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民安:内与外、光与暗,从褶子的折叠看城市
在10月26日结束的“城市与我们:流动的公共”三联人文城市年度论坛中,电影研究者戴锦华、建筑师张永和、哲学家汪民安、城市规划专家李晓江、多媒体艺术家费俊、当代建筑及城市评论家周榕、人类学家项飙、音乐人小河8个不同领域的嘉宾,分别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和观察视角出发,带来了他们对于城市中公共空间和公共性的思考。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从德勒兹的“褶子”概念聊起,分享了他关于城市类型的思考。汪民安认为,城市大概有几种类型。一类城市是“条纹城市”。每一个街区、甚至每一个建筑都有不同的单元。它是封闭的,主要是为了管理而服务;还有一类城市是“平滑城市”,有宽阔的马路,强调城市的功能、效率与速度,像一个快速运转的巨型机器。
“褶子城市”处于条纹城市和平滑城市之间。它既不是完全封闭的,也不是一个畅通无阻、完全打开的。它不断折叠、打开再折叠、再打开,有一种层次感和复杂性。它有敞开的一面,也有隐藏的一面,公共性和私密性共存。这样的城市,或许更能孕育出理想的城市生活。
以下是汪民安的演讲全文——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分享现场
褶子城市是我从德勒兹那里借来的一个概念。德勒兹用褶子来表达17世纪巴洛克艺术的风格特征。我简单地说一下德勒兹的褶子概念。何谓褶子?
首先褶子是团块。不是点,也不是线,只有团块,它是一种物质化的广延,一种有体积的物质才可能是折叠的。
但如何去理解褶子呢?或许不是去理解褶子是什么,而是去理解褶子如何折叠。也就是说,理解褶子是要去理解它的功能。那么,褶子是如何折叠呢?德勒兹是通过巴洛克艺术来谈论褶子的。何谓巴洛克?德勒兹的回答是:“巴洛克与某种本质无关,而与某种运作功能、与某种痕迹相关,它不断地生产褶子----巴洛克折痕使这些褶子弯来绕去,并使褶子套褶子,褶子生褶子,直至无穷。”
褶子的弯来绕去,就是褶子的展开和折叠,就是拉紧-放松,痉挛-膨胀,压缩-爆炸,它也意味着包裹-展开,退化-进化。这就是巴洛克艺术的运动规律:折叠、打开、再折叠、再打开。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门闩》
这个折叠过程是无穷尽的,是一种永恒的运动,也是一种没有终点的运动,这种折叠既是一种空间运动,也是一种时间运动,它同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线。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无限的时间过程,也是一个无线的空间过程。德勒兹说:“问题不在于如何完成一个褶子,而在于如何使它持续,使它穿越最高极限,将它引向无限”。折叠是无休止的,是跨越封闭的界线的,是不断地扩充广延的。它是分裂,也是连接,或者说,它的连接方式就是分裂,它同时是分裂和连接,在这个意义上,褶子在时间上是绵延的。它并不中断,它结巴。
但折叠并不是混乱无序,它也有它的矢量或者说方向:它有内外折叠。内外折叠意味着彼此包含彼此容纳;它还有上下折叠——巴洛克教堂还有上下折叠,上面是一个封闭的暗室,下面是一个敞开的空间,这种上下折叠,在教堂中也意味着灵魂的折叠和物质的折叠,也是阴影和光明的折叠。因此,一个完美的褶子,是内部和外部的彼此包含,精神和物质的彼此包含,阴影和光明的彼此包含。
这样,褶子充满了波折、回旋、拐弯、颤动,荡漾,它是一种旋涡。但是,巴洛克世界中每一次曲线的折叠和打开,都是一次戏剧性的事变。一个典型的巴洛克作品,就是事件的连续和无穷运转,它一个事件连着一个事件,一个高潮连着一个高潮,一个转折连着一个转折。它自始至终贯穿着强度。
吉安·洛伦佐·贝尼尼《大卫》
从某种意义上,17世纪这样的褶子概念的出现,实际上是对一种特有的宇宙论的回应,是宇宙本身的活力导致了折叠。这是一个力的本体论,折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有力的活动形式,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大的褶子,宇宙本身就充满了这样力的折叠。这甚至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如果说巴洛克风格创立了一种总体艺术或艺术的统一性,则首当其冲是从广延上开始的,每种艺术都具有延伸的趋势,甚至延伸进下一个艺术中”。
这就是说,巴洛克的绘画扩充到巴洛克的雕塑中,绘画中在雕塑中实现;而巴洛克的雕塑扩充进入到建筑中,雕塑在建筑中实现;而建筑同样在整个城市规划中实现。因此,出现了一种同质性的巴洛克绘画、雕塑、建筑和城市,而艺术就此展开了它的连续性,他们穿越不同的物质形式的界线而连续地嵌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宇宙剧场,就此,“所有的艺术都变成伙伴,”这个剧场是一个无穷尽的折叠-展开的巨型机器。
