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震后的四天
澎湃新闻记者 吕新文 实习生 张心怡 许林杰 赵赛欣
地震后的第一个晚上,王岗坪乡爱国村的杨万龙彻夜未眠。当晚余震不断,对面大山时不时出现垮塌,他能听见落石滚进河里的巨大响声。
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9月8日晚,“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省市(州)县前线联合指挥部通报:截至8日12:00地震已经造成86人遇难,其中甘孜州50人、雅安市36人遇难,另有35人失联。
信号中断、道路损毁,为了抢抓黄金救援的72小时,救援人员乘坐橡皮艇“强渡”大渡河,再步行挺进灾区“孤岛”。面对湍急的溪水,特警队员们用身体和绳索搭成桥梁,打通生命救援通道,成功将被困群众转移。
9月6日10时30分,接爱国村群众线索,一栋倒塌建筑物下埋有两人,森林消防支队立即搜救。
震后互助
泸定县磨西镇处于这次地震震中位置,震后多处房屋受损严重。
磨西镇一家民宿店长张文(化名)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忆,地震时他正在沙发上办公,跑到店门口就不知道往哪跑,店里房屋和设施都在晃,店外也有各种建筑物件掉落,“进退两难”之间还是跑了出去。
店里房屋设施受损严重,好在没有人员受伤。在地震前一天,客人基本都退房了。但9月5日地震后,原本退房的部分客人又回来找到张文。在张文的带领下,5名住客前往分发防疫物资的仓库领了帐篷和物资,暂时安顿了下来。张先生介绍,这几名住客现在已经转移到了康定。
民宿周围村庄受损也很严重,张文这几天去协助救援队救援,他把店里的各种物资拿出来带着,在救援的途中发给有需要的群众。张文说,“每一件事都很难忘,救援队员携带各种救援设备和物资,负重三五十斤的情况下还要去上山下山、抬伤员、帮助村民转移。”
在海螺沟的游客卢义(化名)因为地震一度滞留。地震来的突然,卢义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床脚撞到,“胳膊和腿都受伤了”,之后她和男友跑到了安全地带。
为了安全,民宿的老板将他们带到家里同住。震后第一晚,卢义一行4人、当地村民6个人一起住了一晚。
卢义所住的民宿位于海螺沟较低的位置,民宿房屋背后的路紧挨着悬崖。地震后,路面塌陷了将近一米多,“挺危险的,如果再继续塌陷,整个房子可能会跟着路面一起坍塌掉下去。”
“我们吃的都是村民下的面条,待我们都很好。如果这次地震没有他们的话,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卢义回忆,“那是个小小的村落,我们以为地震后大家都会是很崩溃的状态,但大家一秒都没有停歇,就开始搭帐篷、做饭,每个人都特别友善、团结。我们在那儿吃饭,旁边就有村民过来跟我们聊天,让我们不要害怕。”
雅安市石棉县也在地震中受灾严重。
地震发生时,在石棉王岗坪乡爱国村当村小老师的杨万龙正在学校里,地震带来的摇晃让人站不稳,在晃动楼梯上她几乎是“手脚并用”朝楼上爬。“我爬到一半,就发现学生已经跑到了楼梯口,我赶紧招呼他们不要下楼,集中到墙角先蹲着。”杨万龙说,很快地震结束,她立即和其他老师、村民将学生转移到空旷地带。
9月7日10时,救援人员将爱国村受伤群众转移至救援直升机。
救援力量汇聚
王彬经历过2008年“5•12汶川地震”,他在泸定县城开宾馆。9月6日,他告诉澎湃新闻,泸定县城已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物资充足。地震发生时,宾馆的房屋结构未受损,他和店里的顾客第一时间跑出来逃生。地震发生没多久,消防救援人员就陆续来到县城展开抢险救援工作。
在泸定县磨西镇开客栈的叶先生9月8日晚间告诉澎湃新闻,地震发生后,他和家人被安置在磨西广场避险,住在帐篷里。因为帐篷有限,他选择睡在自家车里,腾出帐篷的空间给别人。每个帐篷由一二名志愿者负责。广场上已恢复了公共照明,还可以给手机充电,生活上方便了一些。
叶先生称,这两天,陆续有企业、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运来,附近没有受灾的村庄也捐了一些肉类,没受灾的村民还给他们送来做好的饭菜。磨西广场上的受灾群众还从自家的冰箱里拿出来一些物资。8日,他和其他几位志愿者一起给大伙做了几顿饭:早饭煮稀饭,配着饼吃;午饭做了一锅土豆炖排骨和一个素菜;晚饭是回锅肉和西红柿炒鸡蛋,“米饭管够”。
