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郑永年:中国人一定要认清现实

郑永年:中国人一定要认清现实

公众号新闻

“修昔底德陷阱”是真实存在的,在过去五百年的时间里,16次大国崛起,其中有12次引发了战争。


在当今世界,中美关系作为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这一次,中国的崛起是否将引发新的“修昔底德陷阱”,如果引发,避免战争的希望在于什么?


近日郑永年教授出版新书《中国叙事》,我们也基于这一内容专访了郑永年教授,就中美关系展开了一场讨论,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口 述:郑永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编 辑:微澜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旧金山会晤”,

意味着中美关系全面向好?


中美关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甚至不止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还是当今世界秩序的两根支柱。


但是,我们看到,从特朗普时代到拜登时代的前段时间,由于美国致力于“贸易战”和“脱钩”,中美关系在很多方面直线下滑,几乎陷入了一种“自由落体”的状态。


这种“自由落体”不仅损害了中美两国的利益,更是给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这几年来,世界越来越乱,俄乌战争还未结束,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冲突又开始了,包括世界上其他的一些地方,也随时可能爆发冲突。


也因此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否将表明世界秩序的走向——如果中美发生直接冲突的话,它不仅是两国的冲突,甚至可能造成世界文明的毁灭。


而随着世界进入AI时代,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只会更加深刻。


这种情况下,有什么办法呢?


只能通过对话。今年以来,美国的各个部长都来中国了,包括香山论坛,我们也邀请了美国国防部部长,尽管美国国防部部长最后没来,但也是派出了代表。


中美之间需要接触交流,所以这次旧金山会晤,人民日报也发文指出,唯有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处理好中美关系,才能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福祉,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这不是空话、套话。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深刻认识到,不是说一场旧金山会晤,就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


中美之间到底要建立一段什么样的关系,大家都在探索,在2021年中美两国元首视频会晤之时,最高领导人就提出,未来50年,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中美必须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


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将决定未来和未来的世界秩序走向何方。


双方都在探索,但是探索的过程绝不是通过以前的相互叫骂、相互媒体妖魔化实现的,它必须是通过对话达成的。


美国方面态度很明确,中美竞争这一点并不意味经过这次旧金山的会晤就会停止,但是竞争归竞争,还是要管控冲突、守住底线。中国同样如此,美国封锁中国、卡中国脖子,尽管中国是想合作,但中国也不怕竞争。


中美关系还是还处于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中,所以不要轻言中美关系马上就向好了。


两个大国的关系既是斗争出来的,又是通过谈判达成一定共识的。


但美国现在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行动赤字,就拿巴厘岛两国元首说好的事情美国做不到一样。


但做不到也是一种事实,因为现在美国政治高度分化,无论是谁当美国总统,很多事情做不到是常态。


这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美国现实,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美国有行动赤字就不跟美国谈,所以这次最高领导人前往美国任重道远,因为这不仅是两国的福音,对世界来说也是如此。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中美两国是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超过世界1/3、人口总数占世界近1/4、双边贸易额约占世界1/5,这不像以色列跟哈马斯的冲突,只是区域性的,一旦中美发生直接冲突,那一定是世界性的。


这其中,还要想清楚的是,中美到底要建立什么样的关系?美国的目标是什么?中美关系变化的目的是什么?


无论是接触也好,交流也罢;竞争也好,对抗也罢,甚至是付诸于战争手段,这些都是手段,不是目的。


到底要建立什么样的关系,两个大国都处于探索的过程中。



中美关系变化背后的现实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需要认清中美关系变化背后的一些现实。


一方面中美两国关系回暖,不爆发直接冲突是可以肯定的,另一方面中美关系最“蜜月”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们不要再梦想回到那个时代了。


与此同时,中美双方也在根据目前的现实不断形成新的共识:


1. 中国不是前苏联


从特朗普时代到现在,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想要通过技术脱钩、技术冷战,再到全面冷战,将中国变成另一个“苏联”,从而拖延乃至终止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以前美国总觉得把中国视作敌人,他就可以把世界团结起来,像以前对付苏联一样,把中国打败。


但这些年下来,美国显然意识到中国不是前苏联,中国具有非常强的韧性。


对全球而言,中国是一个产业最齐全的经济体。


中国人口多、市场大,什么产业都可以在中国得到生存和发展。这尤其表现在制造业领域。或许今天的产业升级受制于地缘政治的影响,但中国既不是过去的苏联,也不是亚洲的较小经济体。