罗马圣依纳爵堂
如果城市也是一个褶子的话,那么,它就是旋涡一样在不停地荡漾,它们的荡漾就表现为四种折叠和包含:内外的彼此包含,上下的彼此包含,灵魂和物质的彼此包含,光和阴影的彼此包含。
我们可以想象存在着这样一个理想的褶子式的城市。空间和空间应该不断彼此嵌入,彼此套叠,它们接续在一起,但又彼此区分;城市应该不但地分叉,拐弯,应该充满曲线;也就是说不断地折叠和打褶;随着折叠的无限进程,它会有光的闪耀,也会有阴影的遮蔽;有真理的敞开,也有秘密的隐藏。
光和阴影有一种运动的游戏。最后,这样的城市既是物质性的,还是精神性的,或者说,随着物质性的折叠和打褶的展开,精神也随之折叠和打开。精神和物质,内心世界和空间世界也彼此折叠在一起。这就是带有迷宫意味的城市,或者说,结结巴巴的城市,一个多方向的曲线城市,一个非中心、非秩序和非区隔的城市。它不断地延伸,它的延伸总是包含着阻力,但这阻力又绝不能将它阻滞。
城市里的“褶子”空间
来源:视觉中国
与此同时,我们会想象另外两种类型的城市,它们与褶子城市相反:一种是条纹城市,一种是平滑城市。
我们先看条纹城市。条纹城市就是格栅城市,它有严格的空间分割,有严格的内外界线,城市是一种格栅式的拼贴。孤立而封闭的单元(小区),到处都是门禁,进入自己的家门可能需要开好几把钥匙,小区的钥匙,单元的钥匙和家门的钥匙。
建筑和空间首先意味着禁令,它们充满着等级制和区隔。这样的城市有强烈的中心制和等级制。从根本上来说,它相信人们应该呆在城市的某一个特定空间中。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的城市最初的起源模仿的是军营的风格。
门禁将城市空间分割成相互独立的片段
来源:视觉中国
它有几个特点:人们因为管理而制造条纹空间。它条分缕析,便于管理。这样的城市的管理方式是福柯意义上的规训。每一个密闭的空间,单一性质的空间,都有它的自主性,有它的规范;人们在一个空间中生产和规训。因为规训和管理而要格栅:学校的格栅,工厂的格栅,医院的格栅,福柯意义上的封闭空间的管理模式而需要格栅;人们因为安全而制造格栅:防止陌生人的闯入,防止犯罪,防止传染病,防止一切可能的威胁和麻烦,人们相信自己的空间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乌托邦。这是抵制和消除威胁的具有免疫特征的格栅。
如果说城市是一个混合的话,那么,单个建筑和空间就需要纯净的单一;因为空间所表现出来的权力或者财富等级特征,以及它们流露出来的神秘性而需要格栅。这是服从,规训和静默的城市。因此需要格栅保持它的神秘禁令。
条纹城市最大可能地去除了公共空间:一个秘密空间紧靠着另一个密闭空间,街道两旁全是门,墙和锁。格栅的城市是充满阴影的,每个条纹空间内部都是秘密的。这样的城市缺少足够的光亮,它们以不可见性为主导。它们全都是内部,没有外部。
空间封闭管理需求下的格栅
来源:视觉中国
而另一种类型的城市是平滑城市,它和格栅城市相反,它的标志不是封闭的格栅,或者环绕的笨重的墙,或者宽阔的难以跨越的护城河,或者无处不在的森严门禁。如果说,格栅城市强调管理,强调安全,强调封闭性的秩序的话,那么,平滑城市强调功能,效率和速度。城市应该是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应该根除拥堵和密集性,应该让城市像一个机器那样没有障碍的快速运转,这样的平滑城市就是要让一切流通起来,整个城市是一个流畅运转的机器。它对城市的想象是人们可以轻易地在城市中从一个地方抵达一个地方,可以快速地通过城市。也因此,平滑城市的第二个特点是,它以马路和车辆为标志。
所谓的平滑,就是没有障碍地运转。让一切快速地通过,这只能依赖于汽车和公路(我们在城市里面看到了立交桥,环形公路)。每一个建筑单元或街区单元都应该通向公路,公路应该四通八达,贯穿在城市的内部。建筑和空间都应该完美地嵌合在这个交通机器上自如地运转。正是因此,正是汽车和公路的便利连接,建筑和街区反而可以更加分散,不同的街区应该有明确的功能性:工作、居住和商业区域应该明确地分开,它们可以部署在城市的不同区位。
为什么要这样部署呢?因为这样的城市可以越来越舒展,开阔,延伸。同时也保证了安全:它达成安全的方式,是让人群尽可能有距离地隔离开来,而不是像条纹城市那样通过封闭的方式将人们关闭起来。也就是说,区隔是通过距离而不是栅栏条纹来完成的。也正是这样的平滑而开阔的城市,就会保证城市有宽敞的空间,充足的阳光,流动的空气和整洁的秩序。
四通八达的立交桥贯穿在城市内部
来源:视觉中国
人们会想象,这样疏散而开阔的城市看起来好像也更和谐和舒适。人们生活在富有秩序和互不干扰的宁静之中。建筑和建筑,人和人之间不是包含折叠而是彼此疏远的。这大概接近柯布西耶想象的光辉城市。城市应该分区规划:住宅区聚集在一起,商业聚集在一起,办公楼房聚集在一起。它们各自独立,城市应该整洁有序,应该根除任何的混乱。
