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不出门的古尔德

不出门的古尔德

音乐
*本文为「爱乐」原创内容    

格伦·古尔德

文|庄加逊
编辑|何雯晴


古尔德的自我隔离实验

关于古尔德的迷人天才有许多种描述的可能,但最终,那人的内心仍是一团迷。这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却又是他之所以精彩非凡之处。独处、消失是古尔德一直执着的结果。

后疫情时代与古尔德总有幽微又本质的关联。自1982年古尔德离我们远去,其尖锐、鞭辟入里的幽默随着时空的推移未有丝毫减退,反而愈显贴合也愈发意味深长。这位倡导保持社交距离的先驱恐怕可被称为最“新冠时代”的音乐家。罗斯史坦(Edward Rothstein)说:“就某些方面而言,古尔德的一生是一场关乎审美的‘自我隔离实验’。”因细菌恐惧症,这位钢琴家拒绝与他人握手,喜欢在深夜与人进行长达数小时的电话社交;即便在盛夏,也要把自己包裹进大衣、围巾和手套里;而最明显的隔离例证是,他放弃了风生水起的演奏会生涯,将自己移植进如子宫般安全的录音棚。 

古尔德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古典钢琴家之一

他所假想出来的三个超级自我分身——指挥奈基尔·特维特-桑维特、音乐学者普莱斯·戴维斯与演员奇安提——常年围绕在侧,无异于“保持社交距离”的终极幻想,三人或为其代言,或与其争辩,粉墨登场。如此一来,古尔德将自我从对话的一端移除,让不同的声音、想法、观点尽情释放——最终,他从自己精心塑造的形象和完全真实的自我中全身而退,或至少是疏远淡出。


实验清单还可进一步扩充:对位广播中非凡的议题,距离所引发的麦克风摆位问题,如何在退出大众的同时更亲近大众,乃至如生死括号将其一生思考围裹起来的两版《哥德堡变奏曲》。深受麦克卢汉影响的古尔德太爱将矛盾的两极同时攥在手心。必须指出,有些惊世骇俗的论断不该被拿来定义这位音乐家,有时它们只是古尔德的表达策略。
 
今天,当我在特定情境中重新去咀嚼这些老掉牙或根本被忽视的片段,事关古尔德的文本本就是变幻莫测的赋格。那人在矛盾两极间随兴所至地游弋,自有他的近中远,远中近。

今日开始,不出门。

——有什么其他职业是您感兴趣的?

——我一直想着应该去试试当一名囚犯。

——您认为那是一种职业?

——噢,当然了。有一个前提——所有对我的指控皆不成立,我是绝对的清白之身。被关禁闭,或蹲监狱将是一个完美的实验,测试一个人的内心流向以及选择创造性地退出人类困局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格伦·古尔德《格伦·古尔德就“格伦·古尔德”采访格伦·古尔德》


当身体无处可去的时候,脑子总会问一些终极问题,古尔德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1959年5月19日,古尔德在英国皇家节日音乐厅彩排

1952年,年近二十的古尔德称:“该是我自立门户的时候了。”他选择隐居在锡姆科湖畔的家中,尽可能不再出门,只是研谱、就着磨损的直立钢琴练琴、听录音、实验自己的录音设备。他周围堆满了书,从柏拉图到梭罗,以及各宗门派的经典名著。俄罗斯文学是他的兴趣所在——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屠格涅夫。现代文学中T.S.艾略特、克里斯托弗·弗莱、卡夫卡、加缪、纪德、黑塞、乔伊斯、三岛由纪夫、桑塔耶纳、夏目漱石与斯特林堡亦使他心生欢喜。而位于最爱书单榜首的是托马斯·曼,尤其是《魔山》与《浮士德博士》两本。就连萨义德都说:“古尔德恰似托马斯·曼笔下阿德里安·莱韦屈恩的化身。” 

