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欧洲最大资产管理机构全球CEO Valérie Baudson:长期看好中国的态度不改!
中国基金报 吴娟娟
日前,欧洲最大资产管理机构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全球CEO Valérie Baudson在上海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表示,东方汇理资管长期看好中国的态度不改。她坦承市场有波动,但与合作伙伴协力提供客户满意的解决方案和产品的初心不改。全球机构只有尽可能地本地化才有可能在中国服务好客户。谈及时下大热的AI,她表示AI可以提升资产管理机构的效率,但是替客户管钱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必须由人来最后把关。
Valérie Baudson, 来源:东方汇理资产管理
Valérie Baudson为东方汇理资产管理集团 Amundi 首席执行官、法国农业信贷银行 Crédit Agricole S.A.执行委员会成员。2021年5月,她被任命为Amundi 的首席执行官。她还被任命为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总行副总经理,负责资产管理业务,为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执行委员会成员。
Valérie Baudson于1995年在Banque Indosuez总审计部门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她毕业于巴黎HEC商学院。
据了解,东方汇理资管是欧洲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最新管理规模约19730亿欧元,约折合15.52万亿元人民币。2023年三季度,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吸引资金净流入137亿欧元。东方汇理资管在中国拥有汇华理财、农银汇理基金两家合资公司和外商独资公司锋裕汇理,汇华理财是我国首家外商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东方汇理资管曾公开表态对进一步开展其它资产管理业务感兴趣。
中国基金报:作为欧洲最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负责人,当前的宏观环境中是否有哪些问题让你夜不能寐?
Valérie Baudson:事实上,我睡得很香。这既有心态的原因,也有东方汇理资管本身的属性的原因。东方汇理资产管理近2万亿美元资产,足迹遍及35个国家。我们拥有非常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我们在几乎所有的资产类别都很活跃,在全球拥有1000个机构客户服务并和1000多个第三方分销商合作,在全球范围服务超过1亿个零售客户。我们多样化的资产配置能力、客户群以及地理覆盖决定我们一直在根据市场变化做出调整,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经济周期有起有落,地缘政治时有意外。最重要的是,我们始终提供客户需要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以切合市场环境。
中国基金报:最近两年,欧洲和美国市场高企的通胀是否改变了客户的风险偏好?
Valérie Baudson:一定程度上是的。举个例子,在低利率、资金成本低的时候,我们向客户提示了股票、主题性策略产品的重要性。环境变化之后,我们相应地做出调整。当遇到高风险及客户寻求规避风险时,我们亦能强调投资组合和解决方案的保护功能。
去年较早的时候,我们向客户提示了固定收益产品的吸引力。因为当时美国和欧洲处于利率的较高的水平。利率见顶在望,固定收益产品又能提供良好的回报了。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我们专注于有强劲及稳健业务的公司。我们在欧洲向客户提供了一些“买入并持有(Buy and Hold)” 的解决方案。2023年3季度,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吸引资金净流入140亿欧元,当中包括60亿欧元的固定收益,这在当前的环境中是一个很好的业绩。
中国基金报:大型机构投资者是否从另类资产重回固定收益?
Valérie Baudson:不同类型客户的资产配置偏好迥异。目前,对大型养老投资者和保险投资者而言,他们中的一部分的确不再在全球范围内过多地投资另类资产。事实上,一直以来,保险公司的组合都需要保留一个大的安全垫,同时他们对流动性有既定的要求。当利率上升时,他们组合中的固定收益资产价值下降,另类资产相较于固定收益资产的比例上升。他们会有再平衡的需求。而且,他们需要保留既定比例的流动性资产。这是为什么相较于以前他们更倾向于固定收益。
中国基金报:什么是推动ETF在全球资产管理中崛起的主要力量?
Valérie Baudson:不同地区ETF崛起的推动力不同。但是无论在哪里,ETF具备的优势显而易见:产品简单、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具透明度和具有费率优势。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国家或者市场这些产品亦具备各自的优势。例如,在美国,ETF快速发展的推动力之一是税收优惠。在欧洲,机构投资者非常喜爱ETF,但是零售投资者并非如此。不过,数字化会带给ETF发展推动力。ETF在欧洲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也是东方汇理资管也致力于成为ETF领域的领导者的原因。
中国基金报:为什么投资者这么看重透明度和便利性。透明度和便利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投资者能够赚到钱?
Valérie Baudson:我认为投资者最重视的是可免除意外。对于被动ETF来说,投资者买什么样的产品,会得到相应的指数表现。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投资者尤其不喜欢意外。
中国基金报:过去这几年中国ETF也在快速崛起,在你看来,中国ETF崛起的推动力是什么?
