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四省”内战,河南打三个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河南如何“以一敌三”
作者:温骏轩 / 编辑:Alicia
公元200年,中国北方经过十年的军阀混战,形成了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隔河并立的局面。这一年爆发的袁曹之战,将决定中国北方的统治权。
经过多年混战,许多小的军阀势力被逐渐消灭
这时北方主要由曹操和袁绍两大势力分割
两人都想一统北方,大战一触即发
(底图-《地缘看三国》)▼
此时,袁绍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冀州、并州、幽州,以及山东半岛的青州。地盘相当于今天的京津冀、山西、河南北部,山东中北部。袁绍的统治核心地带位于冀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北中南部。
冀州、并州、幽州以及青州是袁绍势力的主要地盘
其核心地带位于其中的冀州
(底图-《地缘看三国》,滑动查看)▼
而曹操则占有了黄河南岸的豫州、兖州、徐州和司隶校尉部,相当于今天的河南大部、山东南部、陕西中部、江苏及安徽北部。曹操的核心盘位于河南中部的许昌一带。
豫州、兖州、徐州和司隶校尉部(司州)是曹操势力的主要地盘
其中豫州的颍川郡(许昌)是其核心地带
(底图-《地缘看三国》)▼
所以,从今天的视角来看,袁曹对决相当于山河四省的一场内斗,而且基本上是河南以一敌三的局面。
下面,我们就跟随《地缘看三国》这本书,从地缘视角解读这场四省内斗的胜负手。
448千字,168mm×230mm,16开
《地缘看三国》
原价98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63.7元
长按下方小程序码即可购买▼
谁的地缘实力更强?
以公元200年的地缘政治格局而言,袁绍控制了完整的华北平原,并且在196年派长子袁谭拿下了游离在华北平原之外的山东半岛。而曹操则完整地控制着狭义的中原。
袁绍、曹操的主要地盘示意
(底图-《地缘看三国》)▼
然而,占据中原并不代表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就是有地利优势的一方。虽然古人常说“得中原者得天下”,但如果你只占着中原之地,那就会面临成为四战之地的境地。
当时的曹操就是这么个情况:北边有实力最强的袁绍;西边有以马超为代表的凉州集团蠢蠢欲动;南边有刘表、孙权。就连东边的山东半岛也已被袁绍所控制。
群雄环绕,虎视眈眈
曹操此时面对的局面可谓艰难
(底图-《地缘看三国》)▼
从这个角度说,袁绍其实并不用急着南下。田丰当时给袁绍出了个“三年疲曹”计划。建议袁绍对内把重点放在恢复农耕、积蓄力量上;对外则用奇兵不断骚扰曹操,使之疲于奔命,人民不能安居乐业。
很可惜,袁绍最终还是选择了速进,希望一战而定鼎中原。之所以会做此决定,是因为袁绍在地缘上失了先手。
如果只从双方的地缘、人力等条件来看
袁绍确实可以说一句“优势在我”
(袁绍势力范围,底图-《地缘看三国》)横屏▼
一提到地缘,大家往往会和古人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中的“地利”对应。其实并非如此,地缘研究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个环境既包含自然环境,也包含社会环境。从这个角度说,天时地利人和都是地缘要素。
袁绍在地利和人和上是占优的。就像刚才分析的那样,曹操控制的中原地区在当时其实是一片四战之地;其实袁绍在人和上也有优势。因为曹操的控制区是东汉末年人口损失最严重的区域,这其中当然离不开曹操自己的贡献,比如对徐州的两次屠杀。
这时曹操控制的地带完整覆盖了狭义的中原
而中原地区长期以来都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方面的中心地带
也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
(曹操势力范围,底图-《地缘看三国》)▼
相比之下,袁绍的控制区情况却要好得多。这点从官渡之战的兵力上也可以看出。袁绍的兵力可以确定是超过10万的。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在官渡之战时曹操手下兵力不满一万,其中伤者还占了二三成之多。但曹操的这个兵力数字是很让人怀疑的,就连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都很是怀疑。怀疑归怀疑,至少曹操的兵力远少于袁绍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后来曹操在征服冀州后感叹“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由此可以证明袁绍在人力资源上是有优势的。
无论“兵不满万”是否只是夸张说法
袁绍的兵力都绝对是比曹操多的
(图:《三国志》南宋时期建阳刊本)▼
而且袁绍这个人虽然优柔寡断,用人也存在很多问题,但对老百姓却是比较好的。《献帝春秋》记载:“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袁绍死后)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
袁绍这边地缘又安全,人口又多,百姓又拥戴,真要是打起消耗战来,完全可以做到以本伤人。
从地缘视角来看,袁绍方面占尽了优势。但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有其他因素。战争时间越短,地缘就越不重要。相反,战争越是旷日持久,地缘因素才越重要。
所以,当袁曹在官渡陷入相持阶段时,曹操很快就吃不消了。乌巢劫粮是曹操唯一逆风翻盘的机会。这一仗,曹操赢得辛苦,也赢得侥幸。
曹操出兵奇袭袁军的乌巢粮仓,进而击溃对方主力
这一战的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图:《三国演义》)▼
袁绍为何失天时?
