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孤岛”村,泸定强震救援60小时
3根木头拼成桥面,2根在一侧成了扶手。姚强强从队友手中接过躺在担架上的伤员,和坐在背椅上的老人。“一天一夜,也就过了七八十趟桥吧。”
陆路不通,救援人员决定用两艘动力橡皮艇渡河。水里漂浮物很多,夜间要避免树枝缠进发动机。一个小时后,11人1犬到达挖角村码头。
和坪村与外界“隔绝”约48小时。地震后没网也没电,救援人员到达时发现,四个四五十岁的村民在没塌的前屋打牌。
南方周末实习生 彭乐怡 郑佳妮 卜小展
发源于青海阿尼玛卿山脉的大渡河,上游自北向南流至四川,中游经泸定、石棉转向东流,于乐山城南注入长江支流岷江。这条充满红色记忆的河流,其流域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最高烈度达9度。截至8日8时,地震已造成82人死亡,其中甘孜州泸定县46人,雅安市石棉县36人;地震还造成35人失联、270余人受伤(其中危重伤4人、重伤62人)。
地震震中在泸定县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震中20公里内分布着磨西镇、燕子沟镇、得妥镇这3个乡镇。震后48小时共发生3.0级及以上余震14次,其中9月7日2时42分在四川雅安市石棉县发生的4.5级地震是目前最大余震。
断水、断电、断网、断路,地震受灾村落像一座座孤岛,散落在大渡河两岸。72小时黄金救援期,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救援与居民自救,在大渡河畔展开。
新飞夺泸定“桥”
“7、6、5……”9月5日中午地震发生时,距离泸定县55公里的康定市,姚强强听到了地震预警倒计时的声响。他没有着急跑,而是换上了消防工作服。
28岁的姚强强已经做了7年消防员。前几天他和队友刚在泸州灭山火,从重庆界扑到了贵州界,回来后还没怎么休息。
换好衣服的时间,姚强强就收到救援任务,目的地是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5日下午1点,姚强强所在的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队共110人向震中出发。在离磨西镇四五公里的地方道路中断,他们下车,带上工具,跑步前进。
110名消防员被分为两组,其中77人继续往磨西镇行进,那里离震中仅有7公里。另外33人前往得妥镇进行救援,该镇距震中只有9公里。姚强强是往磨西镇方向,一路上要小心山体滑坡,还要注意滚石。
磨西镇杉树坪村离震中不到3公里。地震时,家住杉树坪村的张伍强正准备吃午饭,突然“地动山摇”,震了二三十秒,人都站不稳。四十多岁的张伍强在村里经营两家民宿,旧的那间民宿已经成了危房。
张伍强经历过2008年汶川地震,这次身在震中,他觉得震感比14年前“严重得多”。张伍强一家三口和丈母娘跑出家门时,街上都是惊魂未定的邻居,有人被掉下来的砖头砸破了脑袋,有的房子整栋垮塌。
张伍强一家开始自救。他们不再进到室内,而是找了一个空旷的地方搭了帐篷,在里面吃东西和休息。丈母娘受到惊吓,血压升高,张伍强随即带上家人去往成都看病,“我们没有24小时核酸,但是情况又比较特殊,最后还是同意我们上高速去成都。”
在张伍强惊魂未定时,姚强强和队友到达了磨西镇中心。他们是第一支到达震中的救援队伍,到达时距地震发生约一个半小时。与当地政府对接后,他们知晓受灾更严重的地方在青冈坪村,村里居住着一千多人。姚强强所在的77人救援队伍又不停歇地赶往青冈坪村。
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的救援人员搭建了一座木桥,将伤员转运到安全地带。 (姚强强 / 图)
5日下午三四点,救援队伍被燕子沟河挡在了村外。燕子沟河是大渡河的支流,因为降雨,再加上滑坡的山体,河水又急又浑,浪声震天。必须要渡河,救援队伍才能把村子里的伤员转移出来。
没桥就搭一座桥。姚强强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通过无人机和人员勘查,救援队找到一处适合架桥的位置,随后从山上砍了4棵树,截成5段,刨去侧枝,留下十余米长的主干。“树是叫不上名的杂树,木头特别沉,七八个人才抬得动一根。”
木桥很简陋,3根木头拼成了桥面,2根木头在一侧成了扶手。踏上木桥,救灾人员向青冈坪村进行搜救。村庄建在山上,房屋散落,地震后不少已经倒塌,村民受伤被困。
转移工作开始。救援人员先用竹竿做成简易担架,将伤者固定好后就往山下抬。近的要走一公里,远的要走三四公里山路。遇上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救援人员就背着下山。
姚强强负责接力通过木桥。他从队友手中接过的,有时是躺在担架上的伤员,有时是坐在背椅上的老人。他小心翼翼踏上木桥,每一脚确保踩稳后,再移动另一只脚。他不敢把脚抬高,因为中间的木头没有支撑,比较“软”,步子大了桥就不稳。
