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妈有这样的想法,孩子多半会厌学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点上方▶即可收听主播刘爱梅朗读音频
音乐:Teresa Perez-Noctume
歌曲:百川-七杀(instrumental)
作者|凌想
来源|凌想亲子心理
橙子中考发挥不错,考上了心仪的高中,我和橙子聊他的学习经验,橙子说:“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主动思考,然后在老师讲的基础上再多琢磨几步。”
虽然得到了秘笈,但我并不满足于此。
我继续追问:“你为什么会多琢磨几步呢?”
橙子想了想,说:“因为我觉得学到新知识很有意思,能把一些事情弄明白,我就觉得很舒服。”
我暗暗点头。
他把求知当成一种乐趣,我觉得,这种内驱力才是关键。
我平时也感受到了这一点。
橙子没事经常会琢磨一些问题,甚至自己给自己出题。比如我们吃披萨,一角披萨吃得只剩一个弧形的边。他会拿着这个边问我:“如果已知这段弧长和半径,能确定圆心吗?”
虽然一听就头大,我也会硬着头皮和他讨论,我俩居然还get了一个公式定理,确实有点小小的成就感。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从何而来的呢?
不可否认,我觉得有一部分和先天特质有关。
有的孩子天生逻辑思维就比较强,擅长条分缕析地思考问题,并从思考中得到快乐。这样的孩子在求学阶段会比较沾光。
但同时,也和后天养育息息相关。
我觉得,很多孩子不是没有求知欲,而是被家长长达数年的鸡娃给破坏掉了。学习变成了任务甚至负担,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抗拒。
这几年,我看到不少挺聪明的孩子,小学阶段(最多到初中)成绩还挺好,但到了初中、高中,就慢慢落后了。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家长从小盯学习盯得太紧了,给孩子安排了太多的学习,结果揠苗助长,反而破坏了孩子和学习的关系。
有的孩子从小到大各种课外班辅导,假期也不闲着,一个假期能有一半多的时间各种补课、先修课。
有的孩子上网课,妈妈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就在旁边盯着,孩子一走神就提醒,弄得孩子小小年纪就体会到了无生趣的感觉。
有的孩子周末要上一堆兴趣班,只有半天空闲时间,还要用来写作业,弄得周末比上学还累。
要问妈妈们为什么这样做?
妈妈们也有自己的苦衷:
我这么盯着,孩子的学习还只是勉勉强强,我如果不盯着,他的成绩还不定出溜到哪儿去了呢!
这样的话听多了,我发现一个规律:
有这种想法的妈妈一般是孩子还小,大多在上小学,到了高中,很少再有妈妈这么说了——因为这个办法行不通了。
当孩子还小,比较听话,家长管严点,孩子不得不学。家长发现效果还不错,就会觉得这么抓学习是对的。
但是,靠督促的孩子,到了高中,你想盯也盯不了了。
一是孩子大了,不会再让你盯。
二是孩子和学习的关系已经被破坏了,你会明显感觉到孩子的状态疲了,学不进去了,就像硬邦邦的水泥地,再怎么浇水,也渗不进去。
只能靠更多的补课、更多的学习时间吊着这口气,勉勉强强撑到毕业——这还算好的,还有的孩子干脆就不学了。
这几年,我看到了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很聪明,智商没问题,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也有股钻研劲儿。
但因为家长因为焦虑,太强调学习,各种补课,反而破坏了孩子和学习的关系。把内驱力生生变成了外驱力,把求知欲变成了抗拒和抵触。
回顾橙子的小学和初中阶段,我觉得,在学习方面,与其说我做了什么,倒不如说我没做什么。
正因为我没做太多,给橙子足够留白,才让他有很大的空间去各种琢磨、各种异想天开,反而保持了他和学习的良好关系。
比如,从小到大,我们假期没补过课,我也不会给他额外留作业,基本上就是各种玩玩玩。
我总觉得,寒暑假就是用来玩的,用来干点和课本学习不沾边的事情。上学时读万卷书,假期最好能行万里路。
假期休息够了,玩得心满意足了,开学才能踏踏实实地学。如果假期也是学学学,开学反而疲了。
就像一根皮筋,总是抻着,时间长了,就失去弹性了。
有张有弛,方为持久之道。
当然,我也不是一直这么佛系。
橙子五年级时,我被升学焦虑裹挟,也鸡娃了几个月,给他报课,督促他写课外作业。
鸡娃的效果是杠杠的——橙子很快出现了厌学的苗头。我赶紧收手,这才踏踏实实做回佛系妈妈。
我也由此意识到,橙子的个性更适合相对宽松的环境——确实有那种不排斥上各种课外班、全方位优秀的孩子,但我家的不是。
他就是一个有些聪明、有些爱玩、有些上进心的普通男孩。这个我得认。
认了,心态就平和多了,就不那么和自己、和孩子较劲了。
写到这里,我也不知道这一篇算不算经验。因为没有什么可操作的方法,更多的是家长的心态问题——
你能不能真的放手让孩子痛痛快快玩,不担心他“堕落”,你能不能真的接受孩子的普通,能不能hold住外界的压力和自己的焦虑。
当父母的心态比较平和,孩子和学习的关系就是自在的、宽松的、良好的——有时近一些,有时远一些,他可以自由地去感知、调节这个距离。
慢慢地,就找到了和学习相处最舒服的方式,这会伴随他一生。
当父母的心态比较平和,就给孩子创造出了一个心理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没有必须、应该,没有学习任务,孩子可以由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探索,并享受求知的乐趣和成就感——求知欲、内驱力,就这样生长起来。
相反,如果父母hold不住自己的焦虑,把压力传导到孩子身上,孩子和学习的关系就被迫压缩到一个很窄的空间。
这种逼迫的、窒息的感觉让孩子本能地生出排斥,想要逃离——我知道我应该学,但我就是不想学。
到这个时候,家长就无计可施了,软的硬的都不行,只能从头做起,重新养好孩子和学习的关系。
所以,当我们千方百计想让孩子好好学习,效果却不好,就要看看,自己的这一番操作是不是正在亲手破坏掉孩子和学习的关系。
孩子内在动力本是与生俱来的
可父母却在日积月累的岁月里,
用错误的方式破坏孩子内在动力。
如何培养、修复孩子的内在动力?
家庭教育领域的天才杨杰老师
亲授培养孩子主动性的教育心得
5大常见问题+6项行动指南,
20节高质量音频课
给孩子装上“小马达”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让厌学的孩子爱上学习
原价99元
限时3天 学堂福利价79元
点击下方小程序,了解详情↓
(广告)
凌想:橙子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年文摘》特邀心理成长导师,专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帮助千万父母构建更好的亲子关系,著有《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
刘爱梅,一个男孩的妈妈,喜欢孩子,喜爱阅读。现供职于胜利油田某企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热心在妈妈群体中开展读书及育儿心得交流活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