在有效应对地缘政治变迁对产业所产生的影响时,中国无论是国有部门还是民营部门,都在对研发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致力于跨越因为美国西方技术禁运而有可能面临的“中等技术陷阱”。


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也在评估中国的科技能力,很多人也意识到,美国和西方的做法即使能够延缓中国的科技现代化,但不仅封杀不了中国的科技现代化,反而在刺激中国加速科技现代化的步伐。


而所谓的贸易脱钩,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脱钩。


中国只在一些被西方“卡脖子”和“脱钩”的领域实行“被迫替代”战略,而在更多的领域继续和西方挂钩。


哪怕是一些脱钩领域,对中美两国来说也都没有好处,只不过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或者“杀敌一千,自损六百”的问题。


脱钩既不符合两国的经济利益,又不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更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利益,这点共识大家还是有的,上个月美国1000多名科学家和学者支持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呼吁两国大学反对脱离接触也反映了这一点。


事实上,作为一个非西方国家,中国的崛起在西方学术界一直存有巨大的争议。对有些人来说,中国的崛起就是顺应了西方的道路和方法。


西方是这么认为的,中国的不少学者也是这么认为的。曾经有一段时间里,很多人认为,总有一天,中国道路和西方道路会趋于统一。


尤其是八十年代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间里,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很多人都相信中国的改革开放终究会促使中国成为西方那样的市场经济民主政体。


但中国毕竟是中国。中国越发展,只会越来越像文明意义上的中国,而非西方所期望变成的中国。


2. 美国也不是以前的美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巨量财富,而作为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中心,美国的蛋糕在这轮全球化中越做越大,获得了巨量财富,得到的好处比谁都要多。


但随之而来的,美国社会也出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美国的问题不是利益获得的问题,而是内部的利益分配问题——全球化和技术进步所创造的财富落入了极少数人的口袋,收入差异越来越大,社会分化越来越明显,失去了一个健康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公平,这样一系列的内部问题导致了民粹主义的崛起。


美国最早期可以说自己是精英民主,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成员都是从哈佛等名校毕业;到了二战以后持续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叫中产民主或者大众民主,当时美国中产阶层比例最高时达到70%;但现在则是“富豪社会”或者“民粹民主”了,美国中产阶层进一步萎缩,连50%都达不到。


这放在哪个国家受得了?底层得不到好处,中产越来越少,连白人都越来越穷,不搞民粹,可能吗?


所以美国就出现了两种情况:


一方面,政治人物操纵民粹,特朗普之前当选就是民粹主义的必然结果,而在明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的民调也显示,特朗普拥有高于拜登10%的普选优势。


另一方面,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最大的经济体,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其科技能力、企业能力等也都是TOP1,美国内部产生的变化本身就具有外部性,一旦他们解决不了内部问题,就很容易把这个矛盾向外转移,外化成国际问题。


当政治人物决意把内部危机外部化时,内部强硬派纷纷抬头,国家间的冲突不再局限在单纯的贸易领域,而向其他领域扩展。


诚然,在历史上从没有哪个国家,把国内矛盾转移出去就能完全解决国内问题的。


西方的问题,美国的问题,不是其他的问题,就是民主的问题。这种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社会问题,打多久贸易战都解决不了。


中美贸易战解决不了美国的内部结构问题,但美国还是这么去做了,因为它能一定上转移美国的内部矛盾,这点我们要注意。


并且我们还需要冷静地认识到,很多人都在说美国不行了、衰落了,甚至有人说美国很快要垮台了。


但实际情况是否如此?


美国确实在经历着民主危机,尤其是治理危机,但美国很多方面都没有多大的危机。


美国经历的是政治和治理上的危机,但美国的经济体制、科技创新都没有特别严重的危机,因为美国的经济、技术创新和政治是分离的,政治方面的危机不会直接影响到经济面。


甚至经验地看,过去每一次危机似乎都促进了美国的发展进步,不管是一战、二战,还是越战、冷战,包括几次经济危机,都没有阻止美国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为什么会这样?这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研究。


中美关系怎么看:三个回归


再回到这次旧金山会晤来看,无论是在会晤前,还是会晤之后,都能在网上看到一些“吃瓜群众”的“高谈阔论”:

