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危险的14岁,沉迷手机、厌学、打人:等你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危险的14岁,沉迷手机、厌学、打人:等你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公众号新闻


作者:景明
来源:洞见父母(ID:fmczs100)
鲁稚的阳台  编辑




01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的求助:
儿子14岁,上初二,在重点班。
沉迷手机,为了玩游戏,整个暑假不写作业。
成绩下滑后,不想上学,厌学。
在家里,不给手机就乱扔乱砸、骂人、离家出走。
妈妈心塞,爸爸也管不了。
说实话,我们后台,几乎天天都会收到类似求助:
好好的孩子,为什么要沉迷手机?
孩子因为手机,变得暴躁、叛逆、厌学,怎么办?
软的硬的、断网、摔手机,都不管用,要怎样把孩子从手机里拉出来?
萨提亚说: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那是他的解决方案。
当你看见一个孩子,网瘾、叛逆、厌学、打人。
表面上,手机是罪魁祸首。
但其实,是孩子遇到了无力解决的问题,只能逃向手机。
治病治根!看到孩子的内在需求,才是破解手机沉迷的底层逻辑。


网瘾、厌学、叛逆的孩子,基本逃不出这3个心理原因
今天就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来说说,然后提供一些对应的解决方法。

02

归属感缺失,手机游戏里求陪伴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童年情感忽视”
说的是,在孩子生命的早年,如果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情感回应,就会留下心理创伤。
这种创伤,会让孩子心里有个永远填不满的黑洞。
如果现实世界一直无法弥补,他们就会其他地方寻找,比如:手机、游戏等。
以此来弥补现实关系的缺失,从中获得归属感和满足感。
李玫瑾教授分享过一个真实案例:
河南一单亲妈妈,常年开出租车,为了赚钱疏于陪伴儿子。
儿子毫不领情,每天就沉迷打游戏,叛逆又厌学。
妈妈实在没办法,就发悬赏:“谁能帮我家孩子戒掉网瘾,我给他一万块钱!”
有高人给他支招,让她把这1万块钱当工资,把手头事情停下来。
每天多陪陪儿子,实在不行,就带孩子一同出车拉活。
妈妈很听劝,跟老师请假,陪儿子去游乐园去爬山,出车也都带着孩子。
没过多久,看着妈妈的辛苦,也看见了妈妈的爱。
儿子服软了:“我恨自己,我都在干什么,我要回去好好读书。”


阿德勒曾说,孩子的核心心理需求,就是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如果,孩子的心没有归属,缺乏情感链接、感觉不到被爱、没有人需要他……
那么,孩子就会选择手机作为情感链接,来陪伴自己。
毕竟,人类的天性就是,总要和一些东西建立纽带。
你父母缺位了,手机游戏、网络,自然就上位了!

03

价值感丧失,向手机求成就

没有无缘无故的沉迷手机,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厌恶学习。
沉迷手机的青少年,往往有个共同特征:在经历了学业失败之后,自我认知消极,价值感极低。
自卑感作祟下,孩子很容易逃向手机。
前段时间,接待了一位来访者。
女儿初一迷上了手机游戏,今年彻底拒绝上学,成天把自己锁在屋里玩手机。
一个多小时的沟通,我发现,女孩是在通过手机游戏来弥补学业的失败。
女孩小升初超常发挥,进了市重点。
可班里人才济济,女孩总是排在中下游。

每逢考试出分,女孩就会被班主任奚落,“拖后腿”、“耽误其他同学”。
冷嘲热讽之后,女孩总想找一个人、一个物体来安慰自己。
她转头看向父母,结果得到的却是又一次的伤害。
妈妈批评她玻璃心,爸爸说她就是不行。
在家庭和学校的双层打击下,女孩逃向了手机游戏。
清华大学石中英教授认为:青少年并不惧怕学业的失败,但他们尤为害怕失败引发的社会隔离
害怕父母不喜欢他了,害怕老师看不上他,害怕同学们疏远他了。
这种社会隔离意味着,存在感、价值感和意义感的丧失。
为了抵御丧失,孩子就会选择在其它地方,为自己构建一个“安全岛”。
沉迷手机、打游戏、上网,都是他隔离负面情绪的方式!

04

缺少朋友,手机里找社交
如果生活中有三个以上的朋友,孩子多半不会有网瘾,或者沉迷手机。
也是一个真是案例,妈妈带着孩子一同来访。
12岁儿子沉迷手机游戏,因为手机,儿子对她拳脚相向。
在咨询过程中,男孩却哭着吐露了心声:
“转学后,我没有一个朋友,同学嘲笑我是外地人。
教材完全不一样,成绩不好同学也看不起我!
可游戏里,网友都夸我打得好,不会瞧不起我。”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同伴关系就会逐渐上升为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同伴关系缺失,会让孩子感到巨大的孤独感,连带着丧失价值感和归属感。
此时,比起父母,孩子更想和同龄人吐露心事与烦恼。
而手机作为便捷的社交媒介,自然会让孩子难以舍弃。
这几种处境的孩子,会把手机、游戏、网络当成避难所。
现实生活不如意,至少手机世界还能有些许快乐。

