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7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深入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加快引进优秀人才来津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10项具体措施。包括“引进留住高校毕业生”“支持留学人员来津发展”“加快集聚青年后备人才”“提供人才出入境便捷服务”“加强人才通关便利保障”“给予人才就业创业扶持”“通过各类竞赛识才聚才”“提供人才档案专属服务”“给予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和“加大人才公寓建设力度”。其中,对在津落户5年内的“海河英才”,提供免费创业培训服务;给予最长3年、最高5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或最长2年、最高300万元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并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首次创办企业的,给予最长3年五项社保补贴和1年岗位补贴;租房创办企业的给予每月最高2500元的房租补贴。江苏:南京发布人才新政 顶尖人才综合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日前,南京市对外发布“人才强市25条”“重点产业人才7策”两项人才新政,面向顶尖人才,给予300万元安家补贴和1000万—2000万元支持,综合资助最高达1亿元。其中,“人才强市25条”提出人才支持计划提优、人才创新载体提能、产才融合发展提速、人才合作开发提质、人才服务生态提升等“五大行动”。“重点产业人才7策”从引才用才、配套机制、生活服务等方面,为产业人才集聚提供支撑。南京人才支持计划提优行动主要聚焦高端引领、梯次衔接的人才支持体系。比如,面向科技前沿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制高点,联合在宁高校院所、科技领军企业协同引进顶尖人才,给予300万元安家补贴和1000万—2000万元支持,综合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江苏:泰州医药高新区发布“113医药人才特别计划”配套细则近日,江苏泰州医药高新区发布“113医药人才特别计划”2.0版配套实施细则。该政策旨在加快建设区域性生物医药人才中心,力争到2026年底集聚100名领军型人才(团队)、1000名高层次人才(团队)、3000名紧缺型人才。人才专项资金由每年1亿元提升至2亿元,用真金白银助力人才创新创业。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给予顶尖团队最高2亿元项目扶持资金的“顶格支持”。对成长性好的项目,资助期满还可申报项目滚动支持,以奖补或股权投资方式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跟进支持。对与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产业实验室、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的,最高资助600万元。全面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购房补贴总体实现翻番,其中领军人才补贴标准从原来的5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近日,绍兴市柯桥区正式发布“增值式”人才服务新政,重点通过“七增值三减免”为人才政策重磅加码。在创业团队资助方面,“人才+”专项支持计划增设创业团队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项目资助和最高2100万元后续发展扶持;在启动资助比例方面,实施“里程碑资助2.0”B类及以上人才项目可按照启动资助50%、业绩奖励50%分两期资助;在基金超额收益方面,对项目引育成效明显且引才贡献度较大的人才创业引导基金管理人,超额收益给予最高60%比例让利;在基金引才奖励方面,鼓励“基金+园区”联动引才,对民营人才创业园参与人才基金出资,按出资额5%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此外还在人才夫妻购房、子女教育补贴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银,让政策更有“含金量”。河南:郑州航空港发布“人才发展十条” 最高资助2000万元日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正式发布《中原医学科学城“再造新高峰”人才发展十条(试行)》,将从优秀人才引进到优秀双创项目落地,对中原医学科学城给予全方位资助政策支持。“人才发展十条”包括加大高端人才贡献奖励力度、加大青年潜力人才吸引力度、加大海内外人才项目启动扶持力度、加大“双创”项目支持力度、加大重点创新平台支持力度、加大市场化引才激励力度、加大金融政策专项支持力度等内容。为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提出运用人才市场化评价结果,推行常态化高端人才认定并给予相应的年薪40万元(含)以上待遇,对贡献突出的生物医药领域高端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经济贡献奖励,给予用人主体最高500万元奖励补贴。为促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提出围绕中原医学科学城产业发展布局,对新引进的高端创业团队给予最高2000万元项目资助,优秀创业领军团队给予最高1000万元项目资助,优秀创新领军团队给予最高800万元项目资助。山东:打出政策组合拳 力争到2030年培养万名高技能领军人才近日,山东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主要负责同志等解读《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从四个方面,提出15条创新举措,打出政策组合拳,形成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的完整闭环。一方面,《实施意见》强化载体建设,塑造高技能领军人才,提出到2025年建设20个左右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到2030年建设200个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400个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力争到2030年,培养万名高技能领军人才。另一方面,《实施意见》强调发挥企业培养主体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探索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培养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投资,可依据规定,按投资额的30%的比例,抵免当年应交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同时,着力优化“金蓝领”、中国特色学徒制,到2025年培养10万名以上企业新型学徒职工和现代学徒。
来源 :《留学生》杂志综合人民网、新华网、齐鲁网等
《习近平致信祝贺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
《欧美同学会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和110周年庆祝大会精神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