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与国际法
作者 | 智合研究院 李亦儒
来源 | 智合
2023年11月29日(美东时间),亨利·基辛格离世。
关于这个活了整个世纪,并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了大半生的人物,有无数人输出无数言论,谈论他的言论。如果将审视范围缩小至国际法领域,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强调秩序,并将如何实现这种宏大命题步步分解的人。
92岁的基辛格写出了《世界秩序》,在那本被称为封笔之作(100岁又与谷歌前CEO、麻省理工计算机学院院长合著了《人工智能》)的书中,他总结了秩序的三要素——“秩序永远需要克制、力量和合法性三者间的微妙平衡”,并不厌其烦地强调遵守国际法的重要性。
在更早出版的《论中国》一书中,基辛格还写道:“在基于意识形态而建立的社会里,界定合法性的权力至为重要。” 这本书于2015年在中国出版,被重印近60次。
越战期间,基辛格参与的谈判以及相关政府工作,让批评者认为他违反了国际法与战争法(国际人道法)。美国法学家和国际法专家理查德·法尔克,美国法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法学教授路易斯·亨金等法学家均持此类观点。
积极角度的观点是,在基于基辛格在军备控制、防止核扩散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等方面的贡献,可以说他使国际法和战争法更富现实性,维护了国际法律制度的原则。
冷战期间的所作所也为基辛格带来伴随其后半生的争议,但也让世人领略他思想、手段与表达的微妙之处。在为拥有原子弹两国的博弈出谋划策时,基辛格指出一种“过分迷恋稳定”的倾向,并警告“过分实用主义的政策,不仅缺少方向性,而且没有根基和实质”。
对于缓和政策,基辛格是坚定且有推动力的鼓吹者。他1954年关于“世界重建”的博士毕业论文,就反映了均势理论对他理解国际关系的影响。
在那篇因为篇幅过长,直接让哈佛大学重新规定了毕业论文篇幅的论文中,基辛格深入分析了维也纳会议和会后的国际体系,其中发源于法国的均势理论是其重要论据。他后来成为现实主义学者和政治家的思想底色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显现。
1957年基辛格被哈佛聘用时,发表了“合法性不应该同公正性”混为一谈的观点。到1973年他被任命为国务卿时仍在强调:“一方把绝对的公正强加于人的企图,会被所有人视为绝对的不公正……因此稳定依赖于相对的满意以及一些国家相对的不满意。”
一位叫艾萨克森的传记作家,写过最近出版的《马斯克传》、曾经常年霸榜的《乔布斯传》和《爱因斯坦传》,以及一本一直不被基辛格本人认可的《基辛格传》。
《基辛格传》让我们看到了基辛格众多面中的一个新侧面——除了对国际法领域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影响,基辛格甚至还是中介机构的同行。他有自己的顾问公司,做生意致力于促成大型交易,常常跨国。传记里列出了一份基辛格顾问公司客户与项目的不完全清单,里面全部都是事务所合伙人们会艳羡的绝对大客户。
基辛格此方面的经验也许很难被学习和模仿,因为他谈案的方式全凭个人地位与魅力,他基本不给客户任何实际建议,只谈抽象主题。但大型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还是会把他的话当智慧结晶对待。
顾问公司、对于国际法领域的改变,是我们回顾基辛格一生时所用的切片,尚未包括他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等事迹,对我们所处的行业,以及各行各业所产生的作用。
当人类从对原子弹的恐惧中走出来之后,在其中推波助澜的基辛格说过一句话:“几乎没有任何一种外交过程可以如此表明人类的预见是多么的有限。”
2023年,基辛格百年之年,他关于人工智能的书出版,他表达的观点仍是:人类社会毫无准备,也依旧没有预见能力。
以下是今天部分基辛格悼词的节选:
纽约前市长、彭博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在X上写道:“在我们国家,没有人能比亨利•基辛格对全球事务施加更大、更持久的影响。他的去世是我们国家和世界的损失,也是我们所有有幸称他为亲爱的朋友和导师的人的损失。”
金融时报:基辛格曾帮助开启美国对华关系,促成美苏关系缓和,并结束了美国在越南的战争。
华尔街日报:在越南战争和冷战期间帮助制定美国外交政策的基辛格,是德国出生的学者,是厌倦战争的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是许多人指责的目标。
纽约时报:这位学者出身的外交官策划了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是美国从越南撤出的谈判人,在冷战最激烈之时,凭借狡黠、野心和智慧重塑了美国与苏联的权力关系,有时不惜为此牺牲价值观。
财新:基辛格一生传奇,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重大,也为中美关系做出了杰出贡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