地震发生后,叶先生在附近做志愿者,帮助救援人员搭建帐篷、运送物资等。忙活了几天后,他今天才有空补录上自己的志愿者信息。
小学成了当地临时避难点。泸定县燕子沟镇新兴村的村民杨燕(化名)说,地震后,部分村里人集中在一所小学避险,搭了几十顶帐篷,中午就在大院里支起锅煮饭。“大家有什么拿什么,一起来做饭。”很多救援力量来支援,车辆从她家门口经过,“什么车都有,消防的、医院的、武警的、送物资的,接连不断”。
除了民间自发救援,截至9月8日9时,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共调动甘孜、成都、雅安、德阳、凉山、资阳、乐山、眉山、攀枝花、训保10个支队,1095名消防救援人员,270辆消防车,17头搜救犬,36艘舟艇驰援震区,全力投入被困人员搜救、危房排查、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等抗震救灾工作。
“孤岛”救援
为了挺进道路中断的“孤岛”四川雅安石棉县草科乡,9月6日,四川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的消防员星夜“强渡”大渡河,历时近12个小时,徒步行进30余公里,成为第一支进入石棉县草科乡的国家专业救援队伍。
在此次救援抢险的过程中,另外一支特殊的队伍——成都消防飞鹰航空救援队突破极限开展侦察,为震中灾区架起了空中“生命桥梁”。
救援人员夜渡大渡河赶赴灾区。
9月7日15时01分,成都消防支队“飞猫”高空绳索救援队架设绳索系统,转移被困群众。
救援人员利用绳索和身体在河流上搭建“生命通道”。
据微信公众号“四川消防119”消息,9月6日,飞鹰航空救援队接到从空中转移草科乡被困群众的任务。队员们一边开展救援行动,一边同当地群众一起对杂物进行清理,仅用了不到1个小时,就成功开辟完成2个大型直升机起降点,实现了人员和物资的循环运输。9月6日15时40分,飞鹰救援队安全往返2个架次,营救被困受伤群众14人,其中危重伤员3人。
为了将困在石棉县“孤岛”里伤员运送到医院,在石棉县参与救援的消防队员们彻夜未眠。现场发回的视频显示,6日凌晨,在攀枝花森林消防支队的协助下,不少从上游转运而来的伤员被送去了医院。经过近4个小时十几个批次的运送,150名救援人员于凌晨6时全部渡河完毕。
村民杨万龙说,救援队员“橙色身影”的出现,让村民们感到慰藉,救援队员的到来给村民们带来了安全感。
9月8日,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的消防员们来到草科乡中心小学给孩子们做心理疏导,过程中被孩子们追着要签名,孩子们说很感谢消防员叔叔前来帮助,想把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记下来。
前述被困游客卢义告诉澎湃新闻,地震后第二天,一支由四川特警组成的救援队伍到达当地,当天下午,她和其他游客一起,跟随特警向外转移。“出发的时候大概是下午5点,我们一路翻山越岭,走的全是那种野路。”卢义说,经过的好几处地方都很危险,“被坍塌的山体和落石掩盖住了,已经完全看不见(路)了,脚下很松,我们要从那上面踏过去,每一步都要踩两下,踩实了才敢走”。
“特警一直就跟在我后面,鼓励我放心走,给了挺大的勇气。”卢义回忆,这样走了三个多小时,到了一处河滩,特警冒险用树木临时搭了一座桥。“很险,桥底下水流湍急,他们用手扶着我们,一个个通过。”
又过了几个小时,卢义一行方才到达景区门口的临时救助点,吃到了特警提供的晚餐。“应该是我这两天吃得最好的一顿,当时都哭了。”卢义告诉澎湃新闻,在临时救助点歇了一晚上后,她在警方帮助下踏上了返家的行程,先转移至康定,最终在9月9日乘车回到湖北武汉。“从震区转移出来后,我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之前是刚刚睡着,有一点余震,我就马上醒了,条件反射一样弹起来,拉着男朋友就想往外面跑。”
“特警、消防,还有各种民间救援队,真的是太了不起了。”对于这次脱险经历,卢义颇为感慨,“那些路特别难走,我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蹚出一条道的。”卢义称,等地震过后,还会再去四川,“因为那是个很美的地方,我们也感受到了当地村民的善意”。
地震发生后,凉山森林消防指战员一直奋战在石棉县草科乡,搜索救援被困群众、转移伤病员和物资、宣传避险知识、做灾区群众心理安抚工作。9月9日,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森林消防指战员披上雨衣,背着灾民最急需的帐篷、汽油,揣着月饼,再出发,为距离石棉县草科乡乡政府最远的和坪村灾民安置点送去节日的慰问。
