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小看这种能量,它能避免一半的心理疾病
Nov.
23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世事流经你而发生,却不能将你塑造,这就是自我主宰。”来源 | 心理与精神健康教育委员会
在心理咨询师咨询的过程中,“允许”一词的出镜率非常高。
因为,允许是一种很强大的心理力量。
曾有人说过:“如果这世上有50%的人掌握了‘允许’的力量,那么他完全可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01
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
什么是允许?字面意思为答应、同意。
用在心理层面,则是指无条件地接纳此时此刻,特别是当我们不能掌控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允许它的出现、发展和消亡。这种允许不是消极的,而是合理存在的,它以人的认知高度为基础。
允许不等同于接纳、认同、赞许,而是顺其自然,不与某件事情、某个结果对抗、抵触、纠结,不去做无谓的消耗,不把自己的能量消耗在无法抗拒的事情上。
允许,发生在三个层面——
一是老天爷的事。如地震、洪水、生、死等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们要允许它的发生。
二是对他人的事。允许他人的言行举止、所做所为不符合我们的期待,不要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三是对自己的过往及现状。事情已经发生了,后悔也没有用,“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接纳自己,允许自己的不完美。
这三个层面中,除了对自己具有控制权外,对另两个层面显然能量有限。
而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烦恼,源于试图掌控除自己之外的事。我们越想改变别人,越容易感受到不屑、失望、无助、愤怒等消极情绪,长此以往,你的“心”就会生病,出现心理精神问题。
美国学者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在他的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了 Circle of Influence。
它是指把个人可以控制的事情圈起来,形成的“影响圈”,也就是那些在我们个人能力范围内可以被允许掌控的事物。
在那些“我能控制的事”上行动起来:比如自己的思想、言行、生活习惯、对情绪的反应、生活目标、作息、自我关爱等;
在那些“我无法控制的事”上放手:比如自己的原生家庭、长相、过去,以及他人的言行观点和外界的环境。
同时,学会将一些“无法控制的事”转化为“能控制的事”,去获得生活方向感和控制感的核心。
简而言之,便是“允许一切发生,接受意外结果”。就像作家陶杰说的一样:“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看到风云变幻,你当时做出的选择,在日记上可能只是一天普通的记录。”
02
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自己
允许,本质上是调动自己内在的意念,是内在的修炼,很像佛家讲的放下“执着心”。允许与不允许之间,并不是天与地的差距,有时轻松地彷佛一只脚就能跨过去。
“一念之间,天地皆宽”,上一刻不允许的事情,刻意去调动意念调整,下一刻可能就允许了。
在允许和不允许之间,事情的结果往往也会变得不同。
毕淑敏年轻时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那里环境恶劣、多大风大雨,冬日酷寒、物资匮乏,生活极其艰苦,稍有不慎还会丢掉性命。
但她选择接受这个事实,努力适应环境。在她的服役生涯中,她经历过自卑、敏感,又在那里重拾了对生命的渴望与希冀,培养了超然的心胸与格局。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接受既定的事实,无论多么困难,都能够带来成长和收获。
03
罗杰斯:一个有趣的悖论是,
当我接受我本来的样子时,我就能改变了
很多人说:“道理我都懂,可是做不到。”
当然了,你目前的想法和行为受前几十年的认知影响,指望一两次的表达、行动就做出改变,显然是不现实的。
在你察觉并做出改变的时候,人类心理机制的反直觉也在影响着你。
如果,我忽然和你说:“你不要想大象!”有那么一瞬,你是不是想到了大象?这就是人类心理机制的反直觉特点。
比如,你即将做述职报告,你很紧张,你告诉自己放轻松,然后越来越紧张。但是如果你悄悄和自己说,“紧张就紧张吧”,紧张几百次后,下一次真的就不紧张了。
比如,说你很烦躁,你就允许自己烦躁,坐在那里听听心里烦躁的声音是什么。
允许,其实是一种观察视角。允许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和心理空间把心里的结看清楚看明白,然后才能正确使用自己的心理力量去解开它。
你会发现,这个过程很有趣。
一年中的夜晚和白天数量相同,持续时间一样长。即使快乐的生活,也有阴暗的笔触,没有悲哀提供平衡,欢愉一词的出现就会失去意义。只有允许的存在,才能重新出发。
很喜欢一句话:“世事流经你而发生,却不能将你塑造,这就是自我主宰。”
不对抗风浪的人,才能逐浪而行。
文末点个“在看”,愿你看到“允许”的强大,允许不完美的自己存在,接受命运给你的安排。
就像大海允许鱼儿畅游,天空允许流星划过一样。 — THE END —