Valérie Baudson:中国向来被认为是选股者的圣地。过去20年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的确如此。中国杰出的投资经理过去20年为投资者创造了很多alpha。但最近三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管理人无法每时每刻都替投资者创造alpha。这就是为何我们既需要主动管理产品也需要ETF等投资工具。
回到上面谈到的,在欧洲,机构投资者非常喜爱ETF,他们将它作为资产配置的工具。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主动管理的投资者也倾向于在组合中使用ETF。有证据表明,中国投资者也越来越关注它的工具属性。
中国基金报:汇华理财是中国第一家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在合资理财运行的早期,你如何评估公司的成与败?
Valérie Baudson:开展任何新的业务时我们都怀有长远的愿景。在启动这项新业务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功课,我们很清楚风险和机遇。短期来看,我们必须适应市场环境的挑战。然而,这些潜在的临时性挑战并不影响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看好的态度。这背后有几个原因。
首先,无论是从中国资本市场的体量还是中国的人口基数来看,中国资产管理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
第二,中国拥有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他们的财富管理需求需要得到满足。
第三,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影响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外投资机构可以帮助中国解决“老龄化”问题。未来20到30年,与欧洲或者美国相比,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潜力更大。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我们与农行合资成立了农银汇理,并在监管机构开放理财市场的时候,与中银理财合资了汇华理财。对于东方汇理资管的全球版图来说,这些合作公司非常重要。我们将在其它市场被验证的经验带到这个市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仍处于发展的早期,在其它国家和市场运作良好的产品很多在中国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基于遍布全球的专业投资人士网络,东方汇理资管对全球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和产品都有专业和深度了解,这为我们向中国投资者提供多元和独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此,我们有信心。
中国基金报:你怎么看投资者的需求?如果你问投资者想要什么,他们既要高收益,又要低风险。投资者要求是很高的。
Valérie Baudson: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情况。在法国和其它欧洲国家是一样的。很多零售投资者期待在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获得超高回报,并以极低的成本达成这样的目标。人性使然,到哪里都是这样。我们需要教育并协助他们了解,不可能期望高回报却又不愿意承担一点风险。
中国基金报:长期愿景非常重要,但我想问一个现实的问题,你是否有规模的目标?资产管理机构需要维系一定的规模来负担支出,招聘人才,提供先进的技术系统。
Valérie Baudson:如果你问我,规模多少合适?坦白说,和任何资产管理机构一样,我的回答是越大越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制定一个短期的规模目标,必须在今天或者今年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与中国众多大型机构合作时间很长,合作关系很好。市场有起伏,但是我们都认为合作是双赢的。基于长期的愿景,我们不会盯住一个短期的规模目标,并宣布一旦达不成这个目标,我们就放弃。
中国基金报:全球公司来到中国,如果你问他们的方法或战略,他们会告诉你是全球化+本地化。但哪里要全球化,哪里要本地化,对此你怎么看呢?
Valérie Baudson:尽可能地让本地因素占主导地位,如果你想成功,你需要了解客户,了解市场。即使全球的零售客户心态有共通之处,但市场的成熟度不同,客户类型不同,法规也有不同。所以要想成功,就需要了解市场和客户。我们希望尽可能地当地化,尽可能贴近客户的需求。
中国基金报:这听起来并不难。执行起来的难度在哪里?
Valérie Baudson:这需要很多智慧。我们需要将本地的智慧融入全球性的机构。此外全球机构中的其他市场和国家的成员也需要拥有智慧。也许他们不了解这个国家,不了解特定的城市,不了解法规,但他们需要努力了解资产管理业务在该国的运行方式。
理论上很简单。但是,在实践中,这需要很多讨论和交流。这也是我定期出访亚洲和我今天来到上海的原因。全球性资产管理机构的有效运转需要很多“粘合剂”。在全球范围内,我试图了解我们业务所在国家的具体情况,并确保我们的“粘合剂”能够发挥作用。
中国基金报:最后,你怎么看AI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影响?
Valérie Baudson:像任何技术革命一样,我认为AI是一个很大的技术革命,它会带来非常显著的生产率提升,可使得我们更好地获取信息,对以前没有自动化的事物进行优化。我们可以用它来分析组合管理决策,帮助我们的市场团队更快地制作宣传册,辅助法律团队撰写法律文件等。
我们希望用AI来进一步提升我们服务客户的质量。与此同时,我绝不相信机器明天就会替我们管理组合。人需要成为资产管理的最终把关人,因为我们在替客户管理金钱,这是非常严肃的。总而言之,AI可以辅助人,但永远不会代替人。此外,我们必须在安全的环境下使用它。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