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你的孩子未来是积极上进还是厌学叛逆,取决于你对这几件事的态度

你的孩子未来是积极上进还是厌学叛逆,取决于你对这几件事的态度

公众号新闻

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每天学点亲子|婚姻|个人成长,每天成长·进步·幸福

预约心理咨询(收费):请后台回复“心理咨询”

近期课程咨询(收费):请后台回复“课程”



孩子未来是“积极向上”还是“厌学叛逆”并不是由孩子决定的,而是和父母的态度息息相关。父母如果能在关键时刻帮助孩子,给孩子创造相信自己的信念和能力,就能让孩子一点点进步,走向优秀。
——萨姐



作者:暖心
来源: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五一期间,和几个妈妈约着一起去游玩。

野餐时,小朋友睿睿捧着一本书看得特别入迷,连他最喜欢的烤肠都不吃了。

这时候,一位妈妈特别羡慕地说:

这孩子真自律啊!出来玩还放不下书,不像我家这小子,整天只知道玩,让他看个书,简直跟要命一样,你是怎么教育的?

睿睿妈妈说:

其实我也没怎么教育,他自己比较喜欢看书,连带着学习上也挺自觉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自家熊孩子的不作为。

有妈妈说“孩子写作业要催很多遍”。

另一个妈妈也说“一回家就看电视,学习上每一样都要盯着”。

于是大家感慨:同样是养孩子,为什么有的孩子积极上进,而有的孩子却是拖拖拉拉的呢?

其实,孩子未来是“积极向上”还是“厌学叛逆”并不是由孩子决定的,而是和父母的态度息息相关。

尤其是父母对这几件事的态度,决定着孩子未来会不会主动努力。

01
考试后
鼓励vs否定

我想,大部分的父母都是这样的。

孩子考得好就表扬,考得不好就会这样反馈: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


你看看人家,成绩还没有你好,这次连他都比不过…

这些话看似不伤大雅,却句句都在对孩子说“你很笨,你不行”。

之前,微博上有个问卷调查:父母的“打击”对你有什么影响?

占比最大的几项是:

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

性格叛逆,自暴自弃;

反感,想逃得远远的

当父母无法挖掘到孩子的价值时,打击,只会让孩子“逆向生长”。

孩子在考试没考好的情况下,遇上父母的批评和否定,会让他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慢慢地,不仅成绩越来越差、自信心也越来越差,直到厌学。

一位网友说过:我们要透过数字看到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问题,用“言传”去鼓励孩子,用“身教”去影响孩子。

有记者采访了全国29名高考状元,发现:有93.1%的状元家长采用的是鼓励赞美的教育方式,采取严厉鞭策方式的只占6.9%。

记者还在采访中发现,状元成长的家庭环境似乎都有共同点:

父母的鼓励,能让孩子挖掘更多潜能,经常被鼓励的孩子不会骄傲自满,反而自信心会更足。

鼓励就是帮孩子建立“成就感”的一种方式,让他知道了自己的价值,才有动力做得更好。

02
写作业时
监督vs给他空间

《超级育儿师》里面,有一位这样的妈妈。

她手上总拿着一根小鞭子,虎视眈眈地盯着儿子学习。

儿子的乘法运算出了错,她就急得挥起小鞭子抽桌子,“五九等于几?又忘了是不是?”  

儿子被她吓得不知所措,更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妈妈的管教,让儿子变得特别自卑,走路不敢抬头挺胸,每天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回家做作业。

《父母的觉醒》一书中这样说:

被父母看着学习的孩子,就像是监狱里被盯着的囚犯,他们都一样没有自主的权力。 

因为这是一种“被外在动力推着走”的表现,很容易产生厌烦、抵抗的情绪,更加不利于内驱力的产生。

教育家陶行知在一次大学演讲上,做了这样一个案例。

他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和一把米。

他按住公鸡的头,掰开嘴,大公鸡拼命挣扎,就是不肯吃米。

陶先生松开手,自己后退几步,大公鸡就开始自己吃起米来。

陶先生说:

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输给他们,学生是不情愿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

如果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孩子的自律,一定不是被推着走锻炼出来的,是要让他养成一种“我要自己来”的主动性去发展而成。

父母,不需要时刻“监督”着孩子,而只需在一旁默默地陪伴和关注,不去打扰他,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去处理事情。

自由的环境,才有自觉的可能。

03
安排时
控制自由vs让他选择

一位网友“吐槽”自己的妈妈:

