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他终于洗掉爹味了电视剧2023-11-29 16:11这两年,「爹味」成了一个网络热词。常被用来吐槽那些爱说教、自以为是的大男子主义者。不少明星和影视作品,都因「爹味太浓」而被吐槽过。不过,最近也出现了一些「反爹味」的作品。比如,正在上映的《涉过愤怒的海》,就指向了对东亚式畸形父爱的批判。「虚伪父爱对战有毒母爱」「不配当爹但喜欢当爹」反爹味的同时,另一个问题自然而然也来了——正确的父爱模范,又该是怎样的呢?一个不爹味的爹,如何成为一个好爹?刚好,一部日本新片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东亚家庭中十分罕见的父亲形象。电影卡司堪称顶级,讲述的故事也相当传奇。也让鱼叔从中获得了不少思考。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个爹到底如何——《银河铁道之父》銀河鉄道の父本片首先吸引我的,是日影两代男神的合作。父亲的扮演者,役所广司。今年凭借《完美的日子》成为新晋戛纳影帝。他既能演绎《失乐园》《鳗鱼》中的情欲流动,又能在《X圣治》等片中刻画阴暗疯狂,还能出演《有顶天酒店》《笑之大学》这样的喜剧电影。可谓最全能的顶级演员之一。儿子的扮演者,菅田将晖。日影新生代演员中的顶流。通过《溺水小刀》《花束般的恋爱》等片,也为许多国内年轻观众熟知。不过,此次的表演颇有些「毁形象」。剃了一碗和尚头,表情之狰狞也堪称颜艺。肯如此毁形象出演,角色自然非比寻常。他所饰演的宫泽贤治,被誉为「日本的安徒生」。在日本,即使不知道川端康成、太宰治,也一定读过宫泽贤治所写的童话故事。他的多个童话故事,被收录进日本教材。代表作《银河铁道之夜》,也曾被翻拍成多个版本。宫崎骏受其影响巨大,《龙猫》《千与千寻》皆来源于此。「宫泽贤治先生始终是在前面引导我方向的那个人。」宫泽贤治本人的经历,和其笔下的故事一样传奇。光是从动漫《文豪野犬》,就能看出他与其他文豪们的不同。他总是背着草帽、手持锄头,穿着干农活时的插秧裤。看似与大文豪风马牛不相及,却是贤治一生的写照。他是典型的身后成名,在世时籍籍无名。仅有一篇童话《渡过雪原》获得过稿费。童话集《花样翻新的饭店》和诗集《春天与阿修罗》,均是他自费出版,皆无人问津。但,与其余的作家不一样。宫泽贤治全然没有怀才不遇的忧郁,反而是十年如一日地投身于助农事业。白天下地耕种,夜里向农民传授农业知识。办故事分享会、音乐会,和当地的相亲打成一片。他一生无暇谈情说爱,时常废寝忘食。由于过度劳累,于37岁患上了肺结核,不幸早逝。贤治死后,手稿均由其父、弟弟整理。贤治也留下过不少关于父亲的描述,后来由作家门井庆喜整理,写成《银河铁道之父》,拿到了日本文坛最高奖「直木奖」。在贤治的人生中,最要感谢的便是其父,宫泽政次郎。一般在伟人的传记中,父亲只能扮演配角。本片却没有痴迷于展现天才的伟大。而是从父亲的视角,还原了贤治的成长。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银幕罕见的父亲。他将自己定义为,新时代的父亲。这个「新」,在各个层面都有别于以往的父亲形象。在等级森严的日本社会,更是难得一见的父亲。第一,毫不掩饰的疼爱。贤治幼时,有一次患病住院。新生儿总少不了那么一场发热,交给护士照料即可。父亲却如临大敌,说什么也要去医院亲自护理。家里的生意,可以不管;外头的闲话,可以不顾。「要是贤治死了,我也活不下去了」他匆匆收拾行李,便赶往病房。向护士讨要秘方,用蒟蒻热敷;熄灯后怕贤治怕黑,便轻声哼唱童谣哄睡。结果操劳过度,把自己都累倒了。第二,对孩子的尊重。宫泽家世代经营当铺,在当地颇有名望。按规矩,长子必将子承父业。因此,与其读书求学,还不如早日进当铺学习做生意。