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岁离开工作 10 年的国企,辞职留学这条路我走了 8 年
我背着包,提着给朋友带的比利时巧克力准备登机时,被工作人员拦了下来。因为我的英国签证有效期还没开始,所以上不了去伦敦的飞机。于是我赶紧给那边的朋友发微信说了情况,然后又提着大包小包回了家。
当我跟朋友讲述这段经历时,平静地就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正如一个学长说的那样 ,两年的留学生活带给他更多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让人变得更加恬淡了。我现在也是这种感觉,虽然出国还不到两个月,已然练就了一颗大心脏。遇到问题不要紧,总是有解决办法的。
暂时去不成英国也没关系,刚好趁小长假,回顾自己过去几年来从留学梦萌芽到真正走出国门的心路历程。
辞职留学——这条路我走了 8 年
当身边的同事朋友知道我要辞职留学的时候,纷纷表示你好有勇气啊!在 35+ 的年龄居然还能做出这么大的改变!
留学梦的开始
我在 28 岁的时候第一次有了出国留学的想法,那个时候我刚从人大硕士毕业工作两年。彼时的我有着一份体面的工作,良好的工作平台,不错的发展前景。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冒出了这个想要出国留学的念头。
但那时候,出于年龄焦虑以及对未知的恐惧,我并没有立即付出行动,而是把这个念头默默藏在心里。
与此同时,看着两年前曾交流过留学想法的朋友在沃顿商学院精彩的 MBA 生活,自己心里既羡慕又有些遗憾。
想行动却又不敢
我的留学梦是不是就此翻篇了呢?当然没有!
30 岁之后,我的生活发生了一些非常大的变故,自己像一个战士一样,一直在努力地去抵抗命运中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一直到办完父亲的后事以后,我在朋友圈里写下那句: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那是 2019 年底,短暂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后,出国留学的想法又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然而紧接着没多久,那场影响了我们 3 年之久的黑天鹅事件就来了。
身边一些朋友有的之前已经把工作辞了准备出国,结果因为疫情的到来出不去了,有的学生拿着国外的 offer 在家上网课,也有留学生陆续回国…… 那会儿也不是一个出国的好时点,所以我的留学念头刚刚升起又放了下来。
之后这个念头又出现过,我又翻开书开始复习英语,结果没过多久我就又放弃了。因为我发现单位新入职的同事好几个也是海外名校毕业,哥伦比亚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如今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找工作越来越难,如果海外名校毕业的终点就是我现在的起点,那我出去的意义在哪里呢?
改变的契机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父亲的去世,让我意识到有些事情,如果现在不做,以后也不一定有机会做了。
申请路上的喜怒哀乐
如果说前面解决了动机的问题是道,那么到具体的申请过程,就是术层面的问题了。一切问题皆有方法,只要是有方法的问题,就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只要动机足够强烈,其他都是操作层面的问题,动机有多强烈你就有多努力。虽然说这一路走过来也不太容易,去年一起申请的小伙伴其实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坚持到最后。
尹晔说:很多人宁愿一辈子不快乐,却不愿花一年时间去改变。
如果你离你的梦想只差一个雅思,你会去努力吗?
当我下定决心之后,我就准备先集中一段时间把雅思考出来,规划了 400 个小时的复习时间。
400 小时是个什么概念?对于在职党来说,这意味着周末两天每天学习 10 小时以上,工作日每天学习 3-4 个小时。那段时间是我高考之后最用功的一段时光了。
我从来也没想到毕业工作这么多年,每天工作之后只想刷刷手机的我,居然还能如此专注。我曾经周末早上 5 点起床,除了吃饭和下楼跑步以外,全天都在专心学习,一直学到晚上 10 点多。
那两个半月,我拒绝了所有社交,看着朋友们各种飞盘、桨板、滑板的活动,我也非常羡慕,但我知道自己此时的使命就是专心把雅思考出来。
那段时间虽然很辛苦,但也无比的充实。后来第一次上考场,我考出了 7.0 的成绩。
备考经过:从信心满满到一度崩溃
虽然我现在提起这段经历有些轻描淡写。但当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我刚开始复习时,把雅思目标分定到了 7.5 ,甚至 8 分,想着一次考到位。结果没想到临近考试前一两周,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差,别说 7.5 了,我感觉 6.5 都不一定能考到。
我忽然又陷入了焦虑之中,怎么办?如果这次考不好,我要再这样高强度复习一两个月吗?我还有机会考出来吗?临考前一周 ,我已经做不到像之前那样每天五六点起床了,感觉好像前面两个月的复习都白费了。
有一天,我的大学好友给我发信息说,你的那篇文章又被转载了!彼时的我哭笑不得,说不焦虑的作者现在为了考雅思又开始焦虑了。
怎么办?我得想办法调整心态,降低对未来的期待,把能做的部分先做了。不去考虑能不能考到 6.5 以上,当下的任务就是踏踏实实复习完最后几天,就这样我安慰着自己,走上了考场。
令我惊喜的是,前面三科发挥得出奇的好,虽然最后一科口语有点紧张,但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
考完试,我去朝阳公园跑了一圈儿,这是属于我自己的庆祝方式。我才发现,公园的叶子已经开始变黄了,我的一整个夏天都献给了雅思。
目标的不断调整:从名校博士到欧盟联合硕士
最初,我立志攻读名校的博士学位,也曾获得心仪学校的博士岗位面试机会。在与教授的愉快交流中,我觉得自己离梦想只有一步之遥。
然而,由于竞争太过激烈,我未能拿到博士 offer 。最终选择了前往欧洲攻读 Erasmus Mundus 联合硕士。
这个项目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为我提供了在欧洲三个国家的三所学校学习的机会,让我有机会沉浸式学习三门新的语言,对我来说这是一段充满多元文化和知识碰撞的学术之旅,这是多么难得的体验啊!