☀本文选自“心理与精神健康教育委员会”,隶属于4A级学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是专注于心理、精神、健康的社会心理服务和学术研究的国家二级专业委员会。灼见经授权发布。
在心理咨询师咨询的过程中,“允许”一词的出镜率非常高。
因为,允许是一种很强大的心理力量。
曾有人说过:“如果这世上有50%的人掌握了‘允许’的力量,那么他完全可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01
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
什么是允许?字面意思为答应、同意。
用在心理层面,则是指无条件地接纳此时此刻,特别是当我们不能掌控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允许它的出现、发展和消亡。这种允许不是消极的,而是合理存在的,它以人的认知高度为基础。
允许不等同于接纳、认同、赞许,而是顺其自然,不与某件事情、某个结果对抗、抵触、纠结,不去做无谓的消耗,不把自己的能量消耗在无法抗拒的事情上。
允许,发生在三个层面——
一是老天爷的事。如地震、洪水、生、死等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们要允许它的发生。
二是对他人的事。允许他人的言行举止、所做所为不符合我们的期待,不要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三是对自己的过往及现状。事情已经发生了,后悔也没有用,“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接纳自己,允许自己的不完美。
这三个层面中,除了对自己具有控制权外,对另两个层面显然能量有限。
而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烦恼,源于试图掌控除自己之外的事。我们越想改变别人,越容易感受到不屑、失望、无助、愤怒等消极情绪,长此以往,你的“心”就会生病,出现心理精神问题。
美国学者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在他的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了 Circle of Influence。
它是指把个人可以控制的事情圈起来,形成的“影响圈”,也就是那些在我们个人能力范围内可以被允许掌控的事物。
在那些“我能控制的事”上行动起来:比如自己的思想、言行、生活习惯、对情绪的反应、生活目标、作息、自我关爱等;
在那些“我无法控制的事”上放手:比如自己的原生家庭、长相、过去,以及他人的言行观点和外界的环境。
同时,学会将一些“无法控制的事”转化为“能控制的事”,去获得生活方向感和控制感的核心。
简而言之,便是“允许一切发生,接受意外结果”。就像作家陶杰说的一样:“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看到风云变幻,你当时做出的选择,在日记上可能只是一天普通的记录。”
02
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自己
允许,本质上是调动自己内在的意念,是内在的修炼,很像佛家讲的放下“执着心”。允许与不允许之间,并不是天与地的差距,有时轻松地彷佛一只脚就能跨过去。
“一念之间,天地皆宽”,上一刻不允许的事情,刻意去调动意念调整,下一刻可能就允许了。
在允许和不允许之间,事情的结果往往也会变得不同。
毕淑敏年轻时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那里环境恶劣、多大风大雨,冬日酷寒、物资匮乏,生活极其艰苦,稍有不慎还会丢掉性命。
但她选择接受这个事实,努力适应环境。在她的服役生涯中,她经历过自卑、敏感,又在那里重拾了对生命的渴望与希冀,培养了超然的心胸与格局。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接受既定的事实,无论多么困难,都能够带来成长和收获。
03
罗杰斯:一个有趣的悖论是,
当我接受我本来的样子时,我就能改变了
很多人说:“道理我都懂,可是做不到。”
当然了,你目前的想法和行为受前几十年的认知影响,指望一两次的表达、行动就做出改变,显然是不现实的。
在你察觉并做出改变的时候,人类心理机制的反直觉也在影响着你。
如果,我忽然和你说:“你不要想大象!”有那么一瞬,你是不是想到了大象?这就是人类心理机制的反直觉特点。
比如,你即将做述职报告,你很紧张,你告诉自己放轻松,然后越来越紧张。但是如果你悄悄和自己说,“紧张就紧张吧”,紧张几百次后,下一次真的就不紧张了。
比如,说你很烦躁,你就允许自己烦躁,坐在那里听听心里烦躁的声音是什么。
允许,其实是一种观察视角。允许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和心理空间把心里的结看清楚看明白,然后才能正确使用自己的心理力量去解开它。
你会发现,这个过程很有趣。
一年中的夜晚和白天数量相同,持续时间一样长。即使快乐的生活,也有阴暗的笔触,没有悲哀提供平衡,欢愉一词的出现就会失去意义。只有允许的存在,才能重新出发。
很喜欢一句话:“世事流经你而发生,却不能将你塑造,这就是自我主宰。”
不对抗风浪的人,才能逐浪而行。
文末点个“在看”,愿你看到“允许”的强大,允许不完美的自己存在,接受命运给你的安排。
就像大海允许鱼儿畅游,天空允许流星划过一样。 — THE END —