在房间里认真看书,我妈进来,拿掉我手里的书说一“不要看这种没营养的”,然后拿一本5+3的练习册过来。

我听了之后非常不爽,突然就不想学了。

这段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似乎,指手画脚成了教育的“标配”:

想学画画,非要让孩子学舞蹈;

不想去学奥数,非要逼着他去…

心理学上提出过“人的三个基本心理需要”: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主感。

父母有意无意地替孩子安排他的事,其实是在剥夺孩子的自主感,让他失去内驱力。

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事,他才会愿意主动去做。

心理学博士William Stixrud 认为:孩子只有感到自己能够主导生活并获得想要的人生方向时,才能真正产生 “自主性”。

他的儿子小学成绩并不理想,甚至难以毕业。

但是,他从不监管他的学校作业,当儿子没做好时,只是给予一些建议和帮助,通常孩子都会接受。

Stixrud博士提出:

如果孩子投入到其喜爱的事物中去,就会开发其脑力,提升专注力、活力、动力而且没有压力。

所以,给予孩子自主性,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专业和努力学习的方向,给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才可以教养出一个快乐的孩子。

04
激励时
给他荣誉vs物质奖励

“你这次要是能考100分,我就给你买一个手机!”

“只要把这首古诗背会了就给你买玩具。”

“把饭吃完了,就让你玩手机。”

这样的对话想必每一个家长都不陌生。

家长想用“引诱”的方式激起孩子的动力。

然而,物质的奖励,给孩子的是“被动的努力”,激不起孩子的内驱力。

孩子在父母的引诱下,胃口会越来越大,今天可能只是一支笔,明天可能就会变成手机。

这样的“交易”就像是对孩子的贿赂,导致孩子走向堕落。

行为设计学专家何圣君老师说,以前让儿子写作文他就犯懒,不管是引诱还是陪伴,或者是用作文书启发他,都没有用。

一次偶然,他帮儿子的小作文发到网络社交平台,却备受好评,阅读量一路飙升。

那一刻,儿子感受到了自己的“荣耀时刻”,随后他就像开窍了一样,写起作文,就停不下来。

为此何老师指出,想要在学习场景中帮助孩子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可以为孩子塑造荣誉感,用这种强烈的情绪触发孩子的内部动机。

让孩子有一种“被关注”、“被喜爱”的荣誉感在里面。

这会潜移默化改变他的一举一动,唤醒孩子生命内力的觉醒。

05
沟通时
不停说教VS倾听

一个女孩期中考试时,恰逢来例假,肚子疼得她无法集中精力答题,导致那一次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

成绩下来以后,妈妈一个劲地指责她,说她“笨、不用功”之类的。

她几次解释说:当时肚子疼。

可是妈妈却不听:别找借口,我看你就是想气死我。

她说:那一刻,我觉得妈妈的嘴脸让我讨厌。

这位妈妈不知道,在她每一次的自以为是的说教里,伤害的不仅是本就岌岌可危的母子关系,还有那不被信任而滋生的糟糕情绪。

因为,不被倾听,无休止的说教,给孩子心里埋下一枚叫逆反的“炸弹”。

由此会引发一种现象叫“被动攻击”

1)攻击父母:

表面顺从,背地里却用搞砸的方式来反抗。

2)攻击自己:

反正也得不到父母的认同,反正我就是不行。

因为不被认可,产生自我否定,“就这样吧,再努力也没有用”,干脆破罐破摔。

倾听是沟通中最重要的方式,被倾听意味着被接纳、理解和支持,孩子有了这一层保护,他们的生命才更有动力。

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一位妈妈问:

孩子成绩严重下滑,被老师请家长,我该和他说些什么?

一个网友回答:什么都不用说,听他怎么说。

如果你发现孩子成绩下滑,就先听一听孩子怎么说。

他为什么成绩下滑,这段时间是不是心态出了问题,有没有遇见什么事。

这样,你不仅在尊重他,也在帮他解决问题。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说:

“倾听是把注意力放到对方身上,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

被尊重的孩子,才有动力去做得更好。

06
情绪上
焦虑VS接纳

有记者采访了一个被迫安排了十几门课外培优班的小学生,听到这段话:

妈妈眼里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只要我学得好妈妈就开心,可她却不知道我有多绝望无助,人生对我来说真的很没意思。”

这段话写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

焦虑,似乎成了教育的代名词。

孩子成绩下降了一点点,就会焦虑“最近是不是心态上有什么问题”。

一听说别人家孩子学了一项技能,马上担心“孩子是不是落后了、要不要也给他报一个班”。

作家周国平说过,家长的焦虑是孩子最沉重的负担。

父母的焦躁不安,不仅让自己处于不安的情绪里,也让孩子处于高压环境下,变得恐惧、紧张、压抑。

这样一来,父母会慢慢让孩子丧失自主性,难有强大的内在和坚韧的意志,也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学者尹建莉的女儿圆圆上高中时,数学成绩非常不好,老师建议她到外面报一个数学补习班。