“一天一夜,也就过了七八十趟桥吧。”姚强强说。
过桥后,姚强强再将伤者传递给下一环的队友,6人一组,将伤员转送至4公里外的救护车上。转送的路上基本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得走河道、避落石、翻越随时可能滑坡的山,为保障伤员不被二次伤害,救援人员须得又快又稳,花上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能将伤员送至救护车。继而返回、再次转运。
6日凌晨3时,因担心余震,十几名救援人员露天睡在了青冈坪村的村委空地上。白天蹚水抬人,他们的衣服鞋子基本湿透,晚上山区气温只有10℃左右。他们燃起篝火,将衣服鞋袜放在火旁烘烤,村民从家里拿出被子,盖在他们身上。实在困极了,就头挨着头冲着火堆入睡。
堰塞湖危机
通过燕子沟河上临时搭建的简易木桥,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宣传处长陈维奇跟随的一支救援队伍进入磨子沟村,将24名重伤员抬往安全地带。之后,救援人员立即赶往磨西镇共和村。
在泸定县,与震中直线距离约4公里的共和村是救援人员较晚到达的地方。陈维奇介绍,地震之后,共和村断水断粮断电,道路中断,车辆无法通行。
共和村有5个村民小组,有340多户、1209人,依托于当地景区,民宿有48家。一位民宿老板介绍,地震后村道断裂,几处山石将村里唯一一条通向外界的路堵住,从村里出去的唯一办法就是爬山,电力和信号也都断了。
5日下午5点多,共和村的电话终于打得通了。一位人在成都的村民终于知道了家里的情况——在这个短暂的电话里,她的家人报了平安,并说了村里情况:“有人遇难,有人受伤。”但信号断断续续。
救援人员尚未到达的时间里,村民们聚集在村里的空地上。路灯是太阳能的,不至于毫无光源;上述民宿老板把民宿里的矿泉水全都搬到空地上,解决村民饮水问题。村委会有帐篷,用支架搭起了几米宽的篷布。
6日凌晨三四点,救援人员终于翻过山来到村里。民宿老板看到有些队员已经走不动了,马上拿着矿泉水迎上去,“有几个人不好意思,谢绝了”。
从磨子沟村到共和村的路程有三十多公里,救援人员只能走山路——他们翻过一座山脊,中间几次路过山体塌方处,步行四个多小时到达共和村。
救援人员统计了村中的伤亡情况,重伤6人,遇难3人。6日早上,直升机在村里的空地上降落。四川省地震救援指挥部及时调来3架直升机,将6名重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区。但村里通向外界的道路依然被山石堵着,村里的拖拉机、装载机都被开到路上清除山石。
也在6日早上,严周(化名)开车从甘孜州赶回家——得妥镇湾东村,但半路上得知,通向村里的路已经断了。他在凌晨5点刚接到村中家人报平安的电话:“人没事,但家里的房子已经没了。”
地震发生后,湾东村右岸山体垮塌,阻断湾东河右主支沟形成堰塞湖。湾东河也是大渡河支流,堰塞湖距大渡河交汇处约4公里。
面对受堰塞湖威胁的湾东村、紫雅场村被困村民,救援人员开辟水上救援通道。6日6时,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两百多名救援人员分两个部分展开救援行动:凉山支队支队长带领103名指战员,携带6艘动力橡皮艇和相关救援装备向紫雅场村开进,排查险情、救治伤员和转移被困群众;阿坝支队副支队长带领另一部分救援人员,负责全时全程观测湾东村堰塞湖态势,为舟艇转移被困群众进行安全预警。
阿坝森林消防支队汶川大队消防员彭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突击队驾驶3艘橡皮艇登陆后,徒步翻山向湾东村开进。到达湾东村后,他们采用绳索救援办法——先由1名救援员攀爬七十多度陡坡后放下绳索,后续人员通过绳索将伤员背下山,再通过水路转运伤员。
6日下午,结束搜救任务后,阿坝森林消防支队救援人员沿水路返回途中,发现湾东河里漂游着两头猪崽,救援人员将猪崽捞起,运送上岸,并联系了村里的主人。
与此同时,四川省水利厅抗震救灾工作组表示,监测发现湾东河河道已恢复过流,预计堰塞湖库容不会出现大幅增加。湾东河末端汇入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库区,该电站腾出约3000万立方米库容,能够完全消纳湾东河堰塞湖滞纳水量,堰塞湖对大渡河干流及大岗山电站下游影响不大。“湾东河堰塞湖风险总体可控。”前方工作组人员对媒体表示。
9月6日,面对受堰塞湖威胁的被困村民,救援人员开辟水上救援通道。 (四川森林消防 / 图)
强渡大渡河
谭昊所在的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在震后第3个小时接到紧急救援任务,但目的地不在泸定县,而是雅安市石棉县王岗坪彝族藏族乡。
王岗坪乡距震中23公里,位于此次地震最大烈度9度范围的边缘。石棉县在5日12时56分发生了一次4.2级地震,是泸定地震的余震。