☀本文选自“心理与精神健康教育委员会”,隶属于4A级学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是专注于心理、精神、健康的社会心理服务和学术研究的国家二级专业委员会。灼见经授权发布。
在心理咨询师咨询的过程中,“允许”一词的出镜率非常高。
因为,允许是一种很强大的心理力量。
曾有人说过:“如果这世上有50%的人掌握了‘允许’的力量,那么他完全可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01
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
什么是允许?字面意思为答应、同意。
用在心理层面,则是指无条件地接纳此时此刻,特别是当我们不能掌控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允许它的出现、发展和消亡。这种允许不是消极的,而是合理存在的,它以人的认知高度为基础。
允许不等同于接纳、认同、赞许,而是顺其自然,不与某件事情、某个结果对抗、抵触、纠结,不去做无谓的消耗,不把自己的能量消耗在无法抗拒的事情上。
允许,发生在三个层面——
一是老天爷的事。如地震、洪水、生、死等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们要允许它的发生。
二是对他人的事。允许他人的言行举止、所做所为不符合我们的期待,不要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三是对自己的过往及现状。事情已经发生了,后悔也没有用,“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接纳自己,允许自己的不完美。
这三个层面中,除了对自己具有控制权外,对另两个层面显然能量有限。
而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烦恼,源于试图掌控除自己之外的事。我们越想改变别人,越容易感受到不屑、失望、无助、愤怒等消极情绪,长此以往,你的“心”就会生病,出现心理精神问题。
美国学者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在他的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了 Circle of Influence。
它是指把个人可以控制的事情圈起来,形成的“影响圈”,也就是那些在我们个人能力范围内可以被允许掌控的事物。
在那些“我能控制的事”上行动起来:比如自己的思想、言行、生活习惯、对情绪的反应、生活目标、作息、自我关爱等;
在那些“我无法控制的事”上放手:比如自己的原生家庭、长相、过去,以及他人的言行观点和外界的环境。
同时,学会将一些“无法控制的事”转化为“能控制的事”,去获得生活方向感和控制感的核心。
简而言之,便是“允许一切发生,接受意外结果”。就像作家陶杰说的一样:“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看到风云变幻,你当时做出的选择,在日记上可能只是一天普通的记录。”
02
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自己
允许,本质上是调动自己内在的意念,是内在的修炼,很像佛家讲的放下“执着心”。允许与不允许之间,并不是天与地的差距,有时轻松地彷佛一只脚就能跨过去。
“一念之间,天地皆宽”,上一刻不允许的事情,刻意去调动意念调整,下一刻可能就允许了。
在允许和不允许之间,事情的结果往往也会变得不同。
毕淑敏年轻时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那里环境恶劣、多大风大雨,冬日酷寒、物资匮乏,生活极其艰苦,稍有不慎还会丢掉性命。
但她选择接受这个事实,努力适应环境。在她的服役生涯中,她经历过自卑、敏感,又在那里重拾了对生命的渴望与希冀,培养了超然的心胸与格局。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接受既定的事实,无论多么困难,都能够带来成长和收获。
03
罗杰斯:一个有趣的悖论是,
当我接受我本来的样子时,我就能改变了
很多人说:“道理我都懂,可是做不到。”
当然了,你目前的想法和行为受前几十年的认知影响,指望一两次的表达、行动就做出改变,显然是不现实的。
在你察觉并做出改变的时候,人类心理机制的反直觉也在影响着你。
如果,我忽然和你说:“你不要想大象!”有那么一瞬,你是不是想到了大象?这就是人类心理机制的反直觉特点。
比如,你即将做述职报告,你很紧张,你告诉自己放轻松,然后越来越紧张。但是如果你悄悄和自己说,“紧张就紧张吧”,紧张几百次后,下一次真的就不紧张了。
比如,说你很烦躁,你就允许自己烦躁,坐在那里听听心里烦躁的声音是什么。
允许,其实是一种观察视角。允许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和心理空间把心里的结看清楚看明白,然后才能正确使用自己的心理力量去解开它。
你会发现,这个过程很有趣。
一年中的夜晚和白天数量相同,持续时间一样长。即使快乐的生活,也有阴暗的笔触,没有悲哀提供平衡,欢愉一词的出现就会失去意义。只有允许的存在,才能重新出发。
很喜欢一句话:“世事流经你而发生,却不能将你塑造,这就是自我主宰。”
不对抗风浪的人,才能逐浪而行。
文末点个“在看”,愿你看到“允许”的强大,允许不完美的自己存在,接受命运给你的安排。
就像大海允许鱼儿畅游,天空允许流星划过一样。 — THE END —
☀本文选自“心理与精神健康教育委员会”,隶属于4A级学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是专注于心理、精神、健康的社会心理服务和学术研究的国家二级专业委员会。灼见经授权发布。