袁绍虽然占有地利、人和的优势,但在天时方面却失了先机。
这个天时就是天下正统,再具体点说就是汉献帝在谁手上。公元195年汉献帝逃出长安,准备东归洛阳。袁绍的谋士头号谋士沮授向他提出了迎献帝入邺城建都的方案,还说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名言。
曹操迎天子前往许昌,成为了他成就霸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图:《三国演义》)▼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句话不是出自曹操阵营,而是出自袁绍一方。完整的策略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而曹操这边的说法则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这是他的谋士毛玠提的。不管挟天子也好,奉天子也罢,重要的是要把天子抓在手中。
双方可以说是对此各自“隆中对”了一番▼
天下虽然大乱,但上至勋贵、下至百姓,都还出生在汉朝,绝大多数人天然会视汉朝为正统。天子在手,便有了号令天下的底气。
可惜袁绍没有听,等到曹操把汉献帝迎入许都更是追悔莫及了。急于夺回天子这个“天时”,是袁绍寻求速战的根本原因。
地缘因素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出决定性影响。到了三国后期,天下大势已定,君主更迭、将领的努力,都很难影响大势的走向。但在大乱之初,创业的英雄们的确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抢占一个好身位,甚至可能通过一两场重大战役的胜利得了天下。
这也是为什么三国故事流传了那么久,其实大家真正感兴趣的都只是前半部分。因为没有人真的喜欢三分已定之后的那种无力回天感。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诸葛亮这一句感叹,也成为许多人心中的遗憾
(图:《三国演义》)▼
为什么是“官渡”?
说起官渡之战,大家首先要清楚“官渡”在哪里。其实官渡并不是一座关隘,而是一条运河的渡口,这条运河的名称叫作“官渡水”。
说官渡水大家会有点懵,那它的另一个名称“鸿沟”你肯定听过——官渡水其实就是鸿沟的另一个名称。
“鸿沟”这个词已经从一个地理名词变成了我们日常用语中的一部分 ▼
秦末刘邦与项羽在鸿沟之侧争夺天下,汉末曹操与袁绍又在官渡水之侧,决定谁才是天下的主导者,一切迹象都表明无论这条河流叫鸿沟还是叫官渡水,它能够屡屡成为关键的原因,绝没有那么简单。
这“难以逾越的鸿沟”在今天的河南省荥阳市
也是我们如今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之来源
(今之鸿沟故地 图:图虫创意)▼
中华文明底色则是由黄河塑造的。不过这条中国人的母亲河,却有些暴虐。由于黄河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导致其在进入华北平原后,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这种特质往好了说,可以将更多上游土壤送至下游,在沿岸线形成更多的陆地。但黄河携带的泥沙很多都等不到出海口,就会沉淀到河床底部。久而久之,在河床高度接近河岸时,在洪水的冲刷下,黄河便会漫流改道。
在40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历经多次改道
不过在大多数时间里,其主要还是从渤海入海
(图:《地缘看三国》)▼
由于径直向东会碰到山东境内的山地阻挡。黄河可以选择绕到山东的北边,从渤海入海;或者从山东南面由黄海入海。
历史上的黄河就跟一挺机枪一样,时而扫向华北平原北部,侵夺海河流域的河道入海;时而扫向南边,侵夺淮河流域的河道入海。
黄河历史上的多次改道加上各种人为因素
造就了“黄泛区”这一事物
(黄河泛滥受灾地区示意 底图:《地缘看三国》)▼
虽然如此不稳定,但在南宋以前黄河祸害的主要还是河北地区。而免受黄患的河南地区,便成为了稳定而又富庶的“中原”地区。
在三国时代,黄河水主要是从山东以北入海。不过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黄河之水无法与南边的淮河水系发生自然联系了。
因为黄河在从洛阳奔涌而出进入华北平原后,就很少从南岸接收支流。黄河以南那些流淌在大平原上的河流,在水系上都属于淮河流域。