要么叫嚣着说美国发现自己封锁不住中国,所以主动投降认输,邀请中国前往旧金山一叙;
要么说中国被美国的封锁脱钩搞得元气大伤,经济还没复苏过来,需要和美国进行和解;
相对理性的人可能看到了中美之间在很多方面是相互需要,能够进行互补,中美关系缓和是好事。

……



中美相互需要没有错,但如果只是为了这一点而进行交往,那就显得格局小了,没有看到中美关系对整个世界的重要性。


事实上,这几年国人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尤其体现在和美国相关的方面,产生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民族主义的崛起,这也导致国内民间存在一定的民粹情绪。


所以在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自媒体也会将美国和西方进行妖魔化,大家也不交流,就互相叫骂。


甚至有一些人直接走向极端,认为中国发展到现在十分了不起了,真和美国打起来,肯定是中国必胜。


于是,在一段时间里,“超越西方”的声音盛行,人们相信西方已经衰弱,中国已经全面超越西方。还有很多人开始当西方的“老师”了。


比如,最高领导人以前亲自讲我们不输入模式、也不输出模式,“中国模式”不是说要取代西方,只是提供另一种选择。但可能我们的一些相关部门在宣传时没有说清楚这一点,在学术界也存在一些人到处提,中国模式是最好的,已经超越了西方。


我们总是批判西方的冷战思维方式,但有时候我们脑袋里的冷战思维方式也很强大。




我们有些地方确实需要反思。中国发展得太快,就更应该避免暴发户心态。现在中国有些人唱得太高调了。


我觉得国内极左、极右还是要少一些。“高级黑”和“低级红”都太多了,这些东西一被放到国际层面反而损害了自己国家的形象。


民族主义不可避免,中国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让很多人产生一种自发的民族主义情绪,这种民族主义情绪绝对是正能量的。


中国也需要民族主义,但中国不需要非理性的民族主义。


非理性的民族主义虽然能排解一部分情绪,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式,很大程度上反而是恶化问题的方式。


比如社交媒体上充斥着的一些民粹情绪,无论是针对中国企业家,还是针对外企的,如果是正常的批评还好说,但往往更多是无端的攻击甚至是人身攻击,这些对我们国家的企业家和外企都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进入新的时代,既需要人们对民族的自信,也需要保持虚心的学习态度。这就需要塑造新型的理性民族主义精神。


从这个视角看,人们应当花大力气纠正目前日渐盛行的民粹性民族主义。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发动新一轮向其他国家学习的浪潮。文明的进步都是在开放状态下取得的。


中美两个大国,在地球的两端,没有谁说可以完全打败对方,也不是说过了今天,中美两个国家就此在地球上消失。


两个国家如果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交流,世界的大局就算稳定了;一个国家理性、另一个国家“钻牛角尖”,可能会吵架,但吵的力度和频次能克制住;一旦两个国家都变得情绪化的话,那是最麻烦的。


所以就还是我过去一直所呼吁的,当今的世界需要三个回归:


回归基本事实,回归科学,回归理性。


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做?


旧金山会晤之后,摆在世界的面前是一个新的大变局时代,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国该如何做?中国又该如何创造自己的战略机遇期,我有3点建议:


1. 讲好中国故事


面对新形势,我们更要讲好中国故事,为什么?


就是为了让其他国家承认中国的崛起,接受中国的崛起,跟中国分享共同的发展成果,这个非常重要,也是我在《中国叙事》一书中提到的观点。


我们一直说国际社会有硬力量软力量,光有一个硬力量,没有软力量,人家就把你的硬力量称为威胁。


那么软力量的标志是什么?


第一,愿意来读懂中国;第二,能够了解中国;第三,接受中国;第四,不仅接受了中国,还向其他人传播中国的理念,传播中国的实践经验。


但这里还有个前提,是我们要自己读懂自己。


我们老是说读懂中国,要西方人读懂中国,问题是我们自己读懂自己了吗?