05

孩子沉迷手机的根源,
在于孩子需要“满足需求”
比如,自我价值的需求、社交的需求、社会支持的需求等。
从某种程度上讲,手机世界,能为孩子提供渴求得到的一切需求:
可以补足情感链接,通过手机与网友聊天,倾吐不快;
可以获得成就感,通过游戏,来弥补学业上的失利;
可以获得归属感,通过网络世界,隔绝不愉快的情绪……
所以,面对一个沉迷手机的孩子,与其堵,不如想想怎么帮孩子解决遇上的问题!
1、对照上面3个心理原因,找找你孩子的问题
对症下药,才是治病治根的关键!
孩子沉迷手机,你要先看见他到底是哪种需求未被满足。
当然,有的特征是一定会同时出现的。
但我个人觉得,初中孩子最重要的两件事:
第一、社交,和同龄人交朋友。
第二、确认自我价值,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两件事对应的特征就是:自卑、自我效能感、朋友、压力(你有朋友倾诉,压力就会小)。
父母要着眼这两件事去解决。
这也是宋立老师在青春期课上反复强调的:青春期孩子,要朋友、要价值。
2、剧烈亲子冲突面前,先稳住情绪
几乎所有沉迷手机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都处于对抗状态,甚至敌视父母
此时,你再一上来就炸,那你俩永远没得聊了。
你想教育孩子,就得先做到——孩子愿意跟你说。
如何让孩子愿意跟你说?
不要在剧烈冲突面前,去跟孩子讲道理,学会先稳住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十二秒效应”:
人的情绪(比如愤怒)出现时,所持续的时间不超过12秒。
如果我们能在12秒内,稳住自己的情绪,再去接住孩子的情绪!
两个人的情绪好了,感受好了,谈事情才会更轻松!
这就是中国老话说的, “先谈感情、再谈事情”。
3、家庭会议-绝招
我个人一直坚信一个理念:养育孩子,永远是要因材施教。
同一个问题,但放在一千个家庭上,一定是有一千种原因,解决方案一定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非常建议大家使用“家庭会议”这个工具。
它能让你们一家人坐下来,去看见这个孩子的问题、家庭的问题。
根据你家独特的成因,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远比别人直接给你一个方法管用!


作者:童童妈。来源:洞见父母(ID:fmczs100),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分享可有案例、可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建议。我们一起,做智慧父母。
▍往期回顾
孩子厌学的三大真正原因
当我放下高标准和控制欲,做个不焦虑的妈妈,儿子的叛逆和厌学全部消失了
“引以为傲的学霸儿子,到了初中叛逆厌学”:没有价值感的孩子,永远也学不会自律
硅谷资深学校心理学家:孩子不沉迷手机的5大秘密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



鲁稚老师推出新书
《写作能让孩子走多远》

写作是表达自己
有真知灼见 真情实感的文字
能够影响世界

每个孩子
内心都有一座宝库
装满了可写的内容
关键是 把门打开

你都会写作了
还怕写不好作文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如絮》这本拒绝被写的书,终于被写出来了被抓头发、打脸、抢走手机、打倒在地!女子地铁B站被无辜攻击!月薪3万,沉迷“薅羊毛”医生警告:再不戒掉它,孩子就要高度近视了!沉迷短视频的孩子,大脑变化惊人:开学在即,谨防孩子“低级快乐”上瘾孩子最怕面对的,不是厌学、不是父母离婚,而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脆弱了?家长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亚运会刊的英文标题绝了!这些“谐音梗”你看懂了吗?去Costco购物还要验明正身开学了,这些孩子却在上学、休学、弃学间反复崩溃,纠结... ...当妈妈有这样的想法,孩子多半会厌学恭喜!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中小学家长千万不要错过!沉迷短视频的孩子,大脑变化惊人:开学后,一定要教孩子这件事!华为发布会倒计时,手机、耳机、智能手表新消息频出,有没有你关注的?为什么有的父母,沉迷让孩子吃苦?月薪3万,沉迷「薅羊毛」更新:麻州超市特价周报【美国包邮】爆款厨电优惠:火锅、绞肉机、破壁机、不粘锅、电饭锅、和面机、养生壶、肠粉机、电饼铛、面条机等心理学家:青春期的孩子大脑正在“战斗”,家长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心理医生:厌学、不专注,祸根早在小学前就埋下了,家长们千万要注意!这些城市犯罪率居然这么高!美国最危险的10座城市有哪些?10年老鼻炎有救了!用它一抹,止痒通气,大人孩子都能用我毕生安利《血色将至》的N个理由 赚得全世界却赔上生命有何益处陈丽君爆火,戏曲就有救了吗?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知名学者重磅来袭!为脆弱正名——情感漫谈之二可怕的14岁,恐怖的17岁,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太难?牢记9个字:三不管,三不惯,三不说!感谢您,郭风老师真实场景与互动投影技术,这次的亚运会开幕式你看懂了吗?全美国最危险的10个城市揭晓,纽约和洛杉矶都不在榜上,第一竟然在这!一个学渣妈妈的自救:等你真的看见孩子,你才知道那个摆烂的孩子有多难美国最危险的10个城市!老黄牙、口臭有救了!中国人自己牙膏火了,人民日报推荐!!美国最危险的10所大学:伯克利、斯坦福、哈佛都在列!《穆斯林的葬礼》:当你看懂了无常,没有什么不可释怀的可怕的14岁,恐怖的17岁,青春期仿佛是个“劫”,处理不好毁终身!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