班上的同学也都是来自世界各地非常优秀的同学,尽管我比我们班平均年龄大了至少 10 岁,但能跟这么多优秀的年轻同学一起学习,也是非常幸福和幸运的一件事吧!
最强大的精神后盾:家人和朋友们的爱
感谢家人对我无条件的支持
我原以为跟家里说这件事的时候,妈妈会强烈反对。因为一是觉得妈妈现在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我去这么远的地方,妈妈怎么办?二是我现在有着山东人最看重的稳定工作,说辞就辞了,妈妈会不会不同意?
没想到的是,妈妈很快就能理解我,还各种安慰我压力别太大了,家里那边不用太担心,觉得我开心就好。姐姐也很支持我,说妈妈这边有她在呢,我大胆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就行了。
写到这里我又有点泪目,家人是自己最后的港湾。
感谢一路走来每一位给过我帮助和支持的诺友们
首先要感谢番茄姐,她 36 岁赴美留学的电台我听了又听,每听一次都给我增添了很多力量,让我知道原来 36 岁也是可以追求自己的留学梦想的,原来年龄一直都不是问题。
然后要感谢申请路上给我关心帮助的诺友们:小琪姐第一时间帮我分析了申请 PhD 的可能性,还和亚晶、潇潇子一起帮我模拟了 PhD 面试;小马哥也热心帮我分析了瑞士留学的情况, Sue 给我讲了欧洲读 PhD 的情况,还热情地邀请我加入了欧洲诺友群,让我链接到了更多欧洲学习工作的诺友们;感谢 Lucy 、梦琪、咕嘟、慧姐、 summer 、小瑄、云海、 Steven 、喃喃、 Elaine 、佳佳…… 大家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每一次链接都给我增添了一份力量。还有飞雪、江江、 Lisa 、五组的艾武大哥、一澜姐、沙子姐、桐菲等小伙伴们,“牛油果女孩”成长营的姐妹们,还有小麦姐、大琪琪、 Nicola 、海燕姐、希点点、小精灵……
原谅我实在没办法一一列举,给我力量的朋友们太多了!真的非常感动,也非常感谢大家,自己何德何能,能收到来自世界各地诺友对我的关爱!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是加入诺言社区,我不会有勇气做出这么大的改变。
当我面临选择的困难时,我曾经咨询过从北大 MIT 毕业放弃波士顿光鲜的咨询工作去欧洲读艺术史的小瑄,当时的她是如何抉择的。小瑄给我的回答很简单,不需要抉择,因为读艺术史这个方向就是她想要的,所以在大多数人都说读博掉层皮的时候,小瑄的博士生涯却过得很开心。我想这就是幸福的模样吧!
感谢以前的老师领导同事同学和朋友们
离开那么多熟悉的亲人和朋友,我也感到非常不舍。衷心希望大家保重身体,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后记
新鲜感褪去后,留学生活并非我曾幻想的光鲜亮丽。与其说是重启人生,倒不如说是一场富有冒险色彩的生命之旅。
出来之后我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语言问题,来之前我以为会英语就够了,结果发现法语区很多人都不会说英语。
再比如所谓的同伴压力,班上的同学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特别优秀的同学,我又是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比平均年龄大 10 多岁,要说一点压力没有是不可能的。
再就是现在到了雨季,每天下雨多到都不想打伞,天天下雨还是挺容易 emo 的。
但我依然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
当我们与南美同学谈论森林徒步时,他们说,他们都不会去原始森林徒步,因为他们保护森林就像我们保护大熊猫一样。
当我们与欧洲同学谈论第三学期如何选校时,他们更愿意选择拥有美食美景的意大利小镇学校,而不是国际排名更高的法国学校。
当我们抱怨布鲁塞尔总下雨时,一位埃及同学说,我觉得下雨天挺好的,因为我们那很少下雨。从他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说这番话的真诚。
一次次文化与思维的碰撞让我越来越意识到,很多事物都有两面性,很多事情也并没有标准答案。
当我们一直被一种主流价值观所牵引,我们总是惯于寻找标准答案,不允许自己有半点“出轨”。就像《致青春》里陈孝正讲的那样,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
如果你要问我,见识到了世界的多样性后,又能怎样呢?我想说,虽然我也不知道看过世界之后的我会变成怎样,但当我看到世界上不同角落的人,有这么多种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我就不会因为自己的路走得跟其他人不一样,觉得自己做错了,就觉得自己的人生暗淡无关。
萨特说:人终因获得自由而痛苦。
我以前的人生就像在一条长长的轨道上自动驾驶,按部就班地读书、工作,可以通过不做选择来规避很多痛苦。
而现在的我选择了旷野,因为我的人生只有一次,我希望能在这仅有一次的人生里,尽可能去体验丰富的文化和生活。所以我甘愿背负自由选择可能带来的痛苦。
而且离开轨道之后,世界不是更广阔了吗?
你心中是不是也藏着一个留学梦?是什么原因让你搁置了或是打了退堂鼓?如果换成 36 岁的你,是否有勇气踏上留学追梦、重启人生之旅?北京时间 11 月 26 日(下周日)晚上 20:00,本文作者将与诺友番茄、Sue 一起做客直播间,和大家一起聊聊“大龄辞职留学,重启人生的勇气哪里来”。
点击预约,开播可收到提醒~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