三国时期的淮河水系,包含了大大小小的多条河流
(图:《地缘看三国》)▼
中原地区虽然是天下之中,但居中未必会成为枢纽,除非它能够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
所以就需要在黄河与某条淮河左岸支流之间,挖通一条运河。这项工程最早在公元前361年时,由魏国首次启动,并于10年后完工。大梁就是现在的开封,而这条运河就是鸿沟。
鸿沟西起洛阳盆地东侧的荥阳市,经过郑州及其所辖的中牟县北部,在开封(汉时名“浚仪”)接入淮河水系。所以中原是由黄河与淮河共同造就的,而连接这两大水系的运河——无论它叫鸿沟,还是叫官渡水——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中。
所以,袁绍南下与曹操争夺中原时,官渡的归属就成了决胜的关键。
鸿沟沟通了黄河与淮河两大重要水系,有着重要的地位
官渡大致位于其荥阳到开封段的2/3处▼
尽管中原地区因为其居中的枢纽位置、优越的农耕条件,而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但回顾历史,这一地区给人的感觉却依然是大灾不断。
追溯起来,这件事情与北宋灭亡有关。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与大量宗室、财口掳走之后。次年金军再次南下,当下的汴京守将杜充在南撤之下,为了阻止金军南下,主动将黄河南岸的堤坝扒开,将黄河与淮河之间的中原地区变身为黄泛区。
“水淹敌军”这一馊主意,由此开始延续了近千年
(黄河泛滥受灾地区示意 底图:《地缘看三国》)▼
虽然在之前的历史中,黄河曾经有多次南决的纪录,但在人为干预下都回归了北道。而这次杜充的做法,却开了一个恶劣的头。
此后金人、蒙古人都学习了这以水为兵的法子。直至1938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军南下,在郑州北部的花园口再次扒开黄河大堤,将中原地区变成了黄泛区。
花园口位置示意▼
倘若袁绍当时也有这种想法,那么三国乃至中国后面的历史估计都要改写了。所幸袁绍没有这样做,也没有这样想,而只是想着如何在战场上战胜曹操。
相比之下,曹操就要狠多了。甚至在战后因为粮食缺乏,而当即立断屠杀了七万多袁军战俘。
地缘视角是一种全新的方法论,也是一种客观而基础的方法论。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有了这种方法论,我们再看到那些被粉饰过的历史时,能够少许多困惑吧。
《地缘看三国》
原价98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63.7元
长按下方小程序码即可购买▼
购买了《地缘看三国》的小伙伴们,可以凭借订单截图,加入我们的读者交流群,与局长及球局作者就世界地理、全球性问题、海外旅行等话题展开友好而热烈的交流。局长还将不定期分享相关书籍,并发放福利。
想要入群的小伙伴,可将购买《地缘看三国》的订单截图(截图请包含具体书名信息),通过公众号的菜单栏留言发送给我们,运营小姐姐将向你发送入群二维码。【由于群成员名额有限,之前已加入读者群的朋友请勿重复入群。】
进群方式见下图 ▼
*发货说明
1.河北涿州发货,默认中通快递,工作日48h内完成发货,节假日顺延;
2.关于售后:请保证图书塑封完整,拆封后无质量问题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如出现质量问题,请到公众号后台联系退换;
3.需要查询物流的读者,可直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我们的店铺,右下角“我的订单”里进行查询;
4.出版方直发,正品保证;
5.需要发票的读者,下单时请在买家留言中备注抬头、税号、电子邮箱(如需开明细,请务必注明)。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更多好书推荐
▼
《地图上的三国》
原价218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99元
长按下方小程序码即可购买▼
《战争里的中国史》(全2册)
原价298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139元
长按下方小程序码即可购买▼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