载有100名消防员的14辆车队从凉山州西昌市出发,经过4小时车程,谭昊抵达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唯一的前进道路被阻断,车队无法继续前行,此地距目的地还有7公里左右的车程。
石棉县在泸定县正南方,省道211是二者之间最近的陆路,沿路奔腾的大渡河是最便捷的水路。谭昊觉得,进入石棉县沿着211省道从南往北行进的过程中,路变得越来越难走,耗费的时间越来越长。
不只省道211受损。震后第27个小时,四川省累计核查各级公路12031公里;高速公路全线畅通;S217线、S434线多处断道,农村公路阻断15条,已抢通4条。
陆路不通,谭昊所在的救援队选择了水路。5日晚上9点,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决定用两艘动力橡皮艇向大渡河上游前进10公里到达王岗坪镇的挖角村,每艘橡皮艇可乘坐6人。
一个小时后,第一批11人1犬到达挖角村码头。两艘橡皮艇返回继续接人渡河,夜晚需要照明,因此每艘需要两人操作。大渡河两岸均是高山,地震后水里漂浮物很多,尤其要避免树枝缠进发动机。
留在挖角村的7人1犬组成了前突小队,开始往受灾更严重的草科藏族乡方向前进,并沿途对被困人员进行搜救。他们发现一名被垮塌山体掩埋的村民,但村民被救出时已无生命体征。6日凌晨4时,将遇难者遗体交给家属后,前突小队在一隧道口休息,至两个小时后天亮。
挖角村村民梁红直到6日10时才乘坐冲锋艇回到家中。地震时他在石棉县城25楼的房子里,房子摇得厉害,上高中的老大当时就吓哭了。去幼儿园接上老二后,梁红联系不上在挖角村的父母,心里着急,立马报名加入救援志愿者。
看到震后的家乡,梁红心里酸酸的,想哭。房子垮塌得厉害,还有一些邻居也失联了,幸运的是父母都平安。安置点就在梁红家门前,他帮着搭了许多帐篷。
梁红回到挖角村时,7人1犬前突小队已到达石棉县王岗坪乡爱国村。村里受困村民九百余人,地震造成至少5人遇难、4人重伤。重伤员需要转运,村委会储存的食物可供院内一百余人坚持10天。
6日14时,渡过大渡河的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大部队也来到草科乡,成为第一支到达的国家专业救援队伍。
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在草科乡开辟了机降场地,草科乡与外界实现了空运畅通。在地震后29小时,通过直升机,救援人员共转运草科乡伤员13人,其中重伤员3人,轻伤员10人;搬运保障物资108箱、救灾帐篷300顶、折叠床64张。
9月6日下午,救援人员在石棉县草科乡开辟直升机机降场地,转运伤员。 (四川森林消防 / 图)
余震与家园
救援队伍进入草科乡后了解到,草科乡下辖的和坪村是石棉县最后一个受灾“盲区”。
7日12时30分左右,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两组共57人到达和坪村。他们发现,和坪村是草科乡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老房子倒塌较多,有人员伤亡。
救援大部队到达村庄时,和坪村与外界“隔绝”约48小时。
34岁的胡显禄是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代理教导员,多次参与地震救援。在和坪村,他感受到村民的“不舍”——对食物的不舍,对猪的不舍,对家的不舍。
在他的讲述中,一户村民的房屋已经塌了,房梁压在了洗衣机和冰柜上,夫妻俩不愿意走。他们舍不得冰柜里的肉,因为地震后能吃的东西不多,想带着。
经过来回勘查和安全员评估,救援人员决定冒险试一下。固定好房屋,清除了冰柜周边的杂物,救援人员小心翼翼将冰柜往外挪,这时候哪怕一个轻微的余震,房子都会再次塌下。地震后48小时共发生3.0级及以上余震14次,余震发生位置与部分鲜水河断裂带较为吻合。
幸运的是,冰柜挪到了门口。一打开,满满一冰柜的猪肉。除了冰柜,救援人员还将一盆猪油也“转移”了出来。
74岁的杨玉珍舍不得自己养的猪。杨玉珍一个人住在山上,地震震塌了她的房子,但是她不愿意离开,因为她走了的话,猪就没人喂了。救援人员评估后,决定继续劝说她转移,并承诺将猪也一并转移,杨玉珍这才同意离开。
还有一户人家,后屋塌了,前屋没塌。地震后没网也没电,救援人员到达时发现,四个四五十岁的村民在没塌的前屋打牌。
48小时过去了,救援还在继续。7日中午12点半,四川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接到消息,在石棉县王岗坪乡和草科乡交界处有处工地埋压了11人。截至发稿已救出2人,生命体征平稳。
9月7日下午,地震后48小时已过。救援人员在灾区疑似发现生命迹象,用生命探测仪探查生命体方位。 (四川森林消防 / 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