与条纹城市相比,这样的城市全都是外部,没有内部;全都是光,没有阴影;全都是可见性,没有不可见性。当然,它最大的问题是,空间的疏朗也导致了人和人的疏远。这样的城市,没有街道,没有人群,没有多样性,没有共同体,没有人和人之间的折叠和包含。显然,这是乏味的城市。
当然,我说的这三种类型的城市都是理想,或许没有完全匹配这样类型的城市。不同类型的城市之间也彼此渗透:有条纹和褶子组合的城市,也有平滑和褶子组合的城市,一个城市甚至可能同时包含了这三个类型。
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设想
最后,我要说的是,也许互联网和技术在改变城市。或者说,它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抹去城市的褶子,抹掉城市的阴影。今天,城市越来越敞开了,城市中的一切都被暴露了,无处不在的监视器和摄影机,甚至空中的无人机都可以立体式地打开城市的每个角落,会彻底抹平城市的阴影和褶皱。
在另一个方面,互联网也可以以隐形的方式将城市贯穿起来,人们在自己的密闭空间中但可以和整个城市甚至整个世界相互连接,互联网通过无形信息的流通在另一个意义上抹平了城市的褶子;最后,快递和物流可以将一切物品穿越所有的障碍而进入到封闭和条纹的空间中。褶子的城市变成了平滑的城市,没有阴影的城市。当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褶子的城市还会变成被关闭的条纹城市。
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以“流动的公共”为主题,希望在经历了个体感受和情感的变化后,我们能以更主动的观察和发问,在城市中创造出新的、具有能量的公共空间,在多重空间的交叠中发现具有存续性、生命力的公共领域,以此更进一步推动中国城市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
奖项设置:
公共空间奖(人与场所)
旨在表彰体现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公平、提升城市公共生活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包含建筑/规划等实体空间实践。
建筑贡献奖(人与建筑)
旨在表彰出色的建筑单体或群体设计,通过建筑本身及其赋予的空间功能,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甚至带动区域或城市整体人文发展,可以是新建、改建或修复的建筑项目。
社区营造奖(人与社区)
旨在表彰有规模的、对居民共同生活具有启发意义的营造活动,可以包含社区空间营造、社区环境治理与社群运营等社区实践。
生态友好奖(人与自然)
旨在表彰尊重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城市实际发展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设计实践/技术研究,包含生态修复、绿色建筑、城市景观等。
城市创新奖(人与城市活力)
旨在表彰在城市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上积极探索的、有实验性和创新性的项目,包含空间设计、公共艺术、城市事件等实体或非实体项目;或者积极寻求更好城市人居生活,为解决包括交通、医疗、教育等城市问题而做出创新探索的长效实践。
评奖范畴:
2020年7月1日-2023年3月31日内建成的、在中国境内的实体或非实体项目,包括建筑单体、景观空间、生态系统、社区营造、创新实践以及非实体的城市公共性事件和系统解决方案。
评奖维度:
人文 HUMANITY
贴近城市生活,尊重真实需求
公共 PUBLIC
促进公共生活的舒适与完整性,激发大众的参与,满足人们生活的尊严、平等与价值感
创新 INNOVATION
开拓未来的愿景,为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
美学 ESTHETICS
唤起丰富生活和文化的想象力,影响城市与市民的审美意识
评奖流程:
2023年4月-5月
评奖启动,提名团提名
2023年6月
初审团针对提名项目进行投票,评选出入围项目
2023年7月-9月
终审团针对入围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2023年9月
终审团终评会
2023年10月
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典礼·成都
组委会:
主办方三联生活传媒代表
组委会主席:李鸿谷
组委会成员:贾冬婷/ 李伟/ 吴琪/ 曾焱
项目统筹:贾冬婷
项目执行:潘鸿/宋洋/王菲宇/
袁潇雪/俞冰如/吴小霜
提名团:(按拼音首字母排列)
各领域代表人士