古尔德的小椅子

一如他的曲目中不含沙龙货,不弹任何主流作品,他的阅读也不碰谋杀悬疑或冒险故事。古尔德喜欢主旨明确、寓意深远的书,喜欢处理沉重的伦理课题、神学或美学理念,乃至探讨生命哲学,唯有这类作品才能引发他智力上的共鸣。古尔德曾于50年代与友人聊起想要根据叔本华的思想写一出歌剧。叔本华提倡人们应该从俗世的烦劳中抽离,抛开传统的价值观,升华有助于一个专注在艺术里的生命。“这位作者,”古尔德写道,“道出了最核心的本质,也展现了最深奥的智慧,其内涵不是他那些同僚们所能理解的。”此后,古尔德每每高谈阔论所谓的“狂喜”,那浪漫主义式的见解听起来与叔本华的非物质范畴简直如出一辙。古尔德生命中的第一段闭关岁月,并未陷入危机。相反,他窝在房子里思索自己的未来与音乐世界的理想关系,究竟该多近,又该多远。他耐心地构筑一个成熟的专业生涯的根基,练琴,并准备他自己。


 1954年,同样是一个四月,古尔德动笔创作人生中第一首作品——《f小调弦乐四重奏》。

 

他正在变成格伦·古尔德。


“我依靠距离而活着”


1960年1月4日,(左起)伦纳德·伯恩斯坦、古尔德和斯特拉文斯基在纽约(视觉中国 供图)

近两年,常备口罩、消毒喷雾、勤洗手、与人保持社交距离渐渐成为习惯,把自己谨慎且彻底地包裹起来,究竟会更安心呢,还是更不安心?据说,古尔德比我们今人更适应这些扰人的规则。他打小就害怕病菌、害怕生病、恐惧公共场所,把自己包裹得密不透风。公寓里到处摆放着消毒喷雾,如果旅行出远门他就拿几瓶放在行李中。任何人但凡显露出一点点身体不适的样子,他马上避之唯恐不及。


物理世界的社交安全距离逐渐转化成另一种距离。作家劳伦斯·锡姆斯称古尔德具有“真实且深刻的陌生感”,这句话常被人误解。不可否认,这其中包含了古尔德心理构成中某些知识分子式的恶作剧。但另有一句话是确定无疑的:距离决定了古尔德的记录方式。

 
录音中,麦克风的摆放方式成为距离的重要隐喻。古尔德曾说:“很多演奏上的灵感之所以能够浮现,某种程度上与麦克风密切相关。”例如1961年发行的勃拉姆斯间奏曲专辑,“朴素、嵌壁式”的声音与乐曲本身的亲昵特质相得益彰;而1962年问世的《赋格的艺术》则“完全没有美化音色,把音乐锁在一圈共鸣光晕里”。古尔德采用近距离麦克风,让管风琴的声音适合在家里听,刻意不去模拟教堂管风琴的音色。

 

现年82岁的雷·罗伯茨,曾任古尔德的私人助理长达12年。

 

当被问及若是古尔德活在疫情时代会怎样生活时,寡言的罗伯茨忽然侃侃而谈:“我想他一定会前往那些没人认识他的地方。他最喜欢做的是聆听陌生人的对话,他总是在聆听。虽独自一人,格伦与周围的世界却联系紧密,他担心人、关心人,尤其是小人物。萨斯喀彻温省的一位女士曾给他写信道:‘你的音乐帮助我度过了可怕的冬天,使我的生活变得完整。’格伦很珍惜这一点,为世界付出善意对他而言非常非常重要。但与此同时,格伦又总是避开人群,甚至曾在采访中毫不掩饰对观众的轻鄙。说到底,格伦是一个普通人,然而异乎寻常的高智识令他同时具有复杂且矛盾的性格。”



弃绝舞台之后

我猜我大概从来没有真的想要演出吧。我把它当作某种必经过程,某种在来日其他名声确立之前,我一定得走过的历程。十四、十五、十六岁那几年我喜欢演奏是因为它带来一种权威感。竭尽所能地献出最好的表演,献上练了好几个月的成果。不过那种快乐很快就耗尽了,其实那是一种薄弱、空洞的快乐。你真的要一直重复弹这些老掉牙、观众已经听到腻的东西吗?演奏跑摊简直是欺骗,这个模式一旦开启就会导致严重的想象力匮乏,已经不再仰赖想象力了。接着呢,岁月催人老,这真是坏透了的人生。

