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刘润 主笔 / 景久 责编 / 黄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2069篇原创文章
你的公司,是不是要经常出方案,做项目?是不是大部分工作,都围绕一个个小项目进行?
那么,项目型公司,有哪些特征?开展业务时,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关于项目型的公司,我归纳了3个比较明显的可能特征。咱们一个一个来说。首先,从需求开始说起。
饭店是,我就在这里,菜就这几种,你要来就来,要不来就不来。但是上门做菜,不一样。上门的厨师,是你给我菜单,我来做。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做什么。“你想吃什么”,就是差异化的需求。“我给你做什么”,就是大多数项目型公司要提供的服务。项目型公司所面对的客户需求,往往差异化、个性化。这件事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差异化的需求,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来满足,特别麻烦。这为什么算好事呢?因为麻烦,所以大公司不愿意干,不划算。反而成了大批量中小型公司赖以生存的业务来源。比如,我们其实很少听说,微软会为某家公司做Windows的定制化服务。只要打开电脑,界面就是自己的,这个业务并非没有客户想做。那微软为什么不做呢?因为只要这事一做,就需要投入员工,进行定制化开发,人力成本飞速提高,太麻烦。微软来做,不划算。但软件定制化这个业务,却实实在在地,支持了一大批中小型企业存活下来。说到这里,可能你也有点感觉了。差异化需求的坏处,就是你的人效很难提高。于是,你用平均人力成本乘以时长,再加一些其他费用。就这么一算,报了个价,写进了合同。你以为甲方会按照合同条款,严格执行,可没想到,新的需求层出不穷。10个月没做完,继续做。5个人不够,继续加。每当你提出抗议,对方却总拿尾款来压你。埋头算算账,哎,现在撤下来,太亏了。那还能怎么办?干吧。这,其实是很多项目型公司的真实写照,每个项目,非标性极强。每次你试图提高人效,却总因为甲方这样那样的需求,被迫增加成本,努力大多都以失败告终。太痛苦了。太麻烦了。能不能把个性化的要求,统统标准化,让我减少点成本?“麻烦”,反而可能是你的某种壁垒。因为麻烦,大公司干起来不划算,所以他们才没有涉足。一旦某些环节,或者项目的大部分内容,可以自动化了,不麻烦了,那些大公司,就很有可能向前迈半步,用自动化的能力,替代掉你的定制化能力。这就是差异化的需求。虽然它很多时候,是你赚不到钱的原因,但更多时候,却也同时是你活下去的原因。比如,把每个项目中最优质的服务动作沉淀下来,形成一套自己的标准化动作体系,保证服务质量的底线。用项目不同阶段、不同模块的标准化,提高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挤出利润。但是,你可能马上就会发现一件事情:虽然我的项目经验沉淀的很到位,但我的人手,却总是不够啊。什么意思?
有一家项目型公司,在招投标的时候计划投入7个技术人员。但实际上,多余的,可投入到这个项目里的技术人员,可能一个也没有。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个项目能不能中标。他也不知道,下个季度,明年,到底能接到多少个项目。所以,保持尽量少的员工数量,等到真正中标之后再去招人,反而可能是最节省成本的办法,虽然这不太符合契约精神。比如,悄悄地从正在进行的项目中,抽出2个人出来。再从市场上就地招5个人,凑够7个人。但这样,就行了吗?这7个人,到岗之后,真的就能按部就班地,把这个项目给做起来吗?可能,有点难度。临时抽调的2个人,其实还好,但刚招来的5个人,可真就对公司和项目一无所知了。项目进度迟迟推进缓慢,甲方理所当然地认为,可能是人不够所导致的。所以,可能又会不断地发函,根据合同条款,请求加人,否则影响项目正常进度,就考虑予以罚款,或者扣除尾款。那还得了?所以,只好再去招几个人,或者再从其他项目里,抽几个人过去。就这样,不断地不断地把人投进去,但项目进度却迟迟赶不上计划。恶性循环。说到这,你可能也发现了。项目型公司,对人的依赖性很高,但你又不能贸然多招人。因为项目型的公司,收入又是不稳定的,是和项目数量和合同金额密切相关的。不同于项目数量、客户数量稳定的大企业,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实际的生存情况,就是这样的。市场好的时候,项目多了,固然不算坏事。可人不够,忙不过来。市场不太好的时候呢?比起项目数量,人又太多了,人力成本几乎摊不下来。怎么办?只好不敢多养人,因为怕他没项目可做,消耗太多资源。但是一不养人,项目多了之后,有没有足够的人去应对,又得从正在进行的项目抽人,再不行就只好临时去招人。除了建立更稳定的客户关系,让项目数量更加可控、可预期之外,或许,你还可以试着,建立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外包体系,签订更加宽松,但是更加长期的合约。好吧。差异化的需求,有限度的人才。这可能是项目型公司在发展初期,不得不面对的挑战。现在,假如你想要扩张自己的业务范围,可能又会遇见一个问题:自己的业务,很难扩张出一个大概的地区范围。为什么?
分散型的关系
而分散型的关系网络,也是很多项目型公司不断获得项目,赖以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项目公司,有很多做的都是B端生意,需要积累足够的信任,才能把客户谈下来。想要搞定他们,并不容易。因为B端生意的决策代价,特别高。如果你的工厂采购了一款很贵的设备,但买来发现自己用不上,预算和钱都给出去了,计划里应该有的效益没跟上。这代价,就太高了。而当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搞定了几家本地企业后,到隔壁市区一看,你可能会发现:相同的方法,完全行不通。因为那家客户的周围,可能又围绕了他们当地的项目型公司,而你很难竞争得过他们。换句话说,很多项目公司做的,其实是“地头蛇生意”。这并不是贬义。正是多年来和客户的合作和沟通,让他不断积累足够的信任,维护了足够多的关系,形成了天然的护城河。但他自己,可能会有一点误会。我见过一些项目型的公司。当自己在某个地区做得不错的时候,他可能会倾向于认为:如果细究原因,自己的规模和成就,可能20%靠关系,80%靠产品和服务。要是你的产品和服务真的那么好,为什么你不去服务全国的客户呢?所以,如果当你试图进入其他地区的市场,但发现自己进不去的时候,你心里就应该有一个大概的结论。自己的项目型公司,能做到这个规模,可能一多半是靠关系。正是这样分散型的关系,带来区域性的保护,别的企业很难进入。这就是项目型公司的第三个特征。面粉厂,生产面粉这种标准化的产品,生意规模可以做到很大。但与此同时,可替代性也很强,不够安全。因为只要有一天,客户们发现有更物美价廉的选择,就会很果断地更换面粉。面包店,服务属性更重,更安全。只要你认真服务好周围几公里范围内的客户,就能几乎一直活下去。但与此同时,也注定做不大。想要做大,那就要往“后”走,往产品走,往生产端走,更标准化。这样,你就会逐渐摆脱项目型公司的限制,有机会接触到更大的市场。
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有优势必然有坏处,而劣势也未必没有好处。但与之相对的,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你才能安全地存活至今。某些让你感到痛苦的地方,恰恰可能也是你赚钱的原因。比如,甲方需求五花八门,但又不得不满足。又比如,员工数量总是和项目对不上。这时候,你就要再次做出选择:是接受现状,在这个生态位里做到最好,还是选择更换生态位,向后走,去做面粉的生意。而无论如何选择,本质上都是在不断寻找自己的竞争优势,积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推广 |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