在心理咨询师咨询的过程中,“允许”一词的出镜率非常高。
因为,允许是一种很强大的心理力量。
曾有人说过:“如果这世上有50%的人掌握了‘允许’的力量,那么他完全可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01
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
什么是允许?字面意思为答应、同意。
用在心理层面,则是指无条件地接纳此时此刻,特别是当我们不能掌控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允许它的出现、发展和消亡。这种允许不是消极的,而是合理存在的,它以人的认知高度为基础。
允许不等同于接纳、认同、赞许,而是顺其自然,不与某件事情、某个结果对抗、抵触、纠结,不去做无谓的消耗,不把自己的能量消耗在无法抗拒的事情上。
允许,发生在三个层面——
一是老天爷的事。如地震、洪水、生、死等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们要允许它的发生。
二是对他人的事。允许他人的言行举止、所做所为不符合我们的期待,不要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三是对自己的过往及现状。事情已经发生了,后悔也没有用,“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接纳自己,允许自己的不完美。
这三个层面中,除了对自己具有控制权外,对另两个层面显然能量有限。
而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烦恼,源于试图掌控除自己之外的事。我们越想改变别人,越容易感受到不屑、失望、无助、愤怒等消极情绪,长此以往,你的“心”就会生病,出现心理精神问题。
美国学者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在他的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了 Circle of Influence。
它是指把个人可以控制的事情圈起来,形成的“影响圈”,也就是那些在我们个人能力范围内可以被允许掌控的事物。
在那些“我能控制的事”上行动起来:比如自己的思想、言行、生活习惯、对情绪的反应、生活目标、作息、自我关爱等;
在那些“我无法控制的事”上放手:比如自己的原生家庭、长相、过去,以及他人的言行观点和外界的环境。
同时,学会将一些“无法控制的事”转化为“能控制的事”,去获得生活方向感和控制感的核心。
简而言之,便是“允许一切发生,接受意外结果”。就像作家陶杰说的一样:“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看到风云变幻,你当时做出的选择,在日记上可能只是一天普通的记录。”
02
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自己
允许,本质上是调动自己内在的意念,是内在的修炼,很像佛家讲的放下“执着心”。允许与不允许之间,并不是天与地的差距,有时轻松地彷佛一只脚就能跨过去。
“一念之间,天地皆宽”,上一刻不允许的事情,刻意去调动意念调整,下一刻可能就允许了。
在允许和不允许之间,事情的结果往往也会变得不同。
毕淑敏年轻时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那里环境恶劣、多大风大雨,冬日酷寒、物资匮乏,生活极其艰苦,稍有不慎还会丢掉性命。
但她选择接受这个事实,努力适应环境。在她的服役生涯中,她经历过自卑、敏感,又在那里重拾了对生命的渴望与希冀,培养了超然的心胸与格局。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接受既定的事实,无论多么困难,都能够带来成长和收获。
03
罗杰斯:一个有趣的悖论是,
当我接受我本来的样子时,我就能改变了
很多人说:“道理我都懂,可是做不到。”
当然了,你目前的想法和行为受前几十年的认知影响,指望一两次的表达、行动就做出改变,显然是不现实的。
在你察觉并做出改变的时候,人类心理机制的反直觉也在影响着你。
如果,我忽然和你说:“你不要想大象!”有那么一瞬,你是不是想到了大象?这就是人类心理机制的反直觉特点。
比如,你即将做述职报告,你很紧张,你告诉自己放轻松,然后越来越紧张。但是如果你悄悄和自己说,“紧张就紧张吧”,紧张几百次后,下一次真的就不紧张了。
比如,说你很烦躁,你就允许自己烦躁,坐在那里听听心里烦躁的声音是什么。
允许,其实是一种观察视角。允许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和心理空间把心里的结看清楚看明白,然后才能正确使用自己的心理力量去解开它。
你会发现,这个过程很有趣。
一年中的夜晚和白天数量相同,持续时间一样长。即使快乐的生活,也有阴暗的笔触,没有悲哀提供平衡,欢愉一词的出现就会失去意义。只有允许的存在,才能重新出发。
很喜欢一句话:“世事流经你而发生,却不能将你塑造,这就是自我主宰。”
不对抗风浪的人,才能逐浪而行。
— THE END —
◐◑“没见过世面的人,都这样发朋友圈” ◐◑可防炸弹!美国总统说“beautiful”,代号N701的红旗轿车又火了 ◐◑警惕下一代反常的“集体沉默” ◐◑容易焦虑的人都有一个不太健康的习惯 ◐◑热搜上的“关晓彤落泪”事件,让2.8亿人狠狠共情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