在安置点,大家一起做的饭。受访者供图
遗憾受损的文物
泸定地震发生后,泸定桥和磨西会议旧址两处文物的现状令外界关注。当地群众提供的视频显示,磨西天主教堂外墙开裂、立柱变形;神甫楼外墙也出现开裂,屋顶有垮塌,砖石、瓦片散落一地,房屋结构受损。
泸定是川西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县境内有“高万丈”的二郎山、“蜀山之王”贡嘎山、风光秀丽的燕子沟以及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此外,泸定也是革命历史名城,境内有泸定桥、磨西会议遗址等景观文物。
1935年5月29日,红军长征抵达磨西。当晚,在磨西天主教堂神甫楼,毛泽东召集同行的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陈云、邓小平等召开会议,史称“磨西会议”,对红军通过泸定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次日凌晨4点,部队离开磨西,途中接到了先遣团派人送来的红军飞夺泸定桥成功的消息。
泸定桥始建于1705年9月,于1706年4月投入使用,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该桥因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飞夺泸定桥”战斗而闻名中外。
澎湃新闻从甘孜州相关部门获悉,泸定桥未在地震中受损,目前为安全考虑,景区处于关闭状态,正在排查隐患。而磨西会议遗址则遭到了一定损坏,严重程度需要专家进一步鉴定,目前已将现场围了起来。上述部门表示,“(灾区)还有哪些文物在地震中受损,政府部门正在进行排查。未来如何进行修缮、保护,会进行研讨。”
据封面新闻报道,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文物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部署开展灾后文物排查和临时保护工作,防止余震对受损建筑造成二次破坏;同时做好相应准备,适时组织专家赴现场勘察,尽早开展保护修缮,恢复遗址原貌。
鲜水河断裂带
此次泸定地震余震情况如何?地震背后的震源机制是怎样的?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甘孜州泸定县附近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此次泸定县6.8级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附近,初步震源机制解释为走滑型破裂。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原研究员陈会忠分析表示,鲜水河断裂带是我国青藏高原东部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南与安宁河断裂在康定一带相接,北与甘孜—玉树断裂相接于东谷、甘孜一带,是我国动力作用环境和地壳运动变形最强烈的断裂带之一。该断裂带历史上具有较高的地震活动性,曾发生多次强烈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1900年以来,此次泸定6.8级地震震中附近200千米范围内,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9次。其中,6.0-6.9级地震15次,7.0-7.9级地震4次,震级最大的为1955年4月14日四川甘孜州康定县7.5级地震(距离本次地震约53千米),时间最近的为2022年6月1日四川雅安市芦山县6.1级地震(距离本次地震约120千米),空间距离最近的为1975年1月15日四川九龙东北6.2级地震(距离本次地震约32千米)。
在大陆板块活动影响下,巴颜喀拉块体活动较为强烈,近代在这个块体边缘发生了多次大地震,例如和田,昆仑山口,汶川,玉树,芦山等大地震,此次地震,也是发生在这个块体边缘。
四川地震局认为此次地震为主余震型,发生更大的地震可能性不大,但要注意强余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