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光绪五年、持续140年的科学实验:只想知道植物种子到底能活多久
1879年(清朝光绪五年),美国植物学家威廉·比尔(William James Beal)在当时的密歇根农业学院校园一角埋下了20个装满植物种子的玻璃瓶。他计划用100年的时间来测试,种子的生命力究竟能坚持多久。
图源:Derrick Turner
起初,每过五年,他就挖出来一瓶,检测里面种子的发芽率有多少。结果发现,五年时间,对于植物来说根本不够拿来考验。后来,每次测试的时间被拉长到了10年,甚至20年。原来计划100年的实验时间也被延长,预计到2100年才能结束。这个种子实验,成为了世界上历时时间最长的实验之一。
起点
威廉·比尔是和达尔文同一时代的美国植物学家,也是杂交玉米研究的先驱。在农学院任教时,他想通过清除农田里的杂草来帮助农民增加作物产量。所以,他决心确认这些不受欢迎的杂草种子在土壤里究竟能活多久。
William James Beal
他是这样设计实验的:找20个玻璃瓶,每个瓶里装上用沙子混合来自23个品种的50粒杂草种子,然后把瓶口朝下倾斜着埋入土里——这样雨水便不会渗入瓶里。之后每隔几年取出一个瓶子,看看里面的种子是否还能发芽。
由于这个实验需要持续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为了尽量模拟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减少人为干扰,比尔把埋藏种子瓶的地点做成了“藏宝图”,埋藏地点只掌握在研究团队成员之间。即便是多年一次的“宝藏开启”时间,也只有团队的负责人才知晓“宝藏的秘密”。
1910年,比尔退休后,他把这项实验“交棒”给团队同事继续开展,后来这个同事又把它传给另一位同事。就这样,“比尔的种子实验”成了研究团队代代相传的课题。每次开瓶几乎都有新发现报道。这个实验似乎也成了团队的“传家宝”。
最开始的时候,研究团队每五年挖掘一次来测试种子的发芽率。但是,每次挖掘出的种子发芽率都很高。于是1920年,他们调整了“开瓶”时间,将间隔改为10年。1980年,“开瓶”时间被延长到20年。此时,仍有瓶子被埋在地下,保守估计,实验预计将持续到2100年。
2021年
当年的密歇根农业学院如今已经是密歇根州立大学。比尔的研究团队带头人也几易其人,目前团队负责人是植物学家弗兰克·特列夫斯基(Frank Telewski)2021年,研究人员挖出了第16个瓶子,和之前的实验一样,仍然有一些种子顽强地再次发芽,尽管它们已经在地下沉睡了142年。
在这次挖掘出的种子中,共有20颗发了芽。其中8颗种子仅用11天就发芽了。这些种子属于马鞭草(Verbena),原产于欧洲的一种杂草。它的品种繁多,生命力强,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尽管在最初60年里,瓶子里的大多数种子都失去了活力,但马鞭草的种子仍然保持着发芽的能力。
记录第16瓶回收、植物生长和植物形态。
图源:Derrick Turner
“这么多年了居然还能发芽,这太令人惊喜了!”特列夫斯基曾在2000年开过一个瓶子,当时他刚从一个同事手里接过这项实验。那一次,只有两颗种子还能发芽。2020年,特列夫斯基本应该开启第二个瓶子,可是受到疫情影响,开瓶推迟到今年4月进行。
“我已经65岁了,未来这项研究还要交到新一届的同事手中。所以,这次我邀请了三名年轻人和我一起去挖瓶子。”特列夫斯基说。
自2021年以来,比尔实验小组的成员除了特列夫斯基之外,还有植物生物学教授Lars Brudvig、植物生物学助理教授Grace Fleming,以及植物生物学副教授David Lowry。 洛瑞在20年前曾经听说这个实验,那时他还在加州上大学,他很惊讶,这个实验居然可以一直持续下去,而且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其中的一员。
两年前,特列夫斯基走进他的办公室,把一张地图交到他的手里,并说:“万一我发生什么事情,这张地图就交给你保管”。两个月后,特列夫斯基中风了。幸运的是,后来他基本恢复了健康。洛瑞不由得感慨,这个实验之所以能持续这么久,竟然是这样靠着一代人一代人的接力传下来的。
2023年
第16个瓶子出土后,研究小组便开始对种子进行基因组测序,首次尝试确认当初放进去的植物物种“身份”。两年时间过去了,研究人员意外地在其中发现了一种杂交植物——可能是毛瓣毛蕊花(Verbascum blattaria)或者蛾毛蕊花(moth mullein),亦或者是马鞭草(Verbascum thapsus)、毛瓣毛蕊花以及普通毛蕊花(common mullein)的杂交品种。
Beal Seed实验中发芽的毛蕊花幼苗
图源:Derrick Turner
这个发现,即使是比尔还在的话也会感到惊讶万分,因为根据他的记载,当初只放进去了毛蕊花的种子。这个杂交品种难不成是在地下产生的?还是当时一时不慎,混进去了别的种子?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难证明。该小组倾向于是当时的小失误导致这颗杂交品种混了进去。
“在实验开始后的140多年里,种子寿命的相关研究不断获得新发现。这些发现对于稀有物种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将发挥积极作用。”小组成员Brudvig介绍,比如在撂荒农田上恢复植被,该研究发现有助于判断哪些植物品种适合采用,哪些品种不适合。
未来
下一次的“开瓶”挖掘预计将在2040年进行。那个时候,特列夫斯基就85岁了,如果他的健康状况还允许的话,他还希望能和新同事一起参加挖掘任务。
洛瑞和小组其他几位年轻同事现在大约三、四十岁。可是,他们将来也要像比尔一样,把实验交给新一代科学家来继续研究。因为目前,比尔当初开展种子实验的初衷——帮助农民除草这个问题仍然未能得到解决。
80年后,如果仅剩的4个瓶子用完了,比尔的种子实验将不得不结束。对此,研究小组表示,如果种子在下一次挖掘中仍然再次发芽的话,可能会考虑将“开瓶”时间间隔延长至30年。当然,这个考虑为时尚早,具体如何进行将取决于2040年科学家能否唤醒更多的种子。
扩展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