——格伦·古尔德专访,哥伦比亚电视台,1969


有一场争议与1965年鲍勃·迪伦在纽波特民谣节上给吉他插电的叛逆不相上下:1964年4月,钢琴家格伦·古尔德宣告退出现场音乐会,毫无征兆。一曲终了,古尔德踱出音乐厅大门,如一阵旋风走进加州温和的空气中。他再也没开过音乐会。1971年,鲁宾斯坦与古尔德打赌,认定他终有一天会回归舞台。古尔德接受了赌局。11年后,年过50的古尔德逝世,他赢得了赌局的胜利。他宣称:“音乐应该是私下听的东西”。


1965年,古尔德在北极

从此,钢琴家的生活变成了电子媒体狂欢的见证。录音棚里,表演者与观众之间演变为更微妙、更亲切、更亲密的东西。对古尔德而言,声音工程和音乐制作传达的是对其他人类声音或角色的敏锐感知,“我立刻被整个电子体验所吸引,我爱上了麦克风。”后来的古尔德被塑造成一个隐士,但这说法并不准确,人们大可在扑面而来的电话、摄影、录音、录像以及快速分销的网络世界里发现他的踪影。尽管经常被隔绝在外,但他却出现在数以千万计的电视机、电影院、汽车收音机中。

因科技而自由的古尔德与今天不得不拥抱科技的我们不可同日而语,比起群体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孤独和电脑屏幕似乎尤为缺乏说服力。但古尔德至少证明了一种原本不可想象的存在:重度依靠技术为媒介的时代终将到来。逆行退守的古尔德最终走进外太空:1977年,他的巴赫《十二平均律》随旅行者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此刻依然悬浮于宇宙的静谧无声中。

 

今天的我们呢,这颗心灵又会生出哪一种飞翔?又有怎样的想象力?


古尔德音影书清单

格伦·古尔德1955年首录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26年后,他重录了这个作品,亦是其唱片生涯的“天鹅之歌”。2020年由Sony发行的三碟套装A State of Wonder将两版演绎一并收入,另包含古尔德与好友、乐评人提姆·佩吉于1982年进行的关于两版“哥德堡”演绎的精彩对话。


年少的古尔德曾立志成为一名作曲家,该专辑由哥伦比亚公司于1960年发行,收入古尔德生前唯一一首作品:《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号),该四重奏的风格体现了他对布鲁克纳、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的偏爱。


为纪念作曲家勋伯格百年诞辰,古尔德特意录制了这张唱片,1972年由哥伦比亚录制发行,是为记录勋伯格全集又一次伟大而勇敢的尝试。


《关于古尔德的32个短篇》历来受到古尔德迷的喜爱。这部以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三十二段变奏形式为框架的电影,经过特殊的铺陈,富含更浓厚的戏剧效果。影片以巴赫作品为主轴切入,瓦格纳、贝多芬、理查·施特劳斯等人作品的乐段穿插其中,三十二首古尔德亲自诠释的乐曲,衬着三十二段影片节奏,诠释出古尔德的生命气质。


本书编选了格伦·古尔德最富代表性的文章,含括音乐、表演、媒体等各个领域,仿佛一部完整的古典乐章,精彩呈现这位音乐怪杰的玩笑与沉思,堪称是对其音乐人生的最好注释。


凯文·巴扎纳的《不可思议的惊奇:格伦·古尔德的生平与艺术》一经问世便获誉无数,一本权威性著作,结构优美的传记。倘若所有古尔德的生平面向就像树枝般交错复杂,那么这本书将让你觉得——找到树干了。