陈楸帆/ 陈文/ 崔灿灿/ 董功/ 董灏/ 段煜婷/ 何健翔/ 何勍/ 何哲/ 何志森/ 姜珺/ 姜宇辉/ 金秋野/ 雎安奇/李迪华/ 李涵/ 李虎/ 李伦/ 李翔宁/ 李晓鸿/ 李振华/ 梁琛/ 梁永安/ 龙瀛/ 刘珩/ 刘悦来/ 柳亦春/ 鲁安东/马泷/ 马寅/ 毛继鸿/ 毛尖/ 倪阳/ 聂荣庆/ 庞伟/ 宋壮壮/ 沈志军/ 苏丹/ 孙海霆/ 孙莉/ 孙倩/ 唐克扬/ 陶冶/ 童明/ 汪莎/ 王辉/ 王南/ 王子耕/ 吴洪亮/ 夏至/ 严飞/ 严明丹/ 闫士杰/ 姚东梅/ 易海贝/ 易立明/ 章明/ 赵元超/ 支文军/ 朱竞翔/ 朱小地/ 庄慎/ 张宇星/ 左靖/ btr
初审团:(按拼音首字母排列)
建筑及规划界权威专家
高世名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胡如珊 | 如恩设计研究室创始合伙人
李晓江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李兴钢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刘家琨 |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马岩松 | MAD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孟建民 |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建国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志强 |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 锫 |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教授,耶鲁大学客座教授
终审团:
建筑及文化界权威专家
终审团主席
张永和 | 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MIT荣休教授
终审团成员
迪耶·萨迪奇(Deyan Sudjic)| 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名誉馆长
戴锦华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汪民安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项 飙 | 人类学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周 榕 | 当代建筑及城市评论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李鸿谷 | 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指定独立计票机构:
普华永道中天
负责统计和复核选票的工作,
终审统计结果将在颁奖典礼前对外保密。
视觉设计:
another design
三联人文城市
三联人文城市是三联生活传媒于2020年创立的内容品牌。
以第一届人文城市奖为起点,确立了奇数年举办人文城市奖、偶数年举办人文城市季的双年模式,希冀在中国城市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节点上,推动公众启蒙,激发公众参与,促进未来中国城市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
2021年,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启动。
在全球疫情背景下,以“重建联结” 为主题,来思考和回应社交隔离之后,如何回到人与人的交往和关联。
2022年,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季启动。
应对城市的数字化和公共空间的网络化趋势,设定主题为“跨越边界”。进一步探索了多元创新的形式和内容,试验性地激发新一代的建筑师、城市管理者及公众来参与人文城市的建构。
2023年,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启动。
如同种下一颗种子,人文城市奖及人文城市季孕育起一个以“人文城市”为IP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此为起点,三联人文城市希冀联合更多元的参与者,共同培育人文城市共同体的生根发芽。
三联人文城市,以“人” 为尺度,
关注我们的城市与城市中的我们。
联络方式
官方公众号:@城市家City+
官方视频号:@城市家City+
官方小红书:@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网站:http://city.lifeweek.com.cn/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