父亲却坚持将贤治送去高中,让孩子培养丰富的兴趣。结果,瑰丽的文学果然勾起了儿子的兴趣。通过大量的阅读,他培养起了更为超前的价值观。他不想经营当铺,甚至对这份家族产业发出了控诉:「当铺是建立在对农民的剥削之上的」那时,当铺店主属于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关系近乎对立。贤治却「数典忘祖」,要去农业学校学习,将来和农民一同生活。父亲虽极不情愿,却也允诺他升学。第三,信仰上的包容。在当地,祖上代代信奉净土真宗。贤治却做了个「大逆不道」的决定,改信另一宗教日莲宗。对待信仰,贤治不是闹着玩的,甚至提出了「为信仰而活」。他的举措日益激进,甚至跑到当地的祭祀仪式上捣乱。父亲焦急地制止,不住向周遭道歉。可回到家里,却从来没有把贤治当作异类,也不会勒令他矫正。唯一一次动怒,是在贤治口中听到了「死」字。眼看儿子钻入牛角尖,竟把生命看轻,他怒不可遏地动了手。「若不能为信仰而活,毋宁死」「还没好好地生活,少动不动把死挂在嘴边。」但冷静下来,他又会努力解决问题。他知道贤治的心中有许多困扰,所以总耐心倾听他的告解。「自己究竟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以及自己究竟是谁」最重要的是,他懂得欣赏。贤治之所以开始写作,源自妹妹的鼓励。然而,妹妹患病而死,令他一度失去了坚持的动力。是父亲的支持,让他得以继续。「今后就让我来听你说故事」可惜,贤治的作品销量惨淡。书店老板还搬出半价,嘲讽贤治是无人在意的「乡下作家」。父亲气不打一处来,赌气把书店里所有书都包了下来。「你又懂贤治什么了?」他欣赏儿子的一切,包容儿子的与众不同。阅读儿子的文字,带给他喜悦与感动。反过来,对贤治来说也一样。因为感受到爱意,所以才能写出有温度、有爱的文字。「你的故事就是我的孙子,我当然会喜欢了」传记片,是很难怕的。人物的传奇与光辉,有时反而会成为限制。就像这次《我本是高山》引发的争议。过于强调人物的光辉,却似乎从未深入理解张桂梅。痴迷于营造抽象的信念,却无力还原一个具象的人。而从《银河铁道之父》中,我们或许能看到不同的视角。和张桂梅相似,宫泽贤治也是一个近乎「圣人」的形象。他素食、助农,献身于文学。但,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出发,他始终是一个孩子。某种程度上,这也给已被神化的国民文豪祛魅。全片没有树立一个反派,也没有刻意设置矛盾。父亲也未曾百分百理解贤治。但,正是这种「不理解」,赋予了贤治更多的「人味」。贤治是性情古怪的,是易变的。你以为的一腔热血,往往只是三分钟热度。比如上学到一半,突发奇想要做人工宝石生意,想让父母掏巨款赞助。你以为是青春期的叛逆,却成了一生的信仰。日莲宗的信仰也好,助农的践行也罢,他都一以贯之。有些时候,贤治更是傻的。一把不值一文的镰刀,他却甘愿掏五元手下。只因对方编出妻子患病、孩子嗷嗷待哺的谎言。农民拙劣的演技,父亲一眼识破。而贤治却不识世道。即便意识到上当,反应也叫旁人不解。相较于自己被骗走五元钱,他更庆幸那家人的苦难是假的。在病入膏肓的日子里,贤治仍然心系农田的收成。面对深夜求助的农民,拖着病体耐心指教。总以最大的善意待人,从不计较自我的得失。对于儿子的信念,父亲不理解,也没有全盘接受。他不是圣人,也没有接受过更先进的教育。但,他对儿子有着充分的信任。不理解的事情很多,唯独确信自己对儿子的爱。被爱包围的孩子,终究成长为更深沉的爱人者。就像加缪所说的那样:爱是没有界限的如果能拥抱一切拥抱得笨拙又有什么关系?全文完。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助理编辑:三十郎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