点击图片,购买纸刊
《爱乐》2022年第9期

「2022,不出门的古尔德」

本期精彩
◆ 2022,不出门的古尔德 | 庄加逊
◆ 格伦• 古尔德音影书|庄加逊
***
更多栏目
前奏
空中表演 | 梅可
华彩
好奇,叛逆,淘气:一位歌唱家的生涯 | 田浩江/口述,本刊采访
变奏
科隆河马大师和玛格丽特:再现布尔加科夫的魔幻世界 | 王颖
泛音
解读诗剧《普及美学原理》中的音乐符码 | 张磊
对话
古今时空的音乐旅人:约尔格•哈卢贝克访谈 | 柯可心/采访
圆桌
建筑不是凝固的音乐 | 俞挺
专栏
袁乐 音乐与音响技术 | 袁越
旭语 师徒父子:源自贝多芬的传承 | 段召旭
书碟
后摇歌单:另类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 干清竹
安可
戏仿的意趣 | 曹利群

点击下方图片

获取《爱乐》数字刊全部精彩内容👇


本期新刊

「2022,不出门的古尔德」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纸刊!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卖惨”的古天乐令人佩服:放下偶像包袱,才能拥有归零出发的勇气对话顶尖美高招生办 |苏菲尔德中学: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快乐10月8日 | 曼彻斯特租房 | 谢菲尔德租房 | 利兹租房 | 伯明翰租房 | 爱丁堡租房 | 英国租房信息汇总10月18日 | 谢菲尔德租房 | 格拉斯哥租房 | 伯明翰租房 | 莱斯特租房 | 爱丁堡租房 | 英国租房信息汇总11月9日 | 利兹转租 | 温切斯特转租 | 谢菲尔德转租 | 伯明翰转租 | 考文垂转租 | 英国转租信息汇总10月12日 | 伯明翰租房 | 利兹租房 | 桑德兰租房 | 谢菲尔德租房 | 曼彻斯特租房 | 英国租房信息汇总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是如何保持口腔健康的?丨全国爱牙日石黑一雄、古尔纳、埃尔诺……诺奖为何偏爱写“记忆”的作家?懷念汪海匯老師(3)大为震撼!比勒菲尔德大学迎新周破冰活动性骚扰争议千年小农经济模式如何脱胎换骨被人民网点名批评,全网下架,这部满屏日本风的古装剧活该!格伦·古尔德:关于贝多芬的自我访谈11月6日 | 曼彻斯特转租 | 谢菲尔德转租 | 爱丁堡转租 | 约克转租 | 利兹转租 | 英国转租信息汇总离散的人,寻着故事回家:2021诺奖得主古尔纳作品分享会(北京站)精彩回顾骑马寻桃源,这是中国人才懂的古典浪漫!【九零后老妈随笔】8/20/2022 一个非常美好难忘的古堡夜晚今年夏天,城市里最不爱出门的人都出门了10月4日 | 考文垂租房 | 诺丁汉租房 | 利兹租房 | 谢菲尔德租房 | 吉尔福德租房 | 英国租房信息汇总B站评分9.9,让5000万人熬夜追更的古诗动画,还没带娃看?孙甘露、毛尖、小白谈21年诺奖得主古尔纳:承继莎翁与《一千零一夜》文学传统,开创非洲书写的新纪元10月5日 | 爱丁堡租房 | 考文垂租房 | 利物浦租房 | 利兹租房 | 谢菲尔德租房 | 英国租房信息汇总这么热的天气,还要出门的打工人都是生活的勇士!多伦多最出名的古董市场搬来密西沙加啦~一站式淘“宝”捡漏好去处聊一聊:征集一些不用出门的减肥方式。明天下午2点,21年诺奖得主古尔纳作品责任编辑连线,解读作品、聊诺奖2022美国南方历史名城之旅(六)代托纳海滩 Daytona Beach这些不出远门的宝藏小城,即将迎来第一波秋色,是时候错峰去一趟了~《深切》by 阿什贝利10月7日 | 谢菲尔德租房 | 利兹租房 | 伯明翰租房 | 爱丁堡租房 | 利物浦租房 | 英国租房信息汇总悲惨的黄瓜川渝高温里,不想出门的夏天最适合带 iPad 出门的背包,被我找到了95后女孩爆改杭州69平小户型,舒服到一年宅家300天不出门!谢菲尔德大学换新logo~曼大、杜伦、拉夫堡:欢迎加入紫色“贵族”!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