尹建莉不想给女儿压力,没有马上去做,

而是对女儿说:“班主任老师,说感觉你数学那个潜力挺大的,但是现在成绩稍微有点不理想,你在这方面你多问问老师,你在这方面还是很有潜力的。”

女儿将信将疑,但确实学起来很用功。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常春藤名校。

有时候,接纳孩子比一切的教育方法都重要。

纪录片的导演张同道说:

每个孩子的天性各不相同,他们应该有不同的成材方式和成长经历。教育不是工厂铸件,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生产模式。

独一无二的生命,才值得去努力。

07

作家梅拾樱针对于“孩子内驱力”不足,总结了这样一段话:

关键时刻帮助孩子,给孩子创造相信自己能力的机会,就能让孩子真真切切地相信,他拥有让自己变好的力量。

父母要拥有一颗“为他好”的心,就要努力做到:

失意时多鼓励;

安排时多尊重;

选择上多建议;

沟通时多倾听;

教育时多接纳。

给孩子一个温馨、包容、支持、理解、鼓励的生长环境,它才能让孩子自由、自信、自觉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完成独属自己的生命课题。


-END-

本文首发平台: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转载仅限微信公众平台,请联系授权。

我们的视频号会有导师分享心理学内容视频!

欢迎大家收看和关注,也请点在看和转发支持


点击标题,查看近期课程安排:
1、2023年12月14-17日广州蔡敏莉《萨提亚个人成长工作坊》
2、2023年12月14-17日广州莎兰·汉考克《柔情似水》线下工作坊:唤醒女人温柔而强大的力量
3、2023年12月30日-2024年1月3日长沙歆然导师《生命大智慧》深度工作坊
4、2024年5月15-19日广州林文采萨提亚模式专业证书课程 Level one

关注萨姐,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欢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中美元首第二次会晤,美国的态度比去年更软了独家专访!欧洲最大资产管理机构全球CEO Valérie Baudson:长期看好中国的态度不改!家长不刷手机,有空就读书,积极上进,为啥还是影响不了孩子?巴新驻华使馆代办: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不会因他国看法动摇秋日 风致家长:孩子成绩好不好,取决于父母是坐在沙发上,还是坐在书桌旁加沙战争进入第三个阶段,进度完全取决于平民以色列总理《对哈玛斯的最后通牒》赏读你养出的孩子是否阳光自信,就取决于这5个细节网红景点目睹女孩被母亲辱骂: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真不是他们的错...人生就像喝咖啡,是苦是甜,取决于你如何品味品牌的生命力取决于品类的生命力金一南:美国对以色列的态度出现变化,不想为其“背书”!“这好尬啊!”新西兰工党落败后“破罐破摔”的态度,让NZ时政评论员们感到不爽!真正厉害的女人,对待男人的态度,其实就一句话[日签] ​​你人生的高度取决于你的态度非你的能力红色日记 路线教育 7.27-31搜狐张朝阳:以前有些叛逆,如果能重来我会用5倍勤奋去工作澳洲12岁智障女童流浪街头!被迫卖淫换钱!因刺死他人被控谋杀!然而警方的态度令人震怒!千万别把孩子卷成“高学历的穷人”,孩子未来能否脱颖而出,取决于这4点……当头棒喝!美国都没想到他们会制裁以色列,中国的态度很有意思!想要孩子身体棒棒少跑医院,这几件事要做好!回购两年,为健康成长补足动力!Nat Aging | 肝脏细胞的衰老或许取决于其在肝脏中所处的位置BCG&ANY:2024年Z世代对高等教育的态度调查报告孩子最怕面对的,不是厌学、不是父母离婚,而是……每隔3秒,就多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他们的生活质量取决于……为什么美联储的态度转向鸽派?“我现在是季节性的人,身份取决于当下在做的事情”你的下一个按揭是7%还是8%?这取决于你的选择这不是青春叛逆,这是青少年抑郁,专家呼吁及早干预美中军方在悄悄重建沟通机制感觉,巴以,俄乌天空中的爆炸声,距离中国怎么比当年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还遥远?20个抑郁休学家庭曝光,警醒千万父母:“孩子不是叛逆,是病了”隐隐感觉,日本人对中国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数字化之路能走多远,取决于这两种能力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