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花少团游丝路,我发现了千年前的“顶流”
这个冬天,正在热播的《花儿与少年·丝路季》带领我们一同踏上“新丝路”。
本季“花少团”首先到达的正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沙特阿拉伯、克罗地亚。而“花少姐弟”前往的位于沙特西部海岸的城市吉达,则是古老海上丝绸之路的使者郑和当年下西洋时,派特使到达过的美丽港口。
“花少团”去往沙特阿拉伯当地人家里做客
“花少姐弟”到达克罗地亚
谈及“丝绸之路”,人们会遥想到过去的古丝绸之路。张骞、郑和这些被冠以开拓者的响亮名字连同那些隐姓埋名却又络绎不绝的使者、商队,用驼队与善意、宝船和友谊,为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带去生机。
伴随复兴伟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恰逢十周年。古老丝路一经唤醒,应者云集,引导我们抚今追昔,鉴往知来。
丝绸之路何以命名?彼时的异国人对中国丝绸的痴迷程度有多深?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哪些热门的贸易商品?
面对这些关于古老丝路的阵阵好奇,我们邀请到中国传统物质文化学者、作家孟晖老师,为我们讲解古时的丝路辉煌及其文化渊源,带领我们一同踏上这场丝路云游学。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里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很快受到广泛认可。那一概念随后不断发展和丰富,成为古代世界动态交流网络的象征。
最初,丝绸之路仅仅指从中国横穿亚洲内部通向非洲与欧洲的陆路商贸线路,其主干线一般以中国历代王朝的首都为起点,如汉唐的长安,两宋的东京与临安,元朝的大都,这条主线穿越整片亚洲的一个个重要国家与重要城市,最后到达罗马、君士坦丁堡、开罗、大马士革等古都与古城。
摄影师Thomas Nebbia拍摄
新疆吐鲁番,丝绸之路上的骆驼队。
那么,为什么命名为“丝绸之路”?
那是因为,在丝绸之路所括及的古代世界,中国出产的丝绸是珍贵的奢侈品,比黄金还稀罕。同时,中国丝绸又是各国上层社会共同追逐的高贵衣料,于是,丝绸在亚非欧贸易中占据首位,长达两千多年里,一直由东向西出口。
在古代,世界各地的织物主要采用麻和毛,棉布在亚洲的普及和推广可能是在公元10世纪以后,欧洲人穿用和生产棉布则要等到殖民印度时期。然而,中国却早在五千年前就发明了养蚕与丝织技术,到战国时,丝绸工艺已经高度成熟,发展出绢、锦、纱、罗、绉纱等多种精美品种。
东汉绛地“安乐绣”锦(新疆尼雅古墓出土)
明代丝绸名目繁多,早已有的丝、绸、罗、绫、缎、绢等,又各有许多品种。
丝绸质地紧密保暖,吸汗贴体,柔软舒适,非麻与毛能比,而且,丝绸表面平滑,能反射光泽,轻盈飘逸之间辉光浮动,无论视觉上还是身体的触感上都魅力无穷。因此,随着贸易路线的逐渐拓展,丝绸成为非常重要的商品,可以说,对丝绸的需求形成一种动力,驱动亚非欧各地主动强化与中国历代王朝的贸易,强化条条通向中国的商贸路线。
明代黑地五彩云龙海水锦。
明初规定适合养蚕的地方,必须栽桑养蚕,
否则加倍征收丝绵。
因此,蚕丝生产发展迅速,加上织机又有改进,丝绸产品较前代更加精美。
唐代花鸟纹锦(新疆阿斯塔纳古墓出土)
实际上,在古罗马,中国丝绸价比黄金,罗马人习惯于把买到手的中国丝绸重新拆开,拆出一缕缕丝线,然后配上优质麻线,织成丝麻混合的织物。因此,即使罗马贵族也很少能穿真正由中国丝绸做成的衣服,而是以二度织成的丝麻织物作为“丝绸”穿着。
电影《埃及艳后》剧照
丝绸之路的命名,同时也是强调中国在该贸易网络中的主导地位。中国位居亚洲东部,从秦代起,就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此后不断发展其管理体系,形成了非常稳定和强大的国家机制,而且持续两千多年,日益成熟。同时,从很早的时代,中国文明就在生产力与技术等方面远远超前,形成了庞大与稳定的生产实体,于是拥有强大的出口能力与进口能力。因此,如果说丝绸之路有如一套循环系统,那么中国就像是它的强大心脏,以健劲的生命力,始终驱动着这一网络的内部循环通畅无阻。
国宝“五星锦”是中国丝绸文明的象征之一
2018年,五星锦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内成功复原。
琉璃艺术品《国宴骆驼》
创作思路来源于丝绸之路的骆驼,
代表了对沙漠绿洲的执着且走向绿洲的坚定,
响应了新时代“一带一路”战略思想。
历史上,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曾经长期并存,都有着对方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同时在一些交汇点相贯通,形成互相输送的格局。
应该了解的是,中国并没有能够一直垄断丝绸技术。实际上,丝绸之路也是养蚕与丝织技术西传的道路,沿途一路扩散,于是丝织业不断在各地开花。到15世纪,法国国王着意在里昂发展丝织业,经过一两个世纪的努力,里昂成为丝绸之城。不过,在那漫长的过程中,中国的丝绸技术始终保持精湛,并且不断进行创新,因此,中国丝绸始终受异域各国追捧,作为奢侈品出口到各国,拥有难与争锋的吸引力。
明代红妆花纱飞鱼服(曲阜孔府旧藏)
历史上的中国不仅仅是农业社会,也是发达的手工业社会,所以,中国不仅出口丝绸,而且外销商品林林总总,花样多得惊人。
其中与丝绸地位同样重要的即为瓷器。在中国的宋元时期,阿拉伯半岛的贵族们以白瓷、青瓷、青花瓷等中国瓷器装饰住宅,而如此的风气遍及西亚,至今,伊朗和土耳其各自珍藏着一批宋元明瓷器精品,在这两个国家,几个世纪来,那些瓷器一直被视为国宝。
土耳其托普卡比宫收藏的元代龙泉窑瓶
此外还有铁锭、优质纸张、蔗糖等,中国高档纸之精美有如艺术品,因此,在中亚与西亚,国君、贵族一度以中国彩笺作为重要文件用纸,贵重书籍也采用中国彩纸。由于中国的冶金技术更为先进,甚至铜镜、铸铁火炉、饭锅、钢针、钳子和铁锉等普通用品也源源出口到西亚,如此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8世纪。总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工厂”。
甘肃省博物馆展厅内的东罗马鎏金银盘
不过,丝绸之路并不是单向输出,驼队与海船带走中国商品之后,还会带着各国物品归来,其中以中国所缺的奢侈品为主。例如,阿拉伯半岛与非洲之角出产乳香与龙涎香,印度出产檀香,中南半岛与东南亚群岛盛产沉香,这些名香年年随着海舶乘风破浪,在广州等港口上岸。同时,中国西北地区出产麝香,从公元8世纪起,就持续出口到西亚。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海上丝绸之路香药展
此外,异域的先进技术与先进产品也不断传入中国。例如,西亚的半透明玻璃产品——传统上称为“琉璃”——耐高温、不易碎,与中国本土传统的玻璃产品不同,于是,从晋代起,异国琉璃器就成为高档生活的标志之一。需提及的是,丝路从中国的长安、扬州等城市向东进一步延展,波及到朝鲜、日本、琉球,让那些地方也沾染到文明交流的福泽。
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墓出土萨珊玻璃杯
一个迷人的例子便是,波斯玻璃器到达长安之后,又被唐朝皇帝赏赐给日本皇室,于是,正仓院至今保藏着昔日的波斯琉璃器,而《源氏物语》里则有二公主的藤花宴上使用蓝色琉璃酒瓶的细节。
日本正仓院所藏萨珊琉璃瓶
不仅如此,异域的琉璃技术也传入中国,与本土技术相结合,到宋代形成彩色琉璃生产的高峰,结果,宋朝生产的玻璃珠等产品又变为外销货物,沿着丝路出口到东南亚与中东。
2022年,西安博物院
从地中海到长安的古代玻璃艺术展
丝绸之路交流的不仅是物品,更是思想与文化的往来通道。审美观念,乃至时尚变迁,都通过陆丝与海丝两套互相关连的网络,形成种种活泼而微妙的流动。
从时尚来说,南海与印度洋盛产野生海水珍珠,而海丝与陆丝把那些珍珠运往三大洲的各地,于是,不论在何处,珍珠都成为了贵重饰品。在宋代,外贸规模达到了新的高峰,巨额出口让宋朝有能力大规模进口异域奢侈品,其中自然包括大量进口珍珠。
在那个时代,女性们不仅佩戴珍珠首饰,还在面颊上贴珍珠制成的立体花钿,服装上也大量缝缀珍珠,包括衣裙上的接缝处、开衩处都用珍珠饰带作为装点。
南薰殿旧藏宋钦宗皇后像
明朝万历皇帝的镶珍珠嵌宝石金累丝带扣
(北京定陵出土)
一直到明代,“西洋珠”也就是印度洋珍珠都是宝物,既能当作保值的硬通货,也闪烁在时髦男女的首饰、裙袍、冠带上。
乾隆龙袍细部,用钉上的珍珠装饰龙鳞与火珠
隋代 嵌珍珠宝石金项链
出土于李静训墓
如前所述,印度洋沿岸出产的各种热带香料通过丝路输往亚洲与北非各地,其中,中国是热带香料的重要消费地。1973年在福建泉州发现的一艘宋代商船中,沉香、檀香、降真香等香料木的湿重竟达到4700多斤,由此可以想象,自汉代以来,年年进口的香料在规模上是何等之巨。
由于中国人讲究含蓄的审美品味,再加以如此强大的香料进口能力,于是,从宋代开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时尚,那就是把沉香等名贵香料直接做成香珠串或者香佩饰,佩戴在身上、挂在扇子等物件上,以如此的方法,让香气缭绕在身畔,起到类似香水的作用。
清宫后妃所佩伽楠香佩
从上述两例可看出,中国文明从来都是开放的文明,其先进与发达催化了丝路的生成与繁荣,同时也从丝路持续获益,进一步促进自身的繁盛。同时,作为丝路的中枢发动机,中国还把丝路沿线的各种文明成果惠赠给周边国家,从佛教,到香料、琉璃器、棉布,数不胜数,从而有力地影响了那些国家的文明风貌。
如今,走向全面复兴的中国再次充当起发动机的角色,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于是,丝绸之路的古老记忆复苏了。当人们追忆过往时,是在古老的文明版图上浇筑了新的梦想、新的希望。
监制
宁李Sherry
责编
Yee
设计
Billie
插画
梦游焦
鸣谢
孟晖
小红书@孟晖说古时风雅
更多国韵内容可至学者主页查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