序分拣机器人Simatic Robot Pick AI也很抓人眼球。
“在电商物流行业,产品种类非常多,但是每一个产品的大小形状都不尽相同,在这样的场景下,之前还是比较依赖人类分拣员”,西门子先进自动化与机器人研发工程师韩永远在现场告诉我们。
“而基于 AI驱动的分拣机器人软件系统,能够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识别任意物体的一个可抓取位置,并给到机器人,机器人无需学习,就可以应对多样化的产品抓取需求。”韩永远说,“在一些物流行业的拣货或者一些内部物流的拆、码、垛等等应用场景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就像我们刚才展现的,今天的农业不再是单纯的农业,自动化、数字化、新能源、人工智能、物联网,正是这些创新要素的流动和融合,为这个最传统的行业带来丰富的可能性。
尤其在中国市场上,丰富多样的场景使创新无法简单批量复制,而是要由各种中小企业针对不同实际情况,摸索出各自的know how。面对这样的市场新常态,西门子Xcelerator中国区总经理秦成分享了一些做生态的智慧。
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中,中小企业和大企业面临的挑战是不一样的,秦成认为,中小企业面临三大挑战,第一个是缺思路,第二个是缺资金,第三个是缺人才。
首先,中小企业广泛分布在中国大部分产业链中,下沉到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城市。传统挨家挨户把方案送上门的方式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唯有利用互联网的方式,让所有的中小企业都能在一个平台上快速查找、学习、试用、使用,找到合适他的解决方案,进而打开数字化转型思路,这是平台能够发挥的独特力量。
第二,是育人才,在平台上开放和聚合多个行业的知识和经验,让不同行业的伙伴能够学习和互相交流,不同场景下的人才就能慢慢聚集起来。
第三,是树样板。因为在智能制造的大命题下,所有的数字化方案都不会是由单一的厂家来提供单一的产品来解决的。不论纵向还是横向,它都是多品类的商品和服务的整合,多家企业拿出一个联合解决方案,然后帮助客户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龙头和关键供应商的合作应当成为样板,纲举目张,才能提升整个过程的效率。先解决从0~1,再解决从1~10~100。
在全球化浪潮之下,每家企业都有各自专注的核心竞争力,在擅长领域之外,其他的延展领域,就可以交给价值链上的其他伙伴,集众家合作伙伴之所长,才能共创出产业效率和社会效益最优的未来。
复杂巨系统与开源智慧
看到这里,我们想帮大家稍微捋一捋,乍一看,我们在展馆里得到的信息似乎有点乱,又有农业,又有工业,又有AI,又有数字化转型,又涉及低碳发展和产业生态。
实际上,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的一个缩影。各种层出不穷的新技术相互交叉融合,涌现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原先的行业边界和产业链结构迅速打乱重组。中观层面,像西门子这样的巨头紧扣数字化和低碳化两大关键动能,把中小企业和上下游友商拉进自己的繁荣生态;更宏观的层面,不管是西门子、英特尔这样的外企,还是比亚迪、宁德时代这样的本土企业,都在中国市场这个更大的平台上,以各自的生态圈共同构建更大的森林。
在这里,我们想借用一下“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概念,来尝试描述一下这里正在发生的事情。
首先,这个系统是开放的,与其周围环境之间存在大量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其次,这个系统中包含大量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多,它们之间存在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交互作用;
第三,从可观测的整体系统到底层的子系统,中间存在多个层次,这些层次可能并不完全为人们所认识;
第四,系统会呈现进化和涌现性。系统中的子系统或基本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新的、整体上未曾预期的性质的出现。
塑造和驾驭这样一个系统的繁荣,并将其导向文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这正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大课题,同时,也是世界级的大课题。在探索这一课题的进程中,中华民族5000年生存和发展智慧,向全世界开源。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西门子Xcelerator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生态合作伙伴“繁星计划”。
来源|观察者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