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片名耽误的神作!打五星都嫌少,除了牛逼,还是牛逼!电影2023-11-30 04:11在南非的卡拉哈里沙漠里,有一处距离地面五六十米的“小池塘”。看上去,平平无奇。但浮萍之下,隐藏的却是通往地狱之门的深渊,最深点有惊人的283米。它是世界第三深的水下洞穴,布须曼。多年来,有大量潜水爱好者到此,渴望征服布须曼洞穴。只不过,所有人都抱憾而归。甚至有多人再也没有浮出水面…2004年10月28日,潜水员戴夫·肖来到布须曼,决定挑战人类极限——还没有人潜到过这么深的地方。戴夫是一名经验老到的潜水员,仅用时17分钟,便触及洞底。转身时,戴夫看到了惊魂一幕…一具穿着潜水服的尸体,漂浮在眼前。了解过布须曼历史的戴夫,内心一颤:10年前在这里失踪的年轻人,竟然找到了!戴夫告诉自己,一定要把遗体带出洞穴,了却其家人的心愿…这个故事来自于2020年的纪录片《戴夫不回来了》。影片本身没什么热度,但有不少人给出了五星好评,可看性很强。戴夫原本是一名民航机长,和家人在香港生活了十多年。直到45岁时,他才接触到潜水,从此便疯狂地热爱上了这项运动。进入布须曼洞穴打捞遗体,将是戴夫第333次潜水。10年前在此丧生的年轻人,名叫德恩·德雷尔,是布须曼洞穴的遇难者里最有名的一位。1994年12月17日,20岁的德恩在距离水面约50米处遭遇意外,不幸溺水身亡。遗憾的是,搜救人员只在洞穴内发现了德恩的头盔,并没有找到遗体…时间会稀释掉失去骨肉的锥心之痛,但10年间,德恩的父母始终有个心结。用我们中国的俗话说,就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戴夫联系到德恩的父母,向老两口承诺,一定会把德恩的遗体打捞上来。这一天,老两口已等待太久…戴夫组建的打捞团队,都是经验丰富的潜水员。他们打算把打捞过程记录下来,制作成一部潜水纪录片,向更多人讲述潜水运动的独特魅力。打捞日,定在2005年1月8日。接下来,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你或许会有疑问:为何不在刷新世界纪录的同时,顺手将遗骸带上来?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潜水运动的危险性。以布须曼洞穴为例,潜到280米的深度只需要17分钟,但回到水面却需要12个小时。而每多待一分钟,就需要在水里多停留一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潜水员面临着致命危险——被称为“弯曲病”的减压症。简单来讲,当潜水员上升时,血液中会形成微小的气泡。如果气泡出现在大脑、脊柱、耳朵里,容易对潜水员造成不可逆的严重伤害,甚至死亡。唯一的应对方法,是缓慢上升,并进行停留。所以,特定的深度有特定的潜水时间。待得越久,潜得越深,停留的时间就越长,有时潜水员会在浅水区停留好几个小时…像布须曼这样的“大家伙”,危险系数则是翻倍的。潜水员很轻松就能下潜得很深,但唯一的归路是那条系在身后的细绳。洞穴内情况复杂,稍有不慎,后果将不堪设想…而潜水员们,没有任何随机应变的可能。他们必须严格执行打捞计划,一旦开始,就不允许有任何变动。如果是150米的潜水员,就不能潜到151米的深度…一定要待在设定好的深度,等待前一位潜水员上浮,交接遗体。讨论会上,戴夫强调着,如果自己遇难,千万不要冒着生命危险把尸体带出来,死一个人总比死两个人好…这看似冷血的忠告,和“珠峰八千米以上,不存在道德”如出一辙。本次打捞,共有8名潜水员参与。由戴夫潜到洞底,用特制的裹尸袋固定好遗体,再上浮到特定位置交接。负责接棒戴夫的,是潜水员唐。他是戴夫的老友,亦是亲密无间的潜水伙伴。戴夫和唐打捞遗体需要大量器材,打捞日当天,团队几乎把一间潜水运动品商店搬到了现场。地面上,专业的医生也在严阵以待…2005年1月8日,打捞日如期而知。戴夫入水后,唐掐着时间,潜往与戴夫的交接点。但奇怪的是,唐在下潜的过程中,并没有看到气泡,灯光只照到了戴夫的牵引绳。气泡,代表戴夫处于正常上升状态…一丝不安,闪过唐的大脑。接着,唐听到一声爆裂,他下意识看了看手腕处,发现一个重要的设备在压力下损坏了。唐被迫停止下潜。此时,岸上的人们正议论着,交接工作已经完成,遗体应该在115米深的位置,大概11个小时候戴夫就能回到水面…负责第二次交接的潜水员,只看到了一盏灯,并不知道是戴夫,还是唐。总之,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灯光越来越近,他们这才看清楚,这盏灯是唐发出的。唐在写字板上留了一句言。于是,这次打捞遗体的交接物,变成了这个绝望的消息:戴夫不会回来了…两个小时后,唐回到46米深的位置。那里放置着两个氧气瓶。明知奇迹发生的可能性为零,但唐还是给戴夫留下了一个氧气瓶。唐费力地拿起氧气瓶,这个动作令他呕吐不止,那种感觉像是在洗衣机里旋转。是的,减压症缠上了唐。唐很快失去了知觉,意识变得模糊,不知自己身在何方。而他还需要再待10个小时,才能回到水面…潜水团队的主线任务,变成了营救唐。唐的状态差到极点,每分钟只能呼吸四到五次,并且呼吸的唯一方法是按下吹扫按钮,迫使气体进入口中…幸运的是,靠着坚强的意志力,唐得以死里逃生。但这次潜水,对他造成了永久性的伤害。比如,身体不能保持平衡。事发五天后,潜水员决定返回布须曼,取回氧气瓶,让洞穴保持原状。水下作业的过程中,潜水员发现了戴夫和德恩的遗体,并把他们带回了地面。戴夫头盔上的水下摄像机,记录下了事件的全过程——戴夫按时潜到洞底,并顺利找到了德恩的遗体。与之前猜测的不同,德恩的遗体并不是一副骷髅,而是有软组织,有浮力。在固定遗体时,戴夫的手电筒被缠住了。手电筒原本应该挂在脖子上,但因为头盔上的摄像机太大,手无法举过头顶,不得不手持。戴夫试图切断绳子,但持续发力让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戴夫渐渐失去知觉…这段影像,揭开了戴夫的死因。却也像一部“虐杀影片”,可以清晰地听到戴夫咽下最后一口气…让人愤怒的是,这段残忍的影像遭到泄露,被电视台大肆播报。为了保护戴夫和其家人,唐不得已站到大众面前,参与讨论,还原事件真相。职业潜水,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很遥远的一件事。甚至有很多人觉得,这种赌上生命的冒险旅程,没有去完成的必要。片中,一名在水面统筹打捞工作的潜水员,同时也是女子深潜世界纪录的保持者说:世界纪录在资本的世界里没什么意义,仅仅是一件能在酒局上讲述的趣事而已…人类对太空的了解比水底还多。潜水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探索未知,在黑暗的水下寻找自我。回到最初,不过是一个为热爱而活的人,决定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一个破碎的家庭翻过悲伤的篇章。打捞一具10年前的遗体,却又告知队友,如遇意外不要尝试带回自己的遗体。这件事听起来很矛盾,但归根结底,又都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点亮“”,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