我们没有,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只站在一种价值观里解读中国。


要么是基于西方的价值观解读,用西方的相关理论、西方的意识形态来衡量中国,最后走向极端,变成了批评中国;


要么是过度站在民族或者民粹主义的立场来看中国,从而走向另一种极端,变成了谁批评中国,谁就是敌人,这两种视角都是不准确的。


我一直提倡说,中国的发展一定要把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大历史观”和中国近代两次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历史观”和改革开放40年的“近历史观”结合起来看,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


中国有几千年不中断的文明,近代以来有成功的革命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有成功的建设经验。


80年代初,中国人均GDP不到300美元,去年达到近13000美元,以前还没有中产阶层,我们现在有4亿中产,更重要的是我们过去40年让8亿多人口脱贫,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07、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有30%以上。


所有这些数据在世界经济史上都是奇迹。


更具体地说,中国的另一种制度选择的故事就是要讲好三个“可持续”,即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稳定,政治有可持续的支撑和领导。


从制度入手来叙述三个“可持续”,基本就可以把中国的另一种制度选择讲好、讲清楚,从而把中国的经验转化为基于概念和理论的“软实力”。




2. 当务之急,打造国内统一大市场


尽管中美关系朝着缓和向好的态势发展,但如果我们放眼全球来看,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世界各国的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


在这众多国家里面,中国的情况还算是不错的,至少对世界经济起着正面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经济上国际大循环的动力正不断减弱,中国的当务之急,是构建起国内大循环动能发展。


能够看到,中国国内大循环有几个很好的基本面:

1. 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以及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
2. 中国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即企业)、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以及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

3. 中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中国国内大循环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尽管我们有4亿中产了,但是占全体人口比只有不到30%。


与亚洲四小龙进行对比的话,这个比例必须超过50%,甚至达到65%到70%才能被称为中产社会,所以我们的中产增长空间还是很大,如果到2035年有七八亿中产的话,才是一个真正的中产社会。


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不断“提振内需”,建立一个消费社会。


并且,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还尚未打造好国内统一大市场。


我甚至建议将二十大提出来的制度型开放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首先应用到国内的大循环上面。


为什么这么说?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在于建立共同的规则、规制、标准和管理。


拿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来说,世贸组织不仅仅是一个贸易组织,更是一整套规则,成员国需要接受并愿意服从规则。世贸组织是一个仲裁机构。中国入世,意味着我们跟外部世界接轨。而为了入市和世界接轨,我们改革了自己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也正是因为2001年的中国入世,才使得中国经济又迎来了一波腾飞。


但是直到今天,我们内部的规则还没有统一起来,从而导致中央颁布的一些政策一到地方就变形,政策本身没问题,出发点也是好的,但落到地方的执行层面就一言难尽了。


中国的企业有时候也存在这种情况,中国民营企业都喜欢跟外国的企业做生意。这里面就是规则问题,中国企业之间的生意不受规则约束,甚至没有规则,成本就很高。


没有统一的规则就意味着没有统一的市场,导致中国的市场大而不强。


3. 开放、开放,再开放


当我们力图通过国内大循环做大中国的内需市场时,始终不能忘记的一点是:


开放、开放,再开放。


自特朗普时代以来,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战和脱钩,而中国没有走上苏联的“冷战”道路,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中国的领导人一直强调要把大门打开,打得更开,深度融入世界。


美国政府之前搞贸易战,是行政当局的逻辑,用纳税人的钱和行政的力量搞所谓“再工业化”,让资本重新回流美国。


但“脱钩”不是资本的逻辑,不是科技的逻辑,更不是市场的逻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美国芯片三分之一都销往中国,这怎么可能“脱钩”呢?


同时,美国内部不是铁板一块,我们也不要把美国视作一个整体。美国不是拜登的美国,也不是特朗普的美国,美国是由很多群体和利益集团组成的,他们相互制衡影响着中美关系的走向。


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美国白宫和军方倾向于跟中国脱钩,但华尔街和硅谷不想。


华尔街之所以支持向中国施压,是希望中国更大程度地开放,让他们赚钱。我们和外国驻华商会交流时发现,没有多少企业想离开或自愿离开中国,并且从历史上看,是白宫听华尔街的,而不是华尔街听白宫的。


只要美国还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只要中国保持开放,在中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产人群还在迅速扩大的前提下,美国资本是不会放弃中国市场的。


反之,如果中国选择封闭,那么美国所有的既得利益群体才会真的团结起来对付中国。


并且,更值得注意地一点是,中美关系可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组关系,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关系。


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也不是说利益完全一致,我们与其他西方国家同样有许多可以合作共赢的空间,更不用说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当然,在如何开放上我们也需要落实到更具体的方面:


1)更针对性、精准性地开放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进一步增长,社会利益多元性的进一步增加,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社会阶层对于开放的需求也更加各异。


与此同时,各个社会群体在利益诉求上抱团开展对外交流和往来的力量也在增强。


由社会层面开展的对外开放,要远比政府层面的需求更为精准,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构建更丰富的开放网络,形成更多的开放节点,我们也因此能够更针对性、精准性地开放。


比如你要拉住华尔街,就要看到美国的优势在哪里。华尔街对实体经济不感兴趣,他的优势和兴趣点在金融、互联网,关键技术领域。


对日本和欧洲呢?可能就是开放制造业的部分。从中国为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要吸取美国的教训,就要在精准开放中弥补自身短板。各方面要平衡。


中国近代史到现在也始终印证着一点:开放就成功,封闭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2)思想上更加开放


我们不仅仅要开放,还要尽可能做到“单边开放”。


什么是“单边开放”?就是你不向我开放没关系,我向你开放。


“单边开放”相对应的是“对等开放”,对等开放就是说只有你向我开放,我才向你开放。


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40年后,我们已经有能力实现单边开放。就算美国和它的盟友还要和中国进行“贸易战”,我们在有些领域也要单边开放。虽然原则上美国非常强调对等开放,但美国在很多方面永远是单边开放的,比如说人才政策,美国的人才政策永远单边开放。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人才跑到美国去了。


同样,中国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很多方面也是单边开放的结果。80年代我们刚刚改革开放,没有资本,就实行单边开放、打开国门“请进来”,先请海外华侨资本进来,再请国际资本进来。90年代后加入WTO实行接轨政策也是单边开放。


并且,除了“单边开放”,还要在思想、精神方面进一步地开放。


事实上,中美两国过去很多时候都是在向对方讲一个政治故事,而忽略其它很多可以讲地东西,使得两国在思想层面陷入了局限。


今天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需要我们不断开放,显示出更具包容性、实事求是的态度。


要记住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表达一下情绪,最终促成国家利益最大化才是我们要做的。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中美之间的良性竞争不是零和博弈,地球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的发展。


中美两国各自的成功,是两国人民的幸事,也是世界人民的幸事。


如果喜欢
请点下“在看”再分享到朋友圈。


“博士悦读”是专业的MBA、EMBA、DBA咨询服务平台,为在职人员提供一站式学历学位以及高管培训的最佳方案,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苏州、青岛等教学区任意选择。(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更多“MBA/EMBA/DBA”课程)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在职“MBA/EMBA/DBA”课程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中国妈妈在伦敦居民区被撞死,华人一定要小心这种恶行...秋田犬站桌边盯小主人做作业,桌下美腿超吸睛:要认真哦非理性繁荣结束,新国货要认清的五件事 | 2023“新国货榜样”榜单出炉曾仕强:中年以后,一个男人若有这种福气,一定要好好珍惜!许倬云:要认识到自己是活生生的“人”乌克兰终于认清现实,中国竟是俄罗斯最后的希望!国际秩序或将生变!郑永年:台湾大选后,如何推进国家统一?一百五十三 忆苦思甜一定要认识自己的弱点!才能改变!郑永年;我对未来十年的判断【信息量大】郑永年:当下的严重问题,只有一条路了郑永年:我对当下形势的判断郑永年:别急,中国也会出现马斯克的郑永年:如果中国知识圈持续“下行”,那么将会面临一个全面弱智时代男人“想爱你”和“想睡你”的区别,女人一定要懂!我的声明:关于杨和柳删除我的留言事件原委遭同胞匿名举报,多名德勤中国员工被开除!有人升职前夕被炒,网友:中国人只坑中国人......郑永年:我对未来10年的判断郑永年:我们要先做好人才机制,才能出现乔布斯、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对话郑永年:中国周边形势日益严峻,对美可考虑单边开放全美警戒!华人一定要注意安全!尽量不外出!吃柿子一定要认这个品种!自带花朵蜜香、空气口感、爽脆多汁,每一口都是幸福感!人民日报:中国孩子,一定要知道这些“强国知识”华人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粮食券被盗刷已开始泛滥。许小年:中国人对手机的迷恋几乎是无以复加的终于要认真下雪了!哪款铲雪机可以根治“铲后抑郁”?郑永年:不论选举结果如何,台湾跑不掉的中国人一定要认清现实郑永年: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底气和前景一百五十四 周庄郑永年:中国为什么要建设“金融强国”?从复旦嫖客到上海疫情:中国人一个顽固的性格基因忆梦文城的各位朋友,各位版主辛苦了,祝你们中秋节快乐!【图解】“一人一码”“一人一档”“一人一卡”,上海出台工程建设领域从业人员管理服务体系实施意见→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