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学习小妙招,简单易上手,效果很神奇,还不快来试试?
前几天常爸发了一篇推文,“批判”了一下网上时不时就会风靡一阵子的“学习风格论”(测测孩子的学习风格是视觉型还是听觉型?这股妖风又刮起来了,伪科学赶紧一边儿去),又预告了接下来会给大家介绍一些简单易上手的学习方法,居家学习期间,正好操练起来!
这不今天就来了!
今天介绍的这些方法,没有复杂的流程,也没有各种注意事项,但都有科学理论支持,能够禁得住考验和检测,并且,效果是显而易见地好!
有一些或许我们之前听过,但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家长们快来学一下,然后和孩子们用起来吧,有好的学习方法加持,让学习效率加倍!
1
差生文具多?
No,这个锅文具可不背
“人菜瘾还大,差生文具多”这句话,大家都听过吧?
估计有不少家长还用这句话“教育”过自己的孩子。在潜意识里,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一旦被五花八门的文具迷住双眼,心思就更没办法专注了,成绩也就更加“惨不忍睹”了。
(五花八门的文具,规模堪比小型文具店,都要堆成小山了)
但今天常爸要给文具多的孩子们“正名”:五花八门的文具可不一定就能拖孩子成绩后腿!
比如,在我们小时候就很普遍的彩笔和荧光笔,就是能帮孩子记忆的小神器。
这就是今天常爸要介绍的第一个“小而美”的学习方法:巧妙应用荧光笔/彩笔,让记忆效果加倍。
这可是有科学依据的。目前,颜色已经被证实能够通过提高大脑的注意力水平来影响记忆表现。有实验结果表明,彩色学习材料可以诱导学习者产生积极的情绪状态,激活大脑集中和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不过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颜色都有助于记忆。
在学习材料中使用暖色,可以创造一个积极和激励的学习环境,它不仅帮助学习者对内容产生积极的感知,还促进学习者更多地参与学习材料并与之互动,从而提升记忆效果。
当物体是红色或黄色时,颜色与记忆中的物体结合更强烈,而当物体是蓝色或绿色时,颜色与记忆中的物体结合更差。
在这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分别设置四种条件(A-单词,B-图片,C-视觉化场景,D-随机学习)。参与者被要求记住每个样本以及每个样本的颜色,以进行随后的记忆测试。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测试后发现,参与者正确分类红色和黄色样本的概率比蓝色和绿色样本要高。也就是说,当物体是红色和黄色的时候,更容易被记住。
不过,不是要推荐你用荧光笔一股脑地什么都画上,否则什么都成了重点,也自然无法收获好的记忆效果。
总结:在学习材料中使用红色黄色等暖色笔,能帮你记得更牢。建议只涂重点部分,比如用红色笔记要点,黄色高亮重要信息。
另外要提醒大家,高效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是“主动回想法”,所以只用荧光笔来高亮课本的重点内容是一种低效学习方法,更好的办法是将这些小工具用在自己主动回想后整理的学习材料上。
2
磨刀不误砍柴工
学习前运动是好事儿!
孩子居家的这段时间,学习和运动,可以说是家长最操心的两件事儿了。
毕竟成绩和身体,哪个都不能耽误,为了协调好这两方面,家长也是煞费苦心,既要操心孩子上网课,又要在课余,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运动场所。
但你可知道,学习和运动,其实并不是孤立的吗?学习前高强度运动2分钟,能够助力效率提升!
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中到高强度进行2分钟到1小时的有氧运动,能提高长达两小时的注意力以及学习和记忆功能。
瑞典延雪平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于科学家们在2009-2019年期间进行的13项关于运动对18-35岁人群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运动,再加上短暂的恢复期,可以提高注意力、集中力和工作记忆。
所以,说两分钟可能夸张了一点,但确实不需要每天出门打球,也不需要去游泳馆训练一小时,只需要孩子在开始坐下来学习前,下楼跑几圈,再回来学习,就能效率翻倍了,你说神不神奇?
所以,再也不用发愁怎样给孩子挤出大块时间来运动了!在网课的间隙抽空锻炼一下,即便不能下楼也可以在楼道跳跳绳,在家里《本草纲目》或者玩玩静音球,既能增强体质,还能让学习效果加倍,一举两得。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必须是有氧运动。
这项研究集中在中度到剧烈的步行、跑步和骑自行车。但是任何能提高心率的运动,比如说跳绳、俯卧撑和蹲跳,只要能达到最大心率的60- 70%,都是有效的。
说到这里,常爸要再次安利下面几个可人爱的小家伙了,随时随地都能玩,不占地方、不麻烦,可以说是居家运动好伴侣。其中有几款,之前常爸推荐过之后瞬间就被抢空了,有需要的爸爸妈妈们,点下图就可购买:
总结:学习前有氧运动两分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跳绳、蹲跳,在楼道里就能完成,方便省事,还不会扰民。
3
多线作战提高效率?
No,恐怕会得不偿失!
记得常爸上学的时候,小学数学里曾专门讲过华罗庚的“统筹方法”,穿插进行不同任务,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现在考试时也有数学题专门考察“统筹方法”)
实际上,把“统筹方法”这个数学概念引入到生活中,确实会让大家感觉同时进行多项任务的人,比一次只能完成单一任务的人更高效,更有优势。但是,在学习上真不推荐用这个方法。有研究表明,多任务处理实际上会降低学习效率。
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三组参与者(无分心组、低分心组和高分心组)在观看视频讲座的同时做笔记,并完成两次课后评估。
结果显示,无分心组的学生写下了62%的更多信息,做了更多细节的笔记,能够回忆更详细的信息,并且比低分心组和高分心组的学生成绩高1.5分。
这里说的多任务处理,包括尝试在同一时间做多件事,在不同的任务之间快速切换,或试图快速地一个接一个地执行任务。比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可能会找各种理由上个厕所啊,吃个苹果啊,修一下自己刚搭好的乐高啊……
或者更常见的:先背十分钟单词,接着再做十五分钟手工作业,再去给花花草草浇浇水,最后再回来背十分钟单词……
而事实上这样很不利于学习,正确做法应该是,避免多线作战,一次只搞定一个问题。
居家学习这段时期,不少家长想着让孩子借此机会“弯道超车”,想让孩子多线作战,早点完成功课,还有余力多学其他的内容。但其实频繁让孩子切换状态,并不科学。建议孩子先一心一意背完今天的单词,再进行下一项任务,这样一个一个来,有条不紊,效率更高。
总结:一心多用”不可取,多任务处理会降低学习效率。学习时最好一个任务一个任务来,不要多线作战。
4
难啃的大项目分散来做
胜过长时间坚持
这一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分布式学习”,专门适用于那些难啃的烫山芋。
有句俗语,叫“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大概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与其在一项耗时较长的学习项目上死磕,不如把它拆分成几个小的部分,放在不同的时间段来学习。
2011年,研究者进行了这样一个实验:把参与实验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参加为期6个月的课程,另一组参加为期2个月的课程。两组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区别是第二组因为学习时间短,所以学习任务更为集中。
结果显示,在最后的测试中,学习时间为6个月的学生,表现都优于学习2个月课程的学生。
所以,把一个耗时较长的学习任务拆分成几个小的部分,在不同时间段来学习,让每一次的学习有更大的时间间隔,更有助于记忆和掌握知识。
我们就以背单词为例吧。单词可以说是最典型的“长线作战”科目了。如果用一两天时间突击背单词,保准什么都记不住,脑袋还会嗡嗡的。反之,把单词任务分散到每天,日积月累,成百上千的单词也就轻轻松松记下来了。
(说到背单词,常爸最有发言权。常爸研发团队研发的《剑桥少儿英语词汇百科L1-L3》,利用分散式学习方式,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轻松记住KET单词,再也不难了)
这个方法也适用于背古诗词。有的家长为了快捷高效,给孩子买一些类似于《30天学会唐诗三百首》的书籍,暂且不说这样能不能记住,就算记住了,效果也不会好。
同样的思路,也可以用在考前复习上:把复习的时间提前,战线拉长,效果会比临阵突击好很多。
总结:面对难啃的科目,每天在上面花一点时间,比集中的长时间学习更有效,能让孩子更深入地学习信息,并能长期记住更多信息。考前复习也是一样,把复习周期拉长,比临考前几天突击效果要好得多。
怎么样,今天的几个学习方法,是不是简单易上手,分分钟就可以操练起来呢?
其实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类似,重点都在于坚持。哪怕看上去普通,但坚持下来,就能给孩子的学习无穷的助力。
关于学习方法,大家还有什么要问的、要了解的,或者有什么“私家秘诀”想要分享的,评论区里见吧!
最后也给自己做个广告,想要学习更多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欢迎来听我的《哈佛学霸养成计划——培养孩子超强学习力》!
参考来源:
https://www.verywellmind.com/how-to-become-a-more-effective-learner-2795162
https://learningcenter.unc.edu/tips-and-tools/studying-101-study-smarter-not-harder/
https://www.usa.edu/blog/study-techniques/
https://edition.cnn.com/2020/09/11/world/two-minute-exercise-scli-intl-wellness-scn/index.html
https://www.inc.com/jeff-haden/if-you-do-this-for-2-minutes-every-2-hours-scientists-say-youll-be-much-smarter.html
Chai, M. T., Amin, H. U., Izhar,L. I., Saad, M. N. M., Abdul Rahman, M., Malik, A. S., & Tang, T.B. (2019). Exploring EEG effective connectivity network in estimatinginfluence of color on emotion and memory. Frontiers inneuroinformatics, 66.
Kuhbandner,C., Spitzer, B., Lichtenfeld, S., & Pekrun, R. (2015).Differential binding of colors to objects in memory: Red and yellowstick better than blue and gree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31.
Blomstrand,P., & Engvall, J. (2021). Effects of a single exercise workout onmemory and learning functions in young adults—A systematic review.Translational Sports Medicine, 4(1), 115-127.
May,K. E., & Elder, A. D. (2018). Efficient, helpful, or distracting?A literature review of media multitasking in relation to academic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Higher Education, 15(1), 1-17.
Kuznekoff,J. H., & Titsworth, S. (2013). The impact of mobile phone usageon student learning.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62(3), 233-252.
Dunlosky, J., Rawson, K. A.,Marsh, E. J., Nathan, M. J., & Willingham, D. T. (2013).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with effective learning techniques:Promising directions from cognitive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14(1), 4-58.
Budé,L., Imbos, T., van de Wiel, M. W., & Berger, M. P. (2011). Theeffect of distributed practice on students’ conceptualunderstanding of statistics. Higher Education, 